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4讲 免疫调节习题(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1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4讲 免疫调节习题(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2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4讲 免疫调节习题(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3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4讲 免疫调节习题(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4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4讲 免疫调节习题(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免疫调节1下列生物或结构中,既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又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细菌病毒花粉癌细胞abc d解析细菌、病毒、花粉、癌细胞都可以成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与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答案d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解析人体被病菌侵染后,血清中的抗体对侵入细胞中的病菌无法起作用,故b错误;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淋巴细胞,故c错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病原体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故d错误。答案a3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与抗体结合。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也不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答案a4腺鼠疫病原体是鼠疫杆菌,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毒素是一种抗体b抗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外毒素是一种小分子物质d抗毒素由效应t细胞产生解析鼠疫杆菌释放的外毒素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抗原,由它引起体内免疫应答产生的抗毒素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答案b5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a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b甲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c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解析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必不可缺。破坏骨髓后,甲组小鼠因缺乏造血干细胞而丧失特异性免疫,补充造血干细胞后,因无骨髓而无b细胞,但可在胸腺中发育为t细胞,从而恢复细胞免疫。破坏胸腺后,乙组小鼠因缺乏t细胞而丧失特异性免疫能力,其本身可产生造血干细胞,故补充造血干细胞后对其免疫能力的恢复没有作用。答案a6下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a和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c二次免疫时,只能由增殖分化而来d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解析是淋巴因子,是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图示中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能力;二次免疫时除b细胞外,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若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的细胞则会产生自身免疫病。答案c7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正常免疫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过敏反应a bc d解析(1)属于过敏反应,可能是对海鲜中的蛋白质过敏;(2)属于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3)(4)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正常的体细胞;(5)属于正常免疫,机体通过免疫产生抗体,抗体与外毒素结合使其失去毒性。答案b8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解析不论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此抑制t细胞增殖的环孢霉素a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使用该药物可以降低免疫系统的排斥作用,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a正确。答案a9如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份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两人体内的b细胞要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要抗原的刺激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是由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的活动d两人体内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解析妇女a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时,抗体产生的量较接种相应疫苗时多,说明其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故a正确;b细胞必须接受抗原的刺激才能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b正确;妇女a注射疫苗后,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后免疫应答会比较迅速并且强烈,故c正确;淋巴因子不能直接攻击靶细胞,故d错误。答案d10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博伊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了toll样受体(tlr)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非特异性免疫的现象。斯坦曼则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并证实其能激发t淋巴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杀手”细胞等,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toll样受体(tlr)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btoll样受体(tlr)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c树突状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解析toll样受体(tlr)的本质是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故a正确;toll样受体(tlr)具有识别病原体的作用,应位于细胞膜外表面,故b正确;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而激发过程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故c正确;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故d错误。 答案d11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解析据图可知,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为t细胞,细胞3为b细胞,细胞4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细胞5为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t细胞和b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1细胞4中均含有抗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抗体基因。细胞之间的识别是根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来完成的。记忆细胞有分裂能力。答案b12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a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配型相合b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d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b细胞解析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配型相合,以减弱免疫排斥反应;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t淋巴细胞,使用后会使淋巴细胞减少,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答案d13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力。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 d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2)初生牛犊要到4周龄以后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是由于_。(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母牛的_细胞中的_合成,并由_加工分泌的。(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分解成_。(5)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填“初次”或“再次”)服用初乳时。答案(1)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或由抗原刺激到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3)浆(效应b)核糖体高尔基体(4)蛋白酶多肽(5)过敏原再次14某同学为验证“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分化后产生抗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利用给定的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未受感染的状态相同的小白鼠3只,x射线照射仪,新鲜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毒性极低的霍乱弧菌疫苗,血清抗体测定仪以及其他必要的工具。实验原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有无能影响抗体的产生量,通过测定血清中抗体的数量可判断体液免疫的强弱。方法步骤: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状态相同的小白鼠3只,分为三组,分别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第二步:向第一组小白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向第二组小白鼠体内注射b淋巴细胞,向第三组小白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第三步:分别在上述三组小白鼠体内接种霍乱弧菌疫苗。第四步:饲养1520天后,分别测定3只小白鼠体内血清抗体的数量。请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不严谨之处,请指出并更正。_(2)请为该同学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_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分化后产生抗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即只注射t淋巴细胞的小白鼠体内不会产生抗体,只注射b淋巴细胞的小白鼠体内产生的抗体数量少于同时注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小白鼠体内产生的抗体数量。所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两种淋巴细胞的使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的目的是破坏小白鼠的免疫功能。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预期结果应该是第一组小白鼠体内无抗体产生,第二组和第三组小白鼠体内有抗体产生,但第三组产生的抗体多于第二组产生的抗体。在变量控制方面,除了注射的淋巴细胞种类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要一致。答案(1)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的x射线处理后,未检查小白鼠是否具有免疫功能;第三步中应分别接种等量疫苗。每组只用一只小鼠,偶然性太大。(2)第一组小白鼠体内不产生抗体,第二、三组小白鼠体内产生抗体,但第三组小白鼠体内产生的抗体多于第二组小白鼠体内产生的抗体,说明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分化后产生抗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5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了禽流感疫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防治基金。科技部宣布我国已研制成功人用禽流感疫苗。下图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模式图和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据研究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如图一)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基因组rna自身即可发挥翻译模板的作用。其翻译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2)根据图二分析,当入侵病毒的蛋白质与图中寄主细胞表面的_结合,寄主细胞才能成为效应t细胞识别出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物质a由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t细胞,则这是一个_调节过程,物质a为_。(3)防控甲型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是为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初次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的人体内,下列哪种细胞最先增殖分化()a骨髓造血干细胞 b记忆细胞cb淋巴细胞 d浆细胞 解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