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灭火系统.doc_第1页
新型灭火系统.doc_第2页
新型灭火系统.doc_第3页
新型灭火系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是水灭火系统的一种新技术。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water mist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highpressure water mist system)又称超细水雾灭火系统、高压水喷雾自动消防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等,它是由高压水通过特殊喷嘴产生的细水雾来灭火的自动消防给水系统。该系统具有压力高、水雾微粒超细的特点,它又别于水喷雾灭火系统(waterspray extinguish system)。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优势及特点:1高效率冷却效果 2 缺氧窒息作用 3 运行安全可靠1 高效率冷却效果 与传统的水灭火系统相比,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成功的关键,是高速运动的微小水滴能迅速到达火焰表面,增加单位体积水微粒的表面积。水微粒子汽化后,同样体积的水,可使总表而积增大,其表面积是自动喷水的400一600倍,热吸收效率急剧增加,能快速冷却燃烧反应,快速灭火。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能快速有效地从火焰中吸取热量,快速降温灭火,能吸收烟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炭黑,更加优良地保护人身及财产免受辐射热、烟雾的伤害,便于人员快速逃生。2缺氧窒息作用 水微粒吸收热汽化蒸发后形成蒸汽,由于蒸发作用使得水的容积膨胀了1720倍,把火源处的氧气挤压出去,从而产生了局部的窒息效应。 火源处细密的水微粒子迅速蒸发,窒息了燃烧反应,既稀释了火焰附近氧气的浓度,又有效地控制了热辐射。因为蒸发仅发生在高温区域,而低温区域则因不产生蒸汽而便于人员逃生。 这种效果可以和惰性气体灭火相媲美,然而使用隋性气体灭火必须将整个区域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到12%以下才能见效。3运行安全可靠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100%对人体和环境无害。与其它化学气体灭火不同的是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既不破坏臭氧层也不会增加温室效应,同时也无需在灭火行动前预留出人身保护的预警时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所产生的水雾幕能够有效的阻断火势的蔓延,隔绝辐射热,降解烟尘。系统的应用范围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适应范围非常广泛。它能够扑灭:A类火灾、B类火灾、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如:电子计算机房、通讯设备、控制室、磁带库、图书馆、档案馆、珍品库、配电间、发电机房、油浸变压器室、液压设备、除尘设备、喷漆生产线、电缆隧道、地铁车站等场所的消防保护。但它不适用于扑救遇水发生反应,造成燃烧、爆炸的火灾。随着卤代烷灭火剂的使用受到限制,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正在研究拓展。在民用建筑内,它特别可用于高、低压配电室、重要的电子通信设备机房、燃油燃气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等场所。在通讯机房和控制机房,它可安装在地板下、房间内、吊顶上,其主要目的是擦洗烟雾,其次是地板下灭火。它还可设置在电厂的控制室、燃气涡轮机等场所。它不受使用场所的限制,无论是船舶、海洋,还是陆上系统均有应用。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优点总结如下:保护环境 对人体无害 超强的降温 降低火源处的 无预警时问,启动迅速 系统结构紧揍,安装占用空 用水量少,减少水渍对财产的损失气溶胶灭火系统 近年来,“气溶胶”灭火剂在国内被迅速推广,几乎所有的生产厂家都将之喻为“卤代烷”灭火剂的最佳替代物,并且在国家规范中要求使用清洁灭火剂的场所大力推崇。由于没有相关的国家规范,设计、安装一般都是依照厂标及地方标准进行。其适应场所及应用范围在国内一直都有较多争议,本文就此作一些讨论一、概述 60年代的前苏联曾使用烟雾型灭火剂扑救地下火灾。80年代末,俄罗斯、美国等开始大量研究此类灭火剂,并应用于一些无人机械舱等部位。90年代初,我国研制出了EBM气溶胶灭火剂,并在全国推广。由于第一代气溶胶产品在喷放时有高温和喷焰缺陷,导致了一些重大事故。经过改进后的新一代气溶胶产品,基本解决了以上缺陷,且工程造价低、安装简便,得以广泛应用。 二、系统组成 气溶胶灭火剂,是由氧化剂、还原剂及粘合物结合成的固体状态含能化学物质,属于烟火型灭火剂。气溶胶灭火系统由气溶胶灭火剂以及相应的贮存和启动装置组成,灭火剂在贮存装置内燃烧反应后直接喷放到防护区,属于无管网灭火系统。气溶胶胶粒具有高分散度、高浓度特点,大部分微粒直径小于1um,可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较易粘附在物体表面。其主要成份有金属盐类、金属氧化物以及水蒸汽、CO2、N2等,碱金属盐(钾盐等)和金属氧化物(K2O等)起主要灭火作用,灭火效率较高。 三、灭火机理 气溶胶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化学抑制,也有降温冷却的作用。 1、化学抑制 当燃料(烃类RH)燃烧时,产生活性游离基H+、O-和OH-,并发生链式反应: RH+O2H+2O-+R+(可燃物分解,吸热反应) O-+H+OH- 2OH-H2O+O-(放热反应) 最后一步为强烈的放热反应,放热量远大于第一步可燃物分解的吸热量,同时再次分解出游离O-,使得燃烧得以持续。 在高温燃烧区,气溶胶微粒分解出活性游离基K+,它迅速与H+和OH-发生以下反应: K+OH-KOH KOH+H+K+H2O 密集的气溶胶微粒提供了较大的表面反应区域,K+不断再生,夺走燃烧链所需的载体OH-和H+,燃烧无法延续。因此,气溶胶的灭火机理是以中断燃烧链为主,与卤代烷的灭火机理基本相同。卤代烷高温下分解出的Br-与上面的K+扮演同样的角色,以1301为例: CF3BrCF3+Br-(高温下分解) Br-+RHR+HBr HBr+OH-H2O+Br- Br-不断再生,迅速夺走燃烧链载体OH-和H+,使得燃烧迅速终止。 2、吸热降温 气溶胶的吸热降温作用也不可忽视,以KHCO3为例: 2KHCO3K2CO3+CO2+H2O(吸热分解反应) K2CO3(固相)K2CO3(液相)K2CO3(气相)(吸热相反应)卤代烷的灭火机理中也有冷却作用,它主要源于灭火剂由液相转化为气相时的物理吸热反应和高温分解反应。 四、灭火效能 全淹没的气溶胶灭火系统可以有效地扑灭A、B类火灾和E类电气火灾,对烃类(RH)物质的灭火效果尤其明显,如石油、柴油、天燃气和木材等。以100M3的贮油室为例:在常温常压下,气溶胶灭火剂设计用量为10Kg,而在同样条件下,1301需要35Kg,FM200需要67Kg。因此气溶胶具有较高的灭火效率。五、应用 我们应该对气溶胶的应用作出客观的分析。 1、喷射物和分解产物对设备的影响。 1)、清洁度。气溶胶微粒不会自动挥发至大气中,且容易粘附在设备表面。由于散热等需要,电子设备内部都必须与室内空气相通,胶体微粒易导致光路堵塞,鼓面、盘面划破以及接插件磨损等。 2)、腐蚀。从上可知,气溶胶喷射物和灭火分解产物的主要成份有碳酸钾、氧化钾和水等,碳酸钾、氧化钾极易吸潮生成强碱氢氧化钾,对铝、锌、硅等有强腐蚀作用,大大缩短设备寿命。有些厂家提议给设备加装防护罩,这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一旦灭火或发生误喷后,应马上开启除湿机,保持房间干燥,用除尘器清理干净。对于精密部件,可在厂家的配合下用化学溶液清洗。 3)、导电。气溶胶微粒中的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等均有一定的导电性,容易引起电子设备短路。 电子设备房一般为中心枢纽,火灾或误喷导致系统停顿的间接损失比设备损失大得多。国家规范要求使用清洁灭火剂的目的也在于灭火后设备能迅速投入使用。清洁灭火剂是一种在常温下能迅速蒸发,不留下蒸发残余物,并且非导电、无腐蚀的气体灭火剂,气溶胶显然不属此之列。虽然火灾极少可能发生,但国内已有多起误喷事件,清洁灭火剂误喷后并不造成严重影响。气溶胶误喷后必然导致系统停顿,因此气溶胶应用于这些场所应非常慎重。 2、能见度的影响。 气溶胶不透明,喷射后防护区内的能见度极低,直接影响人员逃生,因此不宜应用在经常有人场所。 3、气溶胶发热的影响。 气溶胶在反应喷放时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环境温度升高,我国第一代的气溶胶产品还因误喷导致多起火灾事故。目前国外气溶胶产品的喷口温度仍有500左右。近年来,国内厂家研制出低温气溶胶,使得大量发热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仍会对喷口前1米内的人员或物体造成伤害,同时降低了灭火效率。 4、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 目前的研究和测试数据尚未发现气溶胶的喷射物和分解产物对人体或环境的严重影响。 5、药剂的有效期限。 气溶胶灭火剂的有效期限一般为四至六年,并与保存环境有关。 6、防护区面积和体积的划定。 气溶胶灭火装置与气体灭火的预制灭火装置类似。国家规范规定,气体预制灭火装置的保护面积不宜大于100m2,容积不宜大于300m3,且设置无管网台数不能超过8台。笔者认为气溶胶灭火装置的保护面积也应受到限制,主要原因如下: 1)、为抢救性保护贵重设备,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灭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