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15]检测报告.pdf_第1页
[论文15]检测报告.pdf_第2页
[论文15]检测报告.pdf_第3页
[论文15]检测报告.pdf_第4页
[论文15]检测报告.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论文15]检测报告.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论 文 检 测 报 告论 文 检 测 报 告 报告编号 报告编号 DF831C907AB54E3C931A67A13AA5906A 送检文档 送检文档 论文15 论文作者 论文作者 袁池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 13339 检测时间 检测时间 2 0 15 0 4 15 14 14 0 8 检测范围 检测范围 互联网 中文期刊库 涵盖中国期刊论文网络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文重要学术期刊库 中国重要社科期刊库 中国重要文科期刊库 中国中文 报刊报纸数据库等 学位论文库 涵盖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 部分高校特色论文库 重要外文期刊数据库如Em e r a l d H e i n O n l i n e JST O R 等 我的自建库 一 检测结果 一 检测结果 总相似比 总相似比 9 4 6 7 即复写率与引用率之和 检测指标 检测指标 自写率 5 33 复写率 9 2 6 7 引用率 2 0 相 似 比 相 似 比 互联网 11 11 学术期刊 6 0 8 学位论文 4 2 自建库 7 1 2 8 其他指标 其他指标 表格 0 个 脚注 0 个 尾注 0 个 第 2 页 章节抄袭比章节抄袭比 9 4 6 7 论文15 二 相似文献汇总 二 相似文献汇总 序号序号标题标题文献来源文献来源作者作者出处出处发表时间发表时间 1 硬质合金工件精磨表面粗糙度及平面度的试验研究 学术期刊 杜庆祝 许锋 韩京 霖 工具技术2 0 10 第 3 页 2 剖分式轴箱组件轴箱体加工工艺研究 学位论文宋淑娥硕博学位论文2 0 0 7 3 新加工技术对机床夹具提出的要求及发展方向 学术期刊白冰 徐威中国科技纵横2 0 11 4 第5章工件的安装及夹具39 第2 页 互联网互联网 5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豆丁网 互联网互联网 6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2 百度文库 互联网互联网 7 机械制造工艺学 c h 2 12 工件的定位及夹具设计要点 豆丁网 互联网互联网 8 电机关键零部件e m c a p p 系统的研究 学位论文盛定高硕博学位论文2 0 0 3 9 螺旋夹紧机构 互动百科 互联网互联网 10 论文15 d o c 我的自建库我的自建库 11 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定 学术期刊钱文捷 鲁伦文 湖南农机 学术 版 2 0 10 12 毕业设计 论文 铣气缸体上表面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 道客巴巴 互联网互联网 13 拨叉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学术期刊彭红梅科技信息2 0 10 14 机床夹具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天地间 百度空间 互联网互联网 15 弱刚度结构件的高速铣削及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学位论文刘胤硕博学位论文2 0 0 8 16 薄壁筒体件车削柔性夹具 学术期刊 汪苏 肖玉平 李晓 辉 机械工人 冷加 工 2 0 0 4 第 4 页 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洋服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学位论文钱茹硕博学位论文2 0 10 18 用尺寸链法解决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的计算问题 互联网互联网 19 0 3讲 定位单个典型表面的定位元件 百度文库 互联网互联网 2 0 基于u g 平台的机床专用夹具设计研究 学位论文蔡厚道硕博学位论文2 0 0 9 2 1 机械制造工艺学 p p t 清华大学版第一章 豆丁网 互联网互联网 2 2 38 机械制造工艺 第3页 互联网互联网 2 3 机床夹具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学术期刊王玲 殷国富 徐雷 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 2 0 10 2 4 军品薄壁铝质零件加工及装夹变形拟实研究 学位论文刘峰硕博学位论文2 0 0 1 2 5 确定加工余量方法1 豆丁网 互联网互联网 2 6 论文8 自动保存的 d o c 我的自建库我的自建库 2 7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道客巴巴 互联网互联网 2 8 工装夹具培训 豆丁网 互联网互联网 2 9 外文翻译车床1 经营企划 道客巴巴 互联网互联网 30 机床夹具作业 毕业设计 道客巴巴 互联网互联网 31 快速偏心夹具的设计与应用 学术期刊 郭炜 孙维连 杨钰 瑛 高中彭 机械设计与制造2 0 0 7 第 5 页 32 机械加工中对精度加工制造造成影响的因素 学术期刊王志宇科技创新与应用2 0 13 33 工装夹具的设计基本要求 学术期刊 周福伟 张巧倩 李 佳彬 赵健 中国科技博览2 0 12 34 1 CA 6 140 机床后托架加工工艺 基础科学 道客巴巴 互联网互联网 35 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二版 王先奎 课件机械制造工艺学c h 6 3 夹紧 互联网互联网 36 钻床专用夹具的设计 学术期刊朱成洲装备制造技术2 0 11 37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互联网互联网 38 c h 6 3 夹紧机构 大学课件 道客巴巴 互联网互联网 三 全文相似详情 三 全文相似详情 红色字体为相似片段 浅蓝色字体为引用片段 深蓝色字体为可能遗漏的但被系统识别到与参考文献列表对应的引用片段 黑色字体为自 写片段 学 科 类 学 号 学校代码 密 级 2 0 1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与大小头孔珩磨夹具设计 院 系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第 6 页 姓 名 袁 驰 指导教师 胡 新 桂 答辩日期 二一五年 月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论文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与大小头孔珩磨夹具设计 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 独立研究 写作的成果 论文中所引用是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 发布的文字 研究成果 均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独自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2 0 15年3月1日 摘 要 本文介绍了连杆加工工艺过程及大小头孔珩磨夹具设计的主要过程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工艺过程设计的问题 工艺过程设计要审查产品图 分析产品图的结构工艺 性和毛坯的选择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阶段的划分及作用 组合工序 工序顺序的排列 刀具的选择 工艺过程中的技术经济分析和工序卡的设计计算 其 二要解决的是夹具设计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分析与本工序有关的资料 本工序的加工要求 工艺指定的定位基准 夹紧部位和生产类型 夹具的作用与组成 珩磨夹具的结构特点 通过分析 阐述了定位方案的选择 夹紧方案的确定 夹具总体结构及加工精度分析 关键词 连杆 工艺规程 定位与夹紧 珩磨夹具 A b s t r a c t 目 录 一 绪论 PA G ER EF T o c 9 438 1 1 1机械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的必要性 1 1 2 工艺与夹具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 1 2 1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 1 2 2 夹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 第 7 页 二 工艺规程设计3 2 1概述3 2 1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3 2 1 2 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 步骤和内容3 2 2 连杆的图样分析3 2 2 1连杆的结构特点3 2 2 2 连杆零件的技术条件4 2 3生产批量的确定5 2 4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5 2 4 1定位基准的选择5 2 4 2 加工经济精度和加工方法的选择7 2 4 3 工序顺序的安排8 2 4 4 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8 2 4 5 加工阶段的划分9 2 4 6 最终工艺方案的确定9 2 5确定机械加工工序卡内容10 2 5 1 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10 2 5 2 连杆珩磨小头孔工序图11 2 5 3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12 2 5 4工时定额的计算12 三 珩磨连杆大小头内孔夹具设计14 3 1 概述14 第 8 页 3 1 1机床夹具的功能14 3 1 2 机床夹具的组成及作用14 3 1 3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14 3 1 4珩模磨的工作原理及其工艺特点14 3 2 珩磨连杆大小头内孔夹具定位方案的设计15 3 2 1珩磨连杆大小头内孔加工要求的分析15 3 2 2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16 3 2 4夹具在机床中定位17 3 2 5加工精度的保证17 3 3珩磨连杆大小头内孔夹具夹紧方案的设计17 3 3 1正确夹紧的原则17 3 3 2 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点17 3 3 3选择夹紧机构18 3 4夹具总体方案设计分析18 3 4 1夹具总体结构设计18 3 4 2 夹具总体结构分析19 3 5夹具的使用说明19 3 6 夹具的技术经济性19 结论19 参考文献19 致谢2 0 一 绪论 第 9 页 1 1机械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机械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作为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 夹具已发展成为一门产业 专用机床夹具产 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优秀夹具的应用对产品的加工成本 质量及生产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现在国内外夹具行业研究的动态是小而专 小而精 同时也在不断地面 向技术集成化 设备精良化 产品品牌化 管理信息化 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 由于专用机床在大批量生产 特别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应用 对其夹具的需求也日益 增加 夹具是能够使产品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准确定位和牢固夹紧的工艺装置 它的主要用于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 减轻劳动强度 辅助产品检测 展示 运输等 优良 的专用机床夹具在保证工件各项加工精度要求 改善工人劳动条件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机床工艺范围 有效的安全生产 缩短新产品试制周期等方 面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 故而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在生产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1 2 工艺与夹具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2 1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是在人类生产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 目前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向着高精度 高效率 高自动化发展 精密加工精度已经达到亚微米级 而超精密 加工已经进入0 0 1m 级 现代机械产品的特点是多种多样 批量小 更新快 生产周期短 这就要求整个加工系统及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向着柔性 高效 自动化方向发展 由于成组技术理论的出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使计算机辅助设计 CA D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CA PP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 M 数控机床等在机械制造业 中广泛应用 大大缩短了机电产品的生产周期 提高效率 保证了产品的高精度 高质量 1 2 2 夹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夹具最早出现在18 世纪后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夹具已从一种辅助工具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的工艺装备 国际生产研究协会的统计表明 目前中 小批多品种 生产的工件品种已占工件种类总数的8 5 左右 现代生产要求企业所制造的产品品种经常更新换代 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竞争 然而 一般企业都仍习惯于大量采用传 统的专用夹具 一般在具有中等生产能力的工厂里 约拥有数千甚至近万套专用夹具 另一方面 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 每隔3 4年就要更新50 8 0 左右专用夹具 而夹具的实际磨损量仅为10 2 0 左右 特别是近年来 数控机床 加工中心 成组技术 柔性制造系统 FM S 等新加工技术的应用 对机床夹具提出了如下新的要 求 1 能迅速而方便地装备新产品的投产 以缩短生产准备周期 降低生产成本 2 能装夹一组具有相似性特征的工件 3 能适用于精密加工的高精度机床 夹具 4 能适用于各种现代化制造技术的新型机床夹具 5 采用以液压站等为动力源的高效夹紧装置 以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6 提高机床夹具的标准化程度 第 10 页 二 工艺规程设计 2 1概述 2 1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因此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机械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如下 1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准备 包括技术准备 在产品投入生产以前 需要做大量的生产准备和技术准备工作 例如 技术关键的分析与研究 刀 夹 量具的设计 制造或采购 设备改装与新设备的购置或定做等 这些工作都必须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来展开 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计划 调度 工人的操作 质量检查等的依据 3 新建或扩建车间 或工段 其原始依据也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确定机床的种类和数量 确定机床的布置和动力配置 确定生产面积的 大小和工人的数量等 此外 先进的工艺规程还起着交流和推广先进制造技术的作用 典型工艺规程可以缩短工厂摸索和试制的过程 因此 工艺规程的制订是对于工厂的生产和发展起到 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工厂的基本技术文件 2 1 2 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 步骤和内容 1 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 可靠地保证零件图样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 必须能满足生产纲领的要求 在满足技术要求和生产纲领的前提下 一般要求工艺成本最低 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保障生产安全 2 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和内容 阅读装配图和零件图 工艺审查 熟悉或确定毛坯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确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 包括机床 夹具 刀具和量具等 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 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确定切削用量 确定时间定额 填写工艺文件 2 2 连杆的图样分析 2 2 1连杆的结构特点 连杆是柴油机中的主要传动部件之一 它在柴油机中 把作用于活塞顶面的膨胀的压力传递给曲轴 又受曲轴的驱动而带动活塞压缩气缸中的气体 连杆在工作中承 受着急剧变化的动载荷 连杆由连杆体及连杆盖两部分组成 连杆体及连杆盖上的大头孔用螺栓和螺母与曲轴装在一起 为了减少磨损和便于维修 连杆的大头孔内装 有薄壁金属轴瓦 轴瓦有钢质的底 底的内表面浇有一层耐磨巴氏合金轴瓦金属 连杆小头用活塞销与活塞连接 小头孔内压入青铜衬套 以减少小头孔与活塞销的磨 损 同时便于在磨损后进行修理和更换 第 11 页 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 连杆受膨胀气体交变压力的作用和惯性力的作用 连杆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 还应尽量减小连杆自身的质量 以减小惯性力的作用 连杆杆身一般都采用从大头到小头逐步变小的工字型截面形状 为了保证发动机运转均衡 同一发动机中各连杆的质量不能相差太大 因此 在连杆部件的大 小头两 端设置了去不平衡质量的凸块 以便在称量后切除不平衡质量 连杆大 小头两端对称分布在连杆中截面的两侧 考虑到装夹 安放 搬运等要求 连杆大 小头的厚 度相等 基本尺寸相同 在连杆小头的顶端设有油孔 或油槽 发动机工作时 依靠曲轴的高速转动 把气缸体下部的润滑油飞溅到小头顶端的油孔内 以润滑连杆小头 衬套与活塞销之间的摆动运动副 连杆的作用是把活塞和曲轴联接起来 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曲柄的回转运动 以输出动力 因此 连杆的加工精度将直接影响 柴油机的性能 而工艺的选择又是直接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 2 2 2 连杆零件的技术条件 反映连杆精度的参数主要有5个 1 连杆大端中心面和小端中心面相对连杆杆身中心面的对称度 2 连杆大 小头孔中心距尺寸精度 3 连杆大 小头孔平行 度 4 连杆大 小头孔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 5 连杆大头螺栓孔与接合面的垂直度 为了使大头孔与轴瓦及曲轴 小头孔与活塞销能密切配合 减少冲击的不良影响和便于传热 大 小头孔的尺寸精度 形位精度见下图 连杆总成图 1 1 2 3生产批量的确定 本课题设计按中批生产确定 2 4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 连杆的机械加工路线是围绕着主要表面的加工来安排的 连杆的加工路线按连杆的分合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合装之前的加工 第二阶段为连杆体 和盖第二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合装后的加工 第一阶段的加工主要是为其后续加工准备精基准 端面 小头孔和大头外侧面 第二阶段则主要是最终保证连杆各项技术 要求的加工 包括连杆合装后大头孔的半精加工和端面的精加工及大 小头孔的精加工 如果按连杆合装前后来分 合装之前的工艺路线属主要表面的粗加工和半精加 工阶段 合装之后的工艺路线则为主要表面的半精加工 精加工阶段 2 4 1定位基准的选择 1 粗基准的选择 本次课题是连杆的加工工艺规程 连杆是由连杆体 连杆盖组装后的合件 是在连杆体 连杆盖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阶段完成组装后进行加工 定位基准都加工好了 所以连杆合件的加工没有用到粗基准 第 12 页 2 精基准的选择 选择精基准应该从保证零件加工精度要求和加工的位置精度要求考虑 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可靠 夹具结构简单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2 1 基准重合的原则 应当尽量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 以便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如珩磨小头孔工序采用的就是 基准重合 的原则 见图 珩磨小头孔工序图 2 基准统一原则 在零件加工的整个工艺过程中或者有关的某几道工序中尽可能采用同一个 或一组 定位基准来定位 采用基准统一原则 可以简化夹具的设计 和制造工作 减少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翻转次数 在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 大部分工序选用连杆的一个指定的端面和小头孔作为主要基面 并用大头处指定一侧的 外表面作为另一基面 这是由于 端面的面积大 定位比较稳定 用小头孔定位可直接控制大 小头孔的中心距 这样就使各工序中的定位基准统一起来 减少了定位 误差 在安装工件时 注意将成套编号标记的一面不与夹具的定位元件接触 在设计夹具时亦作相应的考虑 在精镗小头孔 及精镗小头衬套孔 时 也用小头孔 及衬套孔 作为基面 这时将定位销做成活动的称 假销 当连杆用小头孔 及衬套孔 定位夹紧后 再从小头孔中抽出假销进行加工 为了不断改善基面的精度 基面的加工与主要表面的加工要适当配合 即在粗加工大 小头孔前 粗磨端面 在精镗大 小头孔前 精磨端面 3 自为基准 原则 对于零件上重要表面的精加工 必须选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基准以保证加工余量少而且均匀 4 互为基准原则 零件采用互为基准原则可以保证零件较高的相互位置精度 精磨两平面采用的是互为基准 5 便于装夹原则 在选择精基准原则应能保证零件定位准确 夹紧可靠 还应使夹具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2 4 2 加工经济精度和加工方法的选择 1 所谓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 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 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 不延长加工时间 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而 加工方法则根据零件表面 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的要求 考虑本厂 或车间 现有的工艺条件 考虑从加工经济精度等因素选择 2 加工方法的选择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就是为零件上每一个有质量要求的表面选择一套合理的加工方法 选择加工方法 既要保证零件表面的质量 又要争取高生产效率 1 连杆两端面的加工 采用粗铣 精铣 粗磨 精磨四道工序 并将精磨工序安排在精加工大 小头孔之前 以便改善基面的平面度 提高孔的加工精度 粗磨在转盘磨床上 使用砂瓦拼 成的砂轮端面磨削 这种方法的生产率较高 精磨在M 7 130 型平面磨床上用砂轮的周边磨削 这种办法的生产率低一些 但精度较高 第 13 页 2 连杆大 小头孔的加工 连杆大 小头孔的加工是连杆机械加工的重要工序 它的加工精度对连杆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小头孔是定位基面 在用作定位基面之前 它经过了钻 镗 磨三道工 序 钻时以小头孔外形定位 这样可以保证加工后的孔与外圆的同轴度误差较小 小头孔在钻 镗后 在金刚镗床上与大头孔同时精镗 达到I T 6 级公差等级 然后压入衬套 再以衬套内孔定位精镗大头孔 由于衬套的内孔与外圆存在同轴度误差 这种定位方法有可能使精镗后的衬套孔与大头孔的中心距超差 大头孔经过扩 粗镗 半精镗 精镗和珩磨达到I T 6 级公差等级 表面粗糙度R a 为0 4m 大头孔的加工方法是将连杆与连杆体组合在一起 然后进行精镗大头孔的工序 可以在最后精镗工序中得到修正 以保证孔的形状精度 2 4 3 工序顺序的安排 1 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 零件上的全部加工表面应安排在一个合理的加工顺序中加工 这对保证零件质量 提高生产率 降低加工成本都至关重要 所以工序安排应遵守以下原则2 1 先加工基准面 再加工其他表面 如在半精镗 精镗加工之前 安排精磨两平面 不仅符合基面先行 还能有效地保证大小头孔的加工精度 2 先加工平面 后加工孔 如镗孔安排在加工平面的后面 3 先主后次的原则 安排机械加工工序时应以主要加工表面为主 次要加工表面穿插其中 本课题主要加工表面为大 小头孔和两端面 4 先安排粗加工工序 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如大 小头孔加工就符合先粗后精 2 辅助工序的安排 检验工序 去毛刺 清洗等工序也是工艺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艺规程中 下列情况应安排检验工序 1 零件加工完毕之后 2 从一个车间转动另一个车间前后 3 加工工时较长或重要的关键工序的前后 工件在进入装配之前 一般都应安排清洗 对于本课题连杆精装前安排了检验工序 在入库前安排了清洗检查工序 2 4 4 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 由于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各有特点 所以生产上都有应用 同一个工件 同样的加工内容 可以安排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两种不同形式的工艺规程 工序集中有利于 保证加工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 有利于采用高生产率机床 节省装夹工件的时间 减少工件的搬动次数 但是适应性较差 工序分散可使每个工序使用的设备和夹 第 14 页 具比较简单 调整 对刀也比较容易 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 容易适应产品的变换 根据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特点 并结合本课题是在较传统的生产设备进行中批量生产的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