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情表课堂教案 一、课前预习指导 1、激发阅读、学习兴趣。 我们查找并印发了陈情表一课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历代名家的品评文字,让学生在真正接触课文之前产生好奇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文言文阅读的语言关。 引导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找出难点,通过查找工具书的方式将难点字词的义项了解清楚,并通过对照课文,确定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之后,分组归纳出公认的难解词语,师生讨论解决。自己动脑、动手尝试,学生们对词语的意义了解得更加清晰,对工具书的使用也更加熟练;学习讨论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章词语及意义的理解。 学生通过预习总结出难解字词如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除臣洗马猥以微贱责臣逋慢刘病日笃犹蒙矜育宠命优渥日薄西山更相为命臣之辛苦生当陨首 二、课堂教学步骤 (一)导语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二)学生汇报预习结果,教师点拨,并适时加以扩充。 (三)诵读课文,梳理文意。 诵读课文,解决语言难点,读懂文意,结合课文语句,体会文章深沉的情感。 1、以齐读形式落实字音,完成第一段的音读。 教师:本段中,作者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尽量用文章语句概括回答。 学生: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为“孤”字。 教师:第一段的情感我们已经了解,即表现“孤苦”之情。大家一齐动手为自己的结论充实论据,找到第一段中表现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单分析。 学生:“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等。说明自己自幼失去父亲,不久,母亲改嫁,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 教师:一个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平安成长,是因为祖母的呵护,大家可以从第三段找到一句话,概括这一意思。 学生:“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领悟,由于身世的特殊,祖母的养育之恩就更加深重。 教师:作者陈述自己的幼年丧父失母的“孤苦”,为了表现祖母养育大恩深似海;那么,作者在本段后半部分提到自己无伯叔兄弟的“孤苦”,有无其它原因呢? 学生:“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母暮年无人能为作者分担赡养的任务,自己必须独力承担尽孝的责任。 小结:第一段: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分两个小层次: 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2、请一组同学齐读第二段,其他同学准备对齐读的情况进行点评。 教师:肯定点评意见,并请同学在已经对文章感情基调有所把握的情况下,从第二段里找一节,尝试有感情地诵读。 学生读:“诏书切峻实为狼狈。” 教师:这一段表现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辗转两难。诵读时要张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与沉重。 学生再次诵读,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本段有一句关键语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来找到它。 学生:讨论得出:“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教师: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分析,“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 学生讨论: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小结:第二段:两难之情 3、请一位同学诵读第三段。 教师:肯定学生感情的充沛饱满。 教师:第三段的感情不只一种,请大家讨论,找出不同的感情,并简要分析。 学生: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 教师:正是这两种感恩之情,让作者陷入了前文所说的狼狈之境,两难之情。 请学生深入探究本段层次。 教师:本段第一句话在全段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提出一个终养祖母的“理论依据”,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教师:作者接着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结合陈情表一文第一读者的特殊身份,深入探讨。 学生:从历史背景上看,双方关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就必须表明,此处一笔,不着痕迹,但却正是问题关键所在。 小结:第三段:感恩之情。情理兼具,打动武帝。 4、请一位学生诵读第四段。 教师:请找出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请目的的语句。 学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教师:在前三段的情感充分表达之后,作者在第四段提出陈请目的之前还进行了许多铺垫,是否多余,为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年龄与祖母年龄的对比,表达“尽节日长,尽孝日短”,提出一个“两全之策”,暗示自己一定会在尽孝后再尽忠。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达到陈请的目的。 小结:第四段:两全之情。全文的感情脉络已经完全出现。 (四)探讨文章的抒情方式 教师:注意第一、二段与第三、四段抒情的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第一、二段陈情于事,第三、四段寓理于情。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小结: 有人说陈情表有很高的语言艺术。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无论是形还是声,都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 (五)深入探究问题,体会文章构思艺术。 教师:思考,第三段的内容是否可以放在第一段的位置。 学生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得出结论: 第三段重说理,没有前文情感的铺垫,理则显得生硬,难以深入人心,得到共鸣。 前两段,先用特殊的亲情、孝情给大家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获得同情心,让人认为这种孝情值得鼓励,不该拒绝,之后再用“理”来提供依据,让人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陈请。 从文章写作背景看,本文读者极为特殊。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晋武帝不只是一个皇帝,他们司马家族用阴谋篡夺了皇位,是以阴险多疑著称的一族,因此,作者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作者必须把自己“孝情”之外的那一份“忠情”完全充分彻底地表达出来,然后再打出“孝治天下”的理的大旗,并提出“先尽孝再尽忠”的忠孝两全之策,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陈请的目的。 因此第三段不能提前到第一段的位置。 陈情脉络: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孝情) 沐浴清化 身蒙国恩(忠情) 小结: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一路写来,发乎情,归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情真意切。 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 (六)结束语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行业企业邮件撰写与沟通模板
- 人力资源政策法规库模板
- 钾肥环保设施升级改造方案评估报告
- 雷击防护效果测试分析报告
-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测试卷(含答案)
- 养老保险知识与讲解培训课件
- 货币操作手册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 面向2025年无人机物流配送行业应用创新与技术创新报告
- 2025年医药电商平台运营模式创新与合规管理战略规划研究
- 葡萄酒产区特色与品牌国际化品牌合作模式与市场拓展研究报告
- 常用雌、孕激素制剂的特点
- JGJT 223-2010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 广东省开平市人民法院执行款收取账户确认书【模板】
- 医院医德医风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教练技术中核心的四大步骤
-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 宇通客车企业介绍PPT模板
- 14、食堂清洁消毒制度
- 联想超融合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 完整版10kV配电线路运行维护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