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鉴赏评论素材4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鉴赏评论素材4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评论素从百合花看茹志鹃的写作特色茹志鹃是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文学之秀,是本时期文学创作的骨干力量。本时期的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高潮,主要以历史和现实两类题材为主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各个阶段。百合花是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侧面铺展一床洒满“百合花”被子的故事,揭示了正义战争的伟大力量在于民众之中的主题。小说以1946年的人民解放战争为背景,写了我军某前沿包扎所里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两个人围绕借被子而展开的一段动人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着重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小通讯员是一个只有19岁的腼腆、淳朴的战士,他有着农家子弟的憨厚朴实和天真纯洁。由于他的性格憨厚朴实,他不习惯和女同志在一起,也怕与女同志打交道,在妇女面前总是显得局促和腼腆。他热爱新生活,纯洁天真,朝气蓬勃,平时不仅仪表整齐,而且在临近发起总攻时,还有心思把伪装作为一种装饰,在枪筒里插上几根树枝和一枝野菊。他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一名战士应尽的责任,所以,他把帮忙借被子给伤员盖看做自己理所应尽的义务。在临回团部之前,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如“活泼”,向“我”“敬礼”,“跑”了,“掏”出两个馒头给“我”开饭,将一个天真、活泼、开朗的小通讯员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这样一个天真纯洁、热爱生活的年轻战士,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幻想,怀着幸福的希望。而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高度的阶级觉悟性和革命责任感,又使他能够为实现未来美好的理想生活而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他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之夜,在取得总攻胜利的前夕,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作者在这里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年轻可爱,让人尊敬的青年战士形象。另外一个人物是新媳妇。她美丽、娴静、淳朴、善良而且勤劳能干,对革命队伍怀着深挚的热爱。作品在刻画她的这些思想性格时,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一是借被子。对作为自己新婚唯一的嫁妆一床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里外全新的新被子,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借给伤员盖。后来由于受到小通讯员献身精神的感召,而主动地将那床洒满百合花的被子奉献了出来,为烈士装殓遗体;二是她在包扎所里护理伤员时,由刚开始的“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到“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受了重伤的小通讯员解衣服,拭身子,在小通讯员牺牲后,她怀着深切的敬意和哀悼之情,“一针一线”地将他衣肩上的那个破洞补上,并且将自己的新婚被子铺在了棺材里。她的这些变化是在经受了各种考验,思想认识上不断深化之后。作者通过这些内容,将一个农家少妇的高尚的性格,描绘得非常感人。作家具有比较细腻的情感,善于把人物世界的一起一伏,一回旋,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予以表现。例如,去包扎所时,“我”看到小通讯员插在枪筒里的那几根树枝,小通讯员要回团部去时,“我”又看到在枪筒里除了树枝外不知何时又多了一枝野菊花。因为有了这些描述,小通讯员热爱生活,充满朝气,临近总攻仍然从容不迫的性格特征,就表现得更加鲜明生动了。又如,小通讯员借被子时衣服挂破了口子,作品中前后出现了四次。开始时,新媳妇要给他补,他“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我”看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因为没有给他补上而心存歉意。然而,这个衣肩上的破洞却成了小通讯员的标志,成了“我”从重伤员中辨认出他的一个标志。第三次出现引起了新媳妇两声短促的“啊”,从这两声“啊”中却又让我们读出了新媳妇在这一段时间里思想认识上的升华由忸忸怩怩到“庄严而虔诚”地为小通讯员擦拭身子,并且含着眼泪,固执地,“细细地、密密地”为小通讯员缝上衣肩上的那个破洞。这不仅生动地表现了小通讯员心地淳朴,而且也极其准确真切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子弟兵真挚的热爱和尊敬。另外,还有馒头和新被子的反复出现,使得作品前后呼应,结构严密,也增强了作品深沉、含蓄、隽永的意味。茹志鹃的小说有一股浓浓的抒情味。她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百合花中,“我”既是叙事者,又是一个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我”在文中既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又是一个参与者的角色。“我”作为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说,通过“我”的眼睛,去发现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而“我”与小通讯员的特殊关系,又拉近了“我”和小通讯员之间的距离。通过回忆自己的故乡生活暗写了小通讯员儿时的生活情景,补写出了他参军前在家乡的可爱形象。通过“我”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围绕借被子的事而展开的叙述,展现了军民关系的鱼水深情,从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从“我”作为一个参与者的角度来说,“我”为作者的抒情提供了方便,例如,在描写中秋夜晚时,作者先以凝练的笔墨描绘了战地的月夜,接着又议论了这样的月夜对战事造成的不利,由此,引起了“我”对月亮的憎恶。至此,作者笔锋一转,由乡干部慰劳干菜月饼而引发了“我”对家乡中秋节的回忆,孩子们急切地盼望分月饼的情景,继而又联想到了几年以前还是个孩子的小通讯员,然后又转回了眼前的战地。将家乡的月亮和战地的月亮作对比,象征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宁静祥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