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14秋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预习形成1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 、 、 。原名 ,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2写作背景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当时作者是20多岁的大学生,难得这位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自主学习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伐木声丁丁( ) 栖息( ) 青鳊鱼( ) 乌桕( ) 枯涸( )yu lin lu l png shui( )谷 ( )刀 背( ) 竹( ) 芦( ) 蟋( )2解释下列词语。肥硕:寥阔:清洌:梦寐:枯涸: 3填空。秋天选自 ,作者是 。4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音。 方法链接 (1)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3)生自由朗读课文。5这首诗只有短短三节,却勾画了秋天特有的韵味,描绘了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画面,试分析一下课文的结构。合作探究(一)把握主旨1这首诗诗画和谐统一,营造了一个清远、清净、清甜、清柔的意境,描绘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秋,给人以深刻印象。请说说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二)品味语言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方法链接品味诗歌的语言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用词的贴切、准确(2)修辞的运用(3)句式特点(4)表达的感情示例:“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中的“稻香”使人满口生香,从嗅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饱食”用了拟人的修辞写丰收之景。3品析诗歌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链接如何体味诗歌的意境意境是作者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的结果。体味意境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把握意象,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三)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课后的秋景,与秋天比较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附参考答案预习形成1作者简介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何永芳自主学习1zhng q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