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六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河南省商丘市六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河南省商丘市六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河南省商丘市六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河南省商丘市六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商丘市六校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商丘六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a (“一代名相”后少了“名臣和杰出思想家”)2d (a. 因果倒置 b. 多“李白、杜甫” c. 不是因为“唐诗的繁荣”)3c (“几乎都是”错)4d 5a(“黜”错)6b(a. “立即任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前任命为“河西尉”。 c“会挫伤大臣的志气”错。原文主语是“房琯”。d. “有时竟不穿袜子”错,应是“不戴头巾”)7(1)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就、挫衄、觊、录、讦激五个关键词每词1分)(2)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结庐、辄、关辅、自给个1分,最后1句介宾后置1分)8(共5分)残败的亭基,无人的野渡,漫生的岸草,惨淡的夕照,飘零的杨花,哀怨的鹃啼。(3分)这些景物虽偶现春的生机,但整个意境却是寂寞悲凉的。(2分)9(共6分)答案示例一:(2)不同意。(1分)人物的心情不是闲适的,这首诗歌寓情于景,诗歌前两句的景物已点染着寂寞的色彩,流露出凄凉的情调;(1分)后两句诗中,伫立凝视的身影蕴含无言的凄楚,夕阳落花让人联想到逝去的故国,杜鹃悲啼惊扰着作者破碎的心灵。因此,诗中写出的是一个满怀苦痛怅然孑立的遗民形象。(4分)答案示例二:(2)不同意。(1分)这首诗歌寓情于景,诗歌前两句的寂寞凄凉情景,已流露出作者内心的落寞;(1分)后两句中,夕阳残照,杨花飘零,杜鹃悲啼,则完全是亡国遗民孤独、悲凉、无奈心境的写照。因此,诗中人物的心境不是闲适陶醉的。(4分)10(每空1分)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1(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b 、“也有人故意拿问题为难老孟”于文无据;d 、“他的这一特点是其性格使然”不准确,老孟不追求掌声这一特点,既源自于他的性格也源于生活对他的打磨;e、 “要学会圆滑”错,从文章内容看,老孟想让大家变得更加适应生活,不是说要变得“圆滑”。)(2)有智慧,看问题视角独特。对西游记中的“妖怪”问题、文物专家看文物真假的问题以及讨债的问题等的回答,都显示出老孟的智慧以及见解的与众不同。乐于助人,幽默风趣。无论谁来问问题,老孟都会耐心解答,并且解答得幽默风趣,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淡泊名利,坦然对待别人的赞美。对讨要30万元欠款老孟有自己的方法,但老孟并没有去做;面对别人的赞美,老孟认为“听不见掌声,才能赢得掌声”。(每点2分)(3)小说以“老孟的哲学”为行文线索,把文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增强了文章情节结构的严谨性。文章用“老孟的哲学”表现老孟对生活、人生、社会的独特的哲学看法,揭晓了小说主题。“老孟的哲学”点明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孟,有利于刻画老孟的形象特征。(每点2分)(4)做人要诚信,要有职业操守。对文物的真假文物专家十分清楚,文物专家坚守职业操守就能够给出正确的判定,否则就会给出错误的结论。做人要有双赢的思想。老张和老李的孩子都是很优秀的,二人斗气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双赢的意思,人们在自己成功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甚至帮忙别人成功。做人要吃一垫长一智。被骗子欺骗是令人懊恼的,但除了懊恼之外要学会吃一垫长一智,吸取教训不再上当受骗。做人不要太贪心。很多人在追逃30万元的欠款时都失败了,是因为他们都贪心地把欠下定为30万元,而如果不贪心,只追讨21万元,不仅能够把债讨回来,而且能够有一万元的收入。(每点2分)12(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b 陆蠡对靳以的书稿如此用心,最重要的原因是书稿中有抗日的内容,而不仅仅因为“对友情的重视”; c、 在“书店逮捕了陆蠡”错; e 、“围绕陆蠡的出版工作选取和组织材料”错,文章还讲了他的牺牲、他的散文的特点等 )(2)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他的散文大都关注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歌颂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和斗争精神。情感深厚、朴素,文笔优美、清丽、缜密,构思严谨,具有卓越的想象力。(每点2分)(3)从侧面表现陆蠡积极的抗战精神、坚定的民族立场、崇尚的心灵;引用著名作家的话,增强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可读性。说明陆蠡被杀害对上海以及中国文坛的影响,表现了著名作家们对陆蠡被杀害的痛心以及对陆蠡的怀念、崇敬之情。(每点2分)(4)拥有强烈爱国救亡意识。他在抗议日本侵略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坚守出版岗位,广泛联系进步作家,并接待、掩护在沪的地下党员。拥有必胜的鉴定信念。他坚定地认为,日本绝不可能征服中国。拥有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他留守沦陷的上海,出版发行少年读物前夕等抗日读物。拥有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直到被敌人杀害,他都坚守民族立场。(每点2分)13答案:c ( 熟视无睹 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置若罔闻 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束之高阁 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熟视无睹”与看有关,“置若罔闻”与听有关,“束之高阁”与用有关。)14答案:b(a 中途易辙 在“已经”前加“捷克”;c 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句调序;d 否定失当删去“不能”)15答案:b ( a 项 “由此看来”是表总结的,但它后面的话并不是对前文的总结;c项 叙述对象不一致,依据后文的“其戏剧性”,说明整句的叙述对象是“扶人被讹的案例”,而不是“我们”;d项强调“时有发生”,不符合前后语境。)16答案示例:屈原:他以绝世的才华将天神与山鬼的奇幻、美人与芳草的纯美以及九死不悔的执著激情熔铸为绚烂华艳的交响乐,其对宇宙的探询、对生命的礼赞、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高洁理想的忠贞让人叹为观止。李白:天生才雄,天生狂放,天生好酒量,李白以不可抗拒的青春活力、汪洋恣肆的浪漫想象、迭出不穷的艺术灵感,将人生、天地演绎得浓墨重彩、如梦如烟,使得一个时代为之光芒四射,“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共5分,内容要体现作家的特色和成就;表达要简洁优美,最好使用修辞以增添文采)17答案:惠存 垂青 舍间或舍下、寒舍 承让 拙作 大作18立意参考:审题立意的关键是认真审读材料,从中提取关键词,材料中的关键词是“爱上了摄影,业余时间到街头拍摄”(兴趣爱好)、“精神追求”、“自由”等据此可立意为:1人必须有精神追求,才能走出利己的小圈子,趋于高雅、高尚;2金钱诚可贵,自由价更高。我们不反对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金钱与尊重,但当金钱的获得影响到自己的精神自由、心灵追求时,金钱带来的是“约束”、是“痛苦”。3兴趣做动力,可能会更快的接近成功,这样的人生更精彩,快乐就会更多;4遵从心灵的选择更重要。让个性飞扬,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译文: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适逢安禄山叛乱,天子逃往蜀地,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临时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至德二年,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廷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琬,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可是他的性情有些傲慢。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可是皇帝从此很少省察和录用了。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允许杜甫亲自前往鄜州探视。跟着皇帝返回京师,被贬官做华州司公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正好严武做剑南两川节度使,杜甫去依附他。严武第二次镇守剑南,上表推举杜甫为节度府参谋,代理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戴头巾,而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出瞿塘峡,东下江陵,沿着沅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