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追求清楚和自然.pdf_第1页
数学教学要追求清楚和自然.pdf_第2页
数学教学要追求清楚和自然.pdf_第3页
数学教学要追求清楚和自然.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教学研究 第52卷第 7期Zor3年7月 数学教学要追求清楚和 自然 郑良 安徽省灵璧第一中学234200 5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6 人 教 A 版 的 主编寄语 0为中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支招 数学是 自然的 数学是清楚的 同样 要 想教好数学 课堂教学也必须清楚和自然 然 而 不清不楚 想当然0强加于学生的教学充 斥宇我们的 课堂 下面笔者就随堂听 课的案 例作简要的分析 以期抛砖引玉 1教学要清楚明白 案例 1下列各题 中 判断 P 是 q 的什 么条件 指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 件 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 已知 ab笋 p a b 1 q a3 香 3 3ab 一 1 2 P 一2 m o n o 与 a Z xZ 瓦二 的解集分别为 A 3 a b一1 不能推 出 a b 1 所 以 P 不 是 q 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 条件 2 若关于 二的方程 x Z 十n一O 有 两个小于 1 的正根 设 为 x x 则 x 0 X Z 有 0 x x Z 2 0 x 1匀 1 根据韦达定 理有 1 十 全 一加 工 1 工 2 一n 得 0 一 0 2 O n 1 即 一 2 m o o n 1 故 q o P 反 之 取 m 一 告 一告 贝 XZ一 告 二 告 一 的 判 另 式 v 一 告 一 4大 音 方 无 实 根 所 以 推 不 出q 综上所述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 若导 一 会 成 易取 a l甸 此 一反扬一一 时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不可能相同 P 不是q 的充分条件 若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时 与B P 色一么 a Zb 于 q A 一B 无法得到a z bi 一 羚 所 以 不 是 的 要 教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后合作交流 约 l 分钟 大部分学生认为 3 个小题的结果均 为 P 是 q 的充要条件 教 师给 出以下解答 1 因为 a b三1 所 以 a3 b3 3ab一1 一 a b aZ一ab bZ 3ab 一1 aZ Zdb bZ 一1 a b 2一 1 0 或者 将 a 1一b 代人a3 b s 3 a b一1一 成立 则 P 是 q 的 充分条件 反过来 当 俘 b 一1 满足 矿 b 3 3ab 1 但此时 a b 一2护1 即 a3 b3 条件 综上所述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面对如山的铁证 学生晴暗称奇 艳羡不 已 教师 的告知生吞 活剥 雁 过无痕 0 对于 不是做不到 而是 想不 到 0的反例 离开 了 探 究等价条件的过程 就没有生存 的土壤 仿佛 一个 从天而降 0的神秘物 变得无依无靠 不 可琢磨 反例是怎样找出来的 反例唯一吗 这样的教学能给学生多少启发 相信下次学 生遇到类似的问题仍然束手无策 作者芯介 郑 良 1 邓 一 男 安徽灵璧人 巾学一级教师 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研究 E m ai l 名 he呀li a吃 3225 341 163 c o m 第 32 卷第 7期2013 年 7 月 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夕一就是要抓住思维教 学的有效时机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 课堂教 学不是为了抛出结论而存在 而是要具体扎 实地把数学课程 内容传递给学生 要 以数学 知识教学为载体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真正实 现 数学育人 0 要搞好 思维的教学 0 前提是 教师 自己先要领悟数学问题的本质 理解数 学 清楚数学 遗憾的是 笔者从执教者得知 教案就是这样给出的 具体结果是怎样得到 的 自己也不是很明白 七 课只能照本宣科 充要条件的判断蕴含着数学思想方法 如果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追问 你是怎样 想到的 这样才能把学生的 似懂非懂 0 暴露 出来 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人 产生实质 地思考 笔者认为可采用如下处理方式 1 充分性判断 略 教师 a a 夕 3a b 一1看似繁杂 能否先 寻求其成立 的等价条件 思维起点落在何 处 学生 1 由充分性可知 a十b一1 是 a 3 b s 十3 a b一1 的一个因式 所以 矿 护 3a b 一 1 能够因式分解 只需判断其它因式的情况 即可 教师 很好 利用 化归与转化 思想 光说 不练假把式 请同学们尝试求解 学生能够得到 a a 十b 3 斗3a b 一1一 a 十b 一1 a 1一b a b b lj 学生充分思 考后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 主元法 学生 2 令 aZ 1一b a bZ b 1一o W 1 J 八 1一b 2一4 夕 b 1 一3 b 1 2 0 所以 aZ 1一b a bZ b十1 0 在实 数范围内仅有一组实数解为 a一石 一一1 所 以a a 十护十二 二 乙 二1成立的等价条件 a b 1 或 a b 一1 2 教师 要肯定一个命题成立 必须通 过严格的推理论证 要否定一个命题只需要 举出一个反例 从上一小题发现 反例不是凭 借 运气 0 撞上的 而是通过等价分析找到的 请同学们再次深思 和q 的关系 教师 刚刚学生 2 从 代数 推理 角度弄 清 问题 能否通过几何直观解决间题呢 学生 3 由一元二次方程根 的分布 记 f x 一尹 二 n 则 q 成立的等价条件为 v m Z一4n O 二二 共孕 0 f 1 一1 m 十n O 如 图 1 所示 q 所包 含 的对象 构成 的点集 为 B 对应的图形为 曲边 三角形 0FO 及 而 P 所 包含的对象构成 的点 集为A 一 m n l 一2 优 O O n 1 对应 又又万 图 1 的图形为 矩 形 0F E O D 显然 B 导A 所 以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教师 怎样取反例 反例有什么具体特 征 学生 4 P 是q 的条件间题判断角度主要 有 3个 即逻辑角度 P 能否推出 q 和q 能否 推出P 命题角度 构造命题若 P 则 q 判断 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 集合角度 记 P q 所包含的对象构成的集合分别为A B 判断 A B 之间的关系 以集合角度为例分析 若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 A 导B 所以反 例只能从 C 尹 中去寻求 曲边三角形0 FG O 内任意点都构不成反例 其反例 区域 F O D 使对应方程无解 而区域 F EC 则表示方程的 解不都在 0 1 教师 借助数形结合思想 两个不等式组 的差异一 目了然 3 教 师 瓮 一 瓮 一 瓮 涉 及 到 6 个量 如 何能够减少变量的数 目呢 两个不等式同解 数学教学研究第 32 卷第 7期2013 年 7月 的条件怎样 学生 5 设 几 孟 举0 则有 含 或 二 青 0 o 与 孟 a x 2 6 x o 的解集分别 为A 与B 当久 0 时 两个不等式方能同解 反之 若 A 一B 时 考虑 A B 是否为空集或 全体实数解 当 A 0 B 特必且 A B 护R 时 由 3 个二次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不等 一 一 一 a lblc 式 二次函数 的关系可得手 升 于 O 但 一 叭 H刀 小 切 V a 瓦几 一 口 A B 二必或 A B 一R 只与其判别式的符 号有关 与具体值无关 借助知识载体 将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 数学思想方法充分挖掘出来 通过数学思想 方法的渗透 提炼和概括 使学生在课堂中真 正获取解题的能力 在 能力立意0的高考中 才能运用自如 以不变应万变 2教学要自然和谐 案例 2若不等式 2 b x O 的解 集为 x a x P o a 户 求c x Z b x a o 的解集 学生解题的困难是找不到对应方程 汾 十b x 十a一 的根 无法思维下去 教师投影 如下解法 由解集的特点知 a O 根据韦达定理有 学生先是面面想舰 然后拍案叫绝 心中 更多的不是对高超的解题技能的佩服 而是 对结果获得的困惑 老师是怎样想到的 难 道我真地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赋吗 教 师的 巧思妙解 0 有可熊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和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何让知识 的学术形态成为教学中的教育形态 这要求 教师在理解学生 理解教学的基础上做大t 精细的工作 笔者认为通过消元 利用化归思 想 解法水到渠成 具体处理方式为 由题意可知 a O a 夕 b 一 洲 夕 U 奸分 0 b 一a a 户 c a a谓 O b a 一 a 十户 岁 a 口 口 l e s r e e 破 1 u 口肠 一 吞a 一 一 a 介 一一 夕 Q 口了 之 l u 因为 K 又立一立x 三 aC 1 1 b 一 t 一 r 气 万 l 澎 以 一 一 aP c 1 la 卜 二 a拼c 三 a 1山 一11 一 下 田 巾 再 急冈 巨之 犯翔 下 足 力 性 工 十 公艺十 a 尸口P 一 的 根 因 为 口 丢 所 尸 以不等式 汀2 b x a 的解集为 x l 二 所以c x Z b x 十a 将其代人不等式可得a a 尸 一 a 十 户 x a o 整理得 a x 一1 声 一1 o 因为 o 1 1 一 一 a 告 o 所以不等式 c x 名 十 一 尸 一 a 一 夕一 一 一 J 一 L 1 一1 一 b x a 言 或 言 0 O 时 存在 妻2 肋 任N 使得 a 4 由 a Ia 一4 十2 得 1 a 一4 2 a 一2 气 矛盾 当 d 0 时 可得 a 3 即 a 3 符合 题意 当 d O 时 存在 m 2 2 1 n 2任丫 使得 o 矛 盾 综上所述 要使数列 为等差数列 则 a l 3 解法何等精练 留下诸多疑惑 为什么 不直接找充要条件 解答中为什么不用 叭 4 经过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 问题 可以逐一解决 能否通过理解学生 研究学生 的最近发展区 加以教学 让学生拾级而上 自觉的发现上述解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 教师 对于探究性问题 一般的解题模式 怎样 学生 6 先通过特例等方式寻找问题的 必要条件 然后验证充分性 也可通过观察等 方式寻求问题的充分条件 再检验其必要性 即多退少补 教师二 很好 解题时切实保证问题的等价 性 谨防 不法分子 0和 漏网之鱼 0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得到如下 解法 解 法 1 i 当 al 4 时 aZ al一2 当 a a 一2 4 即 a 6 时 a3 al一 4 此时数列丈 a 的公差 d 一一2 与当 n 2 时 a 笋2 矛盾 当 a 夕 1一2 4 即 4镇a 6 a 8一 a 根据 al a Za 解得 a 6 矛盾 1 1 当 al 4 时 a 6一al 当a 6一a 6 4 即 2 时 a 4一 a 根据 a a 二牙 a 解得 al 4 矛盾 当 a 一6一al 4 即 2 4 a a al 根据 a a 2 a 解得 al 当 d 0 时 由a 一2 I a 一4 解得 a 3 当 d O 时 与 a 6 2 n 2 n 任冲 矛 盾 综上所述 要使数列丈 a二 为等差数列 则 a i 3 3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3 1课堂教学讲解不 到位 根本原因是教师对数学知识本身理解不 够透彻 目前很多教师沉溺于教辅材料 对照 题型 模仿答案 忽略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挖 掘 对知识不求甚解 对策 强化对数学知识 包括数学思想方 法等 的学习 如加深对课标的研习 对教材 下转第 1 7页 第 32 卷身 事 7 期名 013年 7 月数学教学研究 么l 错 题说题0能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吴卫东教授指出 我们应把错题看成教 学的资源 0 错误可以使我们理解的更深刻 记忆得更牢固 错题它折射了学生学习中的 难点和存在的思维障碍 通过错题说题 充分 利用这一种 美丽的错误 0资源 开发和利用 这一无穷的 财富 0 能使学生在纠错 改错中 感悟道理 领悟方法 在 吃一堑 长一智 0中 增加才干 增长智慧 不断提高 良主纠错能 力 从而成就从意义建构粥韶力生成讯转变 么2 嘴题说题 0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错题分析中实施错题说题 由于学生 说的是 自己的错题 错题让学生 自己说 过程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规律让学生 自己总结 学 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通过主动 地 话说 0 错题来充分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效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使学生进行高 效而持久学习 为成就从意义建构到能力生 成创造了条件 之3 错题说题 0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交流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催化剂 通过小 组合作 话说 0 错题 创设 了 各抒己见 0的探 究性学习空间 创设 了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 交流平台 这使学生个体 的发展受到有效关 注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 当学生话说错题和对他人作出评议的时候 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 自己的思想 还必须 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 这样就使得 思 维得以激活 思考得以倾吐 问题得以发现 智能也因此而提高 从而成就 了大部分学生 从意义建构到能力生成 课前整理借题 能使学生及时反思错误 的原因 温故有关知识 巩固学习过程中的初 级和高级获得阶段 话说错误原因 学生学习 练习 的自觉性被教师充分激发出来 加深 了 学生对有关知识 特别是对题 目中已知条 件的记忆与理解 能较好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