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说课稿A人教新课标版- 1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二是要看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当时在蜀国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些人持静观态度,“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在这篇表文里,没有重提这种争论,只是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据以上说明,可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二部分(6、7两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第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第四部分(第9段)表文的结束语.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具体地说,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已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刘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荐祢衡表相提并论,说“至于文举(孔融,字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见.二、问题研究1诸葛亮为什么要出师伐魏?诸葛亮在这篇表文的开头就提到“益州疲弊”,却又要出师伐魏,这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其实不然.要弄清这一点,必须首先了解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和伐魏前的准备工作.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他在初见刘备时就提出了两条进军路线:一条是从荆州出兵进攻宛(今河南南阳)、洛(今河南洛阳);一条是从益州进攻秦川(今陕西、甘肃两省秦岭以北地区).这个“钳形攻势”的设想本来是可行的.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吴国在亭战役中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谓“益州疲弊”,就是指这种局面而言.在这样的形势下,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223227)来为伐魏做准备.主要措施有:(1)跟吴国通好223年,刘备病死,诸葛亮开始执政,派邓芝去吴国,劝孙权跟魏绝交,使蜀国在外交上取得一个重大的胜利,便于全力对付魏国.(2)加强内政建设主要是制定“汉科”作为一国的法度,并认真执行,做到“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3)平定南方的叛乱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直到滇池,平定南方的叛乱.分益州、永昌两郡为建宁、云南、兴吉、永昌四郡,任用本地夷人和汉人做官吏,使夷汉关系得到改善,这就是表中提到的“五月渡沪,深入不毛”这件事.此外,从表中“兵甲已足”这句话可以看出,在这五年里诸葛亮在战备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可见,出师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2文章陈述的重点是什么?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本文内容的重点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又有三点内容,即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这一点正是全文主旨所在,理由如下:(1)表文中谈到前两点(即开张圣听和严明赏罚)时,都是从正反两面加以申说,可见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刘禅平日宠信宦官一类小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在诸葛亮远离国都的情况下,“忠谏之路”很可能被堵塞,“内外”也可能“异法”,结果必将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因此,能不能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就在刘禅是否能“亲贤远小”这一点上.(2)表文中用了较多的篇幅谈“选贤与能”,在政事安排上又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其中指名提到的有四个人,即郭攸之、费、董允和向宠,提官职而未指名的有三个人即陈震、张裔和蒋琬.这些人都是王佐之才,平日为诸葛亮所器重,但在表文中只着重地称赞他们的优良品格,说他们“志虑忠纯”,是“贞良死节”之臣;又特别强调他们是先帝“简拔”出来的,值得信任.尤其发人深思的是,文中还插入一段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从而引出全文最重要的一个结论:亲近贤臣,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3)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从文章的第三部分可以看出,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为己任,而把国内的责任完全交给了郭攸之、费、董允等人;而郭攸之等人是否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关键又在刘禅身上.如果刘禅能够亲贤远佞,这些人自然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表文中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劝勉刘禅,就是希望刘禅亲近贤臣,听取他们的“兴德之言”;能如此,则赏罚自然分明,国内政局也就可以继续保持稳定了.总而言之,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刘禅能够亲贤远佞.表文开头说的“先帝遗德”,末尾说的“先帝遗诏”,也都是指此而言.练习说明一、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参考例句,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朗读并背诵课文.例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直至成诵.要求学生正确处理语意停顿,就是要求学生全面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只有理解正确,才能把停顿划分正确.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二、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领悟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大意.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1)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2)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一个标准.(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其中“亲贤远小”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小、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文章为了说明亲贤远小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惜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三、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段作文.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收集与诸葛亮有关的资料,全面了解诸葛亮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占有的特殊地位,并要求学生在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建议一、教学这篇课文,应当把讲解背景和疏通文意结合起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不必逐字逐句地翻译原作.二、本文结构层次有多种划分方法,教学时不必过于纠缠其中,而应以理清文章思路为最终目的.理清思路后,更易于背诵.三、“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很浓,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着重体会.有关资料一、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建安十三年(208),先主遣亮自结于孙权,与曹军战于赤壁,大破之.建安十六年(211),先主入蜀,亮与关羽守荆州.建安十七年(212),先主攻刘璋,亮与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诸地.建安十九年(214),先主领益州牧,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建安二十三年(218),先主占汉中,进位汉中王.蜀汉章武元年(221),先主称帝,以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秋七月,先主率师伐吴,亮留守成都.章武三年(223),先主兵败后还白帝城,亮自成都到白帝,先主托孤于丞相亮.后主即位,亮遣邓芝通好吴国.建兴三年(225)春,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十二月,亮还成都.建兴五年(227),亮出屯汉中,上出师表.建兴六年(228)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建兴七年(229),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克定二郡.建兴九年(231),亮复出军祁山,始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建兴十年(232),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建兴十一年(233),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建兴十二年(234)春,亮由斜谷出.秋八月,卒于渭滨.二、对诸葛亮的评价1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传末评语: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扶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袁子曰: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三、先主敕后主遗诏全文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人名)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引自诸葛亮集)四、表文中提到的几位蜀国大臣1蒋琬(即表中提到的“参军”):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为人和顺,曾为广都长.诸葛亮曾称赞他是“社稷之器”.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后迁为参军.亮数次北伐,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曾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卒,琬为尚书令.延熙九年(246),病卒.2费:字文伟,江夏人.后主即位,为黄门侍郎.诸葛亮南征还,特命同载.曾多次奉命使吴.亮死后不久,代蒋琬为尚书令.延熙十五年(252)开府.次年被魏刺客杀害.3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蜀名臣董和之子.曾为太子洗马,后迁黄门侍郎.亮北伐时,允为侍中,统宿卫亲兵.曾止后主纳妃,辞封土.多次斥责宦官黄皓.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延熙七年(244),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副贰.九年(246),卒.蜀人称诸葛亮和上述三人为“四相”.4陈震(即表中提到的“尚书”):字孝起,南阳人.刘备任荆州牧时,曾辟为从事.建兴三年(225),入拜尚书,奉命使吴.诸葛亮曾说:“孝起忠纯之性,老而益笃.”5张裔(即表中提到的“长史”):字君嗣,蜀郡成都人.曾为巴郡太守,后为益州太守.亮出汉中,裔以射击校尉领留府长史.建兴八年(230),卒.6郭攸之:南阳人,为人和顺,以器识才学知名于时.建兴二年(224)任黄门侍郎,后迁侍中.7向宠:原为牙门将.亭战役中,他所率领的部队完整地回到大本营,受到刘备称赞.五、译文(斌杰)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董允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选自名家精译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93年版)六、出师表赏析(徐余、周洲)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时.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部分地区),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守昏庸,后表审量形势”,即出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这里谈的是前出师表.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诸葛亮无比信赖.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继位,即后主.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正确的观点,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这三项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为了治愚医顽,作者在行文上颇费深思.由势入理,起笔峥嵘.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振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嵘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那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会有多大触动的.由主而次,肌理缜密.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说理应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因而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通了忠谏之路的前提下,再言执法公平、亲贤远佞两项.谈执讼公平,又先总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继而就宫中、府中两方面分述之.分述时,又切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而且要“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则“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对于府中之事,向“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向宠请教,“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也“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最后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三项建议,既可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开的忠谏之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纳郭攸之、向宠等人的良言,才能“昭平民之理”,不让奸邪得势,造成内外异法,赏罚不明.君主昏庸,主要就在于贪于私欲,蔽于视听,昧于事理,因而忠奸不分,贤愚不辨,是非不清,赏罚不当.诸葛亮针对后主宠信宦官黄皓,无视创业勋臣的毛病,对症施药,又说得委婉深曲,入情合理.所列三项,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严密的说理,再愚的人也会得到启发.由近及远,思路开阔.表文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信贤臣,并以“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由近及远,借古鉴今,成败并举,显得衢路交通,经纬成文.诸葛亮因为后主是个“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昏庸之徒,理要说得明,语又不可用得重,既要循循善诱地开导,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寸.因而以“形势”使对方震动,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以“情感”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声声热泪,其业系先帝首创之业,其臣为先帝简拔之臣,其将为先帝称能之将,怎不光先帝之遗德,竟先帝之遗业;以“措施”教之,告知治国理政的具体办法,切实可行,行必有效;以“事业”励之,告诫后主要完成“先帝创业未半”的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促使他有远大的抱负,完成千秋大业.表文从各个方面规箴后主,情真理足,词婉心切,因而虽属奏章表文,却感人至深.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份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好像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方初中数学水平考试试题集
- 省级中考物理试卷解析与答题技巧
- 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方案范本
- 离婚协议补充条款示范文本
- 2025年漯河市临颍县公益性岗位招聘工作人员78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工业自动化设备定制开发与维护合同
- 2025江西南昌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招聘食堂劳务用工人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贺阳学校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招聘(70+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农业遥感技术在农田管理中的应用协议
- 护坡工程竣工汇报
- 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课件
- 设备设施管理培训课件
- 急诊科护士的病人家属安抚与沟通
- 单位就业人员登记表
-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 万人计划青年人才答辩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课件
- 干部人事档案审核情况登记表
- 【课件】什么是美术作品+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 离婚协议书下载电子版完整离婚协议书下载
- 入团积极分子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