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的要求 1 熟悉头痛 附偏头痛 紧张性头痛 落枕 附颈椎病 漏肩风 附臂丛神经痛 肘劳 腰痛 附坐骨神经痛 痹证的概念 病因病机 掌握其辨证分型 针灸治疗原则 处方 配穴及方义 2 了解面痛的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 熟悉其针灸治疗原则 处方和配穴 头痛 概述 1 头痛是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 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 如脑及眼 口鼻等头面部病变和许多全身性疾病均可出现头痛 其病因复杂 涉及面很广 头为 诸阳之会 清阳之府 手 足三阳经和足厥阴肝经均上头面 督脉直接与脑府相联系 因此 各种外感及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 气血失调 脉络不通或脑窍失养等 均可导致头痛 头痛一症可以出现于外感 内伤的许多疾病 范围甚广 涉及内 外 神经 精神 五官等各科疾病 针灸科最常见的如血管神经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 枕神经痛 高血压病 动脉硬化 脑外伤等 至于在外感病过程中引起的头痛 如感冒等 也可参照本篇治疗 而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膜炎 乙型脑膜炎等急性传染病 则属温热病范围 当作别论 头痛相应的现代医学病证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 头为诸阳之会 清阳之府 这说明 第一 头部需充足的气血濡养 输送气血的通路应该通畅 第二 邪气易于循经侵袭 换言之 若气血充盈 升降如常 外无非时之感 内无病理产物 焉有头痛之疾 外感邪袭三阳 上扰清空情志失调肝郁化火 肝阳上亢饮食不节脾失健运 湿痰上蒙内伤头气血亏虚 不能上荣痛久病体虚肾水不足 脑海失养外伤络脉瘀阻 气血不畅 辨证 1 辨外感内伤由于外感与内伤头痛的治法 疗程安排 预后不一 故应首先辨别 二者的辨别主要依据病史与症状 2 辨头痛部位可以帮助辨证归经 循经选穴 主要依据头痛所在部位的经络分布 此外 不同证型其头痛部位也有一定规律 治疗 基本治疗外感头痛治法 祛风通络 止痛 以督脉及手太阴 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配穴 阳明头痛加印堂 上星 攒竹 合谷 内庭 少阳头痛加率谷 外关 足临泣 太阳头痛加天柱 后溪 申脉 厥阴头痛加四神聪 太冲 行间 内关 风热头痛加曲池 大椎 风寒头痛加风门 拔火罐 风湿头痛加头维 阴陵泉 内伤头痛实证治法 疏通经络 清利头窍 以督脉及足阳明 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 肝阳上亢者 加太冲 太溪 侠溪 痰浊头痛者 加太阳 丰隆 阴陵泉 瘀血头痛者 加阿是穴 血海 膈俞 内关 虚证治法 疏通经络 滋养脑髓 以督脉及足阳明 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风池足三里 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 血虚头痛者 加三阴交 肝俞 脾俞 肾虚头痛者 加太溪 肾俞 悬钟 其他治疗 1 耳针法选枕 额 脑 神门 毫针刺或埋针或王不留行籽压丸 对于顽固性头痛可在耳背静脉点刺出血 2 皮肤针法用皮肤针叩刺太阳 印堂及头痛处 出血少量 适用于外感头痛 3 穴位注射法选风池穴 用1 的盐酸普鲁卡因或维生素B12注射液 每穴0 5 1 0毫升 每日或隔日1次 适用于顽固性头痛 经验介绍 小结 头痛是一个症状 发病原因很多 涉及的病种甚广 头痛的辨证要分清外感 内伤 辨别虚实 区分部位 外感头痛多属实证 以风邪为主 内伤头痛有虚有实 实者为肝阳上亢 痰浊上蒙及瘀血阻络 虚者为肾虚与血虚 针灸治疗在辨证分型基础上结合循经选穴 处方以局部与远道相结合 针刺根据证候虚实施行补泻 附注 1 查明原因 治疗原发病头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有时是某些病加重的早期症状 如颅脑炎症 高血压脑病 颅内出血等 当病人除头痛外 还伴有恶心 呕吐 视力减退 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等 应作必要的检查 如眼底检查 头颅X线摄片 脑血管造影 脑室造影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以便明确诊断 治疗原发病 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2 针刺对头痛的疗效评价针刺治疗头痛的效果与病种关系密切 外感头痛一般辨证不难 治疗也较容易 内伤头痛的针灸疗效可因病而异 针灸疗效较好的病种一般有高血压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 神经衰弱头痛及部分五官科病症头痛 对上述病症 针灸不仅可使头痛减轻或立即止痛 经过一定疗程的治疗 多数病人可以治愈 针灸有效病例 不仅头痛缓解 而且睡眠 体力 食欲 胃肠功能等均可改善 总的说针灸治疗功能性头痛疗效较好 而器质性疾病所致头痛疗效较差 如鼻咽癌 严重的屈光不正 脑振荡后遗症等所致头痛 思考题 外感头痛如何针灸治疗 内伤头痛分为几种证型 其治法 处方 方义及配穴如何 附 紧张性头痛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tensionheadache 是颈部和头面部肌肉持续性收缩而产生的头部压迫感 沉重感 或紧箍感 是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 占所有头痛的75 本病发生可能与工作紧张 精神压力 眼过度疲劳以及姿势不正确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围绕头颈部紧箍感或压缩样疼痛 常为头部两颞侧的钝痛和束带样感觉 部分患者发生在枕部 头顶部及全头 可出现胀痛 压迫痛 麻木感 常常伴有疲劳 失眠和抑郁等 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认为眼过度疲劳以及姿势不正确等 可导致头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日久则气血瘀阻 经络不通 不通则痛 工作紧张 精神压力 情志失调 可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情志抑郁不舒 肝木克脾 脾失运化 气血生化不足 心失所养 而出现失眠 疲乏无力等症状 治疗 治法 疏肝健脾 通络止痛 以局部颈夹脊及足厥阴 足少阳 足太阴经穴为主 取穴 太阳头维风池颈夹脊太冲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 足三里 三阴交用补法 余穴均用泻法 可在项背部加拔火罐 偏头痛 偏头痛是由于神经 血管性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疾病 以一侧头部疼痛反复发作 常伴有恶心 呕吐 对光及声音过敏等为特点 本病与遗传有关 部分患者可在头部 脑外伤后出现 某些脑神经递质 如5 羟色胺 可诱发 以年轻的成年女性居多 疼痛程度多为中 重度 临床表现 头痛多为一侧 常局限于额部 颞部和枕部 疼痛开始时为激烈的搏动性疼痛 后转为持续性钝痛 任何时间可发作 但以早晨起床时为多发 症状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 典型的偏头痛有先兆症状 如眼前闪烁暗点 视野缺损 单盲或同侧偏盲 发作时头痛部位可由头的一个部位到另一个部位 同时可放射至颈 肩部 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认为 本病多与恼怒 紧张 风火痰浊有关 情志不遂 肝失疏泄 郁而化火 或恼怒急躁 肝阳上亢 风火循肝胆经脉上冲头部 或体内素有痰湿 随肝阳上冲而循经走窜 留滞于头部少阳经脉 使经络痹阻不痛 故暴痛骤起 治疗 治法 疏泄肝胆 通经止痛 以足厥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取穴 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操作 当发作时要以远端穴为主 并先刺 行较强刺激的泻法 诸穴均用泻法 面痛 面痛是以眼 面颊部出现放射性 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 又称 面风痛 面颊痛 多发于40岁以上 女性多见 以右侧面部为主 占60 左右 面部主要归手 足三阳经所主 尤其是内外因素使面部手 足阳明及手 足太阳经脉的气血阻滞 不通则痛 导致本病 病因病机 外感邪气 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 太阳经脉 寒性收引 凝滞筋脉 气血痹阻 风热毒邪 侵淫面部 经脉气血壅滞 运行不畅 外伤或情志不调 或久病成瘀 使气血瘀滞 病变部位在面部经络 与肝脾相关 疼痛发作时多实证 或虚实兼见 辨证 辨局部 眼部痛 属足太阳经病证 上颌 下颌部痛 属手 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 辨全身 风寒证 兼见面部有感受风寒史 遇寒则甚 得热则轻 鼻流清涕 苔白 脉浮者 风热证 痛处有灼热感 流涎 目赤流泪 苔薄黄 脉数者 气血瘀滞 有外伤史 或病变日久 情志变化可诱发 舌暗或有瘀斑 脉细涩者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 疏通经络 祛风止痛 以足太阳及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 配穴 眼部痛者 加丝竹空 阳白 外关 上颌部痛者 加颧髎 迎香 下颌部痛者 加承浆 颊车 翳风 内庭 风寒证者 加列缺 风热证者 加曲池 尺泽 气血瘀滞者 加太冲 三阴交 操作 毫针泻法 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 局部穴位在急性发作期宜轻刺 其他治疗 1 耳针法选面颊 颌 额 神门 毫针刺法 或用埋针法 2 刺络拔罐法选颊车 地仓 颧髎 用三棱针点刺 行闪罐法 隔日1次 3 皮肤针法在面部寻找扳机点 将揿针刺入 外以胶布固定 埋藏2 3天 更换揿针 经验介绍 附注 落枕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 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 系颈部伤筋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 男性多于女性 春冬两季发病较多 夏季也有发生者 若不治疗 大多也可在1周左右自愈 但自愈者复发率较高 儿童极少发生 在老年则往往是颈椎病变的反映 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本病见于现代医学颈部软组织扭伤 颈肌劳损 颈项纤维织炎 颈肌风湿 颈椎综合征等原因引起的颈项疼痛 病因病机 睡眠姿势不当筋肉受损负重颈部过度扭转筋脉拘急风寒侵袭项背经脉痹阻 颈项侧部主要由手三阳和足少阳经所主 因此 手三阳和足少阳筋络受损 气血阻滞 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辨证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 舒筋通络 活血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 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配穴 风寒袭络者 加风池 合谷 气血瘀滞者 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 肩痛者 加肩髃 外关 背痛者 加天宗 操作 毫针泻法 先刺远端穴落枕 后溪 悬钟 持续捻转 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 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 再针局部的腧穴 可加艾灸或点刺出血 其他治疗 1 拔罐法 在患侧项背部行闪罐法 应顺着肌肉走行进行拔罐 2 耳针法 选颈 颈椎 神门 毫针中等刺激 持续运针时嘱患者徐徐活动颈项部 附注 思考题 附 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 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 神经根 血管及交感神经 并由此产生颈 肩 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 称其为颈椎骨性关节病 简称颈椎病 临床将颈椎病分为5型 即颈型 神经根型 脊髓型 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这里主要介绍颈型 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 见表7 1 病因病机 颈型 感受外邪 跌仆损伤 动作失度 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故颈部疼痛 僵硬 酸胀 椎动脉型 肝肾不足 气血亏损 督脉空虚 筋骨失养 气血不能养益脑窍 而出现头痛 头晕 耳鸣 耳聋 神经根型 经络受阻 气血运行不畅 导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 足太阳经密切相关 治疗 治法 活血通经 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 足少阳经穴为主 取穴 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操作 用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针灸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症状 尤其对颈型 椎动脉型有较好的效果 可配合推拿 牵引等方法 漏肩风 漏肩风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 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由于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 故常称为 漏肩风 因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 故俗称 五十肩 因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 尤其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粘连 肩部呈现固结状 活动明显受限 故又称 肩凝症 冻结肩 等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 肩关节周围炎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体虚 劳损 风寒侵袭肩部 使经气阻滞不通或失养所致 营卫不固 感受风寒 阻痹气血劳累闪挫 损及筋脉 气滞血瘀年老体虚 气血不足 筋骨失养 经气不利不通则痛 辨证 手太阳经证 为肩后部压痛明显 手太阳经 出肩解 绕肩胛 交肩上 其病 肩似拔 手阳明经证 为肩前部压痛明显 手阳明经 上肩 出髃骨之前廉 其病 肩前臑痛 手少阳经证 为肩外侧压痛明显 手少阳三焦经 上肩 其病 肩 臑 肘 臂 外皆痛 另还有外邪内侵 气滞血瘀 气血虚弱之分 治疗 基本治疗治法 通经活血 祛风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 手少阳 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方义 肩髃 肩髎 肩贞分别为手阳明经 手少阳经 手太阳经穴 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 均为局部选穴 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 活血祛风而止痛 配穴 手太阳经证者 加后溪 手阳明经证者 加合谷 手少阳经证者 加外关 外邪内侵者 加合谷 风池 气滞血瘀者 加内关 膈俞 气血虚弱者 加足三里 气海 操作 足三里 气海用补法 余穴均用泻法 先刺远端配穴 做较长时间的手法 行针后鼓励患者运动肩关节 肩部穴位要求有强烈的针感 可加灸法 其他治疗 1 刺络拔罐法 用三棱针在肩部压痛点点刺 使少量出血 加拔火罐 或用皮肤针叩刺肩部压痛点 使少量出血 加拔火罐 2 穴位注射法 在肩部压痛点注射当归注射液 每处注射5毫升 隔日1次 10次为1疗程 3 小针刀疗法 肩关节出现粘连时在局麻下将小针刀刺人痛点 可触及硬结及条索状 顺肌纤维走行方向剥离松解粘连 经验介绍 附注 思考题 试述漏肩风的治则 处方 方义 附 臂丛神经痛 臂丛神经痛是各种原因导致臂丛神经根 干出现无菌性炎症 以锁骨上窝 肩 腋 前臂尺侧等部位出现强烈的放射性 甚至呈刀割样 撕裂样 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为主症 可伴有肢体运动 感觉障碍和肌萎缩 是较典型的神经疼痛 常与颈椎的退行性变 外伤或免疫接种 感受寒凉等因素有关 疼痛在几天内可减轻或消失 但有些患者可持续数周 瘫痪肢体可从数周到数月开始好转 最终大都能显著好转 本病属中医学的 肩臂痛 腋痛 等范畴 中医理论认为 本病主要由风寒湿热侵袭 或跌打损伤 瘀血阻滞 而致经络不通 不通则痛 病位在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及手少阴心经 治疗以疏通经络 活血止痛为法 取手少阴 手阳明 手太阳经穴为主 详见讲义 肘劳 肘劳属 伤筋 范畴 一般起病缓慢 常反复发作 无明显外伤史 多见于从事旋转前臂和屈伸肘关节的劳动者 如木工 钳工 水电工 矿工及网球运动员等 本病常见于西医学的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内上髁炎和尺骨鹰嘴炎等 以临床上肱骨外上髁炎最常见 病因病机 病因主要为慢性劳损 肘部劳损 气血凝滞 脉络不通 不通则痛 肘劳肘外部主要归手三阳经所主 故手三阳经筋受损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辨证 经络辨证 手阳明经筋病证 肘关节外上方 肱骨外上髁周围 有明显的压痛点 属 网球肘 手太阳经筋病证 肘关节内下方 肱骨内上髁周围 有明显的压痛点 属 高尔夫球肘 手少阳经筋病证 肘关节外部 尺骨鹰嘴处 有明显的压痛点 属 学生肘或矿工肘 治疗 基本治疗治法 舒筋通络 以局部阿是穴为主 主穴 阿是穴方义 阿是穴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舒筋通络止痛 配穴 手阳明经筋证者 加曲池 肘髎 手三里 合谷 手太阳经筋证者 加阳谷 小海 手少阳经筋证者 加外关 天井 操作 毫针泻法 在局部压痛点采用多向透刺 或作多针齐刺 得气后留针 局部可加温和灸或加低频电针 网球肘局部疼痛明显者 可用隔姜灸 其他治疗 1 刺络拔罐法 选局部压痛点 用皮肤针叩刺出血 加拔火罐 2 3日1次 2 小针刀疗法 用针刀松解肱骨外上髁 肱骨内上髁部位肌腱附着点的粘连 3 穴位注射法 选局部压痛点 注射当归注射液 每处注射5毫升 隔日1次 附注 1 针灸治疗肘劳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特别是小针刀疗法 往往是一刀见效 2 治疗期间尽量减少肘关节活动 勿提重物 思考题 肘劳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证 临床如何分经辨证 腰痛 腰痛是指腰部疼痛 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 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疼痛 腰为肾之府 肾经经脉循行 贯脊属肾 腰痛除与肾关系密切外 腰脊部经脉 经筋 络脉的病损 亦可产生腰痛 病因病机 1 感受风寒 坐卧湿地 寒湿客于经络邪阻腰府2 闪挫跌仆经络不利用力不当气滞血瘀 实 腰痛体位不正3 年老久病 肾精亏虚 筋脉失养 虚 辨证 督脉病证 为疼痛在腰脊中部 足太阳经病证 为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 寒湿腰痛 多有寒湿接触史 腰部冷痛重着 酸麻 拘急 每遇天气变化 阴雨风冷时加剧 瘀血腰痛 多有陈伤宿疾 腰痛常有腰部僵硬 牵掣感 或有固定痛点 转侧或遇劳劳损加重 肾虚腰痛 一般病程较长 腰痛腰痛隐隐 酸软无力 可伴肾虚的全身症状 治疗 基本治疗治法 活血通经 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阿是穴大肠俞委中方义 阿是穴 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 络脉及经筋之气血 通经止痛 委中为足太阳经穴 腰背委中求 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之气血 配穴 寒湿腰痛者 加腰阳关 瘀血腰痛者 加膈俞 肾虚腰痛者 加肾俞 命门 志室 操作 主穴均采用泻法 寒湿证加艾灸 瘀血证加刺络拔罐 肾虚证配穴用补法 肾阳虚加灸法 其他治疗 1 皮肤针法 选择腰部疼痛部位 用梅花针叩刺出血 加拔火罐 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 2 耳针法 取患侧腰骶椎 肾 神门 毫针刺后嘱患者活动腰部 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3 穴位注射法 用地塞米松5毫升和普鲁卡因2毫升混合液 严格消毒后刺入痛点 无回血后推药液 每穴注射0 5 1毫升 每日或隔日1次 经验介绍 1 外敷十一方酒加TDP照射局部 2 局部采用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 原意为自制药物艾卷 隔数层布而灸 现改为太乙液 多用肉桂 乳香 没药 木香 沉香 麝香各适量熬汁而成 或用云香精 外敷数层沙布 加少许太乙液 用艾条间隔灸 用于各种腰痛 附注 小结 思考题 腰痛治法 处方 方义及随证配穴如何 附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经通路 腰 臀 大腿后侧 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 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是各种原因引起坐骨神经受压等而出现的炎性病变 中医称 腰腿痛 中医认为因腰部闪挫 劳损 外伤等原因 可损伤筋脉 导致气血瘀滞 不通则痛 本病以腰或臀 大腿后侧 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的放射性 电击样 烧灼样疼痛为主症 主要属足太阳 足少阳经脉和经筋病证 治疗 治法 通经止痛 以足太阳 足少阳经穴为主 取穴 大肠俞腰夹脊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丘墟操作 诸穴均用捻转提插的泻法 以沿腰腿部足太阳 足少阳经产生向下放射感为度 不宜多次重复 附注 1 本病宜采用针刺 艾灸 拔罐 穴位注射 小针刀及牵引等综合治疗 2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椎间盘突出症者应睡硬板床 平时应注意保暖 劳动时注意正确姿势 痹证 痹 有闭阻不通之义 痹证是由风 寒 湿 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 麻木 重着 屈伸不利 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根据痹证的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涉及现代医学的风湿热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质增生性脊柱炎 纤维织炎及各种神经痛等 病因病机 本病由内 外之因所致 不是单纯某一方面因素所导致 一般都由外因与内因两方面因素 其外因主要包括风寒湿邪及风湿热邪两种 由于居处 劳动环境寒冷潮湿等地区条件影响而感受风寒湿邪 或感受风热 与湿相并 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 辨证 一般分为风寒湿痹 热痹 1 辨主症 与痿证相区别2 辨病邪特点 区别风寒湿热痹证 治疗 基本治疗治法 通痹止痛 以病痛局部穴为主 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主穴 阿是穴局部经穴 配穴 行痹者 加膈俞 血海 痛痹者 加肾俞 关元 着痹者 加阴陵泉 足三里 热痹者 加大椎 曲池 另可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操作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寒痹 湿痹可加灸法 大椎 曲池可点刺出血 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其他治疗 1 刺络拔罐法 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 使出血少许 加拔火罐 2 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 丹皮酚 威灵仙等注射液 在病痛部位选穴 每穴注入0 5 1毫升 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 每隔1 3日注射1次 3 电针法 选择上述处方穴位 针刺得气后 通电针机 先用连续波5分钟 后改疏密波 通电10 20分钟 经验介绍 1 灸神阙可扶正祛邪 可用在类风湿关节炎 2 TDP照射局部 或外敷十一方酒 3 必要时可外洗中药 生川草乌 艾叶 宽筋藤 巴山虎 桂枝 红花 苏木等 附注 小结 思考题 痹证的治则如何 如何根据病变部位及根据痹证性质选穴 外感头痛 一般发病较急 兼见外感表证 风寒 风热 风湿 内伤头痛 一般发病较缓 兼见肝阳上亢 肾虚 气血虚弱 痰浊上蒙 血瘀阻络等证 方义 百会 督脉经穴同位头部 巅高之上 惟太阳 经外奇穴风可到 取之可散风通络 风池 足少阳经穴 位于风邪汇集 入脑的要冲 擅长祛风通络 列缺 手太阴之络穴 功长宣肺解表 祛风通络 外感头痛多以风邪为主 或为风寒 或为风热 或为风湿 风为阳邪 处方选穴以阳经穴为主 故以 百会 太阳 风池 合谷 为处方 外感头痛用针刺泻法 其中外感风寒或配合用灸法及拔火罐 方义 百会 督脉经穴 又名三阳五会 位于巅顶 内为元神之府 且督脉入络于脑 取之平肝潜阳 通络止痛 风池 足少阳经穴 与阳维脉 三焦经交会 取之活血通经 清利头目 调和气血 头维 足阳明经穴 可降逆涤痰 通络止痛 肝阳上亢者针刺处方包括潜阳与滋阴两部分 而以潜阳为主 痰浊头痛者从健脾胃 化痰湿着眼 选穴多用脾胃经穴 针刺用泻法 瘀血头痛者以活血化瘀 疏通经络为法 取局部阿是穴与血会为主 针用泻法 方义 百会 疏调气血以养脑髓 风池 活血通经 调和气血 足三里 补益气血 滋养脑髓 血虚头痛者取背俞穴加三阴交 以养血和血 肾虚头痛者取肾经原穴 背俞穴及髓会 滋补肾水 填精益髓 1 治疗头痛规律 局部近取 阿是穴 百会穴 循经取穴 2 对瘀血痛甚者 刺络拔罐效优 可取印堂 太阳等穴 3 阮志强用电针加拔火罐治疗头痛 对128例头痛病人 均排除颅内炎症 出血或肿瘤病变 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 用电针治疗 取穴为太阳 风池 百会 合谷太冲 酌加配穴 治疗组88例为电针加拔火罐 除上述电针方法外 在头部阳白 太阳 前额正中加拔特制的小火罐3 5min 在大椎拔10 15min 每日或隔日1次 10次为 疗程 结果治疗组治愈54例 有效30例 无效4例 对照组治愈15例 有效19例 无效6例 两组疗效比较 0 05 差别有显著意义 阮志强 电针加拔火罐治疗头痛88例疗效分析 福建中医药杂志1996 7 6 14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三叉神经痛 是临床上最典型的神经痛 现代医学认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因未明 部分患者可能与异常血管 小的脑膜瘤以及狭窄的颅骨孔使三叉神经受压有关 或营养三叉神经的动脉有硬化 或三叉神经节产生异常痫样放电 或三叉神经脊髓核罗氏胶状质内中间神经元变性 破坏了对传入的疼痛刺激的调整作用 对其病理变化的认识还未一致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因三叉神经及其通路附近的炎症 血管病 骨质压迫 外伤疤痕等刺激或压迫三叉神经而引起 本篇主要讨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也可参照本篇 临床表现疼痛以面颊 上颌 下颌 或舌部最明显 尤以上唇外侧 鼻翼 颊部 口角 犬齿 舌等处最敏感 稍有触动即可发作 称为 触发 板机点 严重者洗脸 刷牙 说话 咀嚼 吞咽 打呵欠等均可诱发 发作前无先兆 发作呈闪电式时 为阵发性剧烈疼痛 如刀割 钻刺 烧灼 发作时病人常紧按病侧面部或用力搓擦面部 以期减轻疼痛 病久局部皮肤粗糙 菲薄 眉毛稀落 发作历时约几秒至十余秒 多不超过 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 发作频率不定 可从一日数次至一分钟数次不等 发作严重者常伴有同侧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 口角牵向一侧 称痛性抽搐 并伴有面部潮红 目赤流泪或流涎等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改变 方义 攒竹 四白 下关 地仓 疏通面部经络 阳明多气多血之经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面口合谷收 与风池相配可祛风 通络 止痛 1 临床上针灸选穴多采取按疼痛部位 结合辨证用穴 第1支痛 攒竹 鱼腰 丝竹空 阳白 头维 第 支痛 四白 颧髎 下关 迎香 第 支痛 下关 颊车 夹承浆 大迎 2 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针刺法穴位 用1 盐酸普鲁卡因0 5 1 0ml 或维生素B12注射液 每穴注射O 5ml 每日或隔日1次 影响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因素临床上要提高针灸的效果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般应根据受累的神经分支 以疼痛部位局部选穴为主 通过穴位刺激受累神经分支 久留针 针感要强 并有放射感 否则难以产生止痛效果 或用电针刺激三叉神经干 如第1支痛 取鱼腰穴 第 支痛 取四白穴 第 支痛 或第 支痛 取下关 夹承浆 处方配穴不单从局部病变着眼 还应根据全身表现 证候虚实辨证选取远部穴位 决定补泻方法 也可以针刺 艾灸 穴位注射 耳针诸种方法中选择两种有效方法 结合或交替使用 病人不宜吃刺激性食物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评价目前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还缺乏有效而又无副作用的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难治病症 虽然针灸列为本病的有效方法 尤其近期疗效较为显著 但复发率较高 多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以上 因此针灸临床在提高本病的疗效的基础上 如何减少复发 尚有待探讨 临床表现 本病多在早晨起床时发现颈项一侧牵拉痛 甚则影响同侧肩背及上臂 颈项活动受限 不能俯仰转侧 患者头部倾向患侧 旋头时常与上身同时转动 以腰部活动代偿颈部 局部肌肉痉挛 压痛明显 但无红肿发热 喜热敷 本病属手三阳和足少阳经筋证 兼见恶风畏寒者 为风寒袭络 颈部扭伤者 为气血瘀滞 方义 外劳宫是治疗本病的经验穴 手太阳 足少阳循行于颈项侧部 后溪 悬钟分属两经腧穴 与局部阿是穴合用 远近相配 可疏调颈项部经络气血 舒筋通络止痛 临床治疗本病 一般均取患侧腧穴 亦可交叉取穴 首先针刺循经远道所取之上下肢腧穴 如落枕 后溪 悬钟 养老 昆仑等 可用透针 如悬钟透三阴交 后溪透合谷等 采用捻转泻法 使局部酸胀或针感向病所传导 在捻转1 2min后 让病人配合活动颈部 并间歇行针 往往当即见效 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后 再近取部2 3个穴位 包括痛点 并加灸或拔火罐 1 睡眠时应注意枕头的高低要适度 避免风寒 2 若为40岁以上患者 经常发作 可能为颈椎病所致 则不易根治 急性发作按上法处理 随后以局部治疗为主 可在痛点处或颈椎病变部位相应的夹脊穴处施灸 还可配合牵引或椎拿治疗 落枕的针灸处方 配穴及方义如何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软组织退行性 炎症性病变 与肩部受凉 慢性劳损 外伤等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疼痛 压痛及功能障碍 早期单侧肩部酸痛 偶见两侧同时受累 其痛可向颈部和上臂放散 或呈弥散性疼痛 静止痛为本病的特征 表现为日轻夜重 晚间常可痛醒 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可减轻 由于疼痛 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局部按压出现广泛性压痛 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 功能障碍加重 而疼痛程度减轻 因此 本病早期以疼痛为主 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 1 耳针疗法 取肩关节 肩 锁骨 神门 肾上腺 压痛点等 强刺激 配合活动患肢 2 条口透承山 病人座位 强刺激 配合活动患肢 1 本病治疗时 应排除肩关节结核 肿瘤等疾患 2 肩关节疼痛减缓 肿胀消失后 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关节功能锻炼 肩部应注意保暖 本证常见于西医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 肌肉风湿 腰椎病变及部分内脏病变 西医学认为腰部的肌肉 韧带和关节发生损伤或病变均可导致腰痛 如腰部姿势不当或长期过度用力可导致腰部软组织慢性劳损 外力可引起脊柱小关节周围韧带的撕裂 关节损伤 椎间盘脱出或突出 年老腰椎退变常可发生腰椎增生 这些都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 部分腰痛患者还可能因某些内脏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员C证云南版高频题集
- 2025年健康管理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环境设计师专业水平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航空安全管理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机关消防演练测试题及答案
- 机电润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企业员工安全考核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慈善基金会招聘笔试预测题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工程造价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11声音的三要素(练习)(原卷版)
- 矿产购销合同模板
- 湖北荆州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 重庆市字水中学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水闸现场安全检测分析报告
- 车辆定点维修服务保障方案
- 学生营养餐(中央厨房)集中配送项目计划书
- (新)精神卫生知识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建筑用砂石料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华护理学会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团标解读
- 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会商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