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见了,亲人一、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文章感情真挚强烈,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选择了大娘、大嫂、小金花三个典型人物形象,依依话别与对往事的回忆相结合,叙事抒情相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感情层层推进,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志愿军的心声,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推向高潮。二、教前设想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是教学本文的重难点。因此,我决定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课堂上让学生“读”占鳌头,通过形式多样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表达的中朝人民情深似海,难舍难分的强烈情感。 在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抓住重点词句,如“唯一”、“是您带着全村的妇女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中国人民的友谊?”等,准确理解,反复品味,使学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情怀,对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中朝友谊引起心灵上的震撼,在此基础上,领悟文章叙事与抒情相交织的表达特点。 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面向全体,给更多同学以探索发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的主人。三、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配合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地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自主探究中,使学生深刻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情怀,对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中朝友谊引起心灵上的震撼,并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四、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理解“战役、封锁、硝烟、噩耗、刚强、唯一、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五、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六、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在学习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识记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写作背景,思考课后问题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指板书,齐读课题)再见了,亲人,课文中的生字词大家还记得吗?课件出示重点词语:战役,指名读(检查中有困难的学生实行生生帮助,易错的地方重点指导),齐读。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谈,教师提示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亲人”。师:什么样的人为亲人?(生:有血缘关系的人)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呢?(生: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师: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呢?)师(板书:不是亲人):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同学们,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读懂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就能自己找到答案了。二、学习课文(一)初读课文1.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难读的或是你喜欢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可以勾划批注。2.汇报,交流师: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同年10月,130万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1953年,美帝国主义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然而14万志愿军战士却永远长眠在了那片用鲜血浇灌的朝鲜国土上。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就将离开那片曾经浴血奋战的土地,回到祖国的怀抱,许许多多的朝鲜人民前往车站为志愿军送别,(出示插图)在这千千万万的送别人群中,作者选了哪几个代表?(生汇报,师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二)精读课文师:你对哪一部分内容感受最深?(教师预设充分,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随机调整)1.大娘:情比山高比海深师:在你眼中,这是一位怎样的大娘?(生:慈母般的大娘)师: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大娘给予了志愿军战士慈母般的温暖?(1)相机出示句子,指导领悟重点语句,感情朗读句一:“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重点指导两个“多少”的朗读,体会“!”)句二:“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引导学生从“空着肚子”“拼了三天三夜”体会战斗的惨烈,从“顶”等一系列的动词体会到大娘的英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理解“唯一”,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必要时的范读,齐读,入情入境的体会大娘就像“慈母”!师生评价。(相机板书:送打糕 冒着炮火 救伤员 失去孙孙)(2)体会情感,训练说话师:同学们请看,75岁的老大娘不顾年老体弱,不顾几夜未眠,把志愿军送了一程又一程(出示课件:75岁的朝鲜李大娘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志愿军战士张喜武拥抱辞别。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此时,志愿军会对大娘说什么呢?(生读第一段开头)师:志愿军还有可能说什么呢?(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相机板书:胜似亲人)师:这是一位舍生忘死为我们“雪中送炭”的大娘,这是一位为救伤员失去亲人的大娘,这是一位为我们洗补衣服几夜不曾合眼的大娘,此时此刻却要分别,可能今生再也没有机会相见,如果你就是志愿军战士,你心里会怎样?(生:难过,依依不舍,不忍分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3)领悟中心,升华情感教师引读:师:火车的鸣笛仿佛已拉响,志愿军即将踏上归国的列车,我们会忘记大娘八年来的心血吗?生:不,永远不会。师:我们会忘记大娘慈母般的温暖吗?生:不,永远不会。师:当危险来临,大娘毫不犹豫地背起伤员,却永远的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小孙孙,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能够忘怀吗?生:不,永远不能。(4)训练句式转换。课件出示句子: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反问句)谁能把它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2.扶放结合,学生自学另外两部分(1)教师过渡:课文中像大娘一样,与志愿军有着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的,还有谁呢?请选择最让你感动的部分,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她们与志愿军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感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自学提示:这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她们为了志愿军做出了怎样的牺牲?划出相关词句。(2)学生分组自学研讨3.集体交流,汇报感受。(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学习小金花和大嫂部分内容)小金花:昔日刚强今落泪(1)提出问题,引导交流。师:小金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她是个怎样的孩子?(生:刚强的孩子,机灵的孩子,勇敢的孩子,疾恶如仇的孩子)(2)抓住重点,指导朗读。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出示相关语句,引导体会“乘机钻进”“解开”“把脚一跺”“狠狠地说”等词语,把握人物特点)句一:“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救出了老王。”师:你能读出你的体会吗?(指名比读,师生评价)句二:“同志们伤心地哭起来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师:面对这样一位刚强的,机灵的,勇敢的,疾恶如仇的小金花,你有什么感觉?(敬佩)(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对比体会,领悟中心。师:可是,今天,在和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小金花怎么落泪了呢?(生:是对志愿军叔叔的血浓于水的爱,让小金花不忍分离)师:是啊,对敌人的入骨的恨,让小金花可以面对失去妈妈的巨痛一滴泪不流,对志愿军叔叔深沉的爱,却让小金花泣不成声。小金花和志愿军叔叔不是亲人却生:胜似亲人。大嫂:血染阵地失双腿(1)提出问题,引导交流师:在你心目中,这是一位怎样的大嫂?(生:勇敢的大嫂)(2)抓住重点,指导朗读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大嫂的勇敢?(生读回忆大嫂挖野菜双腿重伤的句子,相机板书:挖野菜,双腿重残)师: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大嫂却付出了双腿的代价,读到这里,你心里是什么感觉?(痛心)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3)句式训练,体会情感师:所以,志愿军不禁要对大嫂说:出示句子:“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谁能换一种方式表达?意思不变。4.入情入境,品读结尾课件出示火车开动的声音,教师引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1)师:时光的脚步不容停留,送君千里终需一别,火车的汽笛已经拉响,战士们登上了列车,回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朝鲜老乡,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在心底里依依不舍地说生齐读第四段(课件出示句子)。(2)师:列车徐徐开动,战士们多想再看一眼亲人们啊!于是,他们情不自禁地说生齐读第五段(课件出示句子)。(3)师: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臂,大声呼喊着生齐读第六段(课件出示句子)(三)结合课文内容,领悟表达特点1.师:这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让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和大家一样,也被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浓厚情谊深深地感动着,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呢?(学生小组研讨,班级交流: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前三段的典型人物刻画,都采用了“劝”“忆”“颂”的布局;多处运用反问句和祈使句表达强烈情感)2.师:课文学到这里,谁来谈谈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生谈体会)3.师:课文中的亲人仅仅是指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吗?(志愿军也是朝鲜人民的亲人)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引导生从志愿军在朝鲜土地上付出的血的代价体会志愿军的国际主义精神,不求回报)在14万长眠在朝鲜土地上的志愿军中,就有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烈士。这种鲜血凝成的深厚感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这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记中朝人民心间!三、拓展,延伸1.结合时事,体会国际主义精神师:不仅仅是在战争年代,在和平时代的今天,我们身边一样上演着一幕幕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人故事。(课件出示: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的感人画面,师配舒缓音乐深情叙述)。师:去年的汶川,黑色的五月,地动天惊,草木悲泣,在生与死的瞬间,老师用鲜血淋漓的双手刨开废墟抢救学生,却顾不得近在咫尺的同样被埋的女儿,三军官兵勇闯“死亡之路”,传递生的希望,全球各地、不分国界,无数相识不相识的双手相互温暖,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2.诵读诗歌,升华情感师:时光荏苒,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却万古长青,让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