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片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苏教版一积累与运用(1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衣衫褴褛(l) 循循(xn)善诱 b.愠(yn)怒 懵(mng)懂c.据(j)理力争 贫脊(j) d.酣(hn)然入梦 卓(zhu)越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方来,吾欲辱之 方:将要 b.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到去c.叶徒相似 徒:只 d.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开玩笑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对于每个青年来说,机遇总是会有的,但是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一番拼搏,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b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一种妙手回春之感。c有的老师抓住课文中无关主旨的几句话大加发挥,滔滔不绝,给人的感觉是小题大作。d历史上多少忠臣义士,死心塌地,进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b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更好。c他在学习音乐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心血。d在地震后,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在废墟上重建社会主义美好新家园。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徐州狮子山兵马俑长阵,是继陕西杨家湾、临潼以后中国考古界对秦汉兵马俑的第三次大发现。 。我想,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最好是依山傍水。 。这一点,建在平原上的上海无法做到。徐州作为古代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是数以千计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兵马俑数以千计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兵马俑是徐州作为古代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傍水,当然是指江南湖泊与城市为伴;依山,自然是靠山而建依山,自然是靠山而建;傍水,当然是指江南湖泊与城市为伴a b c d二阅读与赏析(共43分)(一)(4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 7.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或者“涌”字的妙处。(二字选一赏析即可)(2分)_ (二)(12分)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注少赋敛:稍微收取一点赋税8.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吾使人卜之 (2)群臣莫对 (3)灵山固以石为身 (4)祠此无益也(益加点) 9.与“以祠灵山”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太祖常劝以读书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跪而拾之以归 d 遂以名楼10.翻译句子(4分)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 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 11.结合选文,说说你感受到的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三)(4分)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文读物。它时包括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文白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独具的特质。 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相对很高。同拼音文字读物相比,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作文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有学者认为,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汉字由象形开端,终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占汉字的形声字,不仅形旁有表意作用,大部分声旁也有表意作用。象形和会意是汉字联想的两扇大门。汉文的词语也往往引起读者的联想。汉语中不少词汇、成语、典故本身就是前人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摹状等形象思维创造的言语成果,当读者读到这些词时,就不是仅仅对字面义的直接摄入,而自然会从更广远的词语义域展开联想。例如,“萤雪”一词是刻苦读书的意思,但它立即会使人联想达到晋代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 。这样的联想无疑会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汉文读物内涵渊深,外延博大,纵贯古今,深入人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12与一般读物相比,汉文读物有哪些独具的特质?(2分) 13第段中加点的“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四)冬日香山(13分)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开会三天,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a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丰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嫩叶;b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的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枝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呈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枝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袖手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c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他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我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华,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来年她会争得更好的花,更好的叶,更浓的芳香。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14文章着力描写冬日的香山,为什么反复写到春夏秋三季的香山呢?(3分)答: 15文章的语言优美,请从abc三个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句赏析。(3分)答:我选 句赏析: 16作者对香山及香山上景物的称呼各不相同,称“灌木”为“它”,称树为“他”,观察冬景有了感悟以后又称香山为“她”。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作者如此表达的用意。(3分)答: 17作家写景绘形往往不在于物,而在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情。请简要说说作者通过本文想表达什么认识或情感。(4分)答: (五) 18.古诗文默写(10分)(1) ,恨别鸟惊心。 (2)僵卧孤村不自哀, 。(3)人生自古谁无死, 。(4) ,化作春泥更护花。(5)海内存知己, 。 (6) ,夜泊秦淮近酒家。(7)五岭逶迤腾细浪, 。(8)辛苦遭逢起一经, 。(9) ,铁马冰河入梦来。(10)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三表达与交流(45分)19.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5分)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八年级某班最近围绕“长城”专题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 搜集资料】某小组同学想了解有关长城的资料,请你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两种方法。(2分)_ _ _ _ 【活动二 激情辩论】一个美国人在介绍现存的世界七大奇迹时,这样评价中国的长城:世界上最长的坟墓。筑长城死去的人无法计算,唐朝一个和尚就说它“筑人筑土一万里”。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万里长城更是埋葬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的最长的坟墓。大规模的无休止的一代接一代的服徭役,那种超强度的奴隶劳动,摧毁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窒息了一个民族的活力,最终驯化了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曾经伟大曾经刚烈曾经强悍的民族。 长城,究竟是支撑东方巨龙腾飞的脊梁,还是一条拴住龙身的枷锁?说说你的看法(3分) 20.作文(40分) 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 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不要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或暗示)真实校名、人名书写工整规范。(3分)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联系人沈)一积累与运用(12分)(注意分值)1.c(3分) 2.d(3分) 3.c(2分) 4.a(2分) 5.d(2分)二阅读与赏析(一)(4分)6.(2分)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2分)之情。或:心境悠闲(1分)、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2分)。7.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1分),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1分)。或:“涌”字化静为动(1分),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1分)。(二)(10分)8.(4分)(1)占卜 (2)回答 (3)原本 (4) 好处9.(2分)b10.(2分)不能这样(的话),我将要 祭祀河神,可以吗?(2分)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将要干涸,国家将消亡。11. (2分)晏子认为,灵山和河伯自身尚且难保,祭祀它们是没用的,说明他是一个睿智、善于言辞的人;不赞同祭祀,因为费用得向百姓征收,说明他是一个体恤百姓的人。(3个关键词写出两个得全分,未能结合课文扣一半分)(三)(4分)12(2分)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简约性)(1分);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联想性)(1分)。13(2分)不能(0.5分)。“语义信息量相当”起限制作用,是两种字符语义信息量作比较的前提(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0.5分)。(四)冬日香山(13分)14(3分)用春夏秋三季的花、叶与绿的热闹而繁华的景象,来与冬日的山的素洁与凛然(1分)对比(1分),突出冬日香山的清静,表达自己淡泊宁静的情怀(1分)。15(3分)a句:比喻(1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枫叶的火红(1分),写出了秋日香山的热闹之景(1分)。b句:拟人(1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日香山摆脱烦扰(1分),描绘出它享受清静,悠闲的神态(1分)。c句:比喻(1分)的修辞手法,将远眺冬日香山之景比作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日香山的清静,安宁,淡雅和谐之美(1分),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1分)。16(3分)称灌木,是因为它在冬日已经完全没有了生命力,与土和石没有什么区别,因而称“它” (1分);冬日香山上的松树不畏风寒郁郁葱葱,十分伟岸,如同一个壮汉,就用了“他” (1分);游览香山后,领悟到了香山的可爱风韵,因而用“她” (1分)。 17(4分)对事物的看法应该是多角度的,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人应该努力减掉各种世俗的不必要的负担,使心灵澄静安闲;人应该具备松柏一样的骨气,不自卑自惭。(降低难度,一点2分,两点得4分)(五) 18.略(10分,1分一空)三表达与交流(45分)19(2分)活动一:网上查找、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等(送分题,一点1分)(3分)活动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工程,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力与美的精彩组合,成为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国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脊梁。修筑长城,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它是由无数征夫的白骨堆成,是一卷凄婉的历史;它也是民族自我封闭的象征,靠修筑长城以求巩固政权,这是文化愚钝的标志。(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有一定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20.作文(40分)基本切入分统一为: 项目等级内容、表达(36分)说 明书写(4分)一类卷(4034)要求:符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12处语病。赋分范围:3630分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4分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2个以下,格式规范。二类卷(3330)要求: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