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NS的IEEE 802.11协议性能的设计信息工程2007级(2)班 吴思航指导老师:刘外喜摘要 通过使用仿真软件Network Simulator 2 对无线ad hoc节点的仿真,得出IEEE 802.11、802.11b、802.11g三个协议的各个标准的性能参数对比。其中包括端到端平均延时、丢包率、吞吐量。仿真结果反映出,在MAC层,802.11n的三个参数性能都是最好的,而802.11b排在中间,性能最差的是802.11。在应用层,无论是几个节点的网络还是多节点的网路,802.11g的实际效能都要比802.11b跟802.11的要高,但实际效能都比标准规定的要低出很多。关键词 无线ad hoc;NS2仿真;IEEE 802.11;性能参数对比;Abstract By using the Network Simulator 2 simulation software for wireless ad hoc node simulation, conclude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each standard IEEE 802.11,802.11 b, 802.11g protocol. Including the average end to end delay, drop rate, throughp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MAC layer,the parameters of 802.11g is the best .802.11b is worse than 802.11g but is better than the 802.11。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whether it is a network of several nodes or multi-node network, 802.11g standard is more effictive than 802.11b or 802.11 standard, but the actual performances of all those standards are lower than what we except a lot. Key words wireless Ad hoc;NS2 sumulation;IEEE802.11;performance parameters;目录1 前言2 NS2仿真软件介绍3 具体步骤 31 仿真原理 32 仿真代码4仿真结果及分析5关于NS3以及802.11n 51 关于NS3的介绍以及开发 52 关于802.11n的介绍6. 对NS3中添加802.11n模块的后继研究7结论致谢参考文献1.前 言Ad hoc网络,自组织对等式多跳移动通信网络的简称。我们经常提及的移动通信网络一般都是有中心的,要基于预设的网络设施才能运行。例如,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要有基站的支持;无线局域网一般也工作在有AP接入点和有线骨干网的模式下。但对于有些特殊场合来说,有中心的移动网络并不能胜任。比如,战场上部队快速展开和推进,地震或水灾后的营救等。这些场合的通信不能依赖于任何预设的网络设施,而需要一种能够临时快速自动组网的移动网络。Ad hoc网络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鉴于如此Ad hoc网络如此特殊以及重要的作用,对Ad hoc网络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对Ad hoc网络的性能分析,如:如哪一种IEEE的标准稳定性最好,哪一种的速度最快,如何去选择,这将直接影响战场上战事的通信以及救援工作的能否迅速开展。目前国内外都已经开展了很多关于Ad hoc网络的相关研究,但对于Ad hoc的MAC层上的研究,特别是802.11b跟802.11g的性能对比,比较少。本文通过使用仿真软件Network Simulator 2对Ad hoc网络MAC层面上的802.11,802.11b以及802.11g标准的仿真,得出端对端延时,节点吞吐量以及网络丢包率这些标准实际效能的性能对比,为以后Ad hoc网络的搭建以及选择提供参。【1】2.802.11协议以及NS2仿真软件介绍2.1 802.11协议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却只能达到2Mbps。目前,3Com等公司都有基于该标准的无线网卡。由于802.11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此,IEEE小组陆续推出了802.11b和802.11g两个新标准。三者之间技术上的主要差别在于MAC子层和物理层。 IEEE 802.11。其中定义了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层)和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上的两种展频作调频方式和一种红外传输的方式1,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it/s。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设备到设备(ad hoc)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访问点(Access Point,AP)的协调下进行。为了在不同的通讯环境下取得良好的通讯质量,采用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硬件沟通方式。IEEE 802.11b是无线局域网的一个标准。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可提供1、2、5.5及11Mbit/s的多重传送速度。2它有时也被错误地标为Wi-Fi。实际上Wi-Fi是Wi-Fi联盟的一个商标,该商标仅保障使用该商标的商品互相之间可以合作,与标准本身实际上没有关系。来源请求在2.4-GHz的ISM频段共有14个频宽为22MHz的频道可供使用。IEEE 802.11b的后继标准是IEEE 802.11g,其传送速度为54Mbit/s。IEEE 802.11g在2003年7月被通过。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跟802.11b相同),原始传送速度为54Mbit/s,净传输速度约为24.7Mbit/s(跟802.11a相同)。802.11g的设备向下与802.11b兼容。其后有些无线路由器厂商因应市场需要而在IEEE 802.11g的标准上另行开发新标准,并将理论传输速度提升至108Mbit/s或125Mbit/s。【】2.2 NS2仿真软件介绍NS2是指 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2,NS(Network Simulator) 是一种针对网络技术的源代码公开的、免费的软件模拟平台,研究人员使用它可以很容易的进行网络技术的开发,而且发展到今天,它所包含的模块几乎涉及到了网络技术的所有方面。所以,NS成了目前学术界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模拟软件。此外,NS也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已被广泛应用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方面。因此,目前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有大量的人正在使用或试图使用NS。NS2(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2)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网络仿真器,本质上是一个离散事件模拟器。由UC Berkeley开发而成。它本身有一个虚拟时钟,所有的仿真都由离散事件驱动的。目前NS2可以用于仿真各种不同的IP网,已经实现的一些仿真有:网络传输协议,比如TCP和UDP;业务源流量产生器,比如FTP, Telnet, Web CBR和VBR;路由队列管理机制,比如Droptail , RED和CBQ;路由算法,比如Dijkstra等。NS2也为进行局域网的仿真而实现了多播以及一些MAC 子层协议。NS2使用C+和Otcl作为开发语言。NS可以说是Otcl的脚本解释器,它包含仿真事件调度器、网络组件对象库以及网络构建模型库等。事件调度器计算仿真时间,并且激活事件队列中的当前事件,执行一些相关的事件,网络组件通过传递分组来相互通信,但这并不耗费仿真时间。所有需要花费仿真时间来处理分组的网络组件都必须要使用事件调度器。它先为这个分组发出一个事件,然后等待这个事件被调度回来之后,才能做下一步的处理工作。事件调度器的另一个用处就是计时。NS是用Otcl和C+编写的。由于效率的原因,NS将数据通道和控制通道的实现相分离。为了减少分组和事件的处理时间,事件调度器和数据通道上的基本网络组件对象都使用C+写出并编译的,这些对象通过映射对Otcl解释器可见。3具体步骤31仿真原理在NS2软件里面构建一个有50个节点的网络拓扑,如下图3.11所示: 图3.11 节点拓扑图对NS2进行初始设置,何时开始传输,何时结束,节点的传送范围,接收范围,节点的配置,路由使用的协议,实体层、MAC层使用的标准等等。 开始仿真,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用NS2对MAC层的三个标准802.11、802.11b以及802.11g分别进行仿真,用trace程序对其仿真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如下图3.12 图3.12 trace数据图数据中包括了节点位置,执行动作,执行时间,执行的数据类型等等,为下一步数据分析做好准备。改变参数,继续仿真作对比,记录数据。运用gawk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端对端延、丢包、,吞吐量这三个我们想要的数据。32仿真代码【3】proc getopt argc argv #读取外部参数#global optlappend optlist nnfor set i 0 $i $argc incr i #循环程序#set opt($i) lindex $argv $igetopt $argc $argvset datarate $opt(0) #设置数据传输速率#set end $opt(1) #设置仿真时间#set nodes $opt(2) #设置节点数#set val(chan) new Channel/WirelessChannel set val(prop) Propagation/TwoRayGround #设置无线电波模型# set val(netif) Phy/WirelessPhy #实体层使用WirelessPth模型#set val(mac) Mac/802_11 #MAC层使用802.11标准#set val(ifq) Queue/DropTail/PriQueue ;# interface queue type set val(ll) LLset val(ant) Antenna/OmniAntenna ;# antenna modelset val(ifqlen) 50 #網卡的佇(Queue)最多可容納50個封包#set val(nn) $nodesset val(rp) AODV #路由协议用AODV#set ns_ new Simulator #开始主程序#puts random ns-random 0set tracefd open out.tr w #定义一个记录档#$ns_ trace-all $tracefdset fc open cwnd w #开启资料记录档#set nf open out.nam w #开启nam记录档#$ns_ namtrace-all-wireless $nf 1000 1000set topo new Topography #建立一个拓扑1000*1000公尺#$topo load_flatgrid 1000 1000set god_ create-god $val(nn)#设置无线网路的实体层参数#Phy/WirelessPhy set freq_ 2.4e+9 #在这里,把工作频率设置成2.4G,Phy/WirelessPhy set RXThresh_ 1.74293e-08 传送范围为40公尺,感应范围为 Phy/WirelessPhy set CSThresh_ 3.44283e-09 90公尺。#Phy/WirelessPhy set Pt_ 0.28183815if $datarate = 2 puts FHSS (IEEE802.11) #802.11a的相关参数#Mac/802_11 set CWMin 31Mac/802_11 set CWMax 1023Mac/802_11 set SlotTime_ 0.000050Mac/802_11 set SIFS_ 0.000028Mac/802_11 set PreambleLength_ 0Mac/802_11 set PLCPHeaderLength_ 128Mac/802_11 set PLCPDataRate_ 1.0e6Mac/802_11 set dataRate_ 2.0e6Mac/802_11 set basicRate_ 1.0e6 ;# 1Mbps elseif $datarate = 11 puts DSSS (IEEE802.11b) #802.11b的相关参数#Mac/802_11 set CWMin_ 31Mac/802_11 set CWMax_ 1023Mac/802_11 set SlotTime_ 0.000020Mac/802_11 set SIFS_ 0.000010Mac/802_11 set PreambleLength_ 144Mac/802_11 set PLCPHeaderLength_ 48Mac/802_11 set PLCPDataRate_ 1.0e6Mac/802_11 set dataRate_ 11.0e6 #数据传输速率#Mac/802_11 set basicRate_ 1.0e6 elseif $datarate = 54 puts DSSS (IEEE802.11g) #802.11g的相关参数#Mac/802_11 set CWMin 31 Mac/802_11 set CWMax 1023Mac/802_11 set SlotTime_ 0.000009Mac/802_11 set SIFS_ 0.000010Mac/802_11 set PreambleLength_ 96Mac/802_11 set PLCPHeaderLength_ 40Mac/802_11 set PLCPDataRate_ 6.0e6Mac/802_11 set dataRate_ 54.0e6Mac/802_11 set basicRate_ 1.0e6 else puts Error datarate configuration.Mac/802_11 set RTSThreshold_ 0Mac/802_11 set ShortRetryLimit_ 7Mac/802_11 set LongRetryLimit_ 4$ns_ node-config -adhocRouting $val(rp) #设定node的相关参数#-llType $val(ll) -macType $val(mac) -ifqType $val(ifq) -ifqLen $val(ifqlen) -antType $val(ant) -propType $val(prop) -phyType $val(netif) -channel $val(chan) -topoInstance $topo -agentTrace OFF -routerTrace OFF -macTrace ON #开启MAC层的数据跟踪 #-movementTrace OFFfor set i 0 $i 10 incr i #设定节点位置,没个节点与相set node_($i) $ns_ node 邻节点间的距离都是30公尺#$node_($i) random-motion 0 $node_($i) set X_ expr 30.0 * $i$node_($i) set Y_ 00.0$node_($i) set Z_ 00.0$ns_ initial_node_pos $node_($i) 15for set i 10 $i 20 incr i set node_($i) $ns_ node$node_($i) random-motion 0$node_($i) set X_ expr 30.0 * expr $i-10$node_($i) set Y_ 30.0$node_($i) set Z_ 00.0$ns_ initial_node_pos $node_($i) 15for set i 20 $i 30 incr i set node_($i) $ns_ node$node_($i) random-motion 0$node_($i) set X_ expr 30.0 * expr $i-20$node_($i) set Y_ 60.0$node_($i) set Z_ 00.0$ns_ initial_node_pos $node_($i) 15for set i 30 $i 40 incr i set node_($i) $ns_ node$node_($i) random-motion 0$node_($i) set X_ expr 30.0 * expr $i-30$node_($i) set Y_ 90.0$node_($i) set Z_ 00.0$ns_ initial_node_pos $node_($i) 15for set i 40 $i 50 incr i set node_($i) $ns_ node$node_($i) random-motion 0$node_($i) set X_ expr 30.0 * expr $i-40$node_($i) set Y_ 120.0$node_($i) set Z_ 00.0$ns_ initial_node_pos $node_($i) 15set tcp new Agent/TCP/Reno #设定传输的数据流为TCP流#$tcp set packetSize_ 1440 #数据包大小#$tcp set window_ 64 #窗口大小#$tcp set maxburst_ 2 $tcp set fid_ 0set sink new Agent/TCPSink$sink set fid_ 0$ns_ attach-agent $node_(0) $tcp$ns_ attach-agent $node_(expr $nodes-1) $sink$ns_ connect $tcp $sinkset ftp new Application/FTP #使用FTP来产生TCP数据# $ftp attach-agent $tcp$ns_ at 0.0 $ftp startfor set i 0 $i $val(nn) incr i $ns_ at $end $node_($i) reset;# 在指定的時間$end執stop這個副程式並結束資傳送 #$ns_ at $end stop; $ns_ haltproc stop global ns_ tracefd tcp sink datarate end tcpvset thr expr $tcp set ack_ * $tcp set packetSize_*8/$end/1000000.0puts format th = %.2f, util = %.2f $thr expr $thr/$datarate*100$ns_ flush-traceclose $tracefdputs Starting Simulation.$ns_ run #开始仿真4 仿真结果及分析以下图表4.1是用上面代码仿真出来所得到的端到端延时(delay),丢包率(drop)还有吞吐量(thoughput)。下面每一项数据都是平均数,是多次仿真后计算出来的平均值。表4.1 性能参数对比(40尺)性能参数标准端到端延时(delay)丢包率(drop)吞吐量(thoughput)802.110.1914s0.1302%800.8kb/s802.11b0.1138s0.0820%1123.4kb/s802.11g0.0511s0.0550%7628.6kb/s为了能更加清晰,直观地观察数据,下面附加数据图4.1.1,图4.1.1,图4.1.3。其中端到端时延图中横轴是数据流的标记号,纵轴是时间,单位是s。吞吐量图中,横轴是时间,单位是s,纵轴是吞吐量,单位是kb/s。 图4.1 端到端延时对比图 图4.2 局部放大图图4.3 吞吐量对比图从仿真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是端到端延时,还是丢包率,还是吞吐量,802.11g都有着明显的优势:最小的延时时间,最低的丢包率以及最大的吞吐量。而802.11b的三个性能参数都处于中间位置,比802.11的好,但比不上802.11g。802.11三个性能参数都最差。从图4.1.2中可以清晰看到,802.11的端到端时延的分布明显在802.11b以及802.11g的上面,且波动大,反映出了802.11的平均时延大且收发端不稳定,时延的方差大。相对于802.11,802.11b跟802.11g的波动较小,时延也明显要低。从图4.1.3中可以看出,802.11跟802.11b的吞吐量对比不是很明显,而实际数据也显示,802.11b只比802.11增加大概300kb/s的吞吐量,性能提升不算明显。而802.11g的吞吐量明显比另外两个高,达到7628.6kb/s,性能提高很明显。下面改变一下参数,拓扑图不变,再次对比性能参数。上面参数是在发射范围为40尺的情况下设置的,现在把发射范围改为默认的250尺,然后再测一次参数如下表4.2所示:表4.2性能对比(250尺)性能参数标准端到端延时(delay丢包率(drop)吞吐量(thoughput)802.110.16780.07861069kb/s802.11b0.06410.07501759kb/s802.11g0.030750.03769866kb/s为了更清晰,更直观地观察数据,下面附加数据的端到端时延图4.3以及数据的节点的吞吐量图4.4。图4.4 端到端时延对比图(250尺)图4.5 吞吐量对比图 (250尺)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每个标准的三项参数性能都有了提高:更低的丢包率,更少的端到端时延以及更大的吞吐量。网络节点拓扑如下图4.3 图4.6 拓扑图上一组数据用的传输范围是40尺,确保了每一个节点只能与相邻的上下或者左右的节点进行传输(因为节点之间距离为30尺),所以由0号节点传送到49号节点的数据最少要经过13跳才能到达。当把传输范围设成250尺之后,节点传输数据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对角线的传输(例如:0号节点直接发送数据给11号节点),从而减少了路由跳数,数据被节点处理的时间也相应减少,所以端到端的数据时延明显减少,这种情况在两个节点相距越远的情况下,结果更加明显。同一组要传输的数据经过的节点少了,被处理的次数降低了,同时因为节点选择下一跳的节点选择感多了,节点有更多的选择去选最好的下一跳节点,所以丢包的可能性也降低了。伴随着时延减少,且丢包率也减少,所以单位时间传输以及接收的有效数据也相应增加了,所以吞吐量随之而加大。我们从表中可以发现,虽然参数改变了,但是三个标准的性能对比相对差距并没改变,802.11g依然在3个性能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802.11的性能对比依然最差。之前的性能对比是在节点不动而且均匀有序的排列下测出的,但现实中的Ad hoc网络不可能出现如此整齐的排列,为了更加贴近实际,我们对随机拓扑进行了仿真,下面是对一个随机的50个节点的Ad hoc网络拓扑图。由于随机拓扑的随机性,我选取了一个性对分布的拓扑,以便更好的测出性能参数。图4.7 随机拓扑(250尺)表4.2性能对比(随机拓扑 250尺)性能参数标准端到端延时(delay丢包率(drop)吞吐量(thoughput)802.110.07800.051487799kb/s802.11b0.03630.0467221408kb/s802.11g0.011230.02901154052kb/s上表的结果显示了三个标准中,802.11g依旧性能最优越:延时最少,丢包率最低以及吞吐量最大。但是由于Ad hoc网络随意性的关系,还有选取节点的主观性,上表反映出来的性能参数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节点的分布,如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距离,节点附近其他节点的密集程度,所以上表的结果只是相对的一个结果,只能用作参考,实际效果要视实际节点分布以及选取的节点而定,有可能会相差很远。接下来通过在应用层上得到的实际效能(goodput),以此反映出三个标准在实体层的性能对比。計算方法如下: ACK号码 封包大小 8 bit / TCP连线的执行时间。先对比2个节点的1对1传送模式的实际效能,仿真结果如下表4.4所示:表4.3实体层实际效能对比(2节点)性能标准实体层频宽Goodput(Mbps)Achieved(%)802.112Mbps1.2361.58802.11b11Mbps3,3530.47802.11g54Mbps9.3817.38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虽然802.11可以提供高速的资料传送服务,但是无线环境的特性和802.1无线网路的讯号交换方式使得TCP所能达到的实际效能和802.11规格中所订定的传输率有很大的差,这种情形在通道的传送品质佳 (例如有传送所悟发生) 时会变得更为严重。802.11g虽然有着最好的实际效能,但实际效能只有规定频宽的17.38%,是3个标准中最低的一个。【4】表4.4实体层实际效能对比(50节点)性能标准实体层频宽Goodput(Mbps)Achieved(%)802.112Mbps0.031.49802.11b11Mbps0.181.63802.11g54Mbps0.290.54从表格可以看住,当节点为50时,实际效能实际效能下滑了很多其中802.11下滑的比率最大,而802.11b跟802.11g的实际效能相差已经不大了。这主要是因为节点增多后,相互间的无线干扰增大,而且跳数多了,使得tcp包传输的时间加长,都使得实际效能下降很多。802.11b相对802.11的性能提升,不仅因为802.11b使用了更高的11Mbit/s的传输速率,而且802.11b引进了CSMA/C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技术和RTS/CTS(请求发送/清除发送)技术,从而避免了网络中冲突的发生,可以提高网络效率,使丢包率跟延时都明显降低了。而 802.11g因为使用了直序列扩频调制技术(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及补码键控(CCK: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技术、包二进制卷积(PBCC: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stiplexing)等多项新技术,并且最大传输速率也提高到了54Mbit/s,无论是传输效率还是传输速度,都有了大幅的提升。上面的仿真结果中,都没有考虑到自然因素的干扰以及人为的干扰,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些都是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可以肯定,在实际应用中,因为有自然因素的干扰,所得到的性能会比仿真的结果还要差一些。5.关于NS3以及802.11n5.1关于NS3的介绍以及开发NS-3并不是NS-2的扩展,而是一个全新的模拟器。虽然二者都由C+编写的,但是NS-3并不支持NS-2的API,而是一个全新的模拟器。NS-2的一些模块已经被移植到了NS-3。NS3和NS2最明显的变化是脚本语言选择。NS2使用OTcl脚本语言,仿真的结果可以利用网络动画仿真器nam(Network Animator nam)来演示。在NS2中,仅仅使用C+语言而不使用OTcl语言,运行仿真是不可能的(例如,在main()函数中没有任何OTcl语言)。另外,NS2的许多模块由C+编写,还有一部分是用OTcl语言编写。而在NS3中,模拟器全部是由C+编写,仅仅带有选择性的Python语言绑定。因此,在NS3中仿真脚本可以由C+或者Python语言来编写。许多仿真结果可以通过nam来演示,但是新的动画演示器也正在开发之中。由于NS3可以生成pcap包trace文件,也可以用其他工具通过trace文件来分析仿真过程。5现阶段NS3还处于开发与完善阶段,同时也移植了NS2中的很多模块过去,可以说已经拥有了NS2的大部分的功能。而有很多的功能模块也在开发当中,如:802.11n,标准、LTE技术、IPv6、TCP Vegas等等。由于NS2的开发进度严重滞后,而NS3已在快速的完善以及升级当中,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NS3将取代NS2,成为网络仿真软件中的佼佼者。5.2关于802.11n的介绍在当今各种无线局域网技术交织的战国时代,WLAN、蓝牙、HomeRF、UWB等竞相绽放,但IEEE802.11系列的WLAN是应用最广泛的。自从1997年IEEE802.11标准实施以来,先后有802.11b、802.11a、802.11g、802.11e、802.11f、 802.11h、802.11i、802.11j等标准制定或者酝酿,但是WLAN依然面临带宽不足、漫游不方便、网管不强大、系统不安全和没有杀手级的应用等。就像当今VoIP应用中一个全新的领域VoWLAN那样,虽被业内人士看作是WLAN最有希望的杀手级应用,却因为这四个“不”,很难进一步发展。于是,802.11n应运而生。在传输速率方面,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提供到300Mbps甚至高达600Mbps。得益于将MIMO(多入多出)与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相结合而应用的MIMO OFDM技术,提高了无线传输质量,也使传输速率得到极大提升。 在覆盖范围方面,802.11n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可以动态调整波束,保证让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的信号,并可以减少其它信号的干扰。因此其覆盖范围可以扩大到好几平方公里,使WLAN移动性极大提高。 在兼容性方面,802.11n采用了一种软件无线电技术,它是一个完全可编程的硬件平台,使得不同系统的基站和终端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的不同软件实现互通和兼容,这使得WLAN的兼容性得到极大改善。这意味着WLAN将不但能实现802.11n向前后兼容,而且可以实现WLAN与无线广域网络的结合,比如3G。目前,802.11n已被广泛运用,包括DLink,Airgo、Bermai、Broadcom以及杰尔系统、Atheros、思科、Intel等等,产品包括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等,而且已经大量在PC、笔记本电脑中应用。【6】6.结论通过仿真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小范围传输还是大范围传输网络中,无论多节点还是少节点网络中,802.11g在端到端时延,丢包率还是吞吐量三项性能参数里面都表现都最优秀,在应用层上表现出的实际效能也是最来好的,毫无疑问,802.11g在传输速度,稳定性方面都要比802.11b以及802.11a要好。对比802.11g,802.11n有着更高的性能,但因为802.11n的标准制定滞后,而且产品相对802.11g的要贵,所以现在使用最广的依然是802.11g的产品。不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802.11n的产品的成熟以及价格的下降,802.11n讲会主导市场。7.对NS3中添加802.11n模块的后继研究这次对802.11的标准的性能对比试验到此结束,但是对802.11性能的测试以及研究还没结束。虽然这次我们测试了802.11,802.11b以及802.11g的性能,并对此进行了研究以及分析,但是因为NS2中本身缺少对802.11n的支持,使得这次研究并没有对802.11n的性能进行对比。而随着使用802.11n的产品的大规模推广跟普及,802.11n将会慢慢的取代使用之前标准的产品,但我们对于802.11n实际性能了解的并不深入。而之前对于802.11n跟其他标准的性能对比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802.11n产品的研发以及推广。如此看来,尽快完善NS3中对802.11n模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计划于如何开展和构建NS3中802.11n模块的研究。在NS3中,实现802.11n的如下特性:l 帧聚合:在802.11n的基本MAC协议中,为了确保各个站都能公平地取得煤质使用机会并尽量避免冲突,使用了一系列控制机制。这些机制在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固定的开销,而这些开销则限制了系统吞吐量的提高。一般来说,对于MAC层,这些固定开销包括:MAC头、各宗类型IFS,RTS/CTS,ACK、Backoff等。帧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承接业务合同范本
- 理疗馆加盟合同范本
- 个人收购塑料合同范本
- 深圳设备出租合同范本
- 模特协会合同范本
- 工厂文员用工合同范本
- 足球培训协议合同范本
- 外墙真石漆甲方合同范本
- 碧桂园设计合同范本
- 保安 劳动合同范本
- 心肺复苏及AED的使用
- 中国石油大学工程流体力学教案
- 真空带式干燥机3Q验证文件模板
-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互助金申请表
- 宾馆饭店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 YC/T 507-2014烟草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规程
- NB-T 10935-2022 除氧器技术条件
- GB/T 13331-2014土方机械液压挖掘机起重量
- 材料科学基础(全套429张课件)
- 淹溺急救与护理ppt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表格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