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恐龙无处不在备课详案人教新课标版- 1 -这篇科普短文所介绍的是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板块构造”学说),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文章并不是直接解说“板块构造”理论,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本文重在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进而让学生懂得写作文章也可以这样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本文既简明精炼,又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2.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情感目标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2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二、教学重点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三、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四、教学流程(一)恐龙录像,激趣引读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课前先一起开看一段恐龙的录像,去感受一下几亿年前恐龙的形象吧.(观看视频) 刚刚我们都被这壮丽的画面和栩栩如生的恐龙形象所震撼了.那么有谁知道恐龙这个2.5亿年前的世界霸主在6500万年前却消声灭迹了呢?从恐龙的灭迹中我们还可以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恐龙无处不在去一探究竟.(板书课题)(二)走进课文,理解内容一发现问题师:请谈谈对课文题目恐龙无处不在的理解师:南极也有?你有什么证据吗?师: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怎样的?真实本能的自然的想到了什么?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42页,速度文章的第25小节,看看当作者阿西莫夫知道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时,他是否也有很我们一样的疑问呢?请大家找找作者对此发出的疑问.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但是通过刚刚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知道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时是否同我们一样只停留在恐龙本身的问题上呢?作者将这个发现很什么联系在了一起?“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他想问题的方式是否是独立的,只看一个问题的呢?作者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二寻找答案当作者用联系的眼观看问题把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后有没有得出“恐龙无处不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也就是说“恐龙无处不在”是什么造成的?“板块构造”理论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请大家先来看看“板块构造”理论的示意图,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我们看到课本,文章中又是如何来介绍“板块构造”理论的呢?再读课文611自然段对此理论的介绍.对刚刚同学的口述点评,看看作者在说明“板块构造”理论时是怎么样来将这个有点绕口的概念讲的及准确又生动形象呢?三得出结论作者用简明精炼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和“板块构造”理论之间有什么联系?“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有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通过我们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结构文章的?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 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这篇科普短文作者采用逻辑顺序,层层解剖,把化石和南极联系起来思考,进一步追问恐龙如何生存?如何越过大洋?最终得出了“地壳在进行缓慢但有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结论.善于联系是研究发现的必要前提,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具备此种思维品质,我们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发现.请同学们把第一段再读读,此段决非空泛议论,讨论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例:数学和物理的关系.复杂的物理关系用一个简单化的数学公式概括.数学图案与美术的关系 . 拼图和对称.生物学与建筑学,仿生,有种植物花瓣成螺旋形上升的,每个角度都可接受光线,仿照建房,每个房间都能接受阳光.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启发科学家的灵感.飞机、潜水艇、蒸汽机的发明众所周知.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蟑螂的构造发明了太空探测器.甚至仿造人体视网模制作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内,可以带来视力的恢复伦琴发现_射线,对医学很大的影响,还可做探测机器,测出土层厚度,钢板厚度,做夜视仪.瞄准器.居里夫人的发现,核电站,军事上的用途.学美术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画出美丽的图案.物理中有一个关于温度的实验,要用到数学中的直角坐标.数学题,观察中国地图,说出拉萨,重庆,杭州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分别是多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呈逆时针,赤道不会有漩涡,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他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坛.生物学家密卡尔逊调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他指出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但他无法回答这是为什么.他的论文引起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横渡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正好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与海洋的起源一书.小结:大家说得很好.我们还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就更有意义.四、布置作业1将课堂上关于“事物间是有联系”例子的发言整理在笔记本上2课余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询有关“板块构造”“恐龙灭绝”的资料介绍,进一步了解这一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科研动态.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当刚接到要上恐龙无处不在这篇课文时,我觉得手足无措.这篇文章是一篇带有科普性质的说明性的小品文,其实并不是很正规的说明文.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读一遍后基本都能明白作者的观点.在备课是发现大部分老师都是从题目入手,询问学生本文是不是讲恐龙的,然后引出“板块构造”理论,在得出结论.而我在备课是一直在考虑如何能够和别的老师区别开来,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时虽然整体的框架基本没有跳脱出原来的框框,但在设计问题是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寻找学生在阅读时会产生的以及会感兴趣的问题.在分析文章中穿插介绍一些说明文的知识,寓教于乐,还课堂与学生.课后再加了一个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他们知道的“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的例子,让学生讲课上的知识和他们以前的认知结合起来.但是由于我在教学设计时太过于考虑学生能否快速的回答我的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中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竞赛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江苏省公考《申论》(A卷、乡镇选调卷)题及参考答案
- 机电专业考试题和答案
- 2025年二级建造师考试试卷附完整答案详解【全优】
- 2.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 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试题(各地真题)附答案详解
- 企业会议纪要编写指导书
- 习题03- Linux文件管理
-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提出对策之高分技巧
- 2025年大学《伦理学-商业伦理学》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扁桃体周围炎护理查房
- 防冻应急预案演练
- 物理培训机构招生宣传
-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2025
- hse应急预案下载
- 雨课堂在线学堂《运动与健康》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 银行普惠金融2025年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
- 2025高三英语概要写作专项练习
- 2025税法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绝缘体上硅(SOI)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