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6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doc_第1页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6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doc_第2页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6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二、学习重点1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的标志。2中国电视业诞生的标志。三、学习难点1大众传媒变迁的原因2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知识梳理】【自主学习】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出现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目的是将其作为侵华工具)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它从1872年4月30日刊,直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2发展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等。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国民党:中央日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3繁荣改革以后,报刊业发展迅速。拓展通俗性报刊特点(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2)根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广播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1)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上海)。(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3)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4)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2电影:(1)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2)诞生: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3)发展:1931年,诞生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1935年)。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搬上银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4)特点:中国电影发展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到国产的发展阶段。3电视(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以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3) 特点 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三、互联网的兴起1兴起: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功能:互联网具有迅速转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集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特点: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人们还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4影响: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和方便。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合作探究】1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是怎样的?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从19世纪中期到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报道新闻、传递消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总得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在传媒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报刊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读者。2.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那么,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何启示?(1)互联网的优势: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费用低廉;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互联网的缺陷: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利用网络进行犯罪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3)启示: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典型例题】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中的第一(1)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2)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3)歌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