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沁园.长沙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1).doc_第1页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沁园.长沙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1).doc_第2页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沁园.长沙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1).doc_第3页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沁园.长沙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并了解其中引用的相关典故。过程与方法:1、诵读入境,欣赏诗意;2、联想比较,鉴赏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教材助读】1.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2.思考:词中有哪些对比?预习反馈:1、给下列字注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2、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找出文中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3、理清诗词思路: 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课堂探究】(学生活动:根据学习内容要求可分别设置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环节)学生活动1:“看”字统领哪几句?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自主探究:“看”字统领哪几句?小组合作:这些景物在写作的时候哪些词的表现力特别强?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对于景物的扩写,以及对本段写景的自己理解。归纳总结:“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遍”:红得广.染:红得深透.“透”:强调水的清澈.“争”:渲染了热闹气氛“击”:突出雄鹰的矫健.“翔”: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按远望近观,仰视俯察,远近互衬,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由分而总,由点扩展到面,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作者之所以能写得如此美,主要是先取了典型意象,并抓住了物象特征。学生活动2:写景诗句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自主探究:写景诗句让作者想到什么?有什么感慨?小组合作:上阕与下阕有什么联系?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归纳总结:面对大自然和宇宙,诗人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怅字写出了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写生机勃勃的深秋景物,为下阕抒情作铺垫。末句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进行了回答。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即由那些同学少年来主沉浮。学生活动3: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这中流击水的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精神?自主探究:下片的“恰”字统领到哪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中流击水的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展示交流:学生黑板展示自己的成果。归纳总结:下片的“恰”字统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 ,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派,改造世界的战斗精神。词中所回忆的往事青春年少,意气风发 的神采,自由奔放的胸襟,激浊扬清的评论显示了“伟大心灵的回声”的崇高美。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的凌 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 中华的气概豪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当堂检测】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乐府,约开始于南朝,定形于晚唐,盛行于宋朝。b按照词的风格,词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一派是以柳永、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c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为词牌,“长沙”为词题。d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因此不再讲究格律,比较自由。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3下面诗句重读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恰同学少年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c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d粪土当年万户侯4下列句子不是具体描写深秋景物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c漫江碧透d万类霜天竞自由5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令、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b词中描写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深秋争相蓬勃发展,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c上阕一个“看”字引领了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的各种景色。d“独立寒秋”中的“寒秋”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的秋天,也暗指当时的政治气候,含义深刻。【参考答案】1d2c,应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忆”是领词3c,应为“遏”,突出“击水”之力量4d,d句是总结前面具体描写深秋景物的诗句5d,d句分析颇有牵强附会之感,“寒秋”联系全词来看,是写词人登上橘子州头、远望湘江秋景是在深秋。【归纳总结】1.词中对比总结(1)“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暗处对比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2.沁园春 雪上阙描绘北国风光,下阙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 这首词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有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阙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问题拓展】一、阅读下面有关“梅”的三首诗词,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对毛泽东的词,解说全对的一组是( )卜算子是题目,咏梅是副题。此词两段,前段叫前(上)阕,后段叫后(下)阕。第1、3、5、7句句末不押韵,2、4、6、8句句末押韵,押同一个韵。1、2句对仗,5、6句也对仗。全词没有对仗的句子。abcd2试分析三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探究并写出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山园小梅_卜算子咏梅(陆游)_卜算子咏梅(毛泽东)_原因:_3毛泽东在词中用了象征手法,“送春”“迎春”“报春”象征_;“山花烂漫”象征_;“她在丛中笑”象征_。【参考答案】1、(答案提示:b,中“卜算子”为词牌,“咏梅”为题目;中1、2句对仗,而5、6句不对仗。)2、(答案提示:林逋以梅自喻,表现出作者品格高尚、不染俗尘的生活情趣,也流露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陆游在这首词中,用梅花来象征自己崇高的气节和孤高的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