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掌握 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过程与方法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层面以及其对近代进步思想的更深的探索.培养我们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教学重难点】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同学们,1876年,英国商人修建了一条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称为淞沪铁路.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通车的那一天,上海万人空巷,大家都来看热闹.关于当时的情景,申报曾有一篇报道,请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惊异地张大嘴巴,青年人两眼发愣,看得出神,小孩子则吓得依偎在大人的身上.同学们,这就是中国人第一次见到火车的情景.火车和轮船、照相、电影这些新奇的东西一样,当它们刚从外国传进来的时候,人们无不充满了好奇.也是这些新奇的东西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自主预习】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目内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组织学生讨论:1、你所知道的古代主要采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弊端?19世纪以来,传入我国的近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简要地概括:中国古人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牛车和木船等.弊端是浪费人力,行运有限制等等.2、展示19世纪的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并说明其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并播放投影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复原图及“近代中国铁路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3、引导学生归纳: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有线电报,20 世纪初又又出现了无线电话;对待新生事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是知道这些工具是西方列强侵华的产物;另一方面明白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总体上应予以肯定. 同时,由于当时中国条件的限定,还没有普及到中国的每个地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二目内容:文化生活的变迁.组织学生讨论:1、在没有影片或光碟出现之前,如何更加客观地记录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真实面目?2、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 3、分析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点拨:根据学生回答,强调近代新闻媒体、出版机构的出现,如申报,商务印书馆(图片展示申报,商务印书馆).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三目内容:社会习俗的变化.组织学生讨论:1、显示溥仪照片,提出问题:作为清朝末代皇帝的溥仪为何剪短发、穿西装?教师点拨:结合学生的各种猜测(蓄辫是满族的传统,剪辫易服是因为溥仪与封建习俗决裂;出于个人爱好;受到当时社会影响等等)说明,溥仪剪短发穿西装是受辛亥革命影响,在中国出现的社会习俗的新变化,这些变化中,较为重要的是民主观念的传入,这对于封建专制思想是一个巨大的进步.2、组织学生表演短剧体验民主(老盐商到南京拜见孙中山的场景),回答问题:从短剧中看出,国民政府时,在中国还存在哪些方面未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在孙中山接见老盐商的过程中,老盐商体验到的“民主”都包括哪些内容?从以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学生明确结合盐商初见总统的举动,说明民国时期,固有的叩拜礼等陋习在一些人的观念中仍旧存在;而在盐商与孙中山的对话中,却体现了民主的内容,如:见总统不下跪,平民可以和总统握手,坐着与总统谈话,总统是人民公仆,总统任职不是终身制,总统离职后与百姓一样等等;从以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互尊互重. 【合作探究】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西方传进来的?从中我们可能得出什么启示?【小结提升】总结本课内容: 社会生活的的变化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火车轮船有线电报文化生活的变迁照相电影近代新闻媒体出版机构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易服、改称呼等【巩固练习】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A、广播电台 B、因特网C、电视D、报纸3、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 )A、鞠躬B、握手 C、点头D、跪拜4、下列与上海有关的史实是() 中国第一条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