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沭阳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衢(q)卮酒(zh) 罡风(gng) 共其乏困(gng)赅人听闻b纾祸(sh)缱绻(qin)攻讦(ji) 目眦尽裂(z) 嗔目视之c趿拉(t) 两涘(s) 飨士卒(xing)浚其泉源(jn) 肉袒负荆d齑粉(j) 孱头(cn)缒而出(zhu) 数目项王(shu) 运筹帷幄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步入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完全不同的江南乡土风情和特色民居建筑。b不管李安获奖对于中国观众多么兴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制作和精神气质上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电影。c孔子所创办的私学与他创立的儒学,奠定了战国时代绚丽多彩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的基础。d“天下第一村”华西村328米高的“空中新农村”大楼豪华程度令人惊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3根据语境,指出下面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5分)作家刘震云在得知自己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时正在市场买菜,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我在犹豫,是买西红柿还是买茄子,因为西红柿比茄子贵。这时,出版社的人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我获奖了,我当即决定买西红柿!当天中午吃的是鸡蛋西红柿面,味道跟平时吃的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鸡蛋就是鸡蛋,西红柿就是西红柿。”答: 4年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标志,贴年画是中国百姓庆祝农历新年的重要方式,如今,这种民间艺术已濒临灭绝,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面是一幅传统年画,请你从中任选两个事物,说出其中寄托的美好愿望。(共4分)答: 二、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去宥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荆威王学书于沈尹华,昭釐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佐制者,为昭釐谓威王曰:“国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不得进,令昭釐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节选自吕氏春秋(卷十六)先识览第四)【注】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宥,通“囿”,局限。少主:秦惠王的继承人。中谢:官名,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旱:通“悍”,勇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谢,细人也 细:仔细 b昭釐恶之 恶:嫉恨c以为奸人除路 除:清除,打通 d被衣冠 被:穿上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3分)王因藏怒以待之 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子,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就在惠王面前诋毁谢子,说谢子只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是来取悦秦惠王的。b那个中谢的一句话就让楚威王疏远了沈尹华,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使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釐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c齐人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真可谓“利令智昏”,这也从反面揭示了“去宥”的必要性。zxkd文中秦惠王、楚威王、邻人、齐人都是认识有局限的人,因他们内心产生了主观偏见,认知蔽塞,所以容易做出“不智”的行为。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4分)译文: (2) 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3分)译文: (3) 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 (3分)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 (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归 朝 欢柳 永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注释】只轮:代指车。 梗:草本植物的枝茎。(1)“浪萍风梗诚何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分析。(4分) (3)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渡扬子江) (2)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3)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张溥五人墓碑记) (4) 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5)皇览揆余于初度兮, 。(屈原离骚) (6)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7)念高危,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8)想馋邪,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猫城(日)村上春树青年背着一只包,独自游历山水。他没有特定的目的地。坐上火车出游,哪个地方引起他的兴趣,便在哪里下车。 车窗外出现了一条美丽的河。沿着蜿蜒的河流,平缓的绿色山岗连绵一线,山麓有座玲珑的小镇,给人以静谧的感觉。这幅景致诱惑着他的心。列车刚在车站停下,青年便背着包跳下车。没有别的旅客在此处下车。他刚下车,火车便扬长而去。 小镇一片静寂,看不见一个人影。所有的店铺都紧闭着卷帘门,镇公所也空无一人。唯一的宾馆里,服务台也没有人。他按响电铃,却没有一个人出来。看来完全是个无人小镇。要不然就是大家都躲起来睡午觉了。然而,这里其实是一座猫儿的小城。黄昏降临时,许多猫儿便走过石桥,来到镇子里。各色花纹、各个品种的猫儿。它们要比普通猫儿大得多,可终究还是猫儿。青年看见这光景,心中一凉,慌忙爬到小镇中央的钟楼上躲起来。猫儿们轻车熟路,越过石桥,来到镇里。它们走进商店购物,在宾馆的餐厅用餐,在小酒馆里喝啤酒,唱着快活的猫歌。青年在钟楼上将这些光景收尽眼底。将近天亮时,猫儿们成群结队地走过石桥,回到原来的地方去了。天亮了,猫儿们都走了,小镇又回到了无人状态。等到天开始暗下来,他再次爬上钟楼躲起来,彻夜观察猫儿们的行动。火车在上午和傍晚之前开来,停在站台上。只要愿意,他完全可以坐上火车,离开这座令人战栗的猫城。然而他没有这么做。他年轻,好奇心旺盛,又富于野心和冒险精神,他还想多看一看这座猫城奇异的景象。第三天夜里,钟楼下的广场上发生了一场小小的骚动。“你不觉得好像有人的气味吗?”一只猫儿说。“这么一说,我真觉得这几天有一股怪味。”有猫儿扭动着鼻头赞同。于是,猫儿们分成几队,开始搜索小城的每个角落。没用多少时间,它们便发现钟楼就是那股气味的来源。青年也听见了它们那柔软的爪子爬上台阶、步步逼近的声音。完蛋了,他想。猫儿们似乎因为人的气味极度兴奋,怒火中烧。它们个头很大,拥有锋锐的大爪子和尖利的白牙。如果被抓住,不知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三只猫儿爬上了钟楼,使劲儿闻着气味。“好怪啊。”其中一只说,“明明有气味,却没人。”“的确奇怪。”另一只说。它们百思不解地离去了。猫儿们的脚步声顺着台阶向下,消失在夜晚的黑暗中。青年松了一口气,也莫名其妙。要知道,猫儿们和他是在极其狭窄的地方遇见的,不可能看漏。但不知为何,猫儿们似乎看不见他的身影。他把自己的手竖在眼前。看得清清楚楚,并没有变成透明的。不可思议。不管怎样,明早就去车站,得坐上午那趟火车离开小镇。留在这里太危险了。不可能一直有这样的好运气。然而第二天上午,那趟列车没在小站停留,甚至没有减速,就那样从他的眼前呼啸而过。下午那趟火车也一样。他看见司机座上坐着司机,车窗里还有乘客们的脸,但火车丝毫没有表现出要停车的意思。正等车的青年的身影,甚至连同火车站,似乎根本没有映入人们的眼帘。下午那趟车的踪影消失后,周围陷入前所未有的静寂。黄昏开始降临。很快就要到猫儿们来临的时刻了。他明白他丧失了自己。他终于醒悟了:这里根本不是什么猫城。这里是他注定该消失的地方,是为他准备的、不在这个世界上的地方。而且,火车永远不会再在这个小站停车,把他带回原来的世界了。(译者:施小炜;原文有删改)11小说中的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12小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有关内容分析。(6分) 13这篇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析。(4分) 14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出你对小说的主题的理解,并结合全文,阐释你这样理解的理由。(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干草在青草中间唐韧距美加边境不远的美国小州佛蒙特首府,小城伯灵顿,一年四季是旅游胜地。它傍美国第六大湖尚普兰湖,湖有海的感觉。小城永远宁静着,就是游人聚集的市中心商业区也无人喧哗,人们当街静静坐着啜咖啡饮啤酒,偶有小摇滚组合献艺,也不闹腾,好像是为尊重小城的脾气。每天往返的路线上,有两片墓地。墓碑密集,白杨高耸。墓地与居民区隔街相望,只围一圈稀疏的栅栏,甚至栅栏都不设,往来之人并不避讳,墓地里鲜花供奉随常,无一些儿“阴森”感。中国的城市,是没有这种“人鬼杂居”的城区布局的。当乡村改建城市或城市扩建,中国人决不会把一片坟地留在城市里面,一定会迁走坟墓。可以想象,在中国的城市街头嵌入一片墓地,会引发多少抱怨和惊恐。除非大名人墓可以在公园等处保留,一般坟墓都须远离市区,阴阳两界泾渭分明,生怕死者的阴气冲撞了活人,会招灾上身,特别是小孩子“撞客”了会惊吓发烧甚至夭折,至多只能在家里供奉灵位。还有一说,先人所葬地的风水又关乎其后裔的发达,所以要依山要靠水的,遵从“堪舆”的说道。南方许多地方更把扫墓称做“拜山”。每年清明祭扫,需要隆重地准备家族集体的远程旅行,找车,起早,备好一年供奉一次的清明祭品和足够先人一年“花销”的冥币,是一个浩大的活动。而在美国的城市,阴阳之大防却没这么清楚。死者与生者毗邻而居,就像干草存留在青草中间,就像枯树与活树并肩站立。曾经活过的生命和正在成长呼吸跳跃的新鲜生命只不过隔着一段时间,共在一个空间很自然。因而墓地就很敞亮。白杨沙沙,叶片油亮,一片祥和之气。可以看出坟墓都是一家一家的,有一个家族几个坟墓像小合唱队似的排成半圆。嵌入城区的并非只有老墓地。在马里兰州collegepark,新辟的墓地也是与居民区比邻的,没有围墙,一片开阔的绿草地上,星散着不多的墓碑,其间相距十数米数十米不等,一簇簇鲜花娇艳,宛如小花坛。曾有意到其中一片墓地参观。前面的车上下来一男子,是来更换鲜花的,换毕即开车离去,前后几分钟,应是经常性的拜祭。墓碑文字有各种语言的,汉语的不少,多广东台山籍,碑文镌考妣姓名生卒年月籍贯等,犹太文西班牙文看不懂,英文的则多加刻圣经经文一段,或者以后人口吻撰写一两句简洁哀悼语,如“他远离了我们,但走近了上帝”。特别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两座童墓,在可爱的照片和种植的鲜花之外,一葬于2007年的十岁女孩墓前摆着16种各样瓷的、布的、塑料的、胶皮的、毛绒的大小玩具,墓碑最上面是家族姓,下凿三个姓名框,女孩名占其一,另两个框都还空着,似乎是哀痛的双亲为自己预留的;另一四岁女孩墓前则有大小五座天使石雕,内容风格非统一设计,应是陆续送去的,一块不同材质的褐色石板上刻了几句肝肠寸断的话:如果眼泪能筑起阶梯如果回忆能铺一条小路我要走上天堂接你回家看过不少国外名人为自己作的墓志铭,旷达的、调侃的、深沉的,这种父母为儿女作的墓志铭还是头一次看到。加缪在鼠疫一开头告诉我们,要了解一个城市,比较方便的途径是看那里的人们“怎样干活,怎样相爱,又怎样死去”。这样的城市墓地的布局,应该是显示着这里的人们希望让亲人就埋在附近,他们愿意只消走上几步,甚或从窗子里望出去,就看见亲人的墓,一早一晚可以去站一会儿,送些鲜花,说上几句话,而不必等待一个群体或社会统一的日期和仪式。 (2010年3期杂文选刊)15本文的题目含义丰富,请结合原文加以解释。(6分) 16根据你的理解,伯灵顿这座小城有着怎样的“脾气”?(6分) 17中国的“清明祭扫”与美国的“经常性的拜祭”有什么不同?包含着怎样的文化观念的差异?(6分) 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位哲人说:“一个生命之树伟岸的人,首先是一个灵魂根系深广的人。” 泰戈尔说:“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有人曾完整地掘出一株大树的根,那蜿蜒曲折的根系竟是树冠领有空间的两倍。 请根据自己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二、文言文(20分)三、诗歌鉴赏(10分)9.(1)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萍”和“梗”来喻自己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飘荡无定。(2分)(2)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1分);暗示行旅的艰辛(1分);烘托旅人暗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1分)。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初冬,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结合词意1分)。四、默写(8分)10、(1)臣心一片磁针石;(2)虽九死其犹未悔;(3)大阉亦逡巡畏义;(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5)肇锡余以嘉名;(6)夕揽洲之宿莽;(7)则思谦冲以自牧;(8)则思正身以黜恶。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11、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定要抓住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语句,并对此进行抽象概括。在这篇小说中应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答案】好奇心旺盛;富于野心和冒险精神;不满足现状,有着不为人知的精神追求;孤独、对陌生的环境的恐惧。(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3点得4分)1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塑造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角度思考。【答案】渲染了一种美好、静谧的氛围;与下文猫城的静寂和主人公的恐惧形成对比;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正是这优美的环境“诱惑”了青年的心。(每点2分,共6分)观点二:主题是“珍惜”。青年在现实中感觉到孤独,对现实有所不满,于是想离开远行。他进入了“猫城”。猫城是一种隐喻,里面都是形形色色人样的猫在那里生活,就跟现实世界中的人是一样。在那个世界里面,青年是个异类,更加没有存在的意义,会给猫城里面的猫带来恐怖感和危机感,他更加孤独,他独自一人在猫城的塔顶偷偷眺望,窥视猫城里猫的生活,无法交流,无法呐喊变得更加压抑。反而凸显出现实世界中生存的意义,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人不是孤岛的存在,我们都是相互关联,要珍惜手中所现实拥有的幸福。(主题观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理由4分)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15、解析:本文的题目具有比喻意义,结合文中的写的墓地,可以理解“干草”的含义,与“干草”相对,“青草”的含义也不难把握。【答案】(1)题目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干草”比喻“死者”,用“青草”比喻“生者”(1分);(2)“干草在青草中间”比喻“死者与生者毗邻而居”(2分);(3)其中隐含着的是一种生死观:生与死只不过是生命的两种存在形式,“它们共在一个空间”,“只不过隔着一段时间”(3分)。1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从文章第一段开始,作者就依次介绍了伯灵顿的特点:宁静、生者与死者“毗邻而居”,当地人的生活等。先切分层次,再概括即可。【答案】(1)“小城永远宁静着”;(2)小城很明朗,“一片祥和之气”,没有阴森恐怖之感;(3)人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4)坦然地面对生活,接受死亡;(5)尊重死者。(答对3点得6分)17、解析:这是一个探究性题目,作者对美国小镇伯灵顿特点的介绍中,隐含着与中国传统习俗的对比,从中不难看出两者的不同,这种不同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答案】中国的“清明祭扫”,每年一次,是“一个群体或社会统一的日期和仪式”,非常隆重,非常奢华,更加注重形式。美国的则是“经常性的拜祭”,规模很小,很简朴,所做的不过就是“更换鲜花,换毕即开车离去,前后几分钟”,注重情感的表达。(3分)中国的“祭拜”表达对死者的悼念,隆重、虔诚、敬畏;迷信先人可以保佑后世平安、幸福,包含的是“阴阳”两界阻隔的观念。“美国的拜祭”更加简单、朴素、真诚;表达的是一种怀念、一种关爱、一种尊重,其中所蕴藏着的是一种生死平等的观念。(3分)七、作文18、参照2012年高考评分标准最佳立意:强调“根”的重要性,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实的根基。1、判分原则判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符合文体要求,是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2、判分等级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3、评分表解分类赋分切题立意说理/记叙谋篇布局语言表达一7063切题独到、深刻剖析透彻辩证,见解独到/记叙生动,细节感人严谨,精巧准确、鲜明、生动二6256准确、正确分析较为辩证,层次分明/记叙真实,叙议恰当完整;有特点恰当、清顺三5549基本切题基本正确列举论据,分析说理尚不足或层次清楚逻辑关联不紧/写人叙事能力一般基本完整平实、通顺四4842略有牵强基本通顺五4128不切题牵强附会、硬贴标签“整体打包”,或堆砌几乎没有意义的论据,无分析、“油水分离”/记叙描写能力很弱逻辑层次不清不通顺,有明显语病和多个错别字六270不正确云里雾里,颠三倒四、胡编乱造无章无法文字表述很差附【参考译文】东部地区的墨家(墨子学说)学者谢先生,将要西行去见秦惠王。秦惠王问秦国的墨家学者唐姑果。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先生,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回答说:“谢先生,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他的用心非常险恶,他将尽力向您游说,来取悦您的继承人。”秦惠王因此怀着怒气等待着谢先生。谢先生到了以后,游说秦惠王,秦惠王不听。谢先生很不高兴,于是告辞离去。凡是听别人的见解是为了寻求正确的(治理)方法的,所说的如果正确,就算他是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而尽力游说,又有什么损失?所说的如果不正确,就算他不是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又有什么好处?不把采纳对方的良言作为自己的忠厚,却只因对方取悦少主而形成自己的蔽塞,秦惠王在听取见解方面有过失啊。像这些花费心思,会见说客即使再多,耳朵和眼睛即使(因会客频繁)再疲困,也不能明晓别人说的是什么。人老了以后,身体衰老,但是智慧更高。如今秦惠王年老了,身体和智力都衰弱了吗?楚威王向沈尹华学习书法,昭釐很嫉恨这件事。楚威王喜欢创制一些式样(也有解释为法制的),有个协助他创制式样并担任中谢(官职名)的人,替昭釐对楚威王说:“国人都说:大王是沈尹华的弟子。”楚威王很不高兴,因此疏远了沈尹华。担任中谢的那个人,是个小人(地位卑微的人),一句话就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釐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所以小人的话,不可以不详加考察。况且多次激怒国君,通过这为奸佞的人扫清了道路,奸佞小人仕途前进之路打通了却又厌恶贤人的仕途堵塞,这难道不是太难了吗?疾飞的箭,可以射得很远,湍急的流水汹涌澎湃,激怒的君主就会受到蒙蔽,受到蒙蔽就不可能成为君子。那些不可能被激怒的人,他们大概事先心里早有准则。有一个和别人做邻居的人,家里有一棵枯死的梧桐树,他的邻居(一个老汉)说这棵梧桐树不吉利,这个人就马上把树砍掉了。与他为邻的老者请他把砍下来的梧桐树给自己当柴烧。这个人不高兴地说:“邻居像这样阴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这就是认知上有所局限。请求或不请求把梧桐树当柴烧,这不能用来怀疑枯死的梧桐树的好与不好啊。有个想得到金子的齐国人,早晨起来,穿上衣服,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官吏把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他:“人都在那里,你就抢人家的金子,为什么?”他回答说:“根本就没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这真是极端的认知局限啊。存在(认知)局限情况的人,当然就把白天当成晚上,把白的当成黑的,把尧帝当成夏桀。局限带来的祸害实在太大了。亡国之君,大概他们都特别有认知局限的情况吧?所以只要是人必须去除局限后才能明白事理,去除局限就可以保全自身了。【诗歌鉴赏 赏析】这首归朝欢是写冬日早行而怀念故乡的作品,反映了作者飘泊生涯的苦闷情绪。作者习惯于即景生情,总是首先很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词的上阙前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别岸”是稍远的江岸,“萧萧”为芦苇之声,“淅淅”乃风的声响。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这图画般地写出了江乡的荒寒景象。“沙汀”即水间洲渚,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人们惊起所致。江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在江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底世界的探险记叙事文11篇范文
- 跨部门沟通协作标准化工具提升沟通效率
- 行业领域环境保护承诺书(5篇)
- 2025年麻将等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护理备考题库大全及答案解析
- 全新探险者安全测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 轨道工务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环境教育社会效应-洞察与解读
- 古籍数据挖掘技术-第1篇-洞察与解读
- 动态环境能量采集技术-洞察与解读
- 二十届四中全会测试题及答案单选题(20题)
- 2025重庆双福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招聘综合办公室文员、冻库管理员、招商员等岗位22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系统熟悉级航机务培训中心
-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 主题班会《知法-学法-与法同行》课件
- 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应急操作卡
-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件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黄金分割》 完整版课件
- JJF(电子)0036-2019 示波器电流探头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CorelDRAW-X7设计与制作》全书教案完整版电子教案整本书教案最全单元教学设计
- 铁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介控制措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