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上)高一九月考试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2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3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5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6公元前202年, 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 称帝建立汉朝, 遵循周朝宗法制的原则, 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为太子, 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选项姓名性别年龄生母姓名及身份在诸子中的特点a刘肥男20岁曹氏,刘邦反秦前在家乡的情妇最年长且最贤能b刘元女12岁吕雉, 刘邦结发之妻, 现封为皇后人缘最好c刘盈男10岁也是吕雉, 同上行柔弱善良d刘如意男3岁戚懿, 刘邦最受宠的妃子最受父亲宠爱7秦朝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三公九卿制,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说法有误的是a丞相为百官之首,对百官进行监察,对皇帝负责b御史大夫是副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c诸卿在丞相之下,分掌国务d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8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史料的记载的这个史实 a. 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 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隐患c. 扩大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势力 d. 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境遇9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解读历史资料,观察下面两幅图,结合你所学的历知识,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图1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图2 北宋文官出行图a两幅图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b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宋代中央集权的严重弱化c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趋于安定统一,没有战争了d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治国方略的改变10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曾任侍中等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依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当时魏征应供职于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11水经注载:“秦灭楚,立长沙郡,即青阳之地也。”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郡守是长沙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b.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c.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d.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12.“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大、小宗的身份是一成不变的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d等级森严,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13.“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14.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应该对应的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1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表明a封建统治出现民主化的演变趋势b宰相位尊权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c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权力被分割d汉代宰相掌握实权,唐代宰相形同虚设16.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17.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18.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9.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20.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2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 描述与“九品中正制”相关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c龙生龙,凤生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22.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23.鼎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24.上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秦统一货币的制度 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26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7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28清代设军机处弊端多多,稍可称赞的是()a军机大臣无法弄权 b军机处对军国大事直接裁决c军机处工作效率相对提高 d减轻了皇帝的行政工作负担29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30.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1、32两个小题,20分题,共计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 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8分)(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措施有何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度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侍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逢迎权责,徇私舞弊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邹纪万魏晋南北朝之材料二 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缓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一王定保唐摭言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摘编自傅东成隋唐五代史村料三 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查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新政”开始推行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1)概述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其被取消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进士科的设立对唐代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规律是什么?(8分)(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題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6分)漯河五高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01-05adabb 06-10cabdb 11-15bbbbc 16-20baacd 21-25accba 26-30accdd31(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审核;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2)措施:在军事上收回将领的兵权,充实中央禁军;在行政上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并设通判监督;在财政上设转运使转运地方钱粮。影响:阻止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官僚机构膨胀,在北宋后期形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造成靖康之变,北宋被金灭亡。(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32(1)内容: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按九等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原因:权贵子弟在评定中占据优势,一些中正徇私舞弊,最终被权门所把持,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2)影响:选拔了很多人才;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巩固了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学的发展等。规律:选官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