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利用率的图书馆文献采访.docx_第1页
基于文献利用率的图书馆文献采访.docx_第2页
基于文献利用率的图书馆文献采访.docx_第3页
基于文献利用率的图书馆文献采访.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图书利用率分析的图书馆文献采访陈 刚摘要 基于对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的统计和分析,提出图书馆图书采访要以读者兴趣为主导、提高读者满意度为目标,通过更新采访理念、加强直购、灵活控制复本等办法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关键词 图书利用率;读者兴趣;读者满意度;文献采访Acquisition of Library on Book Utilization RateCHEN Gang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tistically analyzes book utilization rate in Chien-Shiung Institue of Technology Library, to suggest predominate in readers interest,achieve better readers satisfaction.To increase book utilization rate through update books purchase concept, increase buying round, limberly choose copies.keyword book utilization rate; readers interest; readers satisfaction; literature acquisitioning1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去图书馆借书和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人们已经逐渐习惯在网上查找资料,学习和娱乐。面对纸质图书利用率的不断下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也逐渐在向数字化图书馆方向转变。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采访工作应坚持“按需购买”的原则,牢记“书是为了用的”图书馆学思想,将有限的经费使用到最需要的方面。虽然我国的图书馆在飞速向数字化转变,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纸质图书仍然将占图书馆馆藏的主要部分。图书利用率是衡量图书馆纸质馆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是指一定时间段内,某馆藏地的图书借阅册次或种次除以该馆指定时间段内图书入藏的总册次或种次的百分比。依据布拉德福定律,读者图书利用率在75%85%是比较理想的馆藏体系。但是,目前真正能达到这一利用率的图书馆还很少1。2 数据统计和分析2.1按年度统计分析图书利用率以苏州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由于该馆是高职馆,统计数据不具有代表性,但并不影响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和判断。由于历史原因,该馆建馆时间较短,馆藏质量良莠不齐,现只统计该馆开放时间正常的综合书库2008到2011四年间的数据做代表。表1 20082011年综合书库文献利用情况(按种统计)年度2008200920102011可借文献馆藏总量(种)25247257283053731208借阅量(种)8457643967845235利用率33.50%25.03%22.22%16.77%表2 20082011年综合书库文献利用情况(按册统计)年度2008200920102011可借文献馆藏总量(册)8832689495102707104578借阅量(册)1741615114109937816利用率19.72%16.89%10.70%7.47%从表1和表2可以看到,分别按种和按册对书库的文献利用情况做出了统计。那么,这两种统计方式有何不同呢?由于图书馆的藏书并不是每种只有1册,而是有一定的复本量的,例如有100册图书,每种书复本为10,一段时间内借出了5种不同的图书,则按种统计利用率为50%,而按册统计利用率为20%。因此,按种统计的结果比按册统计的结果较粗略。从数据上来看,同时间段内的按种统计的利用率要高于按册统计的利用率,比如,2011年的按种统计利用率为16.77%,而按册统计利用率仅有7.47%,按册统计利用率只有按种统计利用率一半还不到,这就说明图书的复本量偏多,复本可以适当减少。当然,按册统计的结果也不是说就很精确,由于同一册图书存在被多次借阅的情况,例如某馆有藏书一万册且每种书的复本为1,其中一千册是热门书,在一段时间里被反复借阅了几次;而另外九千册书则没人借阅,那么按册计算其利用率(1000 X 1010000)X100,尽管还有大部分书没被利用,其结果仍然为1002。我们再看20082011年虽然馆藏总量呈上升趋势,但图书利用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可借图书馆藏总量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每年的增加量却不多,这说明图书的更新指数不高。第二,图书的借阅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了图书更新过少,读者对老的图书的需求在减少。第三,图书利用率的水平最高才19.72%,远低于文献利用率的理想水平和行业的平均水平,说明馆藏图书品质不高,或是图书跟读者需求严重脱节,不符合读者的品味。2.2按类统计分析图书利用率按分类统计可以看出读者的阅读倾向,哪些图书读者较为喜欢看,哪些图书读者很少看,一目了然。表三2011年文献利用率分类统计类号可借文献馆藏量借阅量利用率A731419.18%B93223825.54%C60510417.19%D1844874.72%E1502516.67%F84146437.64%G14511147.86%H202375737.42%I4511117726.09%J136031923.46%K214737417.42%N82910.98%O3786817.99%P3825.26%Q971414.43%R7129913.90%S36661.64%T5399113521.02%U21094.29%V800.00%X15410.65%Z2554015.69%从表三可以看出,该馆图书利用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H(外语)、J(艺术)、T(计算机)等专业类图书和B(哲学)、I(文学)等励志、心理、小说类图书。利用率其次的主要集中在C(社科)、E(军事)、K(人物、地理)等社科类图书。再看可借馆藏量最多的F类(经济),利用率仅有7.64%,而该校有适合F类的物流管理系,如此低的利用率说明该类图书可能品质不高,不符合读者的需求。4 提高图书利用率的采访对策4.1 更新采访理念,以读者为核心采访人员要敢于打破常规,创新采访理念,不能把图书采访当任务来完成,而要全身心的投入到采访工作中去。采访人员定期面向读者开展问卷调查、读者问询等活动,更多的倾听和关注读者的声音,只有了解读者的需求,才能在采访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采访人员还要主动给予读者帮助,主动打电话给一些核心读者,咨询他们需要什么。多用换位思考,站在读者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的把读者当成我们的上帝。4.2 宣传读者荐购,提高读者满意度读者荐购是最直接获取读者需求的一种途径,但由于图书馆的宣传不够,大部分读者不知道有读者荐购,或者知道的也不会使用。图书馆可以在各借阅部门的公告栏上宣传读者荐购的优点,以及读者荐购的方法。或者公布采访人员的电子邮箱、QQ等联系方式。一旦读者有需要,采访人员将在第一时间咨询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4.3 加强直购,提高图书的更新率目前大部分图书馆的采购都是通过招标和书商或出版社合作进行的,这种采访方式固然有其优点,但缺点也是明显的。比如采访周期长,图书未到率高,难以买到新出版的热门图书等。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日趋成熟,各大电商网站都有当前的热门图书或新出版的图书出售,并且价格也很优惠。采访人员可以多采用这种途径购买近期的热门图书或书商提供不了的好书,一般情况下两、三天之内就能完成上架借阅,大大提高了图书的更新率。4.4 灵活控制复本,尽量避免零借阅利用率低的图书复本控制在1本左右即可,比如马列毛邓、天文地理、农林科学、航空航天以及综合性图书等,这些类的书既不是本校的专业书,又不符合大部分读者的需求,只需要适当购买当前的热门书和经典书,复本控制在1-2本,这样既满足了小众读者的需求,又不造成文献资源的浪费。而利用率较高的图书可以适当控制在3-5本或更多,比如文学、励志类、人物传记、历史地理等根据本馆的读者人流量,复本控制在3本即可,而一些专业类图书,阶段性需求量较大的图书,比如英语四、六级、日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各种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类等,复本可以控制在5本或更多。5 结语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无论在数字化程度,还是服务理念上都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距离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提高图书利用率是图书馆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目标,采访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