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学习导航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学习导航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学习导航苏教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学习导航苏教版- 1 -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知识应储备作家作品周定舫,浙江定海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担任记者.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字音识记1.字音瞻仰(zhn)矗立(ch)奠基(din)镏金(li)上溯(s)挑衅(_n)旌旗(jng)逾越(y)五卅(s)天堑(qin)发髻()2.多音字字形辨析 文题解读课文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纪念碑的主题,由毛泽东亲笔题写,以此为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意思.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标明了说明的对象,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高手支招2感受鉴赏文本需精研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定舫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落成”一词表明这一工程已胜利结束,内含庄重、庆贺之意.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瞻仰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瞻,往上或者往前看.】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的印象,又概括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开头,总领全文,说明瞻仰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遥遥相对远远地互相对峙,对立着.】,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第2段,写纪念碑的远景,说明了它的位置和总体形象.这座纪念碑是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奠基礼建筑物奠定地基时举行的仪式.】,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从1952年8月1日动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关怀.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不仅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时还使用了作比较的方法,使人对纪念碑的高度有具体的感觉.纪念碑是用17 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第3段,介绍纪念碑的建造过程、规模和质料.介绍用料则结合说明它的质地,点出它的象征意义,意在表现它的庄严.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挺拔直立而高耸.】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镏金一种镀金法.用这种方法镀金,可以经久不褪色.】大字,闪闪发光.这一句语带双关:既指镏金大字本身在阳光下具有“闪闪发光”的效果;又含有烈士精神永存的意思.这8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永垂不朽(英雄或伟人的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上溯向上追溯.溯,逆流而上.】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第4段,介绍纪念碑的结构、碑心石上的题字和碑文.采用了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题字),后背面(碑文).这样写,条理十分清晰.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第5段,介绍碑身两侧、小碑座和碑顶的装饰与造型,揭示它们的象征意义,点明纪念碑造型体现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 000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第6段,概括说明大碑座上的10幅浮雕.“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1 000年之久”这一句既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浮雕质料(汉白玉)的耐久性,也深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寓意.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瞻仰.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国侵略军的挑衅【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第7段,具体介绍碑身东面的两幅浮雕:“销毁鸦片烟”“金田起义”.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践踏踩,比喻摧残.】在地上.“打断”“撕碎”“践踏”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起义者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也揭示了清王朝腐败的本质.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地来到天安门前.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形,表现,显露.于,在.色,神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1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用数词“成千上万”,动词“举着”“冲破”“前进”“加入”“勇往直前”等表现了“五卅运动”声势之浩大,突出了上海人民同仇敌忾反对帝国主义的顽强斗争精神.人群后面,隐约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第8段,具体介绍南面的三幅浮雕:“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指挥员挥着左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峻峭形容山高而陡.】的山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青纱帐指高粱、玉米等农作物在夏秋之间长得高大茂盛,好像青纱制成的帐幕.】,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轻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战斗.第9段,具体描述西面的两幅浮雕:“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最后来到碑身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10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逾越超过.】的天堑【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堑,壕沟.】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后面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连用了“吹起”“举”“发射”“登上”“踏着”“冲去”“前进”等动词,突出了渡江战役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雄壮景象.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担架、农民运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第10段,详细说明北面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简略介绍左、右两幅装饰性的浮雕.这三幅浮雕,都只介绍了画面而没有直接揭示其意义.第二部分(第210段):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碑的构造、题字、碑文以及10幅浮雕等,详写纪念碑,赞扬先烈精神.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想,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点明了建造这座纪念碑的目的和意义.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这一句中的“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引出结尾,呼应开头;“默默致敬”与开头的“万分崇敬”相呼应.第三部分(第11段):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呼应标题和开头.【知识链接】关于“装饰花纹”和“大花圈”的象征意义红星、旗帜,是革命者的重大标志.松柏,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它们不畏严寒、傲视霜雪冰雹、四季常青、生机勃勃的品性.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因此,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是我国的名贵特产花卉,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许多世纪以来,我国人民就把牡丹视为富丽繁荣的象征.荷花,又名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作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荷花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