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1页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2页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3页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4页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渗药物的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概念药物外渗 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 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据报道 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 1 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渗出的分级0级没有症状1级皮肤发白 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肤发凉 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1 6英寸之间 皮肤发凉 伴有或不伴有疼痛3级皮肤发白 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6英寸 皮肤发凉 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 4级皮肤发白 半透明状 皮肤紧绷 有渗出 可凹陷性水肿 皮肤变色 有淤伤 肿胀 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 循环障碍 中等到重等程度疼痛 任何容量的血制品 刺激性 腐蚀性液体的渗出 常见的渗漏原因1 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 包括药物酸碱度 浓度 渗透压 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2 机械因素主要涉及液体 注量 速度 时间 压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 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 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 红 肿胀 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 甚至造成残疾 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3 机体因素这主要是指输液局部的血管舒缩状态 淋巴循环状况及患儿的全身情况 如穿刺部位血管弯曲 充盈度差等 4 思想因素主要指工作责任心不强 观察输液外渗的经验不足 不重视临床常用药物渗漏所造成的后果 预防措施1 正确选择血管避免选择血运差的部位 如足背 内踝及水肿部位 对血管活性药物和渗透压高 刺激性强的药物及末梢循环差的患儿宜选择相对近端 较粗大的静脉穿刺 如 肘静脉 大隐静脉 头皮正中静脉等 对于需持续维持静脉升压药物治疗休克的患儿 可建立两条较粗的静脉通路 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 2 避免机械损伤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减少皮下探测血管的次数 尽可能一针见血 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伤 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 避免针头滑脱或刺破血管壁 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 防止血液渗出血管 造成皮下淤血 3 减慢输液速度 减小压力应确定头皮针在血管里之后再输注 速度及压力要适中 熟悉注射药物的药理和毒性作用 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 避免外渗 外漏 4 加强责任感与护理护士对患儿首先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 注意保护患儿的每条血管 选择血管要认真仔细 经常巡视输液是否通畅 密切观察病情及输液部位的反应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必要时与对侧肢体进行比较 新生儿常用药物所致渗漏的原因1 多巴胺小剂量多巴胺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静脉壁的营养血管发生痉挛 静脉壁因缺氧 缺血使其通透性进一步增加 导致药物渗漏 2 10 葡萄糖酸钙是阳离子高渗性溶液 进入皮下间隙后刺激血管和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反应 3 20 甘露醇使用4 8次后 由于血管壁增厚 内皮细胞坏死 血管内淤血 引起周围组织炎性水肿 4 抗生素在输注过程中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 可导致局部静脉炎及疼痛不适 5 营养液输液量多 输注时间长 且婴幼儿难以安静合作 往往会造成液体渗漏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一 常规处理1 热敷 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变 如 肾上腺 氯化钙 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 冷敷 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伤 使局部血管收缩 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 20 甘露醇 4 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3 药物湿敷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物 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如氯化钾 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引起的炎性反应 4 理疗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 还可配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二 新生儿常用药物的外渗处理1 10 葡萄糖酸钙需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用药前后均应用3 5ml生理盐水冲管 以避免血药浓度太高或药液滞留于局部血管和周围组织持续受损 渗漏后局部用玻璃质酸酶1支加生理盐水10ml局部做放射状封闭 2 多巴胺需建立两条静脉通路2 4h更换 渗漏后可用酚妥拉明湿敷或封闭 也可在渗漏后30分钟内应用50 硫酸镁湿敷与渗漏部位并加用维生素E涂抹 一般在半小时内肿胀减轻 3 甘露醇资料显示加温至37 时溶液中小于25um的微粒数量明显低于常温 19 21 对血管的损伤大大减小 甘露醇渗漏可采用外敷丁胺卡拉或利多卡因 4 抗生素渗漏可用山莨胆碱10ug 生理盐水10ml浸湿无菌纱布覆盖肿胀部位 1h更换一次 6 12h肿胀消退 5 营养液渗漏可用50 硫酸镁或75 酒精外敷 效果明显 出现水泡时 抽出水泡内液体局部涂抹磺胺嘧啶银糊剂并予烤灯照射 总之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护理工作者应增加安全意识 提高认识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