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教案1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教案1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教案1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教案1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教案1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2)通过讲述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重点是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学生自主复习当堂检测:学生依纲复习,完成检测。1、新中国解放前夕,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了 、 和 舰队。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 ,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 。2、新中国人民空军是在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着 战争的考验。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 。1966年,中国组建 。目前我国陆续装备了 、 、 导弹核武器。3、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 的外交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 等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3年 接见印度代表团,就两国在 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首次提出 五项原则,即 、 、 、 、 。意义是 , 。1954年,周恩来访问 和 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 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 提出“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5、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 ”政策的彻底失败。中美改善两国关系的原因是 。1972年,美国总统 访华,在 签署了 。 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 。6、 年,第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 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7、 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两国建交。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8、 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 举行,主题是“ 、 : 、 , ”。通过了 。 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 、 的 活动。9、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 。10、 阅读材料:(3)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有什么贡献?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99年11月5日,中美经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材料二: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口避免人道主义灾难,开始对南联盟实行空中打击。5月8日,美国悍然袭击了中国驻南大使馆,中国政府提出严正抗议,迫使美国政府向中国道歉赔偿。 请回答:(1) 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原则是什么?(2) 该原则的内容是什么?(3) 该原则是谁代表中国政府在何时何地提出的?(4) 材料一符合哪些原则?(5) 材料二符合哪些原则?教师给与答案,当堂批改,复习巩固。【作业设计】a.背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意义b.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请回答:(1)上述内容通常被称作什么原则?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2)上述原则最早提出于哪一年,由谁代表哪一国家提出的?这项原则是何时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发表的?(3)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根据这一原则,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以新中国外交成就加以说明。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板书设计】一、 钢铁长城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三、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历史学科的学习中,记忆容量大,知识联系广泛,遇到困难那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态度面对困难。如果我们能够正视困难,积极开动思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如鱼得水,自由徜徉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在新中国外交中,周恩来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这节课未能做到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对于感受周恩来的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智慧方面,这节课的设计还不够,因为学生只有在掌握众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能提升为理性认识,所以应该多增加一点课外的故事、知识。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难点:教学难点是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曾有过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但自1840年以后,备受凌辱,科技落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砸碎了羁绊中国社会进步的锁链,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任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讲授新课: 一.“两弹一星”1.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教师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2. 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指导学生观看课本彩色插图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以及网站史海荡舟所展示的其它资料,体验科技实验成功的欢乐、自豪等情感。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当年在经济困难时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研制“两弹一星”,特别是“两弹”根本没派上用场,你认为有必要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总结发言)代表了我国当时科技达到的先进水平,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核武器的研制,只是在国防科技方面取得了成功,要转化为强大的国防力量,还要空间技术的支持。请同学们看书,搜寻重要信息: 1970年4月“长征1号”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教师简介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状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在哪一年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学生展示搜集到2003神五、2005年“神六”的情况) 原子弹爆炸 1964年10月,我们设计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飞行成功。 洲际导弹我国成功发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原子弹和航天技术的发展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而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二.籼性杂交水稻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关于袁隆平和籼性杂交水稻的资料。教师展示2004感动中国关于袁隆平的录像。在此基础上指出: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这个世纪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001年,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在观察水稻 巩固小结: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从我国国防、农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来看,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1)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3)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作业设计】a.1、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成功,加强了我国的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 ,对维护 具有重要意义。2、1964年,我国设计的 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装有 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3、 年,我国用 ,成功的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无人飞船“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往返成功,2005年,我国又成功发射“ ”载人飞船。4、2001年,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了水稻专家 ,他首次培育成 ,这种水稻被称为 “ ”,袁隆平被国际农学家誉为“ ”。b.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今天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有何启示?【板书设计】一、 两弹一星二 、籼型杂交水稻【教学反思】首先,在教学设计中尽量采用多种方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关于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等等专用科技术语老师很难在课堂上讲清楚,但是,教师在课前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相关材料,让学生对这些名词术语有一个初步印象,鼓励他们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准确简练地描述科技知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其次,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参与,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过程中提供适量的材料和思考题很有必要,例如: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怎样理解中国农民的朴素话语“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大胆质疑和互相帮助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的转变。另外,突出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