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佛经翻译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pdf_第1页
试论佛经翻译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pdf_第2页
试论佛经翻译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pdf_第3页
试论佛经翻译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佛经翻译对中国古代 文学创作的影响 裘禾敏 摘要 史无前例的 千年译经运动 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着眼于创作思想 创作手法与创作题材 等方面 试图剖析佛经翻译给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指出翻译在民族 文化构建与创新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佛经翻译 创作 创作 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 H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9092 2008 01 0124 05 佛教既是宗教 又是哲学 其思想博大精深 其体系涵盖人类社会 自然界与思维活动 佛教自 汉朝从印度传入中国以降经历了冲突 依附 交流 与融合后 与本土的儒教和道教 三教合流 或 称 三教合一 逐步演变为左右中国文化史 中 国学术史发展的三大思想支柱之一 成为中国长达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 分 在肇始于西汉末年 收尾于北宋年间的 千年 译经运动 里中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译经大师 包括早期的安世高 支谶 支谦 竺法护 中期的 鸠摩罗什 彦琮 道安 慧远以及后期的玄奘 实 叉难陀 义净 不空等 他们皓首穷经 呕心沥 血 共译出两万多卷佛经 这些浩如烟海的经书里 文学成分较浓的有以下两类作品 第一类是有关佛 及其著名弟子的生平事迹 释迦牟尼放弃王位出家 修道 他成佛后又传教四十几年 有关他的故事颇 具传奇色彩 后来的僧人根据佛教发展的需要将许 多想像加到释迦牟尼身上 如四部 阿含经 有声 有色地描绘了无所不能的佛 是可读性很强的文学 作品 再者 佛的大批著名弟子有着曲折的皈依佛 门的经历 他们的身世进入佛典后大多演绎成引人 入胜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有文学影响力的是由鸠摩 罗什翻译的 金刚经 法华经 与 维摩诘经 第二类是本生经 即有关佛的前世 为人或为兽时 修行的传说 印度僧侣利用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添 附佛教教义 描述释迦牟尼出世之前经历的许多生 命过程 因其内容基本取材于古印度民间文学 所 以汉译的本生经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 佛经是佛教教义 教规 教理的主要依据 佛 经的译介对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诸多方面产 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胡适明确指出 在中国佛经 翻译 给中国文学史上开了无穷新意境 创了不少 新文体 添了无数新材料 1999 130 它 抬 高了白话文体的地位 留下无数文学种子在唐以后 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 并且富于想像力的佛教文 学 对于那最缺乏想像力的中国古文学有很大的解 放作用 因为 中国的浪漫主义的文学是印度的 421 作者简介 裘禾敏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译审 浙江大学翻译学博士研究生 注 本文系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年度立项研究课题 译者主体性与后殖民主义关系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文学影响的产儿 1999 159 本文力图从佛经翻 译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带来革命性变化的角度探讨 翻译对于民族文化构建和创新的功能 一 佛经翻译拓宽了古代文学的创作思想 佛教从人本主义的大慈大悲 普度众生的博爱 精神出发 探讨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提出 人生痛苦 无穷无尽 告诫人们如何转迷成悟 离苦得乐 获得身心自由与解脱 这些是佛教的基 本教义 也是 佛教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础与出发 点 对众生苦的关怀 即是对众生爱的体现 爱 众生这是释迦牟尼思想的核心 高令印 2005 3 小说属于通俗文学 在中国古代向来不受重 视 一贯被精英阶层称为 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 中国早期的小说大致为 六朝志怪小说 描写鬼 神故事 其中不少取材于汉译佛典 鲁迅认为 还有一种助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 便是印度佛 教思想之输入 因为晋 宋 齐 梁四朝 佛教大 行 当时所译的佛经很多 而同时鬼神奇异之谈也 杂出 所以当时合中印两国底鬼怪到小说里 使它 更加发达起来 综观中国古代小说史 唐朝的传 奇 宋朝的平话以及明清时期的小说等都与佛教有 缘 在佛经本土化过程中 特别是向民间传播时 作为通俗文学形式的小说可以抛开许多清规戒律 不承担传道的任务 主要定位于为民众提供娱乐消 遣 这使得佛教思想对小说 与其他文学形式如诗 歌 散文相比 创作产生更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很 多时期的小说里都有佛教有关因果报应 六道轮回 等内容 因为百姓困于现世痛苦 只好寄希望于佛 经所倡导的 来世 佛经的这些思想容易让百姓 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 给他们精神上的慰籍 高僧安世高翻译的佛经 十八泥犁经 鬼问目连 经 等为宣扬地狱思想的佛典 旨在通过鬼神故事 来说明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说 据此 有演绎成唐朝小说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讲 述的是主人公目连出家前有一次出门经商 行前嘱 咐他的母亲要在家供养佛 然而 他母亲因吝啬没 有施舍供佛而坠入地狱 等主人公皈依佛门 以道 眼看到自己母亲在地狱忍受百般痛苦 于是向佛求 助 目连在佛的引导下建盂兰盆 拯救其母脱离苦 海 张立文等 2005 285 显而易见 这个故事 就是作者把佛教里因果报应论与中国传统孝道思想 糅合在一起的产物 佛教与中国鬼神观念相结合的 结果是 到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颇具特色的 志怪小 说 题材大都虽为各路鬼神崇拜 但其主体多为 佛教占据 代表作有晋代干宝著 搜神记 谢敷 著 光世音应验记 陶渊明著 搜神录 北齐颜 之推著 冤魂志 六朝刘义庆著 宣验记 等 佛教教义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这不仅促进了佛教的 中国化与通俗化 加强了百姓对佛教的信仰 而且 最终还拓宽了古代小说的创作思想 翻译佛经对古代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还体现在 诗歌 表现为 以禅喻诗 具体指 以禅论诗 以禅悟诗 与 以禅比诗 禅 也称 禅那 意为 一切众生本觉真性 亦名佛性 亦名心地 是梵语Dhyana的音译 鸠摩罗什意译为 思维 修 玄奘译为 静虑 禅作为一种修行方法 十 分广泛 据称 凡通过修行而达到一定境界者 都 可称为禅 佛教的缘起说认为 世上万物变化无 常 没有自己的本质 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 主张 万事皆空 所谓 空 就是世界没有永恒的价值 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 这种 空 的思想反映到古 代诗人创作就是追求一种淡泊宁静 回归自然的心 态 诗歌风格多呈恬淡澹泊 清幽旷远 含蓄平 淡 许多官场失意的文人常常钻进佛教里去寻找精 神寄托 他们的诗歌创作多半与禅宗密不可分 魏晋时期的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创作的开山人 物 他因厌倦宦海沉浮而潜心研究佛教 其诗作常 寓禅意于恬静的景物描写 表现出强烈的出世色 彩 例如他在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中写道 昏 旦变气候 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 游子澹忘 归 出谷日尚早 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 云霞 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 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 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 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 客 试用此道推 谢灵运 以佛对山水 于诗情 画意里体验禅悟的愉悦 在刹那间顿悟 无我 的 永恒 黄河涛 1995 104 以求得经历仕途坎坷 后的心理平衡 唐朝 诗佛 王维平生信佛 曾拜 南宗道光禅师为师 与禅宗关系密切 他的禅宗信 仰对其山水诗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因禅宗主张自性 521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清净 借助本心的自觉来改变对世界的看法 王维 一生创作了许多糅佛理于诗境 诗情 诗意的杰 作 如他在 终南别业 里写道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如 行到山穷 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诗 作明显地流露出佛教的出世态度 还有 他在 鹿 砦 边吟唱道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 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他还在 鸟鸣涧 里自语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 涧中 这些都是诗人对心灵与大自然空寂的精彩 描述 无不洋溢着绵绵禅意 流露出禅家参禅话 语 由于诗歌言简意赅 不能光看字面含义 这与 参禅要脱离具体形象 不拘泥于佛说与佛理 追求 言外之意的道理一样 参禅与赏诗就会产生内在一 致性的艺术效果 继王维之后 这种富于佛教色彩 的山水诗创作传统一直薪火相传 源远流长 二 佛经翻译丰富了古代 文学的创作手法 魏晋时期 散文因受辞赋影响而逐渐倾向骈俪 的体裁 这个时代 可以说是一切韵文与散文的骈 偶化的时代 结果是文学成了少数人的特权 作 品充斥着对仗骈偶的陈词滥调 文学远离平民 渐 渐僵化 佛经翻译给当时陈腐的文坛带来了生机与 活力 因为汉译佛经 重在传真 重在正确 而不 重在辞藻文才 重在读者易解 而不重在古雅 以鸠摩罗什为代表的译经大师本着 不加文饰 令 易晓 不失本义 的原则 开创了一代新文风与新 文体 维摩诘经 是一部富于浓厚文学趣味的佛经 译出之后对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维摩诘成为 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的形象 这部作品描述 的是居士维摩诘生病 释迦牟尼嘱咐众多弟子去探 病的故事 弟子们都因害怕维摩诘的本领而不敢前 去问病 最后只有文殊师肯按照佛祖的嘱托去做 下面摘录了由鸠摩罗什翻译的一段就是写弟子阿难 向释迦牟尼转述维摩诘如何能言善辩的场景 佛告阿难 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阿难白佛 曰 世尊 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 忆念 昔时 世尊身有小疾 当用牛乳 我即持钵诣大婆 罗门家门下立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 唯 阿难 何为晨朝持钵住此 我言 居士 世尊身有小 疾 当用牛乳 故来至此 维摩诘言 止 止 阿难 莫作是语 如来身者 金刚之体 诸恶已 断 众善普会 当有何疾 当有何恼 默往 阿 难 勿谤如来 莫使异人闻此粗言 无命大威德诸 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 阿难 转轮圣王 以少福故 尚得无病 岂况如来无量福会 普胜者 哉 行矣 阿难 勿使我等受斯耻也 外道梵志若 闻此语 当作是念头 何名为师 自疾不能救 而 能救诸疾人 可密速去 勿使人闻 当知 阿难 诸如来身 即是法身 非思欲身 佛为世尊 过于 三界 佛身无漏 诸漏已尽 佛身无为 不坠诸 数 如此之身 当有何疾 时我 世尊 实怀惭 愧 得无近佛而谬听耶 即闻空中声曰 阿难 如居士言 但为佛出五浊恶世 现行斯法 度脱众 生 行矣 阿难 取乳勿惭 世尊 维摩诘智慧 辩才为若此也 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上面这段文字是阿难回忆自己领教过维摩诘辩 才的对白 就语言风格而言 已很接近当时的白话 文体 亲切自然 质朴无华 就创作手法而言 中 国古代散文说理时倾向于罗列事实 而佛经立论与 驳论比较重视逻辑的推演 这一点从上文维摩诘高 超的辩论中可窥见一斑了 他从 如来 乃 金刚 之体 当有何疾 讲到 转轮圣王 也 尚得无 病 进而推断出 佛身无为 当有何疾 的结 论 论证逻辑严密 层层紧扣 鞭劈入里 使得阿 难无以应对 阿难以此为理由推脱问疾之事 佛学 传入之前 中国散文中的概念分析比较薄弱 只有 先秦的墨家与名家在此方面有过论述 而佛经里反 映教义的篇章特别注重逻辑性 汉译佛经给中国的 僧人与文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 借鉴模本 自此 中国说理散文增添了崭新而有效的创作手法 如韩 愈撰 原道 就是长于分析推理的散文 他从儒 家 道家与佛教的 道 的概念入手 经缜密的论 证与推演 最终确立儒家 道 的地位 另外 佛经使用大量的比喻 这也大大丰富了 古代散文的创作手法 据北本 大般涅磐经 卷二 十九 佛经大致采用了八种比喻方法 善男子 喻有八种 一者顺喻 二者逆喻 三者现喻 四者 非喻 五者先喻 六者后喻 七者先后喻 八者遍 喻 佛经常常使用一连串比喻 如 金刚经 有 621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六喻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 作如是观 还有 大般若经 卷一提到 大乘十 喻 解了诸法如幻 如焰 如水中月 如虚空 如响 如毽鞑婆城 如梦 如影 如镜中像 如化 张立文 向世陵 2005 282 283 这些表现力 很强的创作手法给中国古代散文注入了新鲜血液 给中国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 诗歌是中国古老的文学体裁 从 诗经 到唐 诗 文脉绵长 底蕴深厚 佛经翻译对诗歌的贡献 主要体现在音韵学方面 史学家陈寅恪指出 椐 天竺围陀之声明论 其所谓声Svara者 适与中国 四声之所谓声者相类似 即指声之高低言 英语所 谓pith accent者是也 围陀声明论依其声之高低 分别为三 一曰Udattd 二曰Svarita 三曰Anudat2 ta 佛教输入中国 其教徒转读经典时 此三声之 分别当亦随之输入 故中国文士依据及摹拟当日 转读佛经之声 分别定为平上去之三声 合入声共 计之 适成四声 于是创为四声之说 并撰作声 谱 借转读佛经之声调 应用于中国之美化文 四声三问 见 陈寅恪文集之二 宋朝文学家 沈约受佛经转读与梵语拼音的启发 把汉字的声调 高低分成平上去入四声 创立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格 律理论 并创造了 永明体 主张诗歌创作要注 重格律 讲究平仄 这为唐朝律诗的繁荣昌盛奠定 了理论基础 三 佛经翻译为古代文学提供了 不竭的创作题材 鲁迅指出 魏晋以来 渐译释典 天竺故事 亦流传世间 文人喜其颖异 于有意或无意中用 之 遂蜕化为国有 1998 30 两万多卷佛经涉 及了印度的哲学 文学 逻辑 医药 天文 文 法 声韵 音乐 舞蹈等诸多内容 给中国文化带 来了发展的活力与清新的风格 其中不少是极具文 学价值的经典作品 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题材 不朽的源泉 译经大师康僧会译有 旧杂比喻经 该经文 原文摘录如下 昔有国王持妇女急 正夫人谓太子 我为汝 母 生不见国中 欲一出 汝可白王 太子白王 王则听 太子自为御车出 群臣于道路奉迎 为 拜 夫人出其手开帐 令人得见之 太子见女人而 如下 便诈腹痛而还 夫人言 我无相甚矣 太 子自念 我母当如此 何况余乎 夜便委国出入山 中梦观 时道边有树 下有好泉水 太子上树 逢 见梵志独行来入水池浴 出饭食 作术吐出一壶 壶中有女人 在于屏处作家室 梵志遂得卧 女人 则复作术 吐出一壶 壶中有年少男子 复与共 卧 已便吞壶 须臾梵志起 复内妇著壶中 吞之 已 作杖而去 太子归国白王 请道人及诸臣下 持作三人食著一边 梵志即至 言 我独自耳 太子曰 道人当与妇共食 道人不得止 出妇 太子谓曰 当出男子共食 如是至三 不得止 出男子共食已 便去 中国有一则著名的阳羡书生故事 它就是根据 上述的佛经内容创作的 这个故事的开头几句及相 关情节是这样的 东晋阳羡许彦 于绥安山行 遇一书生 年十七八 卧路侧 云脚痛 求寄彦鹅 笼中 彦以为戏言 彦曰甚善 乃于口中吐出一 铜盘奁子 酒数行 乃谓彦曰 向将一妇人自 随 今欲暂要之 彦曰甚善 又于口中吐一女子 年可十五六 衣服绮丽 容貌绝伦 女人于口中 吐出一男子 年可二十三四 男子又于口中吐一 女子 年二十许 戏调甚久 复吞此女子 铜器 悉纳口中 留大铜盘 可广两尺余 与彦别曰 无以籍君 与君相忆也 经比较 就创作题材的 相似性而言 阳羡书生与 旧杂比喻经 之间的传 承关系是十分明显的 佛经中文学性很强的篇章不少是中国古代长篇 小说不朽的题材 例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西 游记 讲述的故事原型正是唐朝高僧玄奘历经磨 难 誓向西域求取佛经的曲折历程 根据陈寅恪的 系统考证 该小说作者吴承恩在加工创作时借用了 相关佛典里的许多情节 陈寅恪指出 孙悟空大闹 天宫出自 贤愚经 顶生王缘品 里争夺王位的 故事 沙和尚的很多情节源自 慈恩法师传 猪 八戒来自义净翻译的 毗奈耶杂事三佛制芘诌发不 应长缘 孙悟空从须菩提祖师半夜得到法术的故 事 就是佛经里禅宗五祖弘忍夜半传衣钵给六祖慧 能传说的演变 还有 西游记 着力描写的九九 八十一难取材于 严华经 里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 的情节 721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另据胡适考证 由 文学天才自然流露 的鸠 摩罗什翻译的 法华经 里 有几个寓言 可算是 世界文学里最美的寓言 在中国文学上也曾发生不 小的影响 四 结 语 梁启超认为 凡一民族之文化 其容纳性愈 富者 其增展力愈强 此定理也 我民族对于外来 文化之容纳性 惟佛学输入时代最能发挥 故不惟 思想界生莫大之变化 即文学界亦然 其显绩可得 而言也 他还进一步断定 我国自 搜神记 以 下一派之小说 不能谓与 大庄严经论 一类之书 无因缘 而近代一二巨制 水浒 红楼 之流 其结体运笔 受 华严 涅磐 之影响甚多 2005 154 155 158 梁氏站在翻译事业影响国 家文化昌盛的历史高度 从历时的维度客观而中肯 地评述了佛经翻译的巨大作用 回顾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我们可以发 现 佛经翻译确实给中国文学之源 古代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