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3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考能检测 湘教版.doc_第1页
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3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考能检测 湘教版.doc_第2页
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3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考能检测 湘教版.doc_第3页
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3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考能检测 湘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3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考能检测 湘教版一、选择题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解析:第1题,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阴天时,c辐射增强。第2题,燃烧柴草可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及烟尘,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少受霜冻影响。答案:1.b2.c3(2012永嘉县普高联合体联考)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地理现象是()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b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c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d黎明时分天空是明亮的答案:a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4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5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掌握一般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特点。第4题,分析甲、乙、丙三地附近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介于26002700之间,丙地小于2000。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比较选项叙述,只有c项正确。第5题,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答案:4.c5.b下面图1为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2示意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68题。6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气压低于地b地气压高于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8若图示时间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b甲、乙都是陆地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甲、乙都是海洋解析:第6题,从图2可以看出甲地近地面与600米高空的垂直气压差大,乙地小,则可以判断出来甲地气流下沉,乙地气流上升,由此可以判断地气压高于地;地气压高于地;地近地面为高压,等压面向上凸起,地近地面为低压,等压面向下弯曲,所以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高;同理,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第7题,结合上题解析可知a的气压梯度力从指向,c的气压梯度力从指向,但是不确定该地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所以不能判断具体风向。而从上题解析可知b为下沉气流,d为上升气流。第8题,白天,近地面吹海风,可判断甲是海洋,乙是陆地。答案:6.b7.d8.c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910题。9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解析:选b。根据等压面凸向高压,凹向低压可知处气压高于处,故选b。10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c处气压比处高d甲地可能形成台风解析:选b。由上题可知,乙地气流上升,随高度升高,气温下降,易成云降雨。(2010高考课标全国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1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b12c16 d18解析:选c。据图可以看出,该图所示区域最高温度是9日15时左右,即21闭合曲线内,最低温度在9日的5时前后,即7等温线以下,等温差为2,由此可推知其最大温差应大于14而小于18。 1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解析:选b。图中9日(晴)的白天(约9时18时)等温线较8日(多云)的白天等温线密集,气温变化梯度大,说明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1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解析:选b。从图中看出,8日22时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差最大,形成的气压差也最大,市中心与郊区的热力环流最强。二、综合题14(2012杭州师大附中调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认识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实验报告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_同一水平面上的_大气_热力环流。(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弯曲。(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_。(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解析:本题通过实验现象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相关知识的判断与应用。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冷热不均,因此应紧密结合冷、热对气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就气压分布和变化规律而言,应注意区分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变化及近地面与高空绝对气压值的差别。答案:(1)画图如下所示:大气上升或下降气压差异水平运动(2)画图如下所示:向下向上(3)badc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4)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15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列表比较a、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a地b地气温气压气流运动方向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天气状况(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当地吹_风。(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增强、减弱)。解析:气压总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根据等压面可以判断出3000米高空气压的高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即可判断出a处为高压,b处为低压,进而可推出a、b两处的气温、大气运动及天气状况。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