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谭嗣同之死》《勇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1).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谭嗣同之死》《勇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1).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谭嗣同之死》《勇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1).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谭嗣同之死勇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1)- 1 -教学目标:一、学习谭嗣同热爱祖国敢于为革命舍身取义的崇高品质,并认识这一人物思想上的局限性.理解法国农民夫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勇气.二、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树立学生的和平信仰,培养学生爱正义、爱国的思想感情.三、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和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用寥寥数笔勾画人物形象等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情节结构,品味学习语言 .2、适当引导,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把握本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3、适当引导,抓主要文段、语句,把握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4、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人物.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诵读课文谭嗣同之死,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2、从网上查阅有关二战的资料,准备课堂交流.教学方法:比较探究阅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都摆脱不了生与死,有的人生得伟大,有的人死得光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与死的状态.即使生得不怎么样,如果死得精彩也不算空来世间走上一遭.经典的死,都有着动人心魄的力量和美感.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有着震撼魅力的英雄人物谭嗣同.(板书:谭嗣同之死)二、作者与写作背景.学生根据网上查到的资料,简单介绍作家、背景,然后由教师补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活动家、资产阶级宣传家、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与康有为联合1300多名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创办维新团体“强学会”,与康有为共倡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作为改良派的主将,与革命派论战,遭到反对.三、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课文感情态度.(一)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尽量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感情态度.(二)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在听录音朗读时体验人物的情感,并且把不会读的字音注到课本上.四、揣摩词句,整体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一)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要求尽量直译,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补充注释加点的字词:1、旋闻垂帘之谕.(随即)2、吾与足下分任之.(对长辈或同辈的尊称)3、卒不去,故及于难.(遭遇,动词)4、对坐榻上,有所擘划.(b,原意为大拇指,引申为用手把东西掰开)5、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即使这样)6、谋救皇上,事卒不成.(终于)7、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拴、绑,这里引申为拘囚)翻译句子:1、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教师点拨:注意“既无亦无”的完整翻译,“惟待死期耳”的“惟耳”翻译成“只有罢了”.2、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教师点拨:注意“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中的“不有无以”,“不有”就是“没有”.“无以”是“无所以”的省略形式.全句译为:(如果)没有避难的人,就无法(或不能)图谋将来的大事.3、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教师点拨:“所以”,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充当因果连词,常用于复句中的后一分句,相当于“因此、所以、以至于”.如本文上例.还有一种是表凭借或工具,相当于“用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诗句理解: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前面两句借张俭、杜根因得罪统治者被迫逃亡和“忍死”的遭遇表现维新派人物当时的处境;后面两句表现作者对顽固派的蔑视,说明维新志士无论去留,其品格都像昆仑山一样高大.(二)学生根据内容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气势.(三)把握内容主旨:本文是谭嗣同传的最后一段,但内容相对完整,请同学们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发言.整合归纳:政变发生后,谭嗣同所采取的措施及就义的年龄、时间、地点与当时壮烈的场面.先写政变发生后,谭嗣同从容镇定,准备以死殉变法,劝梁出走,并营救康有为;接着写谭将文稿托付梁启超,勉励他出逃“以图将来”.这一段从作者简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谭嗣同在生死关头的视死如归,勇于自我牺牲的表现.他铮铮铁骨,耿耿忠心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写谭嗣同从容就义之神态,虽廖廖数语,却振撼人心.最后以“呜呼,烈矣”四字结尾,既总结全段之意,亦深表作者无限的悲痛与钦仰之情.五、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其一,它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活动或场面,加以着力叙写,笔墨酣畅淋漓,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谭嗣同和梁启超诀别,谭嗣同从容就义之神态这两处文字,写得生动感人,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二,作者把爱憎褒贬的态度和论断,寄寓在叙事之中,融化在人物的语言行动之中.六、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七、布置课外作业.(一)朗读感悟全文.(二)课后阅读“同步阅读文库”的我自横刀向天笑一文.思考:你怎样看待谭嗣同以身殉国的举动?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感受了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热衷于改革不计个人得失的英雄政治家的无穷魅力,他的慷慨激昂,横刀笑对苍天,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勇气!今天我们又将认识另一位勇士,一位女勇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动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勇气,就是写的在“二战”后期,盟军由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板书 勇气)二、理解、探究课文(一)、下面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快速把这篇文章阅读一遍,掌握主要的生字词.1.解决生字词(多媒体展示):拘谨(jn) 绶(shu)带 怯(qi) 生生 着(zhu)陆 门栓(shun) 呜 咽(y) 颀(q)长 熹(_)微 寥寥(lio) 可数2弄清重点词语的意义.拘谨:(言语、生动)过于谨慎;拘束.颀长:身量高.熹微:日光微明.悉意:全心全意.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单枪匹马:一个人单身上阵.比喻单独行动,没人帮助.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 (二)、研读课文,把握主旨.1.把握文章段落结构.讨论明确: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文章开头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第二部分,“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至“她毫不犹豫地给了他第二次机会”.讲述勇气的故事.第三部分,“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至文章结束.是“我”的感受.2、勾画重点文段、语句,分析人物形象.(1)明确文中的重点人物:美国伞兵、法国女人.(2)勾画重点文段、语句,分析两个重要人物.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发言.美国伞兵: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将级官衔以下的任何人都要多.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几句法语.“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拼命往回跑这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战士,是法国夫妇给了他宝贵的生命,也是他们给了他更多的勇气.于是,他勇敢拼搏,屡建功勋.法国女人: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那位法国女人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哦,当然啦.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这是一个爱丈夫,爱孩子、爱家庭的勤劳女人,然而,她懂得“爱国、爱正义、爱和平”才是更大的爱,“她是一个有福气的女人”.3、领会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是赞颂为和平、为正义而努力的人们的勇气、信仰.三、思考探究课文.(一)读了这两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回答的几种答案:1、对谭嗣同以身殉国的精神予以肯定,肯定他敢于为革命舍身取义的崇高品质.2、认为谭嗣同以身殉国是迂腐的,作无意义的牺牲,是毫无结果的,愚蠢的.其方法也是不足取的.3、法国妇女是个英雄,“是个幸福的女人”.4、法国妇女是个愚蠢的人,用自己的丈夫去换取一个陌生人的生命.(这个问题若学生提出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提出,可以放在后面由老师提出让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下列问题,从文本出发思考课文的意思:1、谭嗣同为什么要以身殉国?2、作者是怎么样评价谭嗣同的?3、法国妇女用自己的丈夫去换取一个陌生人的生命的目的是什么?(二)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文本要有理有据,紧密结合本课内容来分析,不能主观臆测.学生讨论,教师引导:1、谭嗣同以身殉国是明智的.论据:从殉法的影响来看,谭嗣同类似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月照,这类志士敢于变革,舍生取义,他们的牺牲精神对于后来人具有鼓舞作用,改革需要更多的人站起来,坚持下去.从生死观角度看,谭嗣同对生死淡然,生命属于他本人,他个人认为变法须经流血而成,他的死亡比他的生存意义更大,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而非一时冲动.课文中重要信息: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2、法国妇女是个英雄,“是个幸福的女人”.论据:这是一个爱丈夫,爱孩子、爱家庭的勤劳女人,然而,她懂得“爱国、爱正义、爱和平”才是更大的爱.她为和平、为正义甘愿献出一切,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因而,她赢得了众多人的敬仰.“她是一个有福气的女人.”四、课堂总结.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呢?谭嗣同以死来警醒人们:在中国,改革与革命都是要流血的,你们看到我的死,就知道应该怎么做.赋予了自己的死如此深重的意义,谭嗣同才能如此慷慨激昂,横刀笑对苍天.历史没有辜负他,菜市口滚落的头颅最终埋葬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谭嗣同真正赋予了死亡最伟大的意义,和他那位楚地先人屈原声气相通;法国妇女为了捍卫和平不惜献出自己丈夫的生命,这些都是大无畏的勇气!生活中,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大胆创新是勇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