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观察先行珍视区域独特价值.doc_第1页
幼教论文:观察先行珍视区域独特价值.doc_第2页
幼教论文:观察先行珍视区域独特价值.doc_第3页
幼教论文:观察先行珍视区域独特价值.doc_第4页
幼教论文:观察先行珍视区域独特价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教学科类 观察先行 珍视区域独特价值【内容摘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区域是孩子最受欢迎的活动形式,指南中也指出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游戏进行的自发学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因此,我们要珍视区域独特价值,采取不同观察方式,关注孩子整体发展,重视孩子学习品质,尊重孩子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关键词】 观察 区域 游戏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众所周知,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不仅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而当今最流行、最火红的区域活动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活动区为空间结构的教室组织形式。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不仅仅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也蕴涵着学习的潜能。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务必珍视区域的独特价值。那该如何珍视呢?! 观察先行,了解幼儿,给幼儿提供更适当的挑战和支持,预见即将发生的问题并解决。客观、真实地观察、了解幼儿是我们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和促进其学习与发展的前提。但我们应该怎样观察、了解幼儿才能做到客观、真实呢?!一、统筹式观察,关注孩子整体发展所谓统筹观察,就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全方位观察。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作者认为区域活动时做到前、中、后统筹观察,能够关注到孩子的整体发展。(一)活动前的统筹观察,注重孩子自我发展每次区域活动的真正开始,都离不开孩子们自己选择区域或者教师分配角色各自进入教师操作方式效果分析有何作用活动前统筹观察以幼儿为主体,自由选择,选择中涉及到孩子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做事的有序性和条理性的发展,更是发展了幼儿的主见性和创新能力等。从中能够观察到每位孩子的做事方式和个性特点,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活动前有序分配以教师为主,按要求进入区域,此时会忽略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也会埋没了孩子的主见性和独特创新能力。无法获取每位孩子的不同做事方式和个性特点的相关真实信息,也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区域这个环节,虽然这只是一个活动开始的前奏、前引,但它会影响一个孩子整个活动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务必进行统筹观察。当孩子们进入区域玩的这一刻,此时,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旁观者不仅给予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时间和空间,更是让个体孩子得到了各方面的发展,也让整体孩子得到了全面发展。如下表格:活动前进行统筹观察,至关重要。既能给予孩子充分自由选择进区域的机会,也能让孩子在交往中发展,在自我调整中发展,更是让孩子充满兴趣地去玩,“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里就能充分体现。与此同时,也能锻炼教师的观察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双效合一。 (二)活动中的统筹观察,关注孩子精彩活动活动中的统筹观察即区域活动时幼儿各自在区域中忙碌,教师作为观察者进行全方位观察,顾及整体。此时的统筹观察既能关注到孩子的精彩活动,又能顾及到活动进行情况(如:哪个区需要教师进入引导的,或者哪个区不需要教师进入干扰,由孩子自由发挥的),然而采取适宜策略,因此教师能够精确掌握整体孩子的活动情况,也便于教师的精确评价。更能抓住孩子活动时的精彩瞬间,用相机进行记录,或者用笔和纸进行简单记录。为活动中各个区的推进和达到区域目标作了充分准备。使得孩子在活动中自由、轻松地游戏。(三)活动后的统筹观察,提升孩子生活经验活动后的统筹观察即区域活动结束整理环节,教师同样作为观察者进行全方位观察。此时的统筹观察是观察每位孩子的整理情况及表情如何。孩子的整理情况如何能够反映出孩子平时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表情如何能够反映出孩子对此次区域活动的心情如何,为教师提供了直接的信息来源,从而判断清晰每位孩子的生活经验如何,为下次区域活动提供怎样的材料或者是设定怎样的目标积累了有效的经验。从而为提升孩子生活经验作了充分的准备。 总之,无论是活动前的统筹观察还是活动中、活动后的统筹观察,都是区域活动时所特有可以进行的,这种统筹式的观察使用在适宜的环节,不仅能使区域活动有效进行,更能有效地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二、蹲点式观察,重视孩子学习品质所谓蹲点式观察从字面解释就是蹲在那里观察,从另一层意思来说就是为观察者设定了一个观察重点,作为观察者要有重点、有任务地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方式适合配班教师进行,也适合教研式的区域活动时进行,能够有更多的教师参与,然后各自分工明确,有重点的观察。这种蹲点式的观察更能让教师发现孩子一些优良的学习品质,从而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一)蹲点式观察,易发现孩子优良学习品质在以往的区域活动中,往往都是一个教师组织,而另一个教师只是配合管理常规。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区域活动越来越被重视,不只是组织、开展那么简单,而是充分利用好区域活动中孩子自由活动、探索所产生的相关场景和情境。进行蹲点式观察,不难发现孩子独特的优良品质。【例】在一次蹲点式的区域教研活动中,观察者观察创意区种子贴画。当教师示范讲解完各个区域之后,每个孩子都迫不及待拿着自己的区域牌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当然,创意区种子贴画也是如此,四个孩子陆续地来到这个区。其中第一个来到这个区的孩子速度极快而且低头“嗖”的一下就到了这个区域,拿起白纸就画轮廓,画好轮廓就开始有序地贴画。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抬头叫了一声“苏老师”,一看,原来是观察者熟悉的孩子,是观察者之前大班带过的孩子,今年重读一年。观察者非常惊喜地回答“原来是你哦,吴奕静”,此时,她微笑的低下头继续来完成她的种子贴画。在整个过程中有数次不时抬头看看观察者,当中丝毫没被周边环境影响而分神,而是一直都聚精会神地在完成她的种子贴画。甚至在这过程中老师问她问题,她边回答边拿豆子,同伴请她帮忙拿剪刀,她一声不吭地帮忙拿了剪刀,就继续埋头苦干。从活动开始到结束,她的这种坚持性、专注度让观察者倍感惊奇,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因为之前她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是这样的:做事思想不集中而且不迅速;容易受同伴影响,坚持性较弱。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区域活动时,这种蹲点式的观察尤为重要,从而想到以往区域活动的观察重点、观察方向,在以往区域活动观察中注重孩子的作品成果、注重孩子的知识技能学习。但从这个案例我们看到这个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一种表现远远超乎大家的想象,更是在集体活动中无法表现出来的。正如指南中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二)蹲点式观察,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个完整的区域活动包括三个环节,分别为活动前(即活动准备)、活动中(即活动过程)、活动后(即活动结束)。而这种蹲点式观察对活动中和活动后关注较多,在这其中,教师将会看到某个区里的所有孩子的表现情况,不仅能发现孩子的优良学习品质,也能发现孩子的特殊表现。那么作为一个教师一个观察者通过这种蹲点式观察发现孩子的种种表现。作出及时地精确地回应,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一次区域活动中,观察者主要观察美工区的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如何。活动刚开始,选择美工区的孩子们都是很有序地、很有礼貌地拿出各自要用的材料,活动过程中个个小家伙也是专心致志、不挣不抢地制作着东西。区域活动时间到了,老师发出了整理的信号,此时,美工区的孩子真是想不到会有如此的反应,个个囫囵吞枣似的放剪刀、整理材料,那种场面简直不可想象,到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工区的材料就变得一团糟。而美工区的这几个孩子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和集体活动中都表现出一副懂礼貌、乖巧、会帮助的孩子,可在这次区域活动中却是如此的表现。于是观察者就马上请回这几位孩子重新整理,并且要求他们有序、归类地整理。后来在第二次、第三次区域活动中,始终以蹲点的方式观察这几个孩子,直到他们从头到尾都是这样自觉地做好各项活动。后来慢慢地自然地他们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个事件发现孩子同样无时无刻都存在着惰性,这时就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观察,在区域活动中这种蹲点式观察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 因此,在以后的区域活动观察中作为教师除了观察记录孩子的突发事件,更要观察记录孩子在这过程中的学习品质如何,除了隐性支持他们,更要评价他们的过程,及时纠正他们的行为,持续地反复地督促他们,帮助他们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三、连续式观察,尊重孩子个体差异所谓连续式观察,在这里作者把它定义为区域活动时教师对某一位幼儿的连续式观察或者是对某个区进行连续式观察。区域游戏中观察幼儿,最重要的是耐心和尊重。幼儿的发展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因为幼儿喜欢反复地玩同一种游戏,读同一本书,对新事物的探索需要时间从不同角度尝试。幼儿的能力和学习方式有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和探究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一)个别孩子的连续式观察,发现其特点当观察个别幼儿的游戏时,应着重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最好不要过多干涉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 【例】区域活动开始了,之之小朋友跟往常有所不同的是选择了她从没去过的建构区,而且选择木质的玩具来搭建,大部分幼儿都会选择木质玩具来搭建房子、城堡、树木等,都是往上搭。但是那天观察者发现了之之小朋友她选择了长方体的木质玩具横着排成了一整排,然后双手的手指在一整排的玩具上弹跳,嘴里还不时嘟哝着什么。此时,观察者并没有去打扰她,询问她在干什么,而离开这个区域巡视了其他区域,过了5分钟之后观察者继续有意地来到这个区域,站在她的旁边观察她,到底在搭什么,这时,之之小朋友抬头说“苏老师,你看,我拼搭的竖琴像吗”,观察者仔细琢磨着,横着排成了一排,确实像竖琴,于是观察者回答道“哦,原来你拼搭的是竖琴,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你的竖琴有几个键啊”,她马上低头数了起来“1、2、3.”,过了一会儿响亮回答道“有十二个键”,说完,又马上低头继续构造她的竖琴。后来,第二次,第三次区域活动之之小朋友竟然都选择了建构区,而且都是拼搭竖琴,但是后来每次竖琴都有所改进,富有特色。如下图:第一次区域第三次区域第二次区域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了解到之之小朋友与同龄孩子相比,她对音乐元素有一份特殊的喜好,做事也较执着、较专注。指南中指出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特点是很主要的观察目标,而这种针对一个孩子的连续式观察,不仅能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特长是什么,而且还能知道这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从而在各方面让教师游刃有余地针对这个孩子的特点给她相应的机会,促进她的发展,从而有益地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二)个别区域的连续式观察,发现其内涵在同一个区域里,不同孩子的探索和发现,其结果也将不同。每个幼儿的探究能力和风格不同决定了教师务必对个别区域进行适当的连续式观察,从而发现其更多、更深的内涵。【例】区域活动开始了,每个小朋友对老师所介绍的感兴趣的区域蜂拥而上。只有那个科学区“滚一滚”由于在墙壁上操作,教师就没作介绍。因此,没有一个小朋友选择科学区。见此情景,教师就进去拿起弹珠玩了起来,当弹珠从管子里滚下的时候发出了轱辘轱辘的声音,此时,站在旁边犹豫选择哪个区的涛涛小朋友听见了,顿时转头看老师玩,看老师玩了大概一分钟左右,他马上脱了鞋子走进科学区学着我的样子玩了起来。而教师就走了出来,看着他玩。涛涛玩着玩着,还玩出了不同的花样,他还自己选择大小不同的盒子来接弹珠。后来,有更多的孩子也来到了这个区,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每个孩子都在探索自己喜欢的玩法,而且都很有意义。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区域活动,对科学区的连续式观察,不同的孩子又会探索出不同的结果,其内涵丰富,收获更多。如下图:瓶口插入管子更能接住弹珠弹珠在瓶子里滚来滚去用弹珠来滚一滚吧用各种形状、大小的罐子来接弹 珠弹珠在两个瓶子间滚来滚去用瓶子来倒弹珠,速度更快从这个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某个区的连续式观察,不仅能看到不同孩子的不同玩法、不同性格特点,还能从中搜集到更多的经验来设定区域目标,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各自有所发展。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教师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更是顾全大局,让整体孩子都得到发展。综上所述,无论哪种情境连续式观察,都充分给予每个孩子机会,尊重孩子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不同孩子的不同特长,从而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总之,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相信幼儿是独立的、有巨大潜能的、会自己学习的同时又是个别差异的人。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管采用哪一种指导方式,都必须建立在“观察先行”的基础上,耐心等待幼儿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