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之二二“五结合”(针对写景而言)1远近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2声色结合(视听结合)这里的“色”,包括景色,场面,色彩,明暗,光泽等。3动静结合(化静为动或以动衬静)4.虚实结合(化实为虚或虚实相生)(“虚”包括联想、想象、回忆、憧憬、梦境等思维活动)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5.五官感觉和视角变化相结合五官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视角包括平视、俯视和仰视。三情景关系1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指诗人看见眼前景象就引起了他心中长期郁积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方式,见景生情,通常前句写景,后句生情。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这两首诗都是诗人从眼前的景物来触动他们情感闸门的,景物只是诱因,情感才是诗人要表达的主体。 2情景交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作者由天、地、风等大自然的景色继而大雁,描写了一幅清秋之景。作者通过对秋天时眼前的景色,结合“天、花、风、地、雁”的意象给予人一种凄清的感觉,体现出别离的情景。这两句话给前面两句抹上了了浓厚的离别时依依不舍的色彩,使全文成了,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言情”的情景交融。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情和景不分彼此,难以区分。3. 乐景衬哀情如“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行宫)元稹这首诗就是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四表达方式1记叙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意思为“藕红花残时,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2议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议论)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3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与反衬)(1)正面描写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就包括神态描写、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2)侧面描写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环境写起,来揭示中心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用形象性的语言,从侧面对人物、事物、 景物、环境、和场面做具体描绘和刻画。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是写周围人物对中心人物的态度,反应和评价,来突显中心人物。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3)对比与反衬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抒情方式之一是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如“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的诗句中一般有鲜明表明情感的词语,如“断肠”“销魂”“哀”“悲”“可怜”“苦”等。(2)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C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D借事抒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E借古喻今或借古讽今(一般见于怀古咏史诗)F借典抒情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人将自己和裴迪比做春秋时楚国隐士接舆、东晋诗人陶潜,表达了诗人弃世归隐的情感,还有友人欢洽无拘的情谊。五写作手法1渲染与白描渲染,对环境或人的行为、动作、心理进行细腻的描写,创设氛围,突出形象。如“中庭地白树西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一、二句描绘十五月夜明朗素洁的景色,极力渲染中秋月夜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将别离思聚的情怀表达得委婉动人。古代诗人形容大雪纷飞,说是“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形容海棠的艳丽,说是“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这都一下子就把平凡的事物渲染得瑰奇起来了。白描,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而以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陶渊明移居(其二)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2以小见大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 3抑与扬(1)欲扬先抑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4象征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如“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王安石孤桐)诗诗描写孤桐天生枝叶繁茂,虽然孤独,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大地;越老越强。诗人借助孤桐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5比兴“比”是打比方,;“兴”,是为表达一种事物而描写另一种事物。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左思咏史(其二)一、二句起兴,用山底青松和山上青草对比,引出所谓高位只是地势的结果罢了。表达了对门阀制度的愤怒和对自我能力的肯定。6点面结合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作用。 7联想与想象8侧面烘托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9从对方着笔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鄜州望月)“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10.铺排 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通过大量的叙述、描写,突出形象。如:“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布鲑珍。”(孔雀东南飞)用大量的笔墨铺陈府君迎娶兰芝的场面,反衬刘兰芝的悲苦心情。11、细节描写 一首诗中的细节描写,往往能显得凝炼、集中、韵味无穷。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主要使用了细节(动作)描写的表现手法。词中写了主人公倚在门上,回头一看,又不敢正眼看,只是轻嗅梅花的花香。用了“倚”、“回”、“嗅”三个动作,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12点染(“点”指的是总写,“染”指的是分写,铺开来写)六篇章结构1结构作用(起承转合)总领全篇、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分后总、作铺垫,埋伏笔、承上启下、首尾圆合、线索贯穿等。注意:卒章显志。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夏银行天津市南开区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浦发银行贵阳市花溪区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浦发银行成都市新都区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招商银行潍坊市青州市2025秋招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兴业银行台州市玉环市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兴业银行南宁市青秀区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及答案
- 兴业银行长治市潞州区2025秋招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硬质合金精加工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解酵母干燥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山西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13 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课件
- (高清版)DB11∕T 2456-2025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能力评价规范
- 胎心监护及并发症处理
- 锁骨骨折术后护理
- 酒店餐饮部主管考试题库
- 产业策划投标方案(3篇)
- 眼科常见疾病及其用药
- 脑疝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一)答案
- 2024年全市首届档案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构建与实践探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