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丧葬典礼考述 姓名 韩悦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指导教师 吴土法 2012 05 2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宋代丧葬典礼在中国丧葬典礼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既沿袭汉唐之制 将其进一步隆重化 系统化 程式化 又从民间文化及外来的佛教文化中吸取了 相关因素 产生了新的特点 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 并对后世的丧葬典礼产生深 远影响 本文考述宋代丧葬典礼的具体仪节 全文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 考 证宋代丧葬典礼的三十四个仪节 按照礼仪节目的演进顺序将其划分为初丧 治 丧 出丧 墓葬和丧祭五个阶段 考述每个阶段所行仪节 并就不同社会阶层丧 葬典礼的不同之处展开说明 并将其与司马光 书仪 比较 认为历史记载的宋 代丧葬典礼礼仪节目与 书仪 所载基本吻合 二 在仪节考述的基础上 将宋 代丧葬典礼的特点总结为较之唐代新创多个礼仪节目 庶人行礼见于历史文献记 载和痴狂追求黄道吉曰 风水宝地三个方面 关键词 宋代 丧葬 变革 特点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 缸l e r a lr i t 砌o fS o n gD y n a 卿p l a y sa I l 岫p o r t 趾tr o l ei I l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m s t o 巧o fC h i l l e s e 劬e r a lc e r e m o n y G e n e r a t i I l g 丘o mH a n a n dT a I 唱d y n a S t i e s t l l e 劬e r a lr i t u a lo fS o n gD y m s t b e c o m e sm o r eg r a n dS s t e m a t i ca n dS t a n d a r d i z e d O n t h eo t h e rh a J l d 抽n u e n c e db yt h ef o 墩c u l t u r ea n df o r e i g nc u h u r e s u c ha SB u d d l l i s m 如n e r a lr i t l l a lo fS o n g y n a s 够d e V e l o p e ds o m en e wc h a r a c t e r si no r d e rt om e e tt h e d e m a n do ft l l es o c i e 够 M e a l l 谢l i l eF u n e r a lr i t u a l so ft h i sp e r i o dh a V e 血p o n 2 喊 m n u e n c e so nd y n a S t i e sa R e n a r d s T h ew h o l ea r t i c l ei 1 1 c l u d e s 似om 咖p a n s T h e 缸S tp a r tc o U e c t sf l l e sa Sd e t a i l e d a Sp o s s i b l e 丘o ml l i s t o 巧l i t e r a t u r e so nt h i sp e r i o da 1 1 da n e r n p t st ot a k eag e n e r a la 1 1 d S s t e I l l i cr e s e a r c ho nt h e 缸l e r a lc e r e m o r l y i 1 1o r d e rt or e s t o r ei t so r 逛血a 1f a c e I ta l s o r e f e r r e d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fp r e d e c e s s o r s I tr e s e a r c h e st h eS p e c i f i c e r a lr i t u a l sa r l d d i s c u s s e st h ed i f j e r e n c e so fd i 行 e r e n ts o c i a ls t m t u mf b n e r a lc e r e m o n y a n dd r a w s 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m s t o r i c a lr e c o r d so fS o r 培如n e r a lc e r e m o n ye t i q u e t t ep r o g r a m sa r e i nl i l l ew i t ht h o s ec o n t a i l l e dmS i I l l aG u a l l g s 髟7 磁T h es e c o n dp a ns u I n l n a r i z e s c h a r a c t e r so fS o n g sf h n e r a lc e r e m o n ya Sm ec r e a t i o no fn e we t i q u e t t ep r o g r 锄s 也e r u a lo fc o m m o np e o p l ef o u n di 1 1t h er e c o r d sa n dt h ec r a Z yp u r S u i to fa u S p i c i o u sd a y s a n da u s p i c i o u sp l a c e s K 呵W o r 凼 S o n gD y n a 唧 缸e r a l c h a n g e s c h 2 u r a c t e r s I I I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致谢 时光匆匆挡不住 流水滔滔难驻足 研究生两年就在匆匆中飘然而过 在论 文将完成之际 心中波动久久不能言语 感谢恩师吴土法先生 这篇论文从选题之初到而今定稿 无处不渗透着吴老 师的心血 从材料的收集到框架的构建 从文献的选择到文字的润色 都是在老 师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下完成的 两年时光 从吴老师身上学到的 不仅仅是 知识 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做学问的态度 踏踏实实的做人的原则 感谢山东大学李潇奇师兄提供有关墓葬和墓志方面的材料 并在最后彻夜通 读全文 校正文字 感谢曾传道授业的束景南 王云路 许建平 贾海生 关长龙 冯国栋 朱 大星 祖慧诸先生 诸位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科研态度都让学生受益良多 感谢秦佳慧师姐提供查阅资料的方便和解答学业上的疑惑 感谢陈叶老师在学业 和生活方面的帮助与建议 感谢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提出建议与鼓励的诸位师兄师 姐 最要感谢的 是含辛茹苦抚养我成人 鼓励支持我追求梦想的父母 还要感 谢一直以来作为精神支柱的五哥和在灰暗时刻仍不离不弃的挚友 要谢的人还有太多太多 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仅能以苍白的文字祝愿诸位安 好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论 1 导论 生死问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先秦时期就颇多关于丧礼的论述 据孔子弟子 曾子所述 孔子曾说 人未有自致者也 必也亲丧乎 嘭 认为人情惟有遭遇 亲丧 不能自已 才能自尽其极 故而孔子特重丧礼 曾子说 慎终追远 民德归 厚矣 以为丧礼可以激发人心 使人道民德趋于敦厚 孟子也说 养生丧死 无憾 王道之始也 鼬 将丧礼看做是施行王道的重要措施 晚周 七十子后学 者 说 凡不孝生于不仁爱也 不仁爱生于丧祭之礼不明 丧祭之礼废 则臣子之恩薄 而倍死忘生之礼众矣 以为丧礼在培养忠 孝之心方面具有 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丧礼就有可能导致伦理崩坏的严重后果 由此可知 先秦圣 贤认为丧礼是当时礼乐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作用 历史发展到南北宋时期 统治者极为重视作为礼乐文明核心之一的孝道 宋 太宗说 孝者人伦至重 高宗手诏亦谓 天地之大义 莫重于君臣 尧 舜 之至仁 无先于孝悌 在这种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中 反映孝道的丧礼就显 得尤为重要 宋史 孝义传 中多次见到孝子安葬父母时吃尽苦头 孝感动天 的记载 因居丧尽孝而受到朝廷嘉奖者更是屡见不鲜 继丧父母 号恸昼夜不绝 勺水不入口者累日 I 葬 徒跣负土为坟 往来十余里 日渡塘涧 泥水没骨干 虽大雨雪未尝少止 手足皲裂血流 以 漆涂之 每覆一畚 必三绕坟号而后去 既葬 遂茇舍墓旁 负土终丧 人 往视之 辄遣去 日一饭 不荤 虽虎狼交于墓侧 谊泰然无所畏 延庆居丧摧毁 庐于墓侧 手植松柏数百本 旦出守墓 夕归侍母 紫 芝生于墓之西北 数年又生玉芝十八茎 本州岛将表其事 延庆恳辞 或画 其芝来京师 朝士多为诗赋 称其孝感 参见 论语 子张篇 曾子曰 吾闻诸夫子 人未有自致者也 必也亲丧乎 何晏集解 邢骨疏 论 语注疏 卷1 8 十三经注疏 本 中华书局 1 9 8 0 年 第7 6 页 2 何晏集解 邢罱疏 论语注疏 卷1 第2 页 4 赵岐注 孙夷疏 孟子注疏 卷1 上 十三经注疏 本 中华书局 1 9 8 0 年 第2 页 4 王聘珍 大戴礼记解诂 卷8 中华书局 1 9 8 3 年 第1 4 3 页 4 王聘珍 大戴礼记解诂 卷2 第2 1 页 8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3 6 中华书局 1 9 9 5 年 第7 9 1 页 徐梦莘 三朝北盟汇编 卷1 6 4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8 年 第1 1 8 7 页 脱脱 宋史 卷4 5 6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 第1 3 4 0 1 页 9 脱脱 宋史 卷4 5 6 第1 3 3 9 3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导论 自自鄞尉罢还 负土营葬 庐于墓侧 藜羹芒靥 昼夜号泣 将终制犹 然 转运使以其状闻 诏赐帛二十匹 粟麦二十石 醪酒十缸 锄 即使平日极为不孝之人 也十分重视双亲的丧葬礼事 李石 续博物志 记载 有一狠子 生平多逆父旨 父临死嘱曰 必葬我水中 意其逆命 得葬土中 至是 狠子目 生平逆父命 死不敢违旨也 破家筑沙潭水 心以葬 在当时人看来 丧礼不仅仅是为了侍奉先人 表现孝道 更是为了后世子孙 的前途命运 故而北宋司马光 葬论 有 今之葬书 乃相山川 岗畎之形势 考岁月日时之支干 以为子孙贵贱 贫富 寿夭 贤愚皆系焉 云云 宋代丧礼既沿袭汉 唐之制 将其进一步隆重化 系统化 程序化 又从民 间文化及外来的佛教文化中汲取了相关因素 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 同时 在中 国封建等级制度进一步强化的带动下 丧礼中的等级制度也益加明显 这些都对 后世丧礼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两宋时期是中国丧礼发展史上 的一个重要阶段 因此 对宋代丧礼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 可以还原其具体仪节的历史面貌 揭示其特点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 解宋代的社会历史文化 现代学者有鉴于此 因而对宋代丧礼作了卓有成效的研 究与探索 取得了丰硕成果 将其概括起来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 侧重于丧葬史的角度 将宋代丧礼放在中国丧葬发展史中进行考察 揭示其对前代丧礼的继承与创新 徐吉军先生 中国丧葬史 江西高教出版社 1 9 9 8 年版 以历史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比较全面地梳理了中国丧葬观念 墓葬 制度和丧葬礼俗等方面的历史沿革 揭示了宋代丧葬观 火葬盛行 厚葬盛行等 方面的特点 陈华文先生 丧葬史 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9 9 年版 徐吉军 贺云翱两先生合著 中国丧葬礼俗 杭州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 黄景略 吴梦麟 叶学明三先生合著 中华文化通志 丧葬陵墓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9 8 年版 周苏平先生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陕西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 均分别从丧葬观念 丧葬礼仪 葬法葬式 墓室棺椁 丧服制式 居丧制度等方 面对中国丧葬礼俗进行研究 指出宋代丧礼的相关内容 万建忠先生 中国历代 田脱脱 宋史 卷4 5 6 第1 3 4 0 0 页 4 李石 续博物志 卷9 全宋笔记 第4 编第4 册 大象出版社 2 0 0 8 年 第2 1 4 页 宦司马光 葬论 全宋文 卷1 2 1 9 第5 6 册 上海辞书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0 6 年 第1 5 7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导论 葬礼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 9 9 8 午版 以初丧礼仪 治丧礼仪 出丧礼仪 墓 葬礼仪 葬后礼仪五个丧事时段为线索 叙述了丧葬礼仪的历史演变 既注意到 各个部分的历史发展 也注意到不同区域的礼仪差异 其间对宋代丧礼的相关内 容也有所介绍 第二 侧重于文化史的角度 把两宋时期从历史中抽离出来 将宋代丧礼放 在广泛的宋代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 展现特定时代的丧礼与特定时代的风俗 思 想等方面的联系 陈戍国先生 中国礼制史 宋辽夏金卷 湖南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版 中 赵宋丧葬礼仪礼制 一节 结合传统文献及文物考古材料 分别论述 了皇帝 皇后 诸臣的丧葬典礼 并就与前代丧葬典礼的异同之处进行分析 徐 吉军 方建新 方健 吕凤棠四先生合著 中国风俗通史 宋代卷 上海文艺 出版社2 0 0 1 年版 第八章 丧葬风俗 着重阐述了宋代的丧葬观 宋代火葬盛 行 厚葬盛行和相墓术的流行等情况 徐杰舜先生主编 万建中 周耀明 陈顺 宣三先生合著 汉族风俗史 第三卷 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学林出版社2 0 0 4 年版 丧葬风俗 部分 阐述了宋代丧葬礼俗中盛行火葬 葬礼举乐禁而不止 土葬重防腐 卜宅兆葬日 避煞和道场习俗流行 兴用纸明器 权厝暖墓和路祭 居丧违制者众 义冢广泛设立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 就宋代丧礼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考论 此类成果数量众多 内容广泛 多以论文形式问世 今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以宋代丧礼的特征及其成因为研究对象 游彪先生 礼 俗 之际 一一宋代丧葬礼俗及其特征 云南社会科学 2 0 0 5 年第l 期 朱瑞熙先生 宋 代的丧葬习俗 学术月刊 1 9 9 7 年第2 期 就宋代丧葬礼俗展开研究 徐吉军先生 论宋代厚葬 浙江学刊 1 9 9 2 年第6 期 吴敬先生 宋代 厚丧薄葬和葬期过长的考古学观察 贵州社会科学 2 0 1 0 年第8 期 程 民生先生 宋代婚丧费用考察 文史哲 2 0 0 8 年第5 期 就宋代丧葬消 费问题展开讨论 吴宝琪先生 试析宋代育婚丧俗的成因 北京师范大学学 报 1 9 8 9 年第5 期 彭明瀚先生 道教对江西唐宋以来葬俗的影响 南 方文物 1 9 9 8 年第3 期 冉万里先生 宋代丧葬习俗中佛教因素的考古学观 察 考古与文物 2 0 0 9 年第4 期 方燕先生 巫术与人生礼俗一一以宋 代为例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第3 期 对宋代丧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论 葬典礼呈现出特色的原因做了考察 其二 以某类人群的丧礼为研究对象 叶春芳先生先后发表了 北宋皇帝丧 礼探考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9 3 年第3 期 北宋皇 帝葬礼探考 上 下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9 3 年第4 期 1 9 9 4 年第2 期 北宋与唐朝皇帝丧葬礼仪的关系及其对南宋的影响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9 4 年第4 期 北宋皇帝丧葬礼 仪的性质及其对北宋社会的影响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9 5 年第3 期 等多篇研究北宋时期皇帝丧葬典礼的论文 杨宽先生 中国古代陵寝 制度史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3 版 上编 陵寝制度扩张和改革时期 一 节探讨了北宋的陵寝制度 上宫 下宫 和南宋的陵园特色等关于两宋时 期皇陵的问题 陈朝云先生 北宋陵寝制度研究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 科学版 2 0 0 3 年第4 期 秦大树先生 试论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 考 古与文物 2 0 0 8 年第4 期 也将北宋皇陵作为考察对象加以研究 洪本健先生 两 京地区人文自然环境与北宋大臣的致仕卒葬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 科学版 2 0 0 1 年第6 期 以北宋大臣的丧礼为研究对象 姚蔚玲先生 唐宋 蕃客 的丧葬习俗 固原师专学报 1 9 9 5 年第2 期 以 蕃客 的丧 礼为研究对象 其三 以某个地区的丧礼为研究对象 杨惠玲先生 唐五代宋初敦煌丧俗研 究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3 年 和霍巍先生 宋元时期的敦煌葬俗 一一 中的一段史料 敦煌研究 1 9 9 0 年第1 期 就敦煌 地区的丧俗展开研究 吴敬先生分别撰文对成都地区 赣江流域 江西地区 秦 岭淮河南沿线地区以及峡江地区的宋代丧葬情况进行了考古学考察 作有 成都 地区宋代砖室墓的分期研究 四川文物 2 0 0 9 年第4 期 赣江流域宋 代葬俗的考古学观察 东南文化 2 0 0 9 年第2 期 江西地区宋代墓葬 的分期研究 南方文物 2 0 0 9 年第4 期 秦岭 淮河南沿线地区宋 代墓葬的初步研究 中原文物 2 0 1 1 年第3 期 峡江地区宋代墓葬初 论 江汉考古 2 0 1 0 年第1 期 等多篇论文 赵忠波先生 从葬制葬俗变 革看社会变迁一一四川盆地宋墓的考古学观察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7 年 周必素先生 贵州遵义的宋代石室墓 江汉考古 2 0 0 8 年第4 期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论 杨远先生 河南北宋壁画墓的分期研究 考古与文物 2 0 0 7 年第3 期 孙广清先生 河南宋墓综述 中原文物 1 9 9 0 年第4 期 黄义军先生 湖 北宋墓分期 江汉考古 1 9 9 9 年第2 期 湖北宋墓分布的地域差异及 其产生原因 江汉考古 2 0 0 8 年第3 期 和张合荣先生 黔北宋墓反映的 丧葬心理与习俗 贵州文史丛刊 1 9 9 8 年第6 期 则分别对四川盆地 贵州遵义 河南 湖北和黔北地区的宋墓进行了考古学研究 其四 以葬式葬法为研究对象 陈小锦先生 火葬与社会文明的进化一一简 论宋代火葬 广西师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6 年第1 期 从社会 文明进化角度考察了我国火葬的流变 李政先生 两宋火葬述论 安徽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 0 1 0 年 对两宋时期蔚然兴起的火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徐苹 芳先生 宋元时代的火葬 文物 1 9 5 6 午第9 期 对火葬进行了分类研 究 张邦炜 张敏二先生 两宋火葬何以蔚然成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1 9 9 5 年第3 期 张宏慧先生 宋代火葬考论 许昌学院学 报 2 0 0 3 年第6 期 黄新宇先生 宋代火葬摭谈 文献 季刊 2 0 0 0 年第4 期 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宋代火葬盛行的原因 刘春德先生 宋代火葬的 盛行及其对 华夷之辨 观念的挑战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 0 0 5 年第5 期 和王宇先生 佛教对宋朝火葬盛行的影响 佛学研究 2 0 0 8 年第2 期 分别重点从 华夷之辨 和佛教影响两个角度探讨火葬盛行的原因 李爽先生 浅 谈宋代河东火葬风俗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 0 0 9 年第3 期 重点 探讨了河东地区火葬盛行的原因 其五 以丧礼的考古成果为研究对象 宋东侠先生 浅析宋代丧葬明器 青 海社会科学 2 0 0 4 年第6 期 和徐苹芳先生 唐宋墓葬中的 明器神煞 与 墓 仪 制度一一读 札记 考古 1 9 6 3 年第2 期 以明器 为研究对象 程义 程惠军二先生 汉中宋代镇墓神物释证 四川文物 2 0 0 9 年第5 期 臧天杰先生 浅谈宋代墓葬中的牛首人身俑 文博 2 0 0 8 年 第6 期 袁泉先生 宋金墓葬 猫雀 题材考 考古与文物 2 0 0 8 年第4 期 彭明瀚先生 谈德安吴畴妻周氏墓桃枝 南方文物 1 9 9 4 年第4 期 和霍巍先生 唐宋墓葬出土陀罗尼经咒及其民间信仰 考古 2 0 l1 年第5 期 均对某一出土文物进行考证 杨远先生 浅议宋代社会思想观念对宋墓壁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论 画的影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 0 0 9 年第6 期 和韩小囡先生 宋代 墓葬装饰研究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0 0 6 年 对墓葬内部的壁画等装饰 进行研究 其六 以民间丧礼为研究对象 杨建宏先生 论宋代民间丧葬 祭祀礼仪与 基层社会控制 长沙大学学报 2 0 0 6 年第4 期 认为作为礼制建设重要 方面的丧葬 祭祀礼仪则可以对基层社会进行控制 王丹先生 从宋人笔记小说 探看宋代城市丧葬文化的若干新取向 语文学刊 高教版 2 0 0 6 年第1 1 期 和崔乃新先生 论宋代白话小说中的市井民俗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 0 0 7 年 都通过笔记小说中的记载研究了民间的丧葬习俗 丁双双先生 唐宋时期民间的丧葬消费习俗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2 年 则 以民间的丧葬消费为研究对象 其七 以丧期服制为研究对象 祝建平先生 北宋官僚丁忧持服制度初探 学术月刊 1 9 9 7 年第3 期 从必要性 特色 赏罚措施和历史功效四个 角度对北宋时期官员在父母丧中的丁忧持服进行了研究 雷玉华先生 唐宋丧期 考 兼论风水术对唐宋时期丧葬习俗的影响 四川文物 1 9 9 9 年第3 期 指出造成宋代延丧不葬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风水对葬俗的影响 同时认为卑者营 葬要避尊长之吉凶 客居他乡不能归葬和遭父母丧者要解除公职服丧三年也是造 成丧期过长现象的原因 其八 其他 刘钟先生 宋朝辍朝制度研究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0 7 年 以两宋时期的辍朝制度为研究对象 按照死者身份地位的高下描述辍朝现 象 剖析影响辍朝天数的因素 并对其他原因造成的辍朝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张 新宇先生 试论宋代漏泽园公墓制度的形成原因和渊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8 年第5 期 史继刚先生 宋代助葬制度述略 青 海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4 年第3 期 和张新宇先生 漏泽园砖铭 所见北宋末年的居养院和安济坊 考古 2 0 0 9 年第4 期 围绕宋代的漏 泽园公墓制度展开论述 综上所述 通过众多学者的努力 宋代丧礼的许多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论 述和阐释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遗憾 的是 他们似乎都没有将丧葬典礼的众多礼仪节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鲜有对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论 代丧葬典礼礼仪程序的系统研究 而这些却是不得不引起重视的宋代丧礼的主要 内容 笔者正是基于这一原因 故而致力于宋代丧葬典礼礼仪节目的全面梳理和 系统研究 以期较为完整地展现宋代丧葬典礼行礼程序的本来面貌 关于宋代丧葬典礼 宋徽宗政和年间颁布的 政和礼 北宋司马光根据 仪 礼 而参以当时所可行的丧葬礼仪所撰成的 书仪 和南宋儒学大师朱熹以 书 仪 为基础所撰成的 家礼 这三部书均有较为系统的论述 然而 政和礼 虽在徽宗政和年间以国家政令形式颁布 但是宣和年间即 有言其烦扰者 遂罢 之 哪 并未广泛施行 书仪 和 家礼 仅仅是学者对当时礼仪的一种构建 其所述内容是否与宋代丧葬典礼的史实完全符合 尚不得而知 故而笔者将 宋 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 等历史文献中大量一鳞半爪的宋代丧葬典礼资料竭泽而 渔 尽量搜集 通志 文献通考 等政书 以及 全宋文 全宋诗 全宋 词 宋人文集 宋人笔记小说 宋人墓志之中的有关材料 试图以此为基础 再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并利用现代考古发现的相关材料 对两宋丧葬典礼的具 体仪节和行礼程序进行系统的考述 以期较为完整地勾勒出宋代丧葬典礼仪式流 程的本来面貌 并揭示其各种特点 然而受限于个人能力及时间 阅历 其问难 免多有舛漏 尚祈见教于方家 m 脱脱 宋史 卷9 8 第2 4 2 3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丧葬典礼仪节考述 2 宋代丧葬典礼仪节考述 所谓典礼 是指各种盛大隆重的礼法仪式 其特点正如沈文倬先生所说 所 有典礼 或微或显地组织成主党 宾党两造加以揖让周旋的 所有典礼都分 若干节目 自首至尾 层层展开 前后照应 结构严密 对于两宋时期的丧 葬典礼 犹如杨志刚先生在论述宋代礼制特点时所说 在严格 繁杂的尊卑贵贱 等差之上形成了一个更为原则性的等级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将宋代社会成员区分 为 皇帝和宗室 品宫 和 庶人 三个层次加以研究 由于皇帝 皇太 后的丧葬典礼在 宋会要辑稿 中有较为具体且集中的记载 故而笔者以丧葬典 礼的行礼程序为线索 主要考述品官阶层丧礼的具体仪节 并随时指出皇室 庶 人丧葬礼仪的异同 以期最为完整地呈现宋代丧葬典礼的礼仪节目 2 1 初丧 本文从这里开始考述宋代丧葬典礼的一般行礼程序 根据宋代丧葬礼仪内 容 整个丧葬典礼的行礼程序可以分为初丧 治丧 出丧 墓葬和丧祭五个行礼 时段 初丧是指宋代丧葬典礼中第一个时段的礼仪节目 包括 初终 宣遗 制 招魂 立丧主 护丧等 易服 和 讣告 辍朝 和 奔丧 等八个仪节 2 1 1 初终 初终是指病人刚刚寿终 病人寿终的处所 据 仪礼 士丧礼 记载 先秦 士级贵族 死于逋室 也就是说 在病人病重将死之时往往迁居于正寝之室 宋代官员尤行此礼 在病人自觉病情沉重 康复无望时就迁居到通室 安静地等 待寿终正寝 宋史 儒林传 记有宋仁宗时太子少傅致仕孙夷去世前迁居正寝 的情况 疾甚 徙正寝 屏婢妾 谓子瑜曰 无令我死妇人之手 有些官员在病重时则迁居到书房之中 宋史 刘筠传 记宋仁宗时知庐州刘筠 去世前云 沈文倬 宗周岁时祭考实 蓟髑文存 商务印书馆2 0 0 6 年 第8 8 页 4 杨志刚 中国礼仪制度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 第2 0 2 页 郑玄注 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卷3 5 十三经注疏 本 中华书局1 9 8 0 年 第1 8 4 页 8 脱脱 宋史 卷4 3 1 第1 2 8 0 7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丧葬典礼仪节考述 再知庐州 营冢墓 作棺 自为铭刻之 既病 徙于书阁 卒 山 病人迁居正寝之后 要沐浴更衣 即使不能沐浴 也要整理衣冠 使之端正 此外还要屏退妇人 宋史 李衡传 记载南宋孝宗时致仕官李衡去世前行此礼 临没 沐浴冠栉 倚然而逝 宋史 儒林传 记载度宗时儒者王柏去世前整理衣冠 避退妇人 其卒 整衣冠端坐 挥妇人勿近 迁居 沐浴以及避退妇人 大概都是为了让病人能够安然平静地离世 故而 郑玄谓 病者欲静也 司马光也说 喧哗奔走会使病重的人厌恶 悲哀哭泣 会使病重的人哀伤 都不如让病人安然静默地等待气息自尽 宋史 儒林传 记有南宋宁宗时儒者蔡元定在去世前就交代其子蔡沉谢绝宾客 一日 谓沉日 可谢客 吾欲安静 以还造化旧物 阅三日卒 部分官员 包括宗室人员 在病重之时 皇帝会亲临问疾 并赐赠礼物 时称 乘舆临问 类似于现在的临终关怀 宋史 礼志 载 宰相 使相 驸马 都尉疾亟 幸其第 或赐劳加礼焉 有些重要官员去世 皇帝还会再次前往 慰问 续资治通鉴长编 记载王审琦病重和初终时 宋太祖就都曾亲临慰问 甲午 忠武节度使 同平章事 赠中书令琅琊正懿王王审琦卒 初 审 琦暴得疾 失音 上亲临问 锡赉矩万 及卒 又幸其第 哭之恸 赙赠并 加等焉 有些官员的官品 官职按照礼制不该享受乘舆临问的礼遇 但由于其人功勋 卓著 或者与皇帝关系亲密 皇帝也会在他们去世前亲临慰问 宋史 儒林传 记载了宋真宗时翰林侍读学士 礼部尚书邢骨 按照礼制不应享受乘舆临问 因 其是皇帝故旧 故而在病重时真宗曾亲临问疾 六月 上亲 临问疾 赐名药一奁 白金器千两 缯彩千匹 国朝故事 非宗戚将相 无省疾临丧之礼 特有加于呙与郭贽者 以恩旧故也 囝 脱脱 宋史 卷3 0 5 第l 0 0 8 9 页 2 脱脱 宋史 卷3 9 0 第1 1 9 4 8 页 4 脱脱 宋史 卷4 3 8 第1 2 9 8 2 页 8 郑玄注 孔颖达疏 礼记正义 卷4 4 第3 4 3 页 4 司马光 书仪 卷5 丛书集成初编1 0 4 0 中华书局1 9 8 5 年 第4 7 页 4 脱脱 宋史 卷4 3 4 第1 2 8 7 6 页 脱脱 宋史 卷1 2 4 第2 9 0 1 页 9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1 5 第3 2 3 页 9 脱脱 宋史 卷4 3 l 第1 2 8 0 0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丧葬典礼仪节考述 皇帝 乘舆临问 一般会赐赠礼物 自熙宁七年十二月起 不同官品 官 职所赐获礼物的数量 已成定制 具体而言 凡临幸问疾者赐银 绢 宰臣及 枢密使带使相者二千五百两匹 枢密使 使相二千两匹 知枢密院事 参知政事 枢密副使 同知枢密院事一千五百两匹 签书枢密院事 同签书枢密院事 宣徽 使七百五十两匹 殿前都指挥使一千五百两匹 驸马都尉任使相以下者二千五百 两匹 任节度观察留后以下者一千五百两匹 并入内内侍省取赐 m 在太上皇 皇太后病重之时 临终关怀 的礼事就显得更为隆重 更为神 圣 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向天神 地祗 祖先等神灵祈祷 祈求神灵保佑 使病人能够康复 宋 史 孝宗纪 记载高宗去世之前 孝宗就派遣群臣进行祈祷 冬十月辛未 以太上皇不豫 赦 壬申 诣德寿宫问疾 癸酉 分遣群 臣祷于天地 宗庙 社稷 续资治通鉴长编 记载在慈圣光献太皇太后病重时 宋神宗曾命令辅弼大臣 入 祷天地 宗庙 社稷及都内神祠 诏太皇太后违豫日久 命辅臣等入祷天地 宗庙 社稷及都内神祠 仍 于宫观寺院建道场七昼夜 五岳 四渎并诸灵迹处 令通判准此 宋史 后妃传 记载在恭圣仁烈皇太后病重时 宋理宗下诏 祷祠天地 宗庙 社稷 宫观 十二月辛巳 后不豫 诏祷祠天地 宗庙 社稷 宫观 赦天下 锄 此时的祈祷神灵 其礼意当如 仪礼 既夕礼 乃行祷于五祀 郑注所云 尽孝 子之情 贾公彦疏所谓 死期已至 必不可求生 但尽孝子之情 故乃行祷五 祀 望佑助病者 使之不死也 二是招募名医 大赦天下 减免租税 增加僧道人数 允许贬官者复职 年 老者致仕等 宋史 孝宗纪 记载宋高宗去世前孝宗大赦天下 冬十月辛未 以太上皇不豫 赦 脱脱 宋史 卷1 2 4 第2 9 0 2 页 罾脱脱 宋史 卷3 5 第6 8 7 页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3 0 0 第7 3 1 2 页 9 脱脱 宋史 卷2 4 3 笫8 6 5 8 页 郑玄注 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卷4 0 第2 1 4 页 4 郑玄注 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卷4 0 第2 1 4 页 脱脱 宋史 卷3 5 第6 8 7 页 1 0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丧葬典礼仪节考述 续资治通鉴长编 记载章献明肃皇太后病重时 宋仁宗招募名医 增加僧道 允许贬官者复职 特许丁谓致仕 庚寅 以皇太后不豫 大赦 除常赦所不原者 募天下善医 驰传赴京 师 僧道童行系帐京畿三年 西京南京五年 诸道七年 并与剃度披带 乾 兴以来贬死者复其官 谪者皆内徙 丁谓特许致仕 宋史 后妃传 记载显仁皇后去世前 宋高宗还曾减免租税 九月 得疾 上不视朝 敕辅臣祈祷天地 宗庙 社稷 赦天下 减租税 此时的募名医 赦天下 减租税 增僧道之等 其礼意可能是从另外一个角度 尽 孝子之情 即竭尽全力为人力所能为之事 替病人行善积德 以感动上苍 使 病人得以康复 2 1 2 宣遗制 宣遗制是特指在皇帝 皇太后去世后 宰臣宣读其生前所定遗制 诰 以 便新帝即位 并按其遗愿行事 类似于今天的 遗嘱 就现有文献材料来看 这一仪节仅限于皇帝 皇太后丧葬典礼之中 官员 庶人则并无此礼 宣读皇帝遗制的场所 一般是在皇帝崩逝的殿庭 如太祖 太宗崩于万岁殿 便在万岁殿宣读遗制 宣遗制的具体礼仪是 群臣除去金玉等华丽饰物 在殿下 按班站立 恭听宰臣宣读皇帝生前所定的遗制 诏 宣讫 群臣皆行哭十五声 拜两次的哀悼仪式 时称 发哀 接着储君在东楹尊奉遗诏 柩前登基即位 然后群臣从西阶升堂走到东楹 向新皇太后 新皇帝 新皇后躬身致辞 进名奉 慰 表示祝贺与慰问 宋史 礼志 记载了北宋太宗去世后宣遗制的仪节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太宗崩于万岁殿 真宗散发号擗 奉遗诏即位 于殿之东楹 宋会要辑稿 记载了南宋孝宗去世后宣遗制的仪节 是日宣遗诰 文武百僚常服黑带 去金玉饰 诣殿下立班定 礼直官引 班首出班前东向立 播笏 宣遗诰讫归位 并举哭一十五音 再拜 班首稍 前 躬身致词 奉慰寿圣隆慈备福皇太后 寿成皇后 次奉慰皇帝 皇后 归位 各再拜讫退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1 1 2 第2 6 0 9 页 脱脱 宋史 卷2 4 3 第8 6 4 3 页 脱脱 宋史 卷2 4 3 第2 8 5 0 页 6 徐松 宋会要辑稿 礼3 0 卷7 3 6 3 中华书局 1 9 5 7 年 第1 1 0 6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末代丧葬典礼仪节考述 太皇太后 皇太后死后宣谕遗诰的场所 通常也是在其崩逝的殿庭 宋会要辑稿 载钦圣献肃皇太后丧葬典礼中宣遗诰仪节云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十三日夜 皇太后崩于慈德殿 翌日 百官入 班殿庭 尚书左仆射韩忠彦宣遗诰于殿之西阶 宣毕 内外举哭 尽 哀 十五日 百官入临于慈德殿 移班奉慰上于殷之东厢 辅臣升殿问 圣体 上哀恸过甚 锄 很明显 引文中 百官入班殿庭 的 殿庭 宣遗诰于殿之西阶 的 殿 无疑是指钦圣献肃皇太后所崩逝的慈德殿 宣谕遗诰的仪制 略如宣皇帝遗制之礼 宣讫 群臣皆 举哭尽哀而出 所不同者 似乎在于 进名奉慰 一事行之于入临之时 宋史 礼志 记载慈 圣光献皇后丧葬典礼中宣遗诰仪节 宣讫即举哭尽衷而出 神宗元丰二年十月二十日 太皇太后崩于庆寿宫 是日 文武百官入宫 宰臣王硅升西阶 宣遗诰已 内外举哭尽哀而出 宋会要辑稿 记载明德皇后丧葬典礼 宣遗诰后次日方入临奉慰新帝 真宗景德元年三月十五日 皇太后崩于万安宫之滋德殿 是日 宰臣 文武百官入临 奉慰帝于东序 遗制和遗诰一般都比较简短 皇帝遗制的内容大致有订立嗣君 尊皇后 妃 为皇太后 妃 要求她们协助嗣君 安排丧葬事宜等 宋太祖 开宝遗制 云 皇弟晋王某 天钟睿哲 神授英奇 自列王蕃 愈彰厚德 授以神器 时惟长君 可于枢前即皇帝位 丧制以日易月 皇帝三日听政 十三日小祥 二十七日大祥 诸道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知州等 并不得辄离任赴阙 闻 哀之日 所在军府三日出临释服 其余并委嗣君处分 更赖将相协力 宋神宗 元丰遗诏 云 皇太后圣哲渊深 慈仁恻隐 辅佐先帝 拥佑朕躬 识达几微 闻于四 海 宜尊为太皇太后 皇后为皇太后 德妃朱氏为皇太妃 应军国事 并太 皇太后权同处分 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施行 o 徐松 宋会要辑稿 礼3 3 卷7 3 6 8 第1 2 4 8 页 脱脱 宋史 卷1 2 3 第2 8 7 2 页 徐松 宋会要辑稿 礼3 1 卷7 3 6 6 第1 1 6 7 页 西宋太祖 开宝遗志 宋大诏令集 卷7 第2 9 页 嘻宋神宗 元丰遗诏 宋大诏令集 卷7 第3 0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丧葬典礼仪节考述 除上述内容之外 有个别皇帝在遗嘱中还明确了关于丧葬期间 作乐 祭祀 嫁 娶 等方面的规定 如孝宗皇帝的遗诏就写有 在京禁音乐百日 在外一月 无 禁祠祀嫁娶 出云云 太皇太后 皇太后遗诰的内容 则多侧重于赞美时皇的仁 孝 安慰皇帝不必过于伤怀 如太祖之母杜太后遗诰说 皇帝天资仁孝 亲侍医 药 衣不解带 涉于数旬 重念军国事繁 人神所托 勉思远大 无过哀毁 予 暝目之后 宣以宗社为心 更赖群臣 共与开释 在部分品官的丧礼中 也有类似于 留遗嘱 的礼事 其情形主要有以下三 种 一是上遗表给皇帝 以劝谏皇帝 或申诉遗愿 如宋真宗时太尉王旦临终前请 杨亿代写遗表 谓 忝为宰辅 不可以将尽之言 为宗亲求官 止叙生平遭遇 愿日亲庶政 进用贤士 少减焦劳之意 二是写书信给朋友 同僚 以示告 别 如宋光宗时儒者刘清之 病且革 为书以别向浯 彭龟年 赋二诗以别朱熹 杨万里 蛳 三是留书子孙 以告诫其如何为人行事 如宋度宗时致仕的资政殿 学士包恢 年八十有七 临终 举卢怀慎卧箦穷约事戒诸子敛以深衣 作书别亲 戚而后卒 皇帝 皇太后的宣遗制与品官的留遗嘱 虽然在形式上十分相似 但是就性 质而言是大相径庭的 宣遗制 诰 是皇帝 皇太后丧礼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礼事 在当时似乎已经成为皇帝 皇太后丧葬典礼仪节的定制 留遗嘱 则只是行之 于部分品官之中 并且在品官丧葬典礼中也没有出现以留遗嘱为主要内容的仪节 2 1 3 招魂 病人气息将尽之际 行有 属纩 之礼 纩是指新蚕丝或新棉絮 属纩就是 将极其轻微的 纩 放在病人的口鼻之前 以确定是否断气 据 礼记 丧大记 记载 先秦时便 属纩以俟绝气 当时人认为人之将死 呼吸极为细微 很 难辨别是否尚存气息 只有将 纩 放在病人的口鼻之前 纹丝不动 才能确定 已经断气 一旦气绝 就行 复 礼 两宋时期 尤行此礼 在病人将死之际 家人要通过属纩以确定其是否气绝 一旦证实病人断气 亲人便赶紧为其招魂 希望可以死而复生 这就是所谓的 复 刘跛 朝请郎致仕蔡君墓志铭 记载 徐松 宋台要辑稿 礼3 0 卷7 3 6 3 第1 1 0 6 页 4 昭宪杜太后 昭宪皇太后遗令 宋大诏令集 卷1 4 第7 2 页 9 脱脱 宋史 卷2 8 2 第9 5 5 l 页 4 脱脱 宋史 卷4 3 7 第1 2 9 5 6 页 9 脱脱 宋史 卷4 2 1 第1 2 5 9 3 页 9 郑玄注 孔颖达疏 礼记正义 卷4 4 第3 4 3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丧葬典礼仪节考述 了宋徽宗政和元年 1 11 1 蔡君如丧礼中的属纩 招魂之礼 居十有六日 粤六月丁未疾革 属纩以俟 既绝升屋 而复废床浴栉 遂小敛 山 古人相信人有灵魂 灵魂回到尸体身上 能够死而复生 所以认为断气并不 意味着人的死亡 只有经过招魂而不复苏醒 才能宣告人的真正死亡 招魂的具体礼仪是 死者生前的侍仆左手拿着死者穿过的上衣的领子 右手 抓着上衣的腰部 爬到屋顶上 面朝北大喊三声 某人回来吧 喊完之后将衣 服卷起来 覆盖到尸体上 以俟复醒 宋人李石 云巢子墓志铭 中所述宋孝宗 时左奉议郎 郭县府君云巢子去世招魂时 以衣复屋上 前述蔡君如死后 既 绝升屋 均其事例 招魂用的 上服 因人而异 有官则公服 无官则裥衫 皂衫 深衣 妇 人大袖背子 招魂时对死者的称呼 先秦时 男子称名 妇人称字 宋代 则只需按照日常称呼即可 呼某人者 从生时之号 2 1 4 立丧主 护丧等 立丧主 护丧 就是在病人死亡之后 确定丧葬典礼中丧主 主妇 护丧 司书 司货的人选 丧主一般由死者的长子担任 如果长子无法参加丧礼 则由 承重的长孙担任 主妇通常由死者之妻担任 若死者之妻已逝 或死者为女性 则由丧主之妻担任 护丧一般由知书达礼的子弟亲属担任 负责具体丧事 司书 司货则由能干的子弟亲属或吏仆担任 司书掌管有关书疏事宜 司货掌管有关货 贿事宜 其间接待宾客的各种事务 一般由同族亲属中的长辈负责办理 如果死者是高官要员或功勋卓著者 皇帝往往会过问其丧事 有时皇帝会 派遣官员前去担任护丧 主持丧事 宋史 礼志 载 勋戚大臣薨卒 多命诏 葬 遣中使监护 官给其费 以表一时之恩 宋史 何继筠传 记载宋太祖 开宝四年 9 7 1 建武军节度使何继筠去世 皇帝就曾派遣中使护丧 o 刘跋 朝请郎致仕蔡君墓志铭 全宋文 卷2 6 6 3 第1 2 3 册 第2 5 2 页 4 李石 云巢子墓志铭 全宋文 卷4 5 7 1 第2 0 6 册 第1 2 0 页 4 朱熹 家礼 卷4 朱子全书 第七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1 0 年 第9 0 2 页 8 郑玄注 孔颖达疏 礼记正义 卷4 4 第3 4 4 页 朱熹 家礼 卷4 第9 0 2 页 8 徐吉军 贺云翱 中国丧葬礼俗 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 第8 8 页 4 脱脱 宋史 卷1 2 4 第2 9 0 9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丧葬典礼仪节考述 卒 年五十一 赠侍中 赙绢五百匹 中使护丧 令以生平所佩剑及 介胄同葬 有时皇帝会下诏指定死者的某位亲属担任护丧 宋史 王审琦传 记载宋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1 0 0 9 知寿州王承衙去世 真宗就诏令王承衍之弟前往护丧 二年 卒 年四十九 诏遣其弟承馔驰往护丧 宋史 方技传 记载宋真宗天禧元年 1 0 1 7 太子洗马周克明去世 皇帝命令 他的女婿冯元主持丧事 及卒 上颇悼惜 遣内侍谕其婿直龙图阁冯元 令主丧事 赐赙甚厚 如果死者没有合适的继承人 皇帝会安排使臣为丧家主持各种事务 宋史 李处耘传 记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端州防御使李继和去世 其子早逝 其侄年 幼 真宗就令使臣前去主持丧事以及其他事务 大中祥符元年卒 年四十六 赠镇国军节度 遣诸王率宗室素服赴吊 二子早卒 帝以其族盛大 诸侄皆幼 令三班选使臣为主家事 这种皇帝亲自过问护丧人选的礼仪 表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亲睦 皇帝对于 死去官员的重视和慰问 对于死者亲属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荣耀 2 1 5 易服 经过招魂 无法复苏 说明病人确已死亡 为了表达丧亲的哀痛 死者的亲属 便脱下身上所穿华服 换上素淡之衣 这就是 易服 这时换上的素服 并不是 通常所说的丧服 换上丧服应在大殓之时 故而司马光谓 今人大殓即成服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载有宋仁宗皇祜三年 1 0 5 1 荆国大长公主去世后 皇 帝在参加小殓前先易服之事 初以暴疾闻 帝趣驾往 及道 奏不起 乃即主堂易服 坐视小敛讫 再拜奠哭 呦 与丧事有关的内外亲属以及协助行丧事者都要易服 其中死者的妻子 儿子 儿媳 诸妾 还要摘下头冠 脱掉外衫 背子 披散头发 男子通常要将上衣前 襟插到腰带中 脱掉鞋子赤足行走 女子则不需赤足 书仪 易服 节 脱脱 宋史 卷2 7 3 第9 3 2 7 页 4 脱脱 宋史 卷2 5 0 第8 8 1 9 页 4 脱脱 宋史 卷4 6 1 第1 3 5 0 5 页 脱脱 宋史 卷2 5 7 第8 9 7 4 页 司马光 书仪 卷6 第7 3 页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1 7 0 第4 0 8 7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丧葬典礼仪节考述 既复 妻子妇妾皆去冠及上服 披发 男子极上衽 徒跣 妇人不徒跣 凡齐衰以下内外有服亲 及在丧侧给事者 皆释去华盛之服 着素淡之衣 从易服开始 丧家便不吃东西 以寄托哀思 不吃东西的时间取决于与死者 关系的亲疏远近 诸子三日不食 期九月之丧 三不食 五月三月之丧 再不 食 罾 不食 无非是死者亲属表示哀痛的一种形式 事实上亲戚邻里往往会送 来稀粥 劝他们稍吃一点 有时尊长也会强迫他们稍吃食物 所以 不食 并 不是完全不食 2 1 6 讣告 所谓讣告 就是派人将死讯告知皇帝以及死者的亲朋好友 其方式或是遣人 将死讯口头告知对方 或是遣人将写有死讯的文书送交对方 发送讣告的具体事 宜 一般由护丧 司书负责掌理 有时丧主也亲自遣人发送 但其范围只限于亲 属而不及同僚 朋友 若无护丧及司书 则主人自讣亲戚 不讣僚友 刘跛 崇仪使致仕赵公墓志铭 中记载了宋徽宗大观二年 1 1 0 8 崇仪使致仕赵思恭 去世 他的儿子派人告知死讯 公殁 其孤遣人讣告且问铭 哟 死者的弟子亲友获悉讣告后 往往会辗转告知他所熟悉的死者亲友 如 宋史 道学传 记载宋哲宗时儒学大师程颢去世时 他的学生杨时已离开他多年 在得 知讣告后 便写信告知当时一起跟随程颢学习的同门 四年而颢死 时闻之 设位哭寝门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又如朱熹 与刘子澄 在给刘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简易店铺转让合同模板
- 2025年度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建设设计与实施合同
- 心电监护仪器使用流程
- 恋爱婚姻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疼痛护理常规
- 2025亚马逊美容个护市场深度洞察报告
- 三晋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5月质量检测卷(25-X-635C)历史(B)
- 浙江省六校(杭州二中 温州中学 金华一中 绍兴一中 舟山中学 衢州二中)联盟2025届高三5月模拟预测卷英语试卷+答案
-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护理
- 医学伦理学情景剧
- 2025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 贵州国企招聘2025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8生 会考】2022-2024年安徽省初中(八年级)中考初二会考生物试卷(3年真题)
- 2025年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俗世奇人》阅读考级试题含答案
- 本科毕业生实习总结模版
- 2025年高考英语复习难题速递之说明文阅读理解(2025年4月)
- 理解市场营销英语术语试题及答案
- 购买废旧电缆合同协议
- 手机媒体概论(自考14237)复习题库(含真题、典型题)
- 焊接工程师理论基础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