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驻马店二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素质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语文的功底来自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应时时不忘积累。一、积累与运用(3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嫉妒( j ) 深邃( su ) 污秽( hu ) 九曲连环( q ) b彷徨(png ) 讪笑( shn) 滑稽( j ) 鲜为人知( xin)c哺育( b ) 惩罚(chng) 菜畦( q ) 人迹罕至( hn )d炽痛( ch ) 脑髓( su ) 磐石( pn ) 一拍即合( j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奔驰 筹划 幽寂 鞠躬尽粹b屏嶂 谰语 诧异 荒草萋萋c署名 斑斓 徒劳 妇孺皆知d仰慕 狂澜 怪诞 无瑕顾及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b他将在楼梯口捡到的五十元钱交给了老师,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真是可歌可泣。 c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也是无悔的选择。d日本非法侵占我国钓鱼岛,消息传来,大家无不义愤填膺。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1)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 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我挨打了。(2)把中原大地, 成南北两面。(3)左拉爬了六层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 在一把沙发上。(4)我 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a抄 劈 歪 无时无刻 b. 抓 劈 坐 每时每刻c拿 分 歪 每时每刻 d. 拾 分 坐 无时无刻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b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几个学校的学生代表就举行“诵读经典”活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6.下列句中只用到一种描写方法的一项是( )(2分)a.“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b.一只骇人的大猎狗跑来紧紧地站在他的身边,它的舌头从嘴里伸出很长,眼睛发出丑恶而可怕的光。c.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d.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凯以及救济的文化药方”,句中“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军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的士兵胜利归来。c.“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这句话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d. 邓稼先一课中既写邓稼先,又写到奥本海默,这是一种对比的写法,这样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8.名著阅读积累。(5分) 童年是苏联作家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两部分别是 、 ),它讲述的是 (主人公)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9.按要求默写诗句(11分)(1)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 。(2) ,关山度若飞。(3) ,明月来相照。(4)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清朗秀美夜色的诗句是: , 。 (5)许多成语都源于古文,请你写出“扑朔迷离”在木兰诗中的原句 ,_ 。(6)思乡怀亲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愿驰千里足, ”是代父从军的木兰对家园生活的眷念; “ ,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李白随笛声荡漾而起的满腹乡思; “马上相逢无纸笔, ”是岑参走马相逢而牵动的故园乡情。二、现代文阅读(25分)(一) 漫云女子不英雄陈家萍秋瑾的世界里,薄凉却不乏温暖。1907年7月13日,军队荷枪实弹包围大通学堂之时,山阴县令李钟岳在现场,向士兵大呼:“但加逮捕,弗许伤害。”秋瑾被捕后,李钟岳不肯刑讯逼供,只是让秋瑾自己写供词,于是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七字传世的绝命诗。 民国文献合集秋瑾篇载,7月15日子夜,李钟岳提审秋瑾,告之“事已至此,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亮之也”。当场“泪随声堕”,身边吏役皆“相顾恻然”。秋瑾提出了三个要求:一请作书别亲友,一临刑不能脱衣带,一不得枭首示众。李答应了后两件。有兵士欲拽秋瑾前行,秋瑾杏眼圆睁,斥道:“吾固能行,何掖为?”及至轩亭口,秋瑾立定,对刽子手从容笑道:“且住,容我一望,有无亲友来别我?”乃张目四顾,复闭目曰:“可矣。”遂就义。县官监斩毕,在肩舆中痛哭以归,路人为之泣下。秋瑾高贵的头颅搁在刽子手的刀下之前,向着世界最后的一瞥,那种目光,一定是母性的,柔情的。她的心中,一定满溢着基督式的悲悯。“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倘若得遇知己,秋瑾血液里铁马冰河的浓度是否得以稀释?这种畅想,令人心惊。革命前的秋瑾,冷下心肠,与夫儿划清界限;为了引领女同胞走向高处,她抵制脂粉、嗜着男装而在生命的倒计时,她恢复成儿女情长的女人本色,作书别亲友,秋瑾的亲情含量从未因革命而锐减;临刑不脱衣带,可见,她的性别意识,并未完全泯灭在男性化的着装与行动中,从头至尾,她都是一个女人,一位美丽的、高贵的女性热血,女性,且美丽、年轻、富有才华,为革命献身,这是传奇。秋瑾的血,牵动着古老民族的神经末梢。秋瑾之死,激怒了中国人,引起公愤民怨。秋瑾的“秋风秋雨”检验了中国人的良知底线哀惋和抗争声充斥报端。在万马齐喑的旧中国,秋瑾以殷红的血,触痛了麻木的国人,让最无情的人也恻隐,让有良知的人愤慨。她的血,没有白流。10.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4分) 着男装( ) 泯灭( ) 殷红( ) 愤慨( )11.联系全文,说说秋瑾的从容就义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12.文章反复交代山阴县令李钟岳“泪随声堕”“痛哭”,有何作用?(2分)13.在生命的倒计时,秋瑾为什么恢复成儿女情长的女人本色?(用原句回答)(2分)14.下列对秋瑾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 )(2分)a这一诗句写出秋瑾被捕时的情景:绵绵秋雨,伴着寒冷的秋风,在秋风秋雨之中,心情更是惆怅哀凉。 b.这一诗句揭露了反动派不择手段,大肆屠杀进步人士,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令人窒息。c.这一诗句充分表达了秋瑾对封建黑暗统治的不满,对吃人礼教的反抗,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d.这一诗句表达出一位女革命家忧国忧民、壮志未酬、面对死亡的悲愤心情。 (二) 佛 心张丽钧初秋时节,我与几个新结识的朋友一道从成都乘车去游览峨眉山。 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小面包车,一路上大家尽情欢笑。有一个叫叶子的小女孩,很快就成了车上的中心人物。5岁的叶子居然可以声情并茂地背诵李清照的声声慢。背诵完毕,掌声雷动,妈妈便又让她背诵苏轼的赤壁怀古,但叶子说:“我没情绪背这首词。”大家哄笑起来。妈妈再强求,叶子便斜睨着妈妈说:“唉,你真不懂得孩子的心!”妈妈和整车的人都笑翻了,但叶子不笑,很忧郁地看着车窗外面。 过了一会儿,叶子蹭到司机跟前,小声问他:“叔叔,后面那个小猴是你的吗?”大家见她这样问,便都回头去看在后面的一边,悬着一只小布猴,两条长长的手臂淘气地勾在窗框边上,身体随着车身的晃动来回摆个不停。司机说:“喜欢吗?喜欢就送给你啦!”叶子听了,连忙摆手说:“叔叔,我没有想要你的小猴子,我只是想动动它。”司机笑笑说:“动吧,我批准了。”叶子走到后窗边,爬上座位,摘下小猴,让它“坐”在了后排的椅背上,然后,舒了口气跟旁边的人说:“好了,换个姿势,它就不累了。” 安顿好了小布猴,叶子又蹭到司机跟前,疑惑地指着汽车挡风玻璃上的一片片斑迹说:“叔叔,你的汽车玻璃脏了!”司机说那不是脏,是车开得太快,一些飞行的小昆虫撞死在了玻璃上面。叶子“啊”了一声,伸长了脖子去看那昆虫究竟是怎样“殉难”的。这时,一个小蚂蚱样的东西,“咚”一下撞在了玻璃上面,飞行的生命,顿时变成了一摊红红黄黄的污迹。叶子看呆了。她带着哭腔央求司机说:“叔叔,你慢点开好吗?别撞死这么多的虫子!我们晚一点到峨眉山没有关系的。” 临近中午的时候,我们到了峨眉山报国寺下面的停车场。大家徒步往寺院的方向走。初秋的天气,依然酷热难当,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个不停。这时候,我们当中有一位老先生不解地问导游:“这地上怎么这么多一截截的电线呀?”导游笑着说:“您再仔细看看那是电线吗?那是晒死的蚯蚓!蚯蚓爬到水泥路面上来,这么毒的太阳,还不很快就给晒成电线啦!”大家听罢笑起来。过了一会儿,突然听到落在队伍后面的叶子尖声哭叫,大家纷纷跑过去,惊问原委。叶子妈妈说:“叶子在路上看到一条蚯蚓,怕它晒死,就勇敢地捏起了它,把它扔进了草地里。但不知怎么的,扔完了就吓哭了哭成这样!” 到了报国寺,我没去礼佛,而一颗虔敬的心,不由朝向了小小的叶子。一路上,她让我通过她明亮的眼睛,看到了尘世间最真的温情和最美的怜爱:让一只布猴坐得更舒服一些,让布制的心脏也感觉到人寰的温暖;给小虫子一个放心飞行的空间,让它们无忧无虑地做完一个纯真的梦;把迷路的蚯蚓送回家,就算害怕了,也要在害怕来临之前完成自己必然的壮举佛,把一颗大慈大悲的心安放在了一个小小的胸腔里面,让它带动起原本冷漠麻木的心生动地飞翔。愚钝的人终于明了,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并非只有“到达”才算得上真正的到达,途程遥迢,但到达的意义无处不在。终极的眼神,将神韵赋予了沿途的每一汪清泉每一方湖泊。15.请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a.当妈妈让叶子背诵苏轼的赤壁怀古时,她说“我没情绪背这首词”,“唉,你真不懂得孩子的心!”是为了引大家发笑,驱除旅途的劳累。b.别人都笑翻了,叶子却“忧郁地看着车窗外面”,是因为叶子在想怎样让小布猴坐得更舒服一些。c.叶子捏起蚯蚓,把它扔进草地里,扔完了就吓哭了,她怕自己不小心把蚯蚓摔死。d.到了报国寺,别的人都去礼佛,我没有去,因为我已经从叶子身上读懂了佛心的真正的含义,没有必要去礼那种空洞无物的偶像了。16.作者笔下的叶子是个有“佛心”的孩子。它的“佛心”表现在哪几件事上?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17. 文章写叶子,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写“我们”?请简要分析。(2分)18. 本文语言极富表现力,请对下面的句子加以赏析。(2分)给小虫子一个放心飞行的空间,让它们无忧无虑地做完一个纯真的梦。 19. 文末说:“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并非只有到达才算的上真正到达,途程遥迢,但到达的意义无处不在。”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4分)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未尝识书具 (曾经) 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团结)c. 蒙辞以军中多务 (告辞) d.但当涉猎 (只是)2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1)余 闻 之 也 久(2)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2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抄在下面,并翻译这句话。(3分)句子:翻译:23.出自乙文的两个成语分别是 、 。(2分) 2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闻”,第二段先“见”后“闻”,这种见闻录的方式还使方仲永与“我”有所联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真切之感。 b甲文中的“书具”是指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乙文 “治经”中的“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儒家经典。 c.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d.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25.这两篇文章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四、作文(50分)26.任选一题作文(50分)(1)人们往往喜欢珍藏自己喜爱的东西。大到文物典籍,古玩字画;小如一枚书签,一张照片;细至一个深情的眼神,一个微妙的动作,甚至是曾经的梦想,难忘的挚爱 请你以“珍藏 ”为题,写一篇作文。(2)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请以“感谢 ”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在横线上补全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答案:17 a、c、b、a、c、d、b 8.高尔基、在人间、我的大学、阿廖沙、俄罗斯9.(1)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万里赴戎机 (3)深林人不知 (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雄兔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森林防灭火知识培训简报课件
- 森林防火知识培训课件
- 梭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软件架构师面试攻略与热点预测题解析
- 《招标采购专业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药品安全操作规程题解
- 2025驾照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生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政府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及标准答案详解
- 渐进片试题及答案
- 食品质检考试真题及复习资料
- 天翼云认证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练习试题附答案
- 2025年茯苓市场调查报告
- 2024广东省中考英语真题【原卷版】
- 物业管理中的控烟规章制度
-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4
- 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课件
- 空调工人安装合同模板
- Unit 8 Lets celebrat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文言合集(1):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教师版+学生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