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 短文两篇4第一学时(答谢中书书)一、确定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二、知识储备1、文体常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2、文学常识:(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2)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三、自主学习1、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陶弘景( ) 夕日欲颓( ) 沉鳞( )竞跃(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再读:自读35遍,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实是欲界之仙都(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三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1)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答谢中书_书_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 _。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青林翠竹,四时_俱_备。晓雾将歇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沉鳞_竞跃_。实是欲界_之仙都_。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_其奇_者。(2)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四读: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5、五读:初步体会文章情感。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交流1、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结合,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请小组合作,设计好朗读,并从文中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一个语句,从用字遣词、修辞手法、句式等角度进行赏析。(示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2、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之美,你看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角度提示:山水交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例:“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五、展示点评六、当堂练习1、用原文填写下列句子。(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_,_。(3)文中的静景是:_,_,_,_。文中的动景是:_,_,_,_。(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_。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_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答谢中书书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写景极富特色:先仰视“_ _”,再俯视“_ _”,又平看 “_”、“ _”,最后又分“_ _”“ _ _”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与次同时又注意了山水的交映、晨昏的变化、_、_等,使景物呈现处极强的立体感。七、拓展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之处?第二学时(记承天寺夜游)一、检查复习 二、知识储备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惊人的成就。散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诗: 他与江西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他开创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绘画:他擅长画竹,自成一体。2、背景介绍 :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政治上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写于苏轼经历他人生中最大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后所写的。 元丰二年(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三、自主学习1、 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遂( ) 寝( )藻( ) 荇( )柏( )2、 再读:自读35遍,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 三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1)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 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 竹柏影也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四读: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5、五读:初步体会文章情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结合写作背景) 6、文章点明地点的句子?把夜写得具体化的句子?出游原因的句子?四、合作交流1、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里感受的句子,并说说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声。 2、文中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3、文中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4、文中第三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照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提示: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答。) 5、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有哪些含义?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五、展示点评六、当堂练习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 的心情。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为我们描绘了一个 的美好境界。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5、“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 _ _,“藻、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