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年级段式教学的误区及对策如果把小学语文教学看作一串串联在一起的珍珠的话,它在各个年段的教学重点是不一样的低年级重在字词,高年级重在篇章,而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年级阶段,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段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高年级篇的训练打好基础。那么中年级段的训练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呢?即: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中年级段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误区。【误区一】段式教学疲于应付【课堂现象】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五册北大荒的秋天课文第四小节时的段式训练: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四小节,看看这段话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学生读书声响起很快就有学生举手师:(鼓掌示意学生停下)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谁来说?一学生说出了答案师:这段话就是围绕这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问题聚焦】学生初次接触总分段式,有安排但却不到位,有形式却没实效,段的教学成为完成课后练习的一种过场。这一课的段式训练是进入中年级以后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段式训练,而且训练的内容是中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段式总分段式。不难看出,上面案例中的老师在教学该段的时候只是为了完成课后的练习,或者说只是为了“应试“,却没有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该段式,在头脑中确立总分段式的概念。可以想象,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以后,很难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案例对比】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该段时是这样指导的: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北大荒的天空和小河,下面你们想到哪儿去看一看?(学生齐说:原野)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描写原野的这段话,看看这段话有几句话?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用横线把这句话划出来(学生认真读划)师(书声渐弱):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指一学生回答)(出示这段话,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划出中心句)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你知道这句话中的中心词是哪个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小圆圈标出)师:那么作者是抓住什么写出“原野热闹非凡“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生:作者抓住“大豆、高粱、榛树”写出“原野热闹非凡”的。 师:请你具体说说看。生: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多热闹啊!生: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在乐呵呵地演唱呢!也很热闹!生:榛树的叶子红得像一团团火,也很热闹。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大豆真的会笑,高粱真的会演唱吗?(不会)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师:同学们,你看,作者就是抓住原野上的“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写出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可以出前面这句中心句是总的描写(板书“总”,后面两句话是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板书“分”),这样的段式结构我们就把它叫做“总分段式”,跟老师读两遍。以后你们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学着运用这样的写法。下面我们来合作读读这段话,你觉得可以怎么读?(在学生的安排下进行朗读)【对策一】加强指导 教给方法 确立段式概念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段式教学,就像一年级同学刚刚接触拼音一样,需要手把手的教学。因此,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数句开始,再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找出中心句、中心词。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后面几句话是怎样具体描写“热闹非凡”的,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指导朗读。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是学生乐于也易于接受的。这样的指导,让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了这一段的内容,而且学会了分析自然段的方法,掌握了“总分段式”,是真正的“授之以渔”。【误区二】段式教学模糊一片【课堂现象】一位老师对小学语文第五册卧薪尝胆中第二段的教学如下:师: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找看:越国兵败会稽之后,身为国王的勾践做了什么决定?(指名读,出示:) 师:勾践真的愿意去给吴王当奴仆?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万般无奈 只好)万般无奈是什么意思,你理解吗?(实在没有办法)师:怎么就没有办法了呢?(学生评读,师相机点拨)师简介:会稽一战,越国将士伤亡惨重,如今只剩下几千残兵,根本抵挡不了吴国的强兵,如果硬拼,只会全军覆没,一旦亡国,老百姓都将成为敌国的奴隶。越王勾践除了向吴王求和当奴仆,是别无他法了。师:带着你的理解读好“万般无奈”师:这样屈辱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打败吴国。师:你觉得勾践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这一小节中,先写勾践战败,然后因战败求和,再写大臣们的反对和吴王的固执己见。像这样有着前因后果,先后联系的逻辑顺序的段落,我们称之为承接段式(板书)写事的文章中经常会用这样的写法。 【问题聚焦】看得出,教师在极力教给学生一种新的段式结构承接段式,但实际的结果却是模糊一片,学生如坠云雾,不知所以。有的课堂上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老师不惜花很多时间让学生去读,想很多方法去引导,但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太好。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不得法”。对于承接段式,本来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有时老师都说不明白,更何况要学生去理解呢!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之停留在空洞的术语概括上,学生肯定是难以理解的。【案例对比】我在执教这一段时,是这么做的:师:快速浏览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找看:越国兵败会稽之后,身为国王的勾践做了什么决定?(如上)师:我们再来看这一节,看看有几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能调换句子顺序吗?(事情的发展顺序)这样按事件发展顺序一层一层的往下写的段式,就叫做承接段式,这种段式在写人、记事、状物的课文中很常见。【对策二】恰当引导 巧用方法 明确段式结构 承接段式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来排列句子,后面的句子是前面句子的延续和发展。教学中应抓住句子的内在联系去理解内容,理清顺序。教学第一步可以从内容入手进行提问:“这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内容?”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前后承接顺序奠定基础。第二步划出重点词句,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以便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承接顺序。第三步讨论这些词前后有什么联系,能否对换,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段落寻找内在联系。第三步教学,学生能在理解段式的基础上,明白承接段式的结构是一环扣一环的,不能随意对换,同时也懂得表达事物一定要按顺序的道理。只有这样恰当引导,巧用方法,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承接段式。【误区三】段式教学千篇一律【课堂现象】一位老师执教“东方之珠”第五小节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同学们,白天我们游览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累不累啊?想不想回酒店休息?为什么?老师告诉你,香港的夜景可是名扬中外的哦!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谁来把这小节读一读?思考: 这小节有几句话?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一一作答) 师:作者是怎么写出这是“灯的海洋的呢?” 生:抓住港湾里的灯光和马路上的车灯写的。 师:这些灯光有什么特点? 生:港湾里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师:这段话是什么结构? 生:总分结构 师:我们来合作读好这段话。【问题聚焦】 虽然教得很认真,但此时学生地思维却停留在最肤浅的层面上。这种千篇一律的段式指导是难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总分段式”的指导我们在第二单元就已经学习,因此,学生对于这段话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整段话是什么结构都已掌握,这样学生会了还在教,学生的思维只能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不利于学生的可能性发展。【案例对比】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该段时是这样指导的:师:同学们,白天我们游览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累不累啊?想不想回酒店休息?为什么?老师告诉你,香港的夜景可是名扬中外的哦!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谁来把这小节读一读?(学生读)师:同学们,读着这段话,你想起了那段话?生:原野热闹非凡、回国以后,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师:那你能给大家分析一下这段话吗?生:这段话是总分结构,是围绕“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来写的。分别写了港湾里的灯光和马路上的车灯。生: 作者把港湾里的灯光比作五颜六色的焰火,写出了港湾里的灯光的美;把马路上的车灯比作闪光的长河,突出了马路上车灯的多。师:想不想看看这美丽的灯光?(出示彩图)就带着你看图时的感受来读读这段话吧!(指读齐读)师:关于香港的灯,老师这儿还有一段描述出示: 。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请同学们拿出资料读读第三段话读着读着,你情不自禁想说你说的这句话真好!可以作为这一段的中心句,它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赶快加上去。师:看来香港一到夜晚,就成了(灯的海洋啊!)让我们再来读读【对策三】由扶到放 注重训练 强化段式概念 大家都知道,教学和学生发展之间存在着三个层次,一是教学落后于学生发展,比如会了还在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二是教学与学生发展平衡,也就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种教学,学生看似在发展,但这发展是迟缓的。第三种是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中给学生确定一个“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高要求的学习,使自己在知识、能力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跳一跳,能摘到葡萄”。中年级的段式教学,重点就是总分段式和承接段式,很多内容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复。教学的时候,我们切不可把每一次的段式训练都当作新知来教,而应该由扶到放,注重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之中巩固各种段式结构,从而不断强化段式概念,真正掌握各种段式结构。【误区四】段式教学只说不练【课堂现象】一位老师在执教石榴时,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如下:师:看到这么可爱的石榴,你会忍不住摘下一个,剥开外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图)师:看着图,读读句子,想一想,这些词的意思你明白了吗?生:我知道玛瑙的意思了。生:我知道什么叫紧偎了,因为石榴的子就这样在一起。生和同桌演示。生:我一看图就知道什么叫“红白相间,晶莹透亮”了。师:玛瑙是一种珍贵的玉石,在作者眼中,石榴子儿红白相间,晶莹透亮,不就像那颗颗玛瑙吗?好美的石榴子儿,好诱人的石榴子儿呀。读读吧。生读。师:看到这么好看的石榴子儿,你最想干嘛?好,老师请你们伸出手来到抽屉里去摸摸,你会有个惊喜。(组织学生品尝石榴子儿,并交流味道。)生:我觉得这子真是酸溜溜、甜津津的。生:我觉得清爽无比。师:“纸上得来终觉浅,亲口品尝最真切。”把你们亲口品尝到的滋味带进课文里再读一读。生读: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问题聚焦】这段话的教学何其细腻,却如同隔靴搔痒,没有真正价值,因为这段话的教学应该放在指导学生练笔上。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只注重分析,而忽视了写的训练。有的时候就算在预设中考虑到了写,真正在课堂上却根本没有时间给学生写,从而使写的训练形同虚设,走过场。这篇课文中,练笔是文后的训练重点,教师从完全把它抛之脑后,只注重空洞的分析。试想:这样的分析又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怎样的提高呢?【案例对比】同样是教这一段,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做的:师:石榴成熟了,我们赶快动手摘一个吧!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石榴剥开外皮,只见(你说) “玛瑙”见过吗?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晶莹透亮”作者把石榴子比作玛瑙,多么形象啊!师:“紧偎”是什么意思?你们会做这个动作吗?同桌来做一做紧偎在一起的石榴子儿。真是可爱的、亲密无间的石榴子儿,把“紧偎”这个词语给石榴,这也是一个拟人句。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师:哇!这石榴子真是太可爱、太诱人啦!想不想尝一尝?小组长,赶快把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石榴拿出来吧,这可是枣庄的石榴哦!大家取几粒尝尝。你尝到了什么味道?你呢?你能把这种味道读出来吗?师: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吃起来,这石榴都是那样诱人,让我们咽一口口水,再来读读这段话。读到这儿,让我又忍不住想起作者的话(齐读第一小节)这儿的石榴这么好吃,怎能不驰名中外呢!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石榴成熟的季节,也是桔子、苹果、柿子等水果上市的季节。来,拿出你准备的水果,仿照作者写石榴的方法来写一写,别忘了先要看一看,摸一摸,最后还可以尝一尝,更别忘了学着用上比喻句、拟人句哟!(写完读)【对策四】给足时间 读写结合 掌握段式训练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我们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学课运动小车实验教学设计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范全解
- 证券公司投资管理部风险控制细则
- 部编五上语文我想对您说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 电商平台运营推广策略及实操指南
- 幼儿园小班语言设计方案创意修改版教案
- 曾国藩励志故事及现代应用解析
- 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流程与范例
- 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本指导
- 消防安全培训课程及考核标准
- 《电力电子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 GB/T 27576-2011唇彩、唇油
- 凸透镜成像规律动画可拖动最佳版swf
- FZ/T 01130-2016非织造布吸油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 巴尔麦氏与现代养猪生产
- 设备设计模板2-用于合并
- 黑布林-Peter-Pan-中英双语阅读
-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乘法)
- 智能家居软件用户手册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 谈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