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承德联校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将各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二。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其中第140题每小题1分,第415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在谈及小农经济形态时说:“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都没有发 生多式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使他们相互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由此可 见,小农经济具有a.分散性b.落后性c.封闭性d.脆弱性2.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 地。”这一观点a .揭示了 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b.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c.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d.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3.汉代田庄作为一个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使得它带有一种游离于社会 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庄,在国家控制无力时,就会成为割据势力 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成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这说明汉代田庄a.脱离国家控制并与世隔绝b.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c.具有明显的自然经济属性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4.下列材料描绘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选项描述所指对象a“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 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翻车b“烧生铁精以重柔挺,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 淬以五牲之脂”灌钢法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白瓷d“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 桑麻”海上丝绸之路5. “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 毋宁称城邑或城堡。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a. “城”与“市”完全分离b.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c.商业活动限制严格 d.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6.会馆是一个“联乡情于异地”“叙桑梓之乐”的场所。身处异地的同乡商人逢年过节时把酒言 欢,畅叙乡情,正所谓“以敦亲睦之谊,以叙桑梓之乐,虽异地宛如同乡”。材料认为会馆a.提供了同乡商人的管理机构b.规范了商帮内部的市场秩序c.便利了同乡商人的感情交流d.保护了客籍商人的经济利益7.右侧是北宋时期赋税结构的变化图(单位:万贯)。据此可知,当时a.农业生产水平低下b.政府实行重商抑农c.政府降低农业赋税d.商品经济发展较快8.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 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b.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c.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d.“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9.面对近代企业的举步维艰,郑观应指出: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而股东辈亦无可如 何。”他认为近代企业a.深受专制制度之害b.全部倒闭陷人绝境c.抵制洋货有心无力d.完全依赖外国资本10.清末商务官报丁未年第27期刊文写道!国之富强,视乎利权;欲保利权,端在抵制。抵制 之术安在?舍兴工无他道也。”材料观点的真实意图为a.动员反帝斗争 b.提倡抵制洋货c.宣扬变法图强 d.主张实业救国11.外国资本主义一直是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座大山,民族资本主义常因外国资本主义 的人侵加剧而遭受重挫。下列可以突出证明这一观点的两个时期是a.战时期、一战后初期b.战后初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一战后初期、抗日战争时期d.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12.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应该怎样发展,怎样走适合国情的路,这是国家面临的全新课题。在此背景下,毛泽东发表了13.“它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禁锢,它的历史地位可以和遵义会议相提并论,从危难中 挽救了党,挽救了人民,挽救了国家,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折。”“它”是指a.八七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14.有人把中国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称为“封建土地生产方式的复归”,看似有一定 道理,但显然二者有本质区别。二者的“本质区别”表现在a.土地的所有权b. 土地的经营权c. 土地的规模d.产品的分配方式15.1979年4月,广东方面希望扩大自主权,在毗邻港澳的地方举办出口加工区。有的领导对 此提出建议:“那得在边界拉起7000公里的铁丝网,把广东与相邻的几省隔离开来,以防止 国门打开时资本主义的东西会洪水猛兽般涌进来。”这反映出当时a .国际局势十分紧张 b.改革面临较大风险c.城市体制改革展开 d.思想禁锢亟待打破16.“南方谈话”促成了著名的92派,即1992年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据统计,这一年,全国 至少有10万名党政干部“下海”经商。在当时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92派”都成功了。这 说明“南方谈话”a .具有激活人才和生产力的积极意义 b.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有的社会体制c.拉开了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序幕 d.彻底打破了改革开放的思想禁锢17.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定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这个决定a .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趋向具体化c.规定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时间d.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中山装没有采用开放式的敞领,而是采用关合式的立领,这种形式的设计一方面是源于中 山装所借鉴的西式军装,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影响到了服装领型的选择。”从 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山装的这种设计a.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b.带有反专制的意义c.没有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d.具有中西合璧风格19.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把变衣冠 作为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a.改旧换新,表明革命决心b.仿照国外,借鉴西方经验c.启发民智,营造变法氛围d.引领时尚,倡导新的风俗20.从传统社会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铁路开通后“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说明近代交通工具a.冲击了传统的等级观念 b.改变了落后的耕作方式c.引发了生活习俗的变化 d.促进了礼仪风尚的演变21.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方向支持国家航海家主要贡献a向东葡萄牙迪亚士航行到美洲最南端好望角b向西葡萄牙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c向西西班牙哥伦布渡过大西洋,到达美洲d向东西班牙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22.大国崛起中一位西班牙教授说:“哥伦布的航行以及后来葡萄牙人进行的一系列航海活动,带来了重大的成果,那就是人们得到了整个世界的完整概念,自此开始了所谓的世界历 史。”材料的观点主要是指新航路开辟a.引起了全球范围的殖民扩张 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状态 d.确立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23.新航路开辟,世界联系日益加强,人类文明不断交融。这种“交融”在当时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鸦片贸易 b.殖民扩张 c.商品输出 d.资本输出24.1 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英国曾颁布禁止熟练工人移民和机器出口的法令。这种做法反映了英国a.同别国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b.已经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方针 d.企图垄断先进的生产技术25.据 统计,英国在1700年至1851年,制成品在进口商品中的比例从28.4%下降到4. 9%,原 料从45%上升到58. 2%,1831年曾高达70. 4%,食品从26. 6%上升到36. 9%。英国进口商品结构出现如此变化主要是因为a.工业革命开展带来的客观影响b.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更多的原料c.工业制成品国内市场日益饱和d.圈地运动造成农业生产持续下降26.据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在1850年以前,帆船占世界航运的比重高达99%以上,而在 1899年时却不到1/4。推动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钢铁工业的进步 b.电力的广泛应用c.动力技术的革新 d.化学工业的突破27.1932年总统竞选时,胡佛仍然不改初衷,宣称!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走,关键在于是恪守美 国传统,还是乱搞什么新花样。”他的“初衷”是指a.用金融刺激生产和消费b.不断推动工业的国有化c.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d.大力推行福利主义政策28.凯恩斯因有效解决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问题而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而到了 70 年代“滞涨”出现后,他又被称为“战后滞涨病之母”。凯恩斯主义失灵从侧面说明了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非万能 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可调和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 d.应不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29.下表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两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面对其中第二阶段的 经济状况,它们采取的有效对策是年代项目1950197319741982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6%2. 4%通货膨胀率3. 4%9. 9%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d.发展“福利国家”,缩小贫富差距30.“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用迅速和直接的办法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 业和资本主义,实行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苏俄用这种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a.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b.缺乏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条件c.具备了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d.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31.实行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主要遵循这一分配原则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天朝田亩制度d.人民公社32.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非凡之处在于,他既没有丢掉老祖宗,也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关于 社会主义的传统论述,而是始终以时势的变化为基础,敢于和善于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拓马 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段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a.纠正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渡理论 b.违背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c.丰富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倶进的理论品质33.斯大林认为,为了积累资金,保证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家除了向农民征收普通税(直接税和间 接税)之外,还应征收一种“额外税”,这种“额外税”也可称之为贡税,“不用说,这件事是令人 不愉快的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国家可惜暂时不得不向农业征收这种额外税”。这种“额 外税”应来自 a 余粮收集制 b.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c.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d.对富农财富和生产资料的剥夺34.1954年出版的、由斯大林亲自审定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把集中体现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上升为社会主义各国必须遵循的“共同规律”。这说明 a .该“模式”已被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认可接受b.该“模式”对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适用性c.斯大林致力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d.苏联尚未摆脱对该“模式”的迷信35.右表反映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粮食增长状况。推动1954年后粮食产量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经济措施是a.取消义务交售制 b 鼓励发展家庭副业c.提局农产品收购价格 d.大规模开垦荒地36.在20世纪70年代,勃列日涅夫对苏联的形势估计十分乐观,对柯西金的经济改革报告表现 不满。“看他想出什么来了,改革、改革谁需要这个改革?而且,谁懂得改革?现在需要的是更好地工作,这就是全部问题之所在。”这从侧面反映了勃列日涅夫a.力求维持稳定 b.官僚主义严重c.拒绝任何变革 d.信奉自由主义37.“戈尔巴乔夫为经济改革总是心血来潮地临时凑合一些计划,这些计划有时是他从国外带回 来的,有时是他同有名的经济学家或西方杰出的工业家谈话之后凑成的。”这段话反映了戈尔巴乔夫a.对经济状况认识模糊,认为无需调整b.主张经济改革应当借鉴西方模式c.改革重心将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d.对改革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和规划38.下图是2010年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后投票权排名前十国家的相关情况。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a .美、日、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b.新型经济体在世行影响力已不容忽视c.世行重点扶植发展中国家 d.已经建立了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39.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每天大约有60000亿美元在流通。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中的 a.资本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生产全球化 d.劳务全球化40.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加深,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 引起政治领域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协商与对话越来越成为当今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手段。 这句话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a.加剧了国家间的矛盾b.避免了国际争端的激化c.有利于缓解国际冲突d.会导致国际政治一体化41.唐代元稹在织妇词中写道,“目击贡绫户,有终老不嫁之女”,“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 嫁不得”,说的就是为了不泄露“挑纹”绝活,竟然发生了使两个女儿终老于家不得嫁人的悲 剧。“悲剧”的发生反映出该行业a.传承的保守性b.传承对象为女性c.传承的周期长d.严格的工艺要求42.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使中国不能充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实现工业化,达至u富国强兵的目 的,昭示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失败,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已行不通了。这里的“不彻底性”主要是指a.没有建立革命武装b.革命纲领不够彻底c.没有推翻封建帝制d.社会形态未能改变4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以来历经三大基本经济制度变迁:由封建强制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的 转型、由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的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其中,这里 的第二阶段对应于a.“ 一五”计划期间 b.人民公社时期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中共十四大后44.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某领导人宣布!前人的乌托邦想法,将被实现,并将超过。”这种 “乌托邦”的想法,并非梦呓,而是有一个所谓物质基础。这里的“所谓物质基础”应是指a .国民经济恢复 b.三大改造完成c.“ 一五”计划完成 d. “粮食卫星”45.近代某报某栏目一标题为江南陆师学堂学生退学始末记,内容大抵是学生不满学堂主事 者之老迈保守,有30多名学生愤而退学之事,文后配有对此发表评论的来函。这体现出的 报刊的功能是a .报道新闻,传递信息b.通达民情,推进民主c.传播知识开启民智d.引导舆论,挟持民意46.1977年,严中平先生在历史研究上发表了殖民主义海盗哥伦布一文,论述了哥伦布西 航的目的是侵入、掠夺中国,客观上直接使印第安人和非洲人民陷入灾难浩劫之中。因此, 他认为站在中国和“印第安人的立场上评价哥伦布必须全盘否定,坚决骂倒”。该学者对哥 伦 航的评a.遵循了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b.基本上与其远航的客观效果相符合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d.忽视了哥伦布远航的客观进步作用47.“这些新工业部门中的大企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他们在竞争中往往居于十分有利的地 位使中小企业被他们排挤和吞并这些新技术和新部门的出现又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间的兼 并现象,促使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新工业部门发展迅速b.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的不断扩大d.工厂规模不断膨胀48.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总统,被喻为“狮子”和“狐狸”。用“狮子”和“狐狸”来形容 罗斯福,是因为他a.面对危机勇气与智慧并存b.破坏民主传统连任四届c.身残志坚,独具人格魅力d.炉边谈话振奋国民信心49.斯大林把农业看成是国家工业化的手段和工具,农民则把集体农庄制称为“第二次农奴制。他们的这种认识反映了a.国家限制农民人身自由b.农民利益受到了损害c.集体农庄生产水平不高d.封建农奴制依然存在50.有人曾说!是什么隐藏着的力量妨碍西欧像牛奶里放入凝固剂后立即形成鲜美的奶酪那样 简单地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呢?有一点是极其明显的,那就是显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的敏 感的民族自尊心”其含义是a.欧洲一体化难以实现b.民族主义潮流会延缓欧洲联合的进程c.欧洲终将走向分裂d.社会制度的差异影响了欧洲的一体化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 51题 10分,第52题 10分,第53题 10分,第54题 10分,共40分。)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周礼把“百工饬化八材”和“商贾阜通财贿”与“三农生九谷”等农业活动并列 为“任万民”选择的“九职”。史记引周书,说农工商虞都是“民所衣食之原也”。略论重农抑商的历史根源材料二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有不少商人趁战乱物资供应紧张而抬高物价。秦统一中 国以后他们虽有收敛,但到了汉初,一些商人趁经济凋敝、物质奇缺之机,囤积居奇,哄抬物 价,牟取暴利,兼并农民。汉书中的食货志记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 其奇羸,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秦汉“重农抑商”的历史原因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材料中关于农业和商业地位的认识(4分)(2)针对材料二中商人的不法行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的具体经济政策。(6分)52.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产生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的生产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封 建经济结构日趋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19世纪60年代, 清朝政府一部分洋务派官僚在“平内寇”“御外侮”的思想指导下,创办了 一些军事工业和民 用工业,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西方的设备和自然科学,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一些爱国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开采矿山、设立工厂以“抵制洋商厂” 的主张,出现了 一个兴办工矿企业的浪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8951911年,共创办了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462家,开办资本共89693千元。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董少辉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的发展”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宗教在欧洲近代早期的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许多变革都离不 开宗教因素的推动,海外殖民扩张尤其体现了这一点。英格兰是一个宗教思想根深蒂固的民族,在其殖民扩张中,宗教因素是主要精神动力之一,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学者并没有重视这一点。他们过多地强调经济和政治上的因素,把英国的殖民扩张完全看成是利近代早期英国殖民扩张的宗教动因研究) 材料二 有些传教士到各地传教或深入没人去过的地方探险实际上是为殖民化当先行 官。他们对各地自然环境、资源、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的了解,或有意或无意地为大英帝国的 扩张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情报,在这种意义上说传教士是“特务”也无不妥之处。同时传教 士让当地的百姓接受基督教或天主教也可以让殖民地人民接受西方的文化理念,从而易于统治。从这种意义上说,传教士又是“精神麻醉师”。大英帝国功过:血腥殖民、扩张资本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殖民扩张的“宗教因素”。(4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说明“传教士”的影响。(6分)5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9年美国的出口总值是52. 41亿美元,进口总值43. 99亿美元.930年下 降为38. 43亿美元和30. 61亿美元.931年又降为24. 24亿美元和20. 91亿美元.932年 进一步降到16. 11亿美元和13. 23亿美元。资本输出一落千丈。1930年国外投资新发行 额为10 . 1亿美元,1932年减至2600万美元,1933年更跌至10万美元的微小数额。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对世界经济产生的最重要影响在于以关税的形式强化了经济的民族主义,经 济危机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贸易保护与冲突愈演愈烈。美国 首先竖起了关税保护贸易壁垒。1930年5月19日,美国对890种商品提高了进口关税,总 计各种商品的进口税平均提高了大约40%左右。法令实施后,三十多个国家便强烈反对, 其中七个国家采取了报复应对手段,到1931年底,近三十个国家采取了报复措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征基于与20世纪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贝类繁育工岗前基础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中国硬度监测仪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直调式DFB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
- OA办公系统软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棉提花面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楼面钢承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一次性卫生筷纸袋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橡胶海绵发泡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百叶窗道路声屏障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产品研发流程文档管理与分享模板
- 2025年中国白茶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与流程
- 2025年中远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湘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提纲
- 八年级英语下册语法填空真题
- 【MOOC】大学生心理健康-厦门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企业用地申请报告范文
- PVB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在全球应用发展状况
- 2024年自助售货店转让合同范文
- 2023年凉山州雷波重点国有林保护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林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