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外科常见引流的观察与护理 李玉奎 引流的目的 颅脑手术放置引流管其目的是引流出颅内残留的气体 血液 血性脑脊液 以减轻脑膜刺激症状 预防脑膜粘连 蛛网膜颗粒的闭塞 减轻脑水肿 如果因引流管护理不当 影响颅脑手术放置引流管其目的是引流出颅应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引流管的高度 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逆行性颅内感染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引流管的量 性质及颜色 开颅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神经外科专业护士所必须掌握的专科基本技能内残留的气体 血液 血性脑脊液 以减轻脑膜刺激症状 预防脑膜粘连 蛛网膜颗粒的闭塞 减轻脑水肿 如果因引流管护理不当 影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及吸收功能 则会导致颅内压增高 发生并发症 严重者危及生命 适应证 引流管末端位置不同 名称也不同 包括硬膜下引流 硬膜外引流 脓腔引流 创腔引流 硬膜外引流适用于各种疾病 预防出血及血肿的发生 脑室引流是将脑脊液排出体外以调节和监测颅内压 适用于脑出血 脑积水 颅内压测定 脑疝的预防及抢救 还可用于脑脊液分流手术前的准备 目的是对各种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起调节及减压的作用 使颅内压增高症状得以缓解 置管期间的观察护理 严密观察 预防再出血术后体位引流装置的高度及压力要求引流管的固定及保护引流速度脑脊液的观察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及敷料的观察与护理更换引流管 心理护理 如颅脑手术后头部不适 生活不能自理 给病人的工作 生活 学习带来困难 加上对疾病缺乏认识 易导致病人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 忧郁 压抑等 丧失治疗信心 护士应给病人和家属讲解疾病知识 鼓励病人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及手术的重要性 引流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使病人减轻对引流管的恐惧与焦虑 预防感染 每日对病房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 每次1小时 引流装置应严格无菌 每天更换引流袋 定时挤压引流管 翻身及搬动患者夹闭引流管 防止引流液逆流入颅内 更换引流袋及放液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随时观察引流创口皮肤是否有红肿等异常情况 必要时可取引流液做细菌培养 药敏实验 行CT检查或搬运患者时 要将引流回路临时夹紧 防止脑脊液倒流 各种引流护理 脑室引流术后将引流瓶放置在高于侧脑室前角水平15 20cm的位置 如过高 脑脊液难以引流 如过低 引出量过多 易造成颅内低压 3 严禁引流液逆流 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术后脑积液可略带血性 以后转为橙黄色 脑室引流管一般保持3 7天 拔管时先行夹闭1 2天 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可拔除创腔引流术后24小时后可逐渐放低引流瓶 以较快地引流出创腔内的液体 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引流 如果术后早期引流量多 可适当抬高引流瓶 待血性脑脊液趋于正常 及时拔除引流管 创腔引流管于术后2 3天拔除 硬膜下引流术后取平卧位 注意体位引流 引流瓶应低于创腔30cm 引流管于术后2 3天拔除 硬脑膜外引流术后平卧 引流瓶低于头部20cm 注意使头偏向患侧以引流彻底 有时可形成一定的负压 气体沿位置高和引流不畅的引流管进入脑室 术后2 3天拔管 拔管的护理 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一般不超过3 4天 硬膜下 硬膜外引流4 7天 拔管前1天 可试行先夹闭引流管或抬高引流袋24小时 以便观察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 颅内压有无升高 夹管后应密切观察 患者有无头痛 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生命体征的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及全身情况 开颅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总之 做好颅脑术后引流管有效的护理 能够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减少颅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引流管的通畅 促进伤口愈合 提高手术治愈率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保证 祝愿大家健康快乐每一天 谢谢聆听 置管后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 注意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仰卧位 侧卧位交替更换 引流管的位置视体位改变而定 避免受压 保持引流管通畅 侧脑室引流装置高度应相当于侧脑室额角水平10 15cm处 血肿腔和硬膜外引流管的高度与血肿处于同一水平或低于切口 交接班时要标记 不可随调整引流袋的高度 引流管的固定 患者术毕回房后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引流管接无菌袋 并将引流袋固定于床头 一般脑室引流高度 引流袋的最高处距侧脑室的距离 10 15cm 创腔引流应放置在与创腔一致的位置 通常放在枕边 脓腔引流应低于脓腔30cm 硬膜下 硬膜外引流低于创腔30cm 术后24 48小时内 不可随意放低引流袋 否则腔内的液体被引出后 脑组织将迅速移位 有可能撕断大脑上动脉 引起颅内血肿 术后24 48小时后 可以逐渐放低引流袋 以便较快的引流出腔内的液体 因此时脑水肿进入高潮期 若引流不良将影响脑组织膨起 局部死腔也不能消灭 同时局部积液的占位性又可加重颅内高压 对烦躁患者 四肢应加约束带 防止牵拉误拔引流管 适当限制头部活动 禁止因体位改变而使头部高度改变 术后翻身 搬动或更换敷料时 注意防止引流管移位 扭3 5引流液的观察 行CT检查或搬运患者时 要将引流回路临时夹紧 防止脑脊液倒流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 颜色 性质变化 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硬膜外引流自然排液较缓慢 易发生堵塞 可用注射器抽吸或用生理盐水2ml缓慢注入冲洗 脑室引流量每日控制在300ml左右 正常脑脊液无色通明 无沉淀 苦突然有血性液体流出 即脑室发生再出血 脑脊液浑浊 有絮状物 可能脑室内有感染 在观察引流液的性状时 应了解手术方式 室引流早期应特别注意速度 禁忌引流速度过快 因患者颅内压 骤然下降 有可能发生脑出血或脑疝的危险 如伴有脑积水 脑室肿瘤 颅后凹占位病变者 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 待颅内压力趋于平衡后 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 控制引流量 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 若发现引流量增多 脑脊液明显混伴有絮状物 则提示有颅内感染 应及时告知医生 并注意水盐平衡 因脑脊液中含有钾 钠 氯等电解质 引流过多 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应适当补液 同时将引流袋抬高距侧脑室20cm 以维持颅内压于正常范围最高水平 若引流液呈大量鲜血 应考虑颅内有再出血 并根据CT和病情 考虑再次手术 严密观察脑脊液的颜色 性状 量 并准确详细记录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 2天脑脊液呈血性 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 提示颅内有出血 脑室引流时间较长 若术后脑脊液混浊呈絮状或毛玻璃样 提示有颅内感染的征象 此时 应放低引流袋并距侧脑室7cm 持续引流感染脑脊液 并定时送检脑脊液 引流管应保持通畅不可受压 扭曲 成角 术后患者翻身 躁动 易导致引流管脱落或引流不畅 因此 术后患者的头部活动应适当限制 在翻身 操作时 避免牵拉 并随体位变化随时调整引流管的固定位置 加强巡视 每20 30分巡视1次 定时或不定时的挤压引流管 若引流管无脑积液流出时 应考虑以下原因 颅内压低于12 15cm水柱 证实的方法可将引流袋放低观察有无脑积液流出 若确定是低压的缘故 应将引流袋放于正常高度 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 致使在脑室内盘曲成角 可对照CT片 将引流管缓缓向外抽出至脑脊液流出 然后固定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 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若怀疑是血凝块或挫碎的脑组织所堵塞 可严格消毒 用无菌注射器向外抽吸 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5 10ml冲洗 若经上述处理后 仍无脑脊液流出 应告知医生 必要时可拔出引流管 挤压引流管 挤压时应向引流袋方向挤压 不可向头部方向挤压 以免管内的液体逆流入脑内而导致感染 由于头部分泌较多的脂性分泌物容易污染伤口 应1 2d更换伤口敷料1次 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