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doc_第1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doc_第2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doc_第3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doc_第4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Study on Object Evaluation of Steering Performance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作者 颜炳祥; 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班级08汽服1w;学号08323138【摘要】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的结构特点 ,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 ,提出从转向轻便性、转向回正性、转向盘中间位置区域性能、转向盘振动、随动灵敏度和助力特性等方面进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 ,并探讨了相应的评价指标 ,对电动助力转向助力控制规律、基本设计参数以及相关试验标准的确定有指导意义。【关键词】 车辆工程;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转向性能; 评价;中图分类号:U463.4文献标识码:A正文:(1)汽车转向系统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主动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关键部件.电动助力转向(EPS)是一种全新的汽车动力转向技术,它能节约燃料,提高主动安全性,可控转向感觉,且有利于环保.在国外,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已部分取代液压动力转向,(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简称HPS),并已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研究热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与液压动力转向在技术上又很大的区别,其对转向轻便性、转向回正性等带来了新的影响。因此,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评价指标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电动助力转向,有必要建立一套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评价指标,用于指导电动助力转向助力控制规律和基本设计参数的确定等。电动助力转向的结构特点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选定参数完成设计之后,动力转向系统的性能就确定了,不能再对其进行调节与控制。因此传统的液压转向系统难以兼顾汽车低速行驶转向性能和高速行驶转向性能,若原地转向力小,高速行驶转向力往往会过轻,“路感”差,而按高速性能要求设计转向系统时,低速时转向力往往过大。折衷方案设计结果是低速和高速性能都不太理想。EPS由电动机提供助力,助力大小由电控单元(ECU)实时调节与控制。所以EPS能在各种行驶工况下提供最佳助力,减小由路面不平引起的对转向系统的扰动,改善汽车的转向特性,减轻汽车低速行驶时的转向操纵力,提高汽车高速行驶时的转向操纵稳定性,进而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EPS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其基本原理是:扭矩传感器与转向轴(小齿轮轴)连接一起,当转向轴转动时,扭矩传感器把输入轴和输出轴在扭杆作用下产生的相对转动位移变成电信号传给ECU,ECU根据车速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的信号决定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和电流的大小,从而完成实时控制助力转向。因此它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在车速不同时提供电动机不同的助力效果,保证汽车在低速行驶时轻便灵活,高速行驶时稳定可靠。(2)在万方数据中用关键词:车辆工程;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转向性能; 评价;检索表达式=车辆工程+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转向性能+ 评价一共找到31篇相关论文, 1 基于LabVIEW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硬件在环仿真 学位论文高新颖, 2010 -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 2 基于主动安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学位论文刘颍华, 2007 -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车辆工程 3 电动助力转向匹配分析及性能评价研究 学位论文朱海, 2004 -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 4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试验台方案设计 学位论文梁爽, 2010 -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车辆工程 5 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特性仿真与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用12次) 学位论文施国标, 2002 -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 6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单元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 学位论文杨林孟, 2008 -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 7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 (被引用24次) 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ISTIC EI PKU -2003年4期林逸,施国标,邹常丰,王望予 8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 学位论文左波, 2009 -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 9 基于Adams与Matlab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联合仿真 学位论文周鑫, 2009 -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 10 电动助力转向微型客车匹配及控制技术 学位论文黄清敏, 2009 -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车辆工程 11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的系统仿真与控制器设计 学位论文姬广斌, 2006 -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车辆工程 12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学位论文王勇, 2008 -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车辆工程 13 基于整车路感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 学位论文姚汉波, 2010 -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车辆工程 14 轻型商用车电动转向助力特性的仿真分析 学位论文陈康, 2007 -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车辆工程 15 汽车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方法综述 (被引用6次) 期刊论文公路交通科技 ISTIC PKU -2007年2期林逸,张昕,施国标,邢洪滨,LIN Yi,ZHANG Xin,SHI Guo-biao,XING Hong-bin 16 基于ADAMS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用2次) 学位论文余路, 2005 -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 17 汽车半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FNN/CMAC集成控制研究 学位论文林安, 2007 -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车辆工程 18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优化与试验研究 学位论文许峰, 2008 -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 19 微型轿车EPS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学位论文陈志刚, 2010 -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 20 汽车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的特性研究 学位论文张红党, 2009 -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车辆工程 21 EPS系统对车辆操纵稳定性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用1次) 学位论文游彩霞, 2005 -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车辆工程 2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和分析 学位论文徐建平, 2004 -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车辆工程 23 基于遗传算法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匹配优化 会议论文胡爱军,林逸,施国标,2007 - 2007全国机械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 24 以电机为动力源动力转向系统机理研究 学位论文周名, 2004 -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 25 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策略的研究 学位论文赵悦, 2007 -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车辆工程 26 线控转向系统的设计及其特性的研究 学位论文孙玉华, 2009 -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车辆工程 27 基于虚拟样机的EPS助力特性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影响研究 学位论文耿谦, 2006 -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车辆工程 28 基于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电动助力转向虚拟试验研究 学位论文马星辰, 2008 -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 29 EPS集成控制模块设计、优化与试验研究 学位论文张晓峰, 2007 -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 30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参数优化 期刊论文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PKU -2008年5期胡爱军,林逸,施国标,HU Ai-jun,LIN Yi,SHI Guo-biao 31 汽车底盘关键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集成控制研究 学位论文刘显贵, 2010 -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在维普资讯中用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转向性能检索表达式=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转向性能 一共找到5篇相关论文1电动助力转向性能评价研究;林风涛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4期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主观评价方法;丁能根 薄颖 杨磊 马飞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5期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张云安 马瑞卿 符向荣 杨平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年6期4日臻完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陈彩辉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04年45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林逸 施国标 邹常丰 王望予;农业机械学报-2003年4期(3)其中最相关的一条如下:电动助力转向性能评价研究林风涛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南昌330013 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以稳态回转、转向轻便性、转向回正性、汽车轮胎抓地能力、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等作为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了探讨。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控制策略以及基本控制参数的确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著者文摘(4)【参考文献】1陈无畏,王启瑞;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模糊自调整PD控制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2林逸,施国标,邹常丰,王望予;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J;农业机械学报;2003年04期3杨其华;汽车EPS性能试验与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4宗长富,郭孔辉;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J;汽车工程;2000年05期5梁秀霞;刘志伟;谢涛娟;刘俊峰;基于MC68HC908AB32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J;电力电子技术;2006年06期(5)信息检索主要意义: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信息的基本手段。如何有效、快速、准确地在信息海洋中找到人们所需要的信息,使之成为重要资源,已是信息时代人们的重要需求,因而,信息检索技术在信息社会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全面地掌握有关的必要信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掌握一定量的必要信息,是进行研究、搞好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正确决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科学的决策,源于对信息资料的充分了解与认识,信息检索是国家、部门、单位和个人等决策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信息检索会使国家、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决策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大大增加了决策的科学性,减少了决策的盲目性。2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缩短获取信息的时间信息检索可以使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取有需求紧密相关的信息,使用户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更重要的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3有利于信息用户获取所需的全部信息信息检索工作往往依存于一个或多个很大的信息库,信息库中存储着很全面的各种信息。通过信息检索工作,一次就可查获信息用户所需要的全部信息。4提高信息素质和科研工作的成功率所谓信息素质,是指获取信息的强烈意识,掌握信息检索的技术和方法,拥有信息的鉴别利用的能力。信息素质的提高,可增强信息意识,熟悉检索技巧,有利于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可提高科研工作的成功率。5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信息的产生、流通和使用;反过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方式的变革,又将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6)感想:信息检索对我们有如下的作用: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德国柏林图书馆门前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是知识的宝库,你若掌握了它的钥匙,这里的全部知识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