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学习心得体会.doc_第1页
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学习心得体会.doc_第2页
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学习心得体会.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论语有感亢丽芳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应是教育本真的需要。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据此而作训蒙文,力求蒙以养正而达圣功,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为弟子规,是后世学生的生活规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程:孝、弟、谨、信、爱、仁;一门辅修课:学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的顺序是什么?通过学习程树德论语集释材料和“惜缘坊”学者同仁交流,我以为现在的教育,有的已经异化了,甚至成了纯然的求知之学。其实,教育主要的任务不是学习知识,首先是学会做人。孔子的教学总纲一共12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中9个字都是谈的如何修身做人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无论是教堂还是学校,在他们行使其真正的功能的限度内都是为了使人变得崇高。”我发现,修身做人问题解决了,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多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重视做人的教育,才是本真的教育。没有品格支撑,只是盯着分数,恶性竞争就会出现。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之后,人格也会弱化与走低,情绪也会不佳。这些,恰恰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品质,也是影响分数提高的杀手锏。所以,所有的高效,如果离开了良好的道德与优质的情绪,都是短暂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相反,有了优质的生存环境,提高分数却往往不求自得。马斯洛的理论指出,“人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更能表现出利他、友善、慷慨、仁慈、信任等人类优良的品性”。孔老夫子“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人人都会对生活充满激情。也就是您所说的回归人类的本性吧!人类的本性都是积极向上的,都在追求优秀。周国平先生说: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那高分数就是优质教育环境的副产品。论语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小小的一本语录体书籍,从治国,到为政,再到做人,无不有详细的思想与感悟。宋朝的宰相赵普曾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