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素材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素材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素材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素材新人教版(1)- 1 -一、20_年_市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17分)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_),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 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分)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参考答案: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22援笔辄就如素构.二、20_年乌鲁木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共15分,每题3分)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22填空.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参考答案:20.C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2时间 三 受于人者不至 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 三、2005山东济南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余 闻 之 也 久.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参考答案:6、余闻之也/久7、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四、20_年_市(课改实验区)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稽探究、考察.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邑地方,丘孔子.勉勤勉,努力.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卒之为众人 卒: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译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译文: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甲文:乙文:参考答案:6终于 达到 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6终于 达到 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五、2005年四川资阳市(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分) 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文: 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24(1)啊,表感叹语气 (2)以宾客之礼相待(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25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26(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该题5分,其中(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2)题3分.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分.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27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六、20_年_市【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邑人奇之 (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译文: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 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4分)共同观点相通之处:根据(或理由):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参考答案:10感到惊异 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2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评分:观点2分,根据理由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3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七、20_年湖北省_市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译文: (2)贤于材人远矣译文: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通人B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D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译文: 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1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