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摘 要要 一国关税水平的变动会影响该国的进口贸易额 一般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即 关税水平的下降会导致进口的增加 但是究竟关税下降会带来多大程度的进口的 增加 多年来经济学家得到的研究结果是关税下降仅仅带来进口的微小变动 这 显然和现实不符 在这些研究中都是假设关税是外生给定的 事实上 关税的决 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关税视为内生变量 在考虑关税对进口影响的同时 也考虑进口对关税的影响作用 并且根据中国的情况探讨其他影响关税决定的因 素 随后 用联立方程组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检验 结果得到 关税下降一个单 位 进口渗透度上升 0 6 0 7 个单位 这一估计结果是单一方程估计的 6 8 倍 同时我们还得到影响关税的主要因素包括 进口渗透度 行业内国企比率 行业上缴税收总额 以及行业亏损率 最后 对中国加入 WTO 面临的 关税下降可能带来的进口增加进行了粗略的估计 得到 当假设出口增长率为 20 30 时 关税下降带来的进口的增长率为 32 36 关键词 进口渗透度 关税水平 内生化 贸易保护 比较优势 致谢 本文写作得到许多老师与同学的直接帮助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海闻教授给我思想 上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林毅夫教授对文章的初稿提出的宝贵意见 感谢胡大源教授和赵忠教 授在计量方面解答我的困惑并提出建议 还有卢锋教授真诚的帮助 金甫春教授 赵忠教授 岳昌君教授和海闻教授在百忙之中组成答辩委员会 并且对本文提出了修改意见 在这里我 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朱露莎 陈桂洪 李丽 王鹏飞 樊春 与他 们的每次讨论都让我受益良多 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师姐杜杨 在数据获得和处理方面给了我 极大的帮助 作者同时要借此机会感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其他老师在这两年的学习过程 中给予的帮助和关怀 最后 我要衷心感谢我的朋友罗立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当然 本文所有可能存在的不妥甚至错误都由作者本人负责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ABSTRACT As we know changes in tariff influence import Typically tariff and import are negatively related i e a decline in tariff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import However trade theorists have been puzzled by their surprisingly small estimates of impact of tariff reduction on import In all such research tariff has been treated as a given variable Nevertheless the tariff level is not exogenous This paper represents a serious attempt to remedy this problem In addition to the impact of tariff on import it also considers the impact of imports on tariff Moreover this paper offers some empirical insights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tariff in China When import and tariff equations are estimated simultaneously it is found that tariff s restrictive impact on import is large 6 8 times as much as that when tariff is treated exogenously In the end prediction is made about the increase of import in China as a result of tariff reduction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hen China becomes a WTO member It is predicted that with a WTO membership provided that the increase rate of export is 20 30 percent the reduction of tariff on manufacturing products will lead to a corresponding 32 36 percent increase in import Key Words Import Penetration Tariff Endogenous Trade Protecti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目 录 引言及文章的结构 1 一 文献综述以及对文献的进一步分析 补充 1 1 关税内生贸易保护理论 2 1 2 对 Trefler 的贸易保护内生模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 3 二 适用于中国情形的理论模型分析 2 1 关税决定方程中各变量分析 5 2 2 进口决定方程中各变量分析 6 2 3 计量检验上述模型的依据 7 三 中国关税及海关税则 3 1 中国关税政策历史回顾 7 3 2 关税水平与进口贸易关系 9 3 3 海关进出口税则及计量数据的选择 9 四 计量检验及结果分析 4 1 进口方程单方程估计 10 4 2 联立方程组估计 4 2 1 方程形式的设定 13 4 2 2 方程的识别 14 4 2 3 2SLS 和 3SLS 估计联立方程组 14 4 3 联立方程组的内生性检验 17 4 4 外生性检验 19 五 中国加入 WTO 关税调整对进口的影响分析 5 1 中国加入 WTO 历史回顾 19 5 2 中国加入 WTO 后承诺的关税减让以及可能产生对进口的影响 5 2 1 保守型估计 20 5 2 2 非保守型估计 21 5 2 3 考虑出口的估计 21 5 3 估计结果 22 六 结论及扩展 22 参考文献 24 附录 26 页 引言及文章的结构 关税水平是指一个国家进口关税的平均税率 一国关税水平的变动会影响该国进口贸 易额 两者一般呈负相关关系 即关税水平下降则进口会增加 目前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合 作和依赖性的加强 各国都逐渐降低其贸易保护水平 世界各国关税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 促进了各国进出口贸易额的逐年上升 但是究竟关税下降会带来多大程度的进口额的增加 多年以来 贸易理论学家得到的研究结果是关税下降仅仅会对进口额产生微小的影响 1 这 样的结论也一直令经济学家们感到困惑 由此也引发了很多讨论和解释 其中包括不完全竞 争的引入 这些解释都是在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下的 即关税是外生决定的 但是 事实上 关税水平并非是外生的 国外经济学家的内生化保护理论 2认为面对进口竞争的加强 国内 的生产者对提高贸易保护的游说也加强 保护的程度会随着进口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 在估 计贸易保护降低对进口的影响时 就不能简单的用单一方程进行回归 而应该将贸易保护和 进口额都视为内生变量 用联立方程进行估计 得到结果 本文将对中国的关税3和进口额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和计量分析 理论方面主要建立关 税内生模型 探讨中国的关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计量方面将上述模型进行计量检验4 得 到计量结果上影响关税的显著性变量 并将关税对进口额的影响方程和关税决定方程进行联 立 同时与单一方程估计的结果进行对比 看关税的下降究竟对进口额的影响有多大 最后 粗略估计加入WTO制造业关税下降可能带来的进口的增加值 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概要介绍当今国际贸易领域内生化的贸易保护理论 第二部分 结合中国现实 分析关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三部分 回顾中国关税变化历史及现状 概述有关中国海关税则规定和历年调整进 程 第四部分 计量检验关税内生模型 并用联立方程组方法估计得到关税变动对进口额 的影响程度 并进行内生性检验 第五部分 将计量检验扩展 探讨中国加入 WTO 后关税受到外生性冲击时的影响 在原有影响关税决定的因素短期视为不变时 预测关税下降可能带来的对进口额的影响 1参见 Baldwin and Lewis 1978 Cline et al 1978 Whalley 1985 Deardorff and Stern 1986 Bhagwati 1988 and Leamer 1988 对于该问题 Deardorff and Stern 在对 GATT 东京回合谈判的研究中也得到类似的结 果 2 参见 Brock and Magee 1978 Findlay and Wellisz 1982 Hillman 1982 1989 Mayer 1984 Baldwin 1985 Magee Brock and Yong 1989 3 不少国外研究集中于配额而非关税 主要是因为经过 GATT 多次谈判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已经 降到了很低 贸易保护主要体现在配额上 相反 中国的关税水平仍然高于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 而配额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方面且数据不易获得 因此本文集中讨论关税方面的影响 4 数据采用 1996 年 2000 年按制造业分类的面板数据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第六部分为结论和扩展 一 文献综述以及对文献的进一步分析 补充 1 1 关税内生贸易保护理论 Brock and Magee 1978 Findlay and Wellisz 1982 Hillman 1982 1989 Mayer 1984 Baldwin 1985 Magee Brock and Yong 1989 研究了游说集团为了寻求贸易保护从而对关税 决定具有影响 其中Daniel Trefler 1993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考虑贸易政策的经济影响 对美国非关税贸易壁垒 NTBs 内生化进行了实证分析 内生的贸易保护理论提出 与普通商 品类似 保护程度的均衡是由保护政策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 国内利益集团为了获得自身利 益对实行保护政策进行游说 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游说的成本 利益集团对上述成本和收益进 行理性的权衡形成贸易保护政策的需求方 政府根据自身利益或某些即定目标成为贸易保护 政策的供给方 Trefler 分析了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各方面因素 1 一个行业进口渗透度 5越高导致贸易保护的程度越高 相反 一个行业出口占国内产 量比例越大 则该行业比较具有竞争优势 面临的进口竞争不大 因而贸易保护程度 较低 2 由于各利益集团进行游说需要的协调成本 一个行业内较大的卖方集中度和较少的企 业会降低游说中的 搭便车 行为 由此增加贸易保护的程度 类似的 由于国内消费 者倾向于降低贸易保护 引入竞争机制 所以 一个行业内买方集中度越大和企业数 目越少是会降低贸易保护的程度的 3 由于工会是可以看作是不需成立成本的游说团体 所以国内行业中较高的工会参与率 会导致较强的反对进口竞争的力量 从而导致更高的贸易保护 4 当一个行业的增长率很低或失业率很高或行业内工人技术水平比较低时 该行业集团 进行游说的机会成本就比较低 因此 这样的行业通常能够获得较高的贸易保护 Trefler 将影响需求和供给方面的各种因素纳入 NTB 决定方程中 用 Tobit 模型进行 回归 6 得出 1 贸易保护 7 进口渗透度 卖方集中度 买方企业个数 行业失业率 2 贸易保护 8 出口比例 买方集中度 3 贸易保护 9工会人员参与比例 4 贸易保护 10劳动者工资水平 5 进口渗透度是进口量占国内总消费的比例 其中国内总消费等于国内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6 NTBs 采用 UNCTAD 的 database 7 用 A B 表示当 B 增加时导致 A 增加且计量统计检验显著 8 用 A B 表示当 B 上升时导致 A 下降且计量统计检验显著 9 用 A B 表示当 B 上升时导致 A 上升但计量统计检验不显著 10 用 A B 表示当 B 上升时导致 A 下降但计量统计检验不显著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在得到上述支持理论假说的计量检验结果后 Trefler 将NTBs和进口额均视为内生变 量 用Tobit模型对贸易保护决定方程与进口方程的联立方程组进行计量回归 0M 0 0N 0 M X 0N 0 M XN 0M 0 0N 0 M 0 0N 0 M XM M MN NM MM MM NN M N 这里 MMNN N MNNM XNM XM N X M X N表示NTBs覆盖率 M表示进口渗透度 为影响NTBs的因素 为影响进口渗透度的因素 NM MN 为参数 MN 为扰动项 将联立方程计量回归结果与单一进口方程估计NTBs下降对进口影响相比较 得出结 论 当考虑NTBs内生决定时 NTBs下降对进口的影响是单一方程估计量的10倍以上 因此 贸易保护的变动对进口量的影响并非是微乎其微的 1 2 对Trefler的贸易保护内生模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 对于Trefler的理论 我做一些进一步的解释 目的是更清楚了解为什么用联立方程估 计 以及这样估计的意义 在我们用单一方程估计贸易壁垒对进口量的作用时 前提的假设 是贸易壁垒是外生的 因此 我们可以得到贸易壁垒对进口渗透度的边际影响 11 但是一旦 我们考虑贸易壁垒内生时 如果仅用单一方程估计就会发生错误 首先计量上 由于解释变 量和扰动项相关 OLS得出的估计量非一致 其次 也是更重要的 是导致经济意义上的错 误 当我们考虑贸易壁垒和进口渗透度是相互影响的内生变量时 贸易壁垒决定方程和进口 渗透度决定方程联立是两个未知数 两个方程 满足该方程组的内生变量应该是均衡解 因 此 我们的一系列贸易壁垒和进口渗透度的观测值是在给定其他外生变量观测值条件下经济 调整并达到满足方程的均衡的贸易壁垒和进口渗透度 而并非是用来表示贸易壁垒和进口渗 透度的二维单向影响关系 进一步的说 如果我们画出贸易壁垒覆盖率和进口渗透度的散点 图 散点分布的状况并不是表示进口渗透度随贸易壁垒覆盖率的变化呈什么变化趋势 这些 散点都是由贸易壁垒覆盖率方程和进口渗透度方程联合决定的均衡点 现在我们有一系列的 均衡点的观测值 所以可以利用联立方程组回归方法来估计两个方程的形式 当然 最后要 进行变量的内生性分析 只有检验通过贸易壁垒的确是内生变量时 联立方程才有意义 相 反 如果在贸易壁垒是内生的情况下 采用单一方程估计 经济意义上就完全不正确了 因 为本来现实中影响贸易壁垒和进口渗透度的是两个方程 观测值是均衡值 而非单一方程 也并非仅仅贸易壁垒影响进口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下面我举一个更为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经济中商品数量和价格为内生变量 居民收入和一种相关物品的价格 为外生变量 从需求方面来看 商品需求量 Q 与价格负相关 价格上升 需求下 降 Q p y z d 12 供给方面来看 商品供给量 Q 与价格正相关 价格上升 供给上升 s 13 假设所有变量满足方程 3 2 1 2210 1210 QQQ zpQ ypQ sd s d 其中 0 0 11 现在我们有一系列商品数量和价格以及收入和相关商品的价格观测值 商品数量和价 格的观测值是满足方程 1 2 3 的均衡值 如果用单一方程 比如将其带入方程 1 中回归得到需求量对价格的导数就是不正确的 应该用联立方程来估计出需求和供给方程 而且也只能用联立方程才能估计出需求供给方程 因为我们没有直接的Q和的观测值 ds Q 对于Trefler的理论及计量结果 我作一些补充 1 Trefler的理论分析在将政治经济学引入国际贸易政策决定领域成绩是卓越的 但是有 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计量结果太诱人了 与先前的计量检验相比 贸易壁垒的下降 导致进口渗透度的上升幅度是原先计量分析得到系数的十倍 而且结果很显著 人们很 自然会提问 究竟是什么机制导致这样的结果 是不是类似于放大效应或者乘数理论 事实上 只要确定了贸易壁垒是内生的 那么无疑应该用联立方程组来估计 至于结果 是否像Trefler做出的那样好就不 一定了 跟选择的贸易决定方程中的外生变量是 有关的 可能变大一些 也可能变小一些 但是可以肯定 这样的估计结果都是正确的 2 在Trefler的贸易壁垒决定方程和进口渗透度方程中 贸易壁垒与进口渗透度的关系是 正好相反的 前者呈正相关关系 后者则呈负相关关系 就如同商品数量与价格的关系 一样 在供给方程中是呈正相关关系 在需求方程中是呈负相关关系 在数量价格的相 互关系中 我们从消费者和供给者两个角度给以解释 同样地 这里也正是需要我们从 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贸易壁垒与进口渗透度之间的关系 进口渗透度决定方程中 贸 易壁垒上升 进口渗透度下降 这可以从商人角度来解释 显然 保护增加 不 管 是配额下降还是关税上升 都会导致进口下降 同时我们可以从政府角度来解释贸易保 护壁垒决定方程 进口渗透度上升 该种行业对提高贸易保护的要求增加 政府因而提 高贸易保护 另外 由于在贸易保护和进口量相互决定的关系中 当政府选择贸易保护 11 如果是对数形式则是弹性分析 不管何种形式 都是两者二维单向决定关系 12 为了简便 不考虑非正常品和吉芬商品的情况 13 简便起见 不考虑供给曲线后弯的情况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壁垒时 商人选择进口量 当商人选择进口量时 政府选择贸易保护壁垒 二 适用于中国情形的理论模型分析 由于中国对贸易的保护程度主要体现在较高的关税水平上 而进口配额主要集中于农 产品上 在本文中 我们主要研究工业的贸易保护程度和进口的关系 且数据来源是按制造 业分类的面板数据 所以 这里我们集中研究关税水平变化对进口额的影响 以及关税内生 化问题 忽略进口配额对进口量的影响和进口配额与关税的相互影响 14 当我们考虑关税为 内生变量时 仍然是政府来决定关税水平 并受到进口额以及其他外生变量的影响 而进口 额则是由进口商决定 并受到关税及其他外生变量的影响 2 1 关税决定方程中各变量分析 1 资本劳动比 15 KL和国企比率 16 GQ 一般说来 越是国内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关税水平应该越高 这样才能使国内企业 在面对外国同类产品竞争时不致于破产 越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 关税应该越低 中国是 一个资本较为稀缺而人口众多的国家 资本劳动比较高的行业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 因此我 们可以预测关税水平与资本劳动比正相关 其次 中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跟行业中的国企比率密切相关 在考虑比较优势对 关税的影响作用时 我们同时应该考虑到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保护这一因素 我国不具有比较 优势的行业多是建国初大力发展的重工业行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 中国确定了重工业优先发 展的战略 在当时重工业是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但是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形是资金严重短缺 如果依靠市场机制来分配资源 则资金根本不会流入重工业部门 如果要发展这类行业 必 须将企业国有化 即越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国企的比例越高 17 而且在这样的行业中的国 有企业是不具有自生能力的 需要国家的保护和扶持才能生存 因此 政府人为压低汇率 利率 能源 原材料价格 劳动力价格和农产品价格 形成了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和随后的 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制度和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 18 尽管1978年实行经济体制改 革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但是同样 由于不具有比较优势 为了维持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 展 在关税设置方面 对国有企业的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因此我们预测 行业关 税水平与该行业中国企比率正相关 由于从新中国建立 历经改革开放到现在 国有企业改革日渐深化 生产经营效率逐 14 Ray Edward 1981 计量检验得到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是互补关系 即关税水平较低则非关税贸易壁 垒水平较高 反之 亦然 15 用行业内资本金除以行业内职工总人数 16 行业国企工业总产值除以行业工业总产值 17 事实上 随后的计量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步提高 竞争力逐渐加强 同时 在这段时期关税税则税率也是经历了很大调整变动过程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为了适应复关的要求 我国的关税水平近年来也大幅下降 目前 19 关税是否对国企还有显著的保护有待随后的计量模型进行检验 2 行业经营状况指标 企业亏损率 20 KS 当行业中亏损企业比率较高时 一方面 如果该行业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政 府可能提高关税水平来保护整个行业 另一方面 即使该行业不是关键性行业 当亏损的 企业过多时 企业效益不好导致职工利益受损 还可能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作为社会主义 国家 政府注重全体人民的利益 同时也避免地区间 城乡之间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化 所以政府需要对该行业进行保护 因此 我们可以推测关税水平与企业亏损率正相关 3 行业内企业上缴税收总额 TAX 企业上缴利润越多 政府收入来源越多 尽管保护这样的行业会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 益 但是保护了厂商的利益 同时 更重要的是 政府自身从这样的保护中收益不小 目前 政府职能逐渐扩大 政府支出也增加 所以 政府收入相当重要 我们可以推测 关税水平 与企业上缴总额正相关 4 进口渗透度 IM 在估计关税变化对进口变化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到进口对关税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 进口渗透度越高 关税水平会越高 这是因为一个行业进口占国内总消费水平越高 应该对 其进口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促使关税水平上升 2 2 进口决定方程中各变量分析 1 关税水平 T 一般说来 关税水平上升 进口量下降 关税下降 进口上升 2 出口比率 21 EX 这里出口影响进口方向不确定 一方面出口较多的行业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 进口应该越 少 另一方面如果行业内贸易作用较大 出口较多的同时 进口也较多 2 3 计量检验上述模型的依据 现在我们有一系列关税水平和进口量的面板数据 假设它们是满足上述联立方程组的 18 林毅夫 1994 19 因为我们选取的数据是 1996 2000 年的 20 用行业内亏损企业数目除以行业内所有企业数目 21 以行业出口额除以行业国内生产总值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均衡解 用联立方程组计量分析可以估计出方程的系数 对于 我们假设它们对 内生变量影响很小 且与所列外生变量不相关 将它们全部归入联立方程组中的扰动项 用 于计量检验的联立方程组形式如下 i M j N itititit itititititititit EXTIM SCLTAXKSKLGQIMT 2 10 65432 10 这里 itit 为扰动项 i代表行业 代表时期 t 三 中国关税及海关税则 3 1 中国关税政策历史回顾 中国过去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关税水平 以保护国内产业 3 1 1 建国初期的保护关税政策 1950年1月政务院通过了 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 宣布了我国独立自主的 保护关税政策 用以保护我国幼稚工业的发展 并指出 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 必 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 由于实行高度计划经济对资源进行配置 进出口环 节也不例外 当时对外贸易完全由国营进出口公司按照国家计划垄断经营 加上建国初期 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 我国的对外贸易量很少 关税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 在文革期间 税收无用论 思想影响下 还曾一度取消了关税的实际征收 3 1 2 改革开放以后逐渐降低保护的关税政策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我国逐渐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在对外贸易领 域也相应实施了重大调整 1982年 政府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对进出口税则的税率作了较大的调整 调整的原则是 降低了国内不能生产供应的先进设备和供应不足的原材料 以及机器 仪器 的零部件的税率 提高某些耐用消费品和国内以能生产供应的机器设备的税率 1985年关税制度改革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关税改革 并在1951年税则基础上进 行较大修改 指定了1985年进出口关税条例和进出口税则 具体来看这次税制改革大幅度降 低了进口关税水平并调整了税级结构 有1151个税目 约占总数目的55 降低了税率 按 1982年实际进口总值测算 使用新税率 税额将下降约10 调整了税级结构 包括零税共 18级 普通税率最高为180 贯彻税率低差幅小 税率高差幅大的原则 以体现合理税负 并且注重了税率结构的平衡 既保持纵向平衡 即原料 半成品 成品之间的税率结构平衡 又保持横向平衡 即类似的原料以及同类原料之间的平衡 尽管1982年降税和1985年的税则修改调整 降低了一些商品的税率 但幅度都不大 1992年初的关税水平的简单算术平均税率为44 4 左右 有税商品加权平均税率为22 5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这不但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而且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 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内改革开 放的要求 另外一方面 也由于复关的国际压力 1992年中国决定实施 自主降税计划 以 便更深入的开放市场 关税水平开始大幅度逐年下降 中国于1992年和1993年分别降低了225种 3371种商品的关税税率 后一次降税算术平 均税率从43 2 降至39 9 降税幅度为7 3 1992年4月取消了进口调节税 但由于税则转 换原因 关税水平仍在39 以上 1994年又降低了2944个税号的税率 使关税水平进一步降 至35 9 1995年中国消减了包括烟酒在内的23项商品的税率 1996年4月1日 中国一次降低 4962种税目进口关税税率 其中包括380种农产品 进口关税算术平均税率由35 4 降至23 降幅为35 涉及4900多个税目 1997年10月1日起 中国又将进口关税算术平均税率的23 降至17 降幅达26 涉及4874个税目 到2005年 中国的进口关税平均水平将降至10 附表一说明了中国近几年的降税情况 1997年降税的幅度大而且范围广 根据现有的数据初步测算 在工业品领域 化工品 及其相关商品 税则第六类 关税从基础税率 22的26 9 减为10 3 减幅为61 7 塑料 橡胶 税则第七类 关税从34 6 减为15 6 降幅为54 9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 税则第 十一类 关税从73 99 减为26 6 减幅为64 0 钢铁及制品 72章 关税从36 9 减为8 69 减幅为76 7 机电产品 84 85章 关税由32 9 减为15 0 减幅为54 4 交通工具 86 87章 关税由67 3 减为32 1 减幅为52 3 仪器仪表 90章 关税从28 6 减为13 4 减幅为53 1 钟表 91章 的关税从64 4 减为20 4 减幅为68 3 一些重要商品的降 税幅度是 大排量小汽车的税率由150 降为100 小排量小汽车的税率由110 降为80 摩托车的税率由120 降为60 电视机的税率由60 至70 降为35 50 空调器的税率由 45 至90 降为25 聚乙烯的税率由25 降为18 聚丙烯由25 降为16 附表二是1997年降税后各类商品的关税水平 附表三是1997年的税率分布表 附表三可以清楚的看出 关税水平集中在5 10 和10 20 的税目个数最多 分别占 总税目数的26 76 和32 67 其次是21 30 和31 40 的关税水平税目较多 关税水平 很低和很高的税目数都不多 5 以下的税目数不到10 而41 以上的税目总数不到2 在回顾中国关税水平发展的历史后 下面我们了解并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税水平 美国的关税水平很低 1947年关税水平为46 7 52年减为12 2 64年减为6 7 92年所 有产品加权平均税率为3 27 其中农产品为4 7 矿产品为1 5 其他制成品的关税为7 95年平均关税为6 3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数字 欧共体1988年全部产品的平均关税税 率为7 3 其中工业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为6 3 根据在乌拉圭回合关税减让谈判中的承诺 欧共体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关税减让方案 1995 96版 欧洲共同体海关税则 中工业 品的平均税率为6 22 即为我国为恢复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各约国进行关税减让谈判时的减税 基础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从上面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中国的关税水平还处于较高水平 在成为WTO的成员国后 中国将全面实施在谈判中承诺的降税计划 进一步大幅度的降低关税水平 具体有关WTO 的问题我们在第五节具体讨论 3 2 关税水平与进口贸易关系 图一 进口量的时间变化图 YEAR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IMPORT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附表四为中国进出口商品总值表 23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 进出口贸易值逐年上升 从图一直观看进口量随时间变化图 进口量也是逐年上升 并且1992 年以后上升幅度陡然增大 这与92年以后中国实行 自主降税 有很大的关系 在下一节的计 量检验中 我们会详细分析降税对进口量的影响 3 3 海关进出口税则及计量数据的选择 海关税则是根据国家关税政策和经济政策 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和公布实施的进 出口货物和物品应税和免税的关税税率表 50年代以后 国际上存在两种主要的商品分类目 录 一是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 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简称CCCN 它工共有 21类 99章 1011个基本品目 截止1987年 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这个目录 制订本国税则 另一个是联合国统计局制定的 国际贸易分类标准 简称SITC 它共有 10类 63章 233组和3041个基本品目 这两种制度的分类标准不尽相同 商品名称 分类 编码不一致 给海关业务和国际贸易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协调个商品分类目录 海关合作理 事会于1983年通过了 协调制度公约 及其附件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并于1988年1 月1日正式实施 协调制度 简称HS 共设21类 97章 5019个六位子目 截止1997年11 月 公约的缔约方已达88个 正式采用协调制度的国家和地区达167个 中国于1951年5月16日由政务院颁布实施了第一部进出口合一并设最高最低两栏税率 23 由于 1979 年以前的数据为外贸业务统计数 1980 年以后为海关进出口统计数 所以进出口贸易值选用 1980 年以后的数据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的税则 商品分17类 89组 1779个税目 1985年中国采用 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重新制订进出口税则 共设21类 99章 1011个四位数编码税号 其下又设两级子目 共有 税目2208个 1992年 中国采用 协调制度 HS 1996年 世界海关组织对 协调制度 目录进行修订 中国也据此制订1996年税则 新税则共有8位税目6549个 于1996年4月实施 由于世界海关组织对贸易商品分类的多次修改 各年数据间分类和统计标准不同 各 年的数据也不具有可比性 时间序列资料不能很好的说明问题 因此 在以下计量分析中 我们采用1996 200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 同时 由于中国的海关对商品分类只是局限在 关税和进出口额上 其他宏观工业经济数据并不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分类的 所以 为了使 用以回归的数据之间分类标准一致 我们将海关税则分类重新归并 使之与其他工业经济变 量分类标准类似 24 另外 由于1998年工业统计范围由全部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改为全部国 有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 工业产品数据不能按全社会口径范围进行统计 尽管通过与有关部门数据核实 将这些产品调整到全社会口径范围 但是1998年工业经济统 计数据缺乏 所以 我们的数据选择是96 97 99 2000年的全部制造业面板数据 对于关 税水平 由于截止到1996年3月1日 我国实行优惠税率的国家是亚洲33个 非洲36个 欧洲 44个 大洋州3个 美洲15个 共131个 所以在回归分析中 我们采用优惠税率作为关税水 平 而非普通税率 四 计量检验及结果分析 4 1 进口方程 itititit EXTariffIM 21 单方程估计 4 1 1 进口渗透度与关税的散点图 M 将 96 2000 年的关税均值和进口渗透度均值作出散点图 看出大致负相关 1 4 1 2 多重共线性检验 T A R I F F 0 10 20 30 40 50 60 M I M 20 100020304050607080 Tariff的方差膨胀因子和容忍度均为 1 EX的方差膨胀因子和容忍度也为 1 并且条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件数为 1 02 说明Tariff与EX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2 i Z tt 1 Collinoint Test Variance Inflation Tolerance Condition Index Tariff 1 00059346 0 999407 1 000000 EX 1 00059346 0 999407 1 02466 4 1 3 异方差检验及处理 White 检验和 Breusch Pagan 均拒绝无异方差的零假设 Glesjor 检验中三种异方差形 式的 Wald 统计量也拒绝零假设 Heteroscedasticity Test Test Statistic Prob White s Test 36 7 0 0001 Breusch Pagan Test 28 46 0 0001 Glesjor Test ii Z 22 36 563288 0 0001 222 ii Z 150 27573 0 0001 i Z i e 22 398 53071 0 0001 不妨设异方差满足形式 对异方差进行处理后在进行 White 检验 统计值 为 9 41 接受无异方差的假设 22 i 4 1 4 自相关检验及处理 Autocorrelation Test Test Statistic Dl 1 468 Du 1 596 Prob Durbin Watson 0 548 DW Dl 正自相关 Box Pierce Test 57 0124 0 0001 自相关 DW 值和 Box Pierce 检验均显示存在自相关 假设扰动项服从一阶自回归型自相关 AR 形式为 t t 为白噪声序列 对自相关进行处理后在进行自相关检 验 DW 和 Box Pierce 统计量显示无自相关 Autocorrelation Test 24 具体分类标准见附表五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Test Statistic Dl 1 468 Du 1 596 Prob Durbin Watson 2 043 Du DW m 0 1558 Hausman Test 检验不拒绝随机影响模型 因此 下面我们分别用单向随机影响模型和 双向随机影响模型来对进口方程进行估计 4 1 6 单向随机影响模型 RANONE 估计结果 Dependant Variable Import TSCSREG RANONE Variable Parameter Estimats t p constant 1 097822 0 33331 0 7396 tariff 0 075297 0 62206 0 5354 export 0 832149 6 72065 0 0001 本文中所有 表示在 0 01 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 0 05 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 0 1 水平上显著 RANONE回归结果显示当关税上升一个百分点时 会带来进口渗透度下降0 075个百分点 反 之 关税下降时 进口渗透度上升 但是关税对进口的影响很小 并且统计上不显著 出口 与进口呈正相关关系 4 1 7 双向随机影响模型 RANTWO 估计结果 Dependant Variable Import TSCSREG RANTWO Variable Parameter Estimats t p constant 0 727200 0 220458 0 8260 tariff 0 113394 0 918089 0 3609 export 0 855391 6 916100 0 0001 RANTWO 回归结果与 RANONE 差不多 当关税上升一个百分点时 会带来进口渗透度下 降 0 113 个百分点 反之 关税下降时 进口渗透度上升 但是关税对进口的影响仍然很小 并且统计上不显著 出口对进口的影响仍然是正向的 以上对进口方程的估计可以看出 关税对进口的影响并不大 也就是说中国长期以来 的高关税保护政策对进口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这显然与现实不符合 所以 接下来我们将关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税内生化 采用联立方程组进行估计 4 2 联立方程组估计 4 2 1 方程形式设定 4 2 1 1 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及散点图分析 Import Tariff GQ KL Tax Export KS Import 1 00 Tariff 0 36 1 00 GQ 0 09 0 09 1 00 KL 0 02 0 21 0 85 1 00 Tax 0 23 0 40 0 80 0 76 1 00 Export 0 09 0 05 0 55 0 38 0 39 1 0000 KS 0 24 0 03 0 16 0 04 0 05 0 25 1 0000 相关系数矩阵是将面板数据 96 2000 年平均值各行业的观测值得到的 可以看出 国 有企业比率与资本劳动比高度相关 这正好证明了我们先前的结论 资本劳动比高的行业不 是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 因此 民营和私营的企业不会进入 如果要发展这样的行业 就注定了这些行业中国有企业的比例较高 并且享受若干优惠条件才能生存下去 并且 我 们可以看出国企比例和亏损比例并不是显著相关的 既然国有企业在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不具 有自生能力 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国企比例和亏损比例的高相关关系 这也说明了国企在一 定程度上受到保护 才不致于亏损 下面的国有企业比例和资本劳动比散点图和国有企业比 例和亏损率散点图可以更清楚的反映上述关系 页 M G Q 3 100 M G Q 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M K L 0102030405060 7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由于资本劳动比高的行业性质决定了行业中国企比例也高 我们可以认为国企比例也 是内生决定于资本劳动比 这样 联立方程可以写为以下形式 25 ititit itititit itititititit KLGQ EXTIM TAXKSGQIMT 10 2 10 432 10 4 2 2 联立方程组的识别问题 将联立方程写为 xy的形式 100 010 00 00 1 10 01 01 4 3 000 2 0 0 KLEXTAXKSGQIMT 其中 10 01 01 2 0 0 100 010 00 00 4 3 000 设联立方程中内生变量为M个 前定变量为K个 第个方程中包含的除当期内生 变量以外的其余内生变量为 未包含的其余内生变量为 第个方程中包含的外生 变量为 未包含的其余内生变量为 j j M j Mj j K j K 4 2 2 1 识别的秩条件 联立方程组第个方程可识别的秩条件是 矩阵去掉第列 并划掉第列中非零元素所在行剩余矩阵的秩等于 j j j j A1 M 10 01 1 A 12 1 MAr 25 这种形式与博弈模型并无不同 因为第三个方程可以完全带入第一个方程中 得到均衡解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10 0 0 1 4 3 2 2 A 12 2 MAr 0 0 1 1 4 3 1 1 3 A 12 3 MAr 三个方程均满足识别的秩条件 4 2 2 2 识别的阶条件 1 11 1 2 2MKMK 第一个方程恰好可识别 1 11 1 1 3MKMK 第二个方程过度识别 1 11 1 0 3MKMK 第三个方程过度识别 由于方程均可识别 二段最小二乘法和三段最小二乘法可以估计过度识别方程 所以 在以后的估计中我们采用 2SLS 和 3SLS 4 2 3 联立方程组的估计 4 2 3 1 关税决定方程中变量间多重共线性分析 Collinoint Test Variance Inflation Tolerance Condition Index Import 1 10025858 0 90887725 1 00000 GQ 2 96020113 0 33781488 1 22505 KS 1 11345941 0 89810189 1 53170 TAX 3 01366477 0 33182191 3 17752 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 容忍度和条件指数都反映无严重多重共线性存在 4 2 3 2 二段最小二乘法 2SLS 和三段最小二乘法 3SLS 对联立方程组进行估计 Tariff Equation DependentV Tariff 2SLS Estimated Parameters 3SLS Estimated Parameters Import 0 1229 0 161073 0 303633 0 161073 GQ 0 479401 0 8263 0 509753 0 82633 KS 0 500535 0 149037 0 33597 0 149037 TAX 0 107988 1 056028 0 1147 1 0560 页 关税内生化及其对进口的影响 从关税决定方程 2SLS 3SLS 回归结果相差不大 除了国企比率这个指标基本上得到了 我们预期的结果 见上表第 2 4 列 进口渗透度 国企比率 亏损 税收 并且国企比率对关税的负影响作用在 0 05 水平上显著 税收对关税的正影响作用在 0 01 水平上显著 为了避免各变量度量单位取的不同导致回归系数大小不具有可比性 我们将所 有变量标准化为方差为 1 的标准变量进行回归 回归的系数即为 系数 26 用 系数来衡量 各回归量在方程中的相对重要性 系数从大到小表明该系数对应变量重要性递减 在 2SLS 3SLS 两种方法回归中 可以发现 将上表第 3 5 列 税收对关税决定作用是最大的 其次是国企因素影响 再次是进口渗透度的影响 而一个行业亏损率对关税的影响作用最小 在上述计量回归结果中 国企比率越高的行业关税水平越低 与我们预期的符号相反 可能的解释有 1 我们在衡量保护程度的时候不仅应该看最终产品的关税水平 更应该考 虑其有效保护率 某行业虽然关税水平较低 但是该行业内产品的原材料 中间产品的关税 更低就导致政府对该行业的有效保护率很高 所以可能出现国企比率高的行业关税比较低的 情况 但事实上政府对该行业中的企业的有效保护还是很高的 2 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肺健康康复教育课件
- 2025年LED室内应用灯具项目合作计划书
- 招标采购服务协议书范本
- 设备采集协议书范本大全
- 工程租赁协议书范本
- 2025年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水泥熟料及水泥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跑道磨擦系数测试设备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新型诊断试剂与生物疫苗合作协议书
- 2025年TI粉末多孔过滤器合作协议书
- 2023年12月四川凉山州雷波县考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3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易错、难点、常考点甄选)含答案带详解附后
- 打破刻板印象
- 2023年荆州市荆州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 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 铝合金门窗及阳台栏杆工程施工合同
- 新大遥感地学分析课件第4章 地质遥感
- 会议签到表完整版
- GB 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
- 赛迪顾问-新锐评论第70期(总第120期):县域经济研究系列稳县域经济大盘育优质企业的四点建议
- 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 DBJ50∕T-220-2015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