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体态语言艺术ppt课件.ppt_第1页
教师体态语言艺术ppt课件.ppt_第2页
教师体态语言艺术ppt课件.ppt_第3页
教师体态语言艺术ppt课件.ppt_第4页
教师体态语言艺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奇妙的无声语言 教师体态语言艺术 2 对于一个演说家 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 表情 其次呢 表情 再其次呢还是表情 培根 3 第一章概述 举止大方 优雅得体 4 第一章概述 体态语言 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 用来传递倍息 表达感情 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 注意 这里的 交际 是广义的交际 它包括交流 沟通 传播等多种合义 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 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 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 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 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5 一 体态语言表达系统的结构分析体态语言表达系统的结构 当然不能脱离人体的结构 人的身体一般可分为头部 包括颈 上肢 躯干 肩至臀 下肢 依据这种划分 我们可以为体态语言表达系统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身体本身的动作及态势 可分为面部系统 上肢系统 躯干系统 下肢系统 6 一 体态语言表达系统的结构 第二部分为副体态语表达系统 是指除去身体态势之外的服饰 发型发饰 字体等具备一定表达功能的手段 第三部分是空间语言表达系统 人体在空间的位置也能传递信息 研究人与人空间距离的学说 称为近体学或界域学 根据近体学的理论 人际距离是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尺码 人们之间的关系与人在空间保持的距离有着某种联系 空间语言表达系统正是建构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 7 体态语言表达系统的结构 8 美国的埃克曼和弗里森把体态语分为五大类 符号势 图解势 调节势 心情展示势和适应势符号势 典型的符号势体态语是体育教师在球场上对学生的比赛进行裁判时所用的各种手势 如 一手掌掌心朗下平伸至胸前 另一手掌垂直其下 表示 暂停 之意 再如 在西方大多数国家 v 型手势都表示 胜利 的意思 这也是典型的符号势语 符号势的标准是 1 它可以译解成由一两个词组成的言语 2 它为一个亚文化群或文化群中的大多数人或所有的人所共知 3 它一般是被有意识地用来给接收人发出一个特殊信息4 它被了解该符号势含义及意图的人所接收 5 它由发信息的人对所发信息负责 9 图解势 与语言密切相联并有助于 图解 言词 说明言词所表达的内容的手势 称为图解势 其代表性例子是 当你告诉某个问路人 朝东走 时 同时用手指着那个方向 手指的动作即为图解势手势 图解势有两种功能 1 加码功能 所谓 加码 即增加所传递信息的强度和密度 对语言表达有突出 强调的作用 2 译码功能 即帮助信息接受者理解动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10 调节势 通过对自身动作的适当调节 帮助疏通 保持我们与交际对象的沟通渠道 使交流得以不断进行下去并获得成功 如在与学生谈话时 教师通过特定的头势 目光让学生感到 老师一直在听着他的谈话 因而他能够不断讲下去 而当教师需要插话时 学生也能从教师体态的调整中感觉到 并给教师提供语流空隙以供插话 调节势动作还包括表示开始或结束讲话 转换话题等动作 11 心情展示势 指能够反映人的心理状态 情绪变化的身体态势 其主要表达渠道是面部表情 当然也有身体其他部位的配合 通过观察图2 我们可以感受到心情展示势体态语的功能 12 适应势 是人们为了适应某些因素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下意识的习惯动作 虽然这种动作并非有意展示 但对观察者来说却确实起到了传播信息的作用 例如 一位教师习惯两臂交叉抱于胸前 这种动作即为适应性体态语 教师的这一动作或许是无意的 但它却给学生这样 种暗示 这位老师可能不好接近 13 二 体态语言的特点 1 辅助性语言 指口头的 借助于字 词 句来传递信息 表情达意 体态语言则是以表情及身体其它有关部位的态势为手段来起到交流的作用 艾伯待 梅瑞宾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之后于1968年提出一个公式 交流的总效果 7 的言语 38 的音调 55 的面部表情 体态语言辅助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它的伴随性 即体态语的表达要与语言表达协调一致 要符合语言表达的特定情境 否则不但不能确切表达含义 而且会给人以滑稽可笑之感 14 我们永远无法从印在纸上的演说词来认识一个演说家的何以成功 有时印在纸上的解说词可能是平淡无奇的 但当时确实搏到很大的成功 得到听众狂热的反应 这只有在当场亲耳听到他演说的人才能体会到 感受到他对听众的强大吸引力 除此之外 没有任何其它的办法使我们懂得他演说的魔力 他的魔力 并不全在他口中说出的语言 实在包括他出现在听众面前的整个体态 包括他说话时的声调 手势 面部表情 身体的动作 包括他的笑容 他的目光 他眉头一皱 他下巴的一抖 整个的他 在发散着一种强大的吸引人的力量 丘吉尔传 二 体态语言的特点 15 二 体态语言的特点 2 真实性体态语言较之口头语言却具有更大的真实性 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 16 二 体态语言的特点 3 独立性人类的体态语言在特定情境下可以脱离言语行为而独立存在 行使自己传递信息 交流感情的功能 如聋哑人手语 美国著名电影艺术大师理查 卓别林开创了独立运用体态语言交际的新天地 在无声电影银幕上 卓别林运用丰富的体态语言准确地再现剧情内容 不但受到了美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17 4 跨文化性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研究 分别将六种表示不同面部表情的照片 愉快 厌恶 惊奇 悲哀 愤怒 恐惧 等 呈现给几个不同国家的人来辨认 结果 判断完全一致的比宰相当高 18 4 跨文化性 19 5 先天性 卡罗尔 E 伊泽德等人的研究表明 在人生最早的9个月里 婴儿把兴趣 高兴 惊奇 生气 厌恶 害怕等感情反映在脸部 而母亲则能够辨别这些不同的表情 并籍此维系和婴儿间的感情交流以发展母子依恋关系 一些专家对先天性失明的儿童进行观察研究 也证明了在面部表情中基因遗传发挥主要作用的观点 汤普森教授把26名年龄从50天到13岁的先天性盲童 与29名正常儿童进行比较观察 发现在表达喜 怒 衷 乐这些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时 盲童的表情和正常儿童的表情虽然存有差异 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由于盲童无法向他人学习面部表情的表达方式 因此这项实验可以说明 人类最基本的体态语言具有明显的先天遗传的特点 20 6 差异性 中国古代见面时的礼仪体态语是作揖 现在是握手 欧美人则除握手外更多的是拥抱和接吻 欧洲人用耸肩表示遗憾和惊奇 日本人以微笑表示抱歉 中国人以拍肩表示关心 再如翘大拇指手势 在中国及大多数国家里 它是一个积极的 肯定的信号 表示 称赞 佩服 等意思 而在英国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 这一手势有三种意思 希望搭车者用它做搭车信号 一般特大拇指指向搭车方向 是一种轻侮信号 如在希腊 急剧地翘起拇指 意思是要对方 滚蛋 21 6 差异性 美国前总统里根惯用 O 型手势表示 一切尚好 因为在以英文为母语的国家中 0K 一词表示 好 取其第一个字母 O 移植于体态语 以示安好 便尽人皆知了 而在法国 O 型手势意思是 零 或者 没有 在日本 这一手型可代表钱图 在地中海的一些国家中 做 O 型手势常常暗示某些男人是同性恋者 有时也暗指人的肛门 在我国 O 型手势常用来表示 零 但中国人用其表示 零 时 有时会用双手围成一个大 O 另外 身态语言还有情境性等特点 22 三 教师体态语言特点 1 有意性 1 课前精心准备 2 随时加以调控 2 选择性 1 淘汰消极和无意义体态语 选择积极体态语 2 从积极体态语言中择适宜者为我所用 3 学科性 23 第二章教师的身份语言 举止礼仪 举止大方 优雅得体 24 主讲教师 郑友富 第一节挺拔的站姿 1 保持站姿的基本要领 1 挺拔 2 立腰 3 向上 25 2 几种基本的站姿 1 肃立式站姿 2 体前交叉式站姿 3 体后交叉式站姿 4 体后单背式站姿 5 体前单屈臂式站姿 26 第二节端庄的坐姿 1 怎样入座和离座 1 怎样入座 在别人之后入座 从座位左侧人座 向周围的人致意 以背部接近座椅 2 怎样离座 事先说明 注意先后 起身缓慢 从左离开 27 2 注意上身的姿势 1 注意头部端正 2 注意身体直立 3 注意手臂的摆放 28 3 几种基本的坐姿 1 双腿垂直式坐姿 2 双腿盛放式坐姿 3 双腿斜放式坐姿 4 双腿交叉式坐姿 5 双脚内收式坐姿 29 主讲教师 郑友富 禁忌的坐姿 1 双腿叉开过大 2 架腿方式欠妥 3 双腿直伸出去 4 将腿放在桌椅上 5 脚尖指向他人 30 主讲教师 姚利 第三节洒脱的走姿 一些有关走姿的特例 1 陪同引导2 上下楼梯3 进出电梯4 出入房门 31 主讲教师 郑友富 第四节优雅的蹲姿 优雅的蹲姿 一般采取下列三种方法 1 交叉式蹲姿2 高低式蹲姿3 点地式蹲姿 32 主讲教师 郑友富 第五节弓形的卧姿 卧姿有多种 常见的有仰卧 侧卧 半卧 俯卧等 古语日 寝不尸 寝毋伏 卧如弓 说的是睡觉躺卧时要微曲身体 像一张弓一样 33 第三章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 举止大方 优雅得体 34 一 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 教师象征性体态语 是指教师在教育 教学活动中用来传递明确信息 能够为所有学生 至少是绝大部分学生 所理解的 有固定含义的体态语 教师象征性体态语最典型的例子是用点头表示对学生道德行为或求知行为等方面的嘉许或肯定 用摇头表示否定和反对 35 一 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的特点 1 具有 标志性 亦即有约定俗成的 固定明确的信息含义 而且这种含义具有某种不可变更性 不能依据不同情境而随便更改象征性体态本来的表达方式 既然是一种 标志 那么就不可随意更改 用点头表示肯定赞许 所有学生都能理解 而如果随意更改 创造 用歪头或仰头表示赞许肯定之意 那恐怕除了 创造者 本人外 学生们均会视其为怪异动作而 不知所云 如坠五里云雾中 36 一 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的特点 2 具有 替补性 所谓 替补 亦即代替语言发挥表达作用 起到交流的 第二渠道 的作用 表现在两个方面 根本无法使用口头语言交谈时 教师使用象征性体态语言 可以使用口头表达 但因为某些原因而运用象征性体态语 如上课拍手掌 37 一 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的特点 3 具有 手势性 教师象征性体态语大多由手势语构成 其动作基本围绕手或臂膀进行 如典型的象征性体态语招手 挥手 摆手 鼓掌 握手 抱拳等 同时也涉及到头部的动作 如点头 摇头 低头等 38 一 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的特点 4 具有 单句性 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大多是由一个动作构成 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手掌上掀要求学生起立 紧接着常常用口头语言说明对学生起立后的要求 一般不会在手掌上掀后连续使用一连串象征性动作 否则 就会像哑语一样 让学生感到费解 产生领会老师意图上的障碍和困难 39 一 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的特点 5 具有 多义性 词语的意思是固定的 但这固定的意思常常不是一个 而是有几个 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也具有这一特点 例如 攥紧拳头 伸出食指 可以表示 a 数字 1 b 竖宜的食指置唇前或与嘴唇接触表示 请安静 或 不要出声 c 如果食指往上指或往下指 或点动 则又含有多种意思 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的这一持性 为我们灵活地运用它提供了可能性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 选择同一体态语中的某个含义以准确表达信息 40 二 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解读 1 指势语人类的手在人一生的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这种巨大作用的得以发挥 主要依赖于灵活的手指 翘拇指 握紧拳头 拳面向前 拇指向上挺起 见图 这是一个积极的体态信号 它的含义的基调是肯定 赞扬性的 但细加区分 其 词义 又有微妙的差别 41 A 表示肯定 称赞 B 表示佩服 C 比喻罕见的 在某一领域首屈一指的 注意 不同国家 不同姿势有不同理解 42 伸出食指 食指是五指中除拇指外最重要的一根手指 和拇指比较 食指擅长较精确 较细致的动作 它用来指路 播电话 引导 指示 警告 甚至按下枢纽 扣动扳机等都由它来完成 在国外 在不同的时代还有不同的名称 如拿破仑指 野心指 触摸指 领班 世界指等 最奇怪的莫过于被称为毒指 A 伸出的食指置于肩部前方 离胸约20至30厘米 表示数字 1 43 B 食指与嘴唇垂直并靠近嘴唇或与嘴唇接触 表示 请安静 不要出声 等意思 有时还发出轻轻的 嘘 声 眼睛一般比平时稍稍睁大 C 食指根据需要呈运动态势 以对学生从事某些活动进行指示 引导 这一功能在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 44 D 食指轻轻指点学生的额头以示亲昵或喜爱 你这个小调皮呀 你这个小机灵鬼呀 你这个小胖墩呀 教师在说这些表示喜爱或高兴的话时 常伴有食指轻点学生额部的动作 这种 点 可能是实点 食指与额部接触 也可能是虚点 食指并未接触额部 这一动作的运用有年级限制 一般在幼儿园 小学阶段使用 初 高中或大学则不宜使用 同时还有性别区分 幼儿园阶段对男幼儿和女幼儿均可使用 小学阶段 尤其是高年级 似乎对男学生使用得更频繁一些 这一动作一般不在教学活动 尤其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 而多在课下 师生共同娱乐时用来融洽师生感情 45 E 做书空练习 这是食指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比较特殊的用途 用食指进行书空练习的主要是幼儿园大进和小学低年级 书空练习时伸出的食指就好比一支笔 这支 笔 在空中划动犹如在看不见的纸上写字 F 以食指点动表示斥责 参见 教师不宜使用的象征性体态语言 46 3 V型手势 并拢拳头 伸出食指和中指 并使二者分开形成一个 V 形 如图21 A 表示数字 2 主要用于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的数字教学 B 象征 剪刀 模拟剪刀时张开的手指不是向上 而是开口向前 有时亦可一开一合作剪刀状 47 v型手势在国外是一个很著名 很流行的手势 最通用的意义是表示 胜利 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因英国首相温斯顿 丘吉尔的最早使用而风靡一时的 英语中的 胜利 模拟第一个字母 V 即表示 胜利 但应注意 v型手势表示 胜利 之意时 是掌心向外 如果掌心向内 在许多国家则另有含义 如在没大利亚 新酉兰和英国就有滚出去的意思 是一种侮辱人的信号 如图22 表示数字的手势 从 1 到 10 的所有数字 48 2 掌势臂势语掌势臂势语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那么手掌则是显示教师的态度 性格 情感的窗口 因此 它更多的是被用来组织教学 谐调师生关系 1 抬手 掌心向上 轻柔掀动一次或数次 这一动作的象征意义是 起立 引申意义是 要求做某事 49 实验 选择六名女学生分两组 A B 把教室后面的两张课桌搬到教室前面 在发出指示时使用同 音调 同一词句和同样的面部表情 对A组 他运用轻柔的手掌上抬的手势 对B组 他运用食指指点 观察结果发现 A组三名女同学从座位上起立去搬课桌时 均向老师微微笑了笑 而B组则面无表情 且没有用目光与老师交流 之后老师分别找她们谈话 谈对老师指派她们干活的看法 A组一致认为 为集体干点事是应该的 更何况老师让她们干是信任她们 B组则认为 是老师让我们搬 我们就搬呗 50 A 单手上抬 单手上抬的接受对象拘限于个体 或两三个人 它的象征性意义是要求 起立 这种 要求 中含有突出的 请 的意味 因此这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体态 B 双手上抬 这一动作的具体模式是 双手手掌摊开 掌心向上 同时向上轻抬 这一象征性掌势语有两个含义 第一 起立 当需要全体学生同时起立时 使用双手上抬 第二 象征坦率 真诚 51 2 招手 招手动作是抬手动作的延续 招手的幅度加大 使手臂弯向自己的身体 手掌运行到与自己的目光正相对时为止 其含义也是抬手所表达含义的延续 抬手要求 起立 招手则进一步要求 走过来 如抬手请学生起立回答问题 回答完毕 然后要他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思考 这时就可能用到招手 52 3 手掌下按 手掌平放 掌心向下按动一次或数次 其动作方向与手掌上抬正相反 这一动作也有单式和复式之分 A 单手下按 单手手掌下按 主要用于组织教学 动作接受对象主要为个体 如要求学生起立于完某事后 示意学生坐下 可用此手势 这一手势不含任何压制性因素 一般情境中不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B 双手下按 双手手掌下按 此动作主要针对学生群体 其象征意义是要求学生坐下 引申意义是要求 停止做某事 如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结束自由朗读或自由讨论 可能在口头说明的情况下辅以双手手掌下按的动作 53 4 鼓掌 这是一种积极的体态信号 它的基本模式是 手攀自然伸出 两掌相击 并保持一定节奏 按习惯可分为双手平行式鼓掌 如图 和双手交叉式鼓掌 但这只是习惯和形式上的变化 其含义没有改变 A 表示 赞许 肯定 B 表示 欢迎 或 感谢 C 打节奏 D 提醒 E 暗号 F 讽刺 54 5 丁字手势 一掌平放 掌心向下 另一手伸出食指 或五指并拢伸出 垂直向上顶在掌心 这一象征性行为的固定含义是 暂停 普通使用于体育比赛 在学校 主要是体育教师在训练及比赛中使用 这一手势在结构模式上是掌势和指势的组合 55 3 头势语 通过头部的运动态势表达特定含义 这在教师的象征性体态语言中也普遍地存在着 根据我们的观察 教师的象征性头势语基本上有三种类型 点头 侧头 摇头 1 点头 颈部使头部垂直上下运动一次或两次以上 运动时 上下的幅度大致相等 或者向下时略强一些 它的基本含义是 同意 或 赞成 这是一种肯定的体态信号 2 侧首 将头从一侧略赂倾斜到另一侧 这一头势的基本含义是 关注 具体运用时依据面部表情的不同可分为 感兴趣 和 怀疑 两种意思 3 摇头 颈部把头从一边转到另一边两次或两次以上 向两边转动的幅度略略相等 这是一个否定的人体信号 它的含义是 不 56 4 鞠躬 分为深鞠躬和浅鞠躬两种 深鞠躬 以腰部为中点 以上的部分向前烦 与身体下部基本成90度角 一般是晚辈对长辈 学生对教师 下级对上级表示极大敬意的时候使用 在学校中 教师一般不使用深鞠躬 浅鞠躬 将头部垂下成低首的姿态 然后再拾起来 这一动作比点头僵硬刻板 幅度略大 最重要的区别是头部低下回复原位前 有明显的暂时停滞状态 57 三 教师不宜使用的象征性体态语言 1 斥责性食指点动 食指指向学生 上下点动 以表示教师较强的不满和批评 斥责 这种动作按程度同分为两种情况 1 着重指出某一点 2 表达强烈的批评 斥责意味 2 蔑视性伸出小指 3 蔑视性斜挑拇指 4 轻姚性捻动拇指 5 讽刺性鼓倒掌 6 渲怒性以掌 拳 击物 7 耳语性喇叭手势 8 威胁性挥动拳头 9 拨浪鼓式摇头 10 拒绝性别头 11 排斥性低头 58 59 第四章教师表露性体态语言 举止大方 优雅得体 60 一 教师表露性体态语言的特点 1 丰富性教师的表露性体态语同样是十分丰富的 无论是在课堂上 还是在课外活动中 无论是与学生交流谈心 还是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 教师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西部表情与学生进行着交流 表达着对学生或鼓励赞扬或批评反对的情感倾向 表达着或亲切或严肃的态度 据伯携惠斯持尔研究 人类大约有25000多种面部表情可以用来表现思想和情感 爱默生认为 人的眼睛和所说的话一样多 不需要字典就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心灵世界 61 2 连续性教师表露性体态语无时不在的 具有连续性特点 p163 3 突出性 p163 4 独立性 p164 62 二 教师眼势语解读 1 眼势语的生理机制 63 2 教师常用眼势语 环视 目光在较大范围内作环状扫描 一般在教室内 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时 在教室外 多用于排队集合 开会等集体活动 A 讲课之前 上课的铃声刚刚响过 教室里还未完全安静下来 这时使用环视 能引起学生注意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为开始上课做好准备 64 B 提问之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当教师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后 如果暂时没有学生能够回答 这时他会运用环视 其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通过对全体学生的环视 以鼓励每一个同学都开动脑筋 深入思考问题的正确答案 第二 借助环视 以发现找到或接近找到问题答案的学生 便于随时提问 65 C 教学过程中 教学过程中除了提问之后有环视行为 在教师讲读时亦经常通过环视调控课堂教学 促使每一个学生认真听讲 另外 在一些需要全体学生共同练习的教学中 如作文 自由朗读 演算等 教师也经常使用环视来观察学生整体练习情况 并带有监督意味 而考试时的环视则主要是用作监督 66 D 列队之后及集体活动开始之前 学生因某种需要而在室外排队集合 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常在学生列队之后环视整个队列 这种环视多带有检查队伍是否整齐的意味 因此教师环视时学生常挺胸抬头 调整体体势以予配合 67 教师的环视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环视要遵循一定的线路 不能杂乱无章 68 第二 环视时要照顾到教室的各个方位 但不一定要看清楚每一位同学 尤其是讲课前的环视 如果速度过慢 则会耽误太长的时间 讲课过程中的环视 速度可以适当放慢 目光定定停停 可依据需要让目光在个别学生身上做短暂滞留 但时间不宜长 69 第三 教师环视不能过于频繁 环视过后应马上恢复正常视线 否则 眼珠不停地响溜乱转 会使学生感觉老师的讲课内容不真实 或者认为老师不庄重 抑或不诚实 总之 环视过频 很容易走向它的作用的反面 70 注视 目光较长时间地固定于某人或某物 注视辅以不同的视线 视角和不同的表情 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A 严肃注视 多用于与学生谈话 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时 眼睛要看着学生脸上的三角部位 如图 这个三角形以双眼为底线 上顶角到前额 注视这个部位 会让学生感到你严肃 认真 诚恳 并且在谈话过程中容易掌握主动权 71 B 授课注视 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的注视 这种注视也是用眼睛看着学生脸上的三角部位 不过这个三角是倒三角 是以两眼为底线 嘴为下顶角 也就是在双眼和嘴之间 如图 72 运用授课注视应注意 第一 面部表情应自然 亲切 既不能板着面孔 也不能笑嘻嘻的 前者过于严肃呆板 后者过于活泼随便 第二 一般要与授课语言紧密配合 例如 再想一想 不要急 慢慢的想 等等 同时辅以授课注视 所获效果最佳 73 c亲密注视 教师的注视区域在学生的双眼和胸部之间的部位 同样构成一个三角形 不过是面积扩大 以双眼为底线 顶角在胸部 如图 74 运用亲密注视 首先必须发自内心 出乎真情 不能矫揉造作 故作亲密 其次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年龄和性别 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 如中学生和大学生 对于这些学生中的异性 相对教师而言 不宜采取亲密注视行为 75 3 师生交谈期间的目光交流严肃注视 授课注视 亲密注视都可以用作师生谈话 交流 实际上在师生交谈期间 目光的沟通较为复杂 而且对谈话能否取得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专门加以研究 76 师生交谈期间目光可担当两种功能 第一搜集信息 p178 一项研究发现 在双方交谈期间 往往是个人 A 讲话结束之时 会较多地 较长时间地注视对方 而另一个 B 会在这时把目光挪开 如图 77 第二发送信息 结果发现 交谈期间被试A有65 的时间在目视被试B而被试B有23 的时间在朝A的方向看 尽管B看不到A 但他把玻璃上的某一点当成了注视点 给予注视 并向他表示自己的兴趣与赞赏 从而证明 当B无法从视觉渠道搜集信息 但又意识到对方在观察自己时 他会用目光向对方传递信息 78 眼势语发挥说明作用 181 表现课文中的情感 以引导学生入情 再现课文中的意境 引导学生入境 79 5 教师运用限势语应注意的问题 应予避免的消极眼势语A 盯视B 瞪视C 逼视D 怒视E 呆视F 漠视G 侧视H 眨眼L 垂眼J 仰视 80 81 要合理分配目光 186 美国昂塔里欧学院教育博士约铂 克勒观察了19位教师在课堂上一刻钟时间内 凝视时间超过30秒的注目方向 他发现 教师平均用44 的时间直视前方 39 的时间与他右边的学生交换目光 只用19 的时间与左边的学生进行目光交流 82 三 教师面势语解读 所谓面势语 主要指面部表情 除了眼神之外的面部表情 主要由嘴 眉 脸颊 鼻等器官或部位的变化而构成 83 兴趣 激动 前额肌带动眉毛上扬眼轮匝肌带动双眼睁大 同时嘴轮匝肌带动双盾张开 满意 欣喜 突出表现是皱眉肌促使双眉略微下垂 由眼轮匝肌使双目半闭半合 嘴轮匝肌和面颊肌收缩显出微带笑意 84 惊讶 震惊 前额肌牵动双眉尽力上抬 眼轮匝肌带动双目圆瞪 嘴轮匝肌使嘴圆张 同时前额皱起 苦恼 痛苦 皱眉肌使双眉下垂 半合双眼 翘起上唇并由后扩张肌带动鼻翼扇动 生气 愤怒 双眉下垂 双目圆瞪 嘴轮匝肌压缩双唇 羞愧 屈辱 眉毛上抬 眩目结舌 鼻翼扇动 同时面颊肌紧紧绷住双颊 蔑视 鄙弃 眉毛翘起 眯缝双眼 双颊下绷 嘴轻蔑地向一边撇去 85 第四章教师体调性体态语言 举止大方 优雅得体 86 第四章教师体调性体态语 230 一 教师体调性行为具有非手段性特点 它仅仅是身体的一部分对另部分的动作 并不被教师用来作为教学的手段 许多研究考观察发现 体调性行为往往出现在语言混乱 辞不达意 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下二 教师体调性体态语言的特点 1 非手段性2 不确切性3 与语言的关系不密切 87 二 教师体调性体态语言的作用 1 损坏教师形象2 分散学生注意力3 捆绑教师的双手 88 三 教师体调性体态语言解读 1 指向自身的体调性行为 触摸鼻子 教师在课堂上或与学生谈话时 有时会用手指在鼻子底下轻轻地触摸几下 动作一般较迅速 如图 这一动作的出现不太普遍 据国外体态语研究者分析 人在报谎时会不由自主地捂嘴 这是潜意识里阻止谎言出口的反映 作为教师 触摸鼻子是一种消极体语则是无疑的 因为它不但于教学无补 而且颇不文雅 又由于教师经常使用粉笔板书 右手上常带有粉笔末 如果用右手触模鼻子 便会在肢上沾上白勒 既影响教师的形象 又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89 搔耳朵 搔耳朵也是一种消极的人体信号 一般有这样几种形式 A 掐耳背 如图 B 用手指钻或挖耳孔 c 捻耳垂 按西方体语学家的观点 搔耳朵实际上是人们企图阻止逆言入耳的一种尝试 当小孩听到大人的批评时 会用手把双耳捂上 以示自己不愿听这种训斥 随着人心理的成熟 捂耳朵的手势便渐变为搔耳朵 教师在讲课时一般不会出现这一动作 但在听学生回答问题或与学生谈话听学生陈述某件事这两种情况下 如果学生的回答或陈述很不理想 使教师感到不满或不耐烦 这时便可能出现搔耳朵的现象 这一动作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部会让学生感到老师不尊重他 不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因此教师应尽量子以克服 90 搔脖梗儿 用手指轻轻摆动脖梗儿 如图 在需要做出重要决定 而一时又拿不定主意时 可能出现搔脖梗的动作 教师在对某些事物表示怀疑 或对所讲内容没有很大把握时 会出现这一动作 这一动作 给学生的感觉是教师犹疑不决 缺少果断精神 如果动作频率太快 类似于抓耳挠腮 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不稳重 91 拍脑门 用手掌轻拍额头一次或数次 如图 这是一种轻度自行谴责的信号 一般是在忘记完成某些事情 或忘记某些知识时以拍脑门表示对大脑遗忘的惩罚 92 打哈欠把嘴张到最大 深吸一口气 然后吐出 打哈欠的消极效应表现在 A 让学生感觉老师无精打采 B 打哈欠所带来的厌倦 疲惫的情绪会 传染 影响学生 C 张大的嘴面向学生 极不雅观 修饰头发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用手指当梳子将头发往一边或往上梳理 一种是运用头部的晃动甩头发 修饰头发反映出教师对自己仪容的信心不足 或者对自己仪容的过于自信和欣赏 如甩头发 在教学活动中这是一种消极体语 它会让学生感到老师浮华 不稳重 93 腿部抖动一脚为主承受身体重量 一脚抬起脚跟 不停地抖动 采用坐姿时 格一腿搭在另一腿上 不停抖动 在成年人中 这种腿部抖动的动作比较常见 但作为教师 则应尽量避免 它会给学生留下教师轻浮 不稳重的印象 94 2 指向物体的体调性行为 用手玩弄粉笔或板擦这种玩弄有时是有意识的 大多数时候则是无意识的 有时教师在清闲无事时出现此类行为 有时一边讲课一边玩弄粉笔或板擦 这类行为一方面捆绑了教师的手 使之无法做其它辅助言语行为的动作 另一方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偶尔发出声音 这种分散效果更明显 95 抻衣服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神衣领 如图 一种是神衣服的下摆 对于第一种动作 常出现于人的情绪烦躁不安的情况下 无疑 教师在课堂上频繁做这一动作 会令学生同样感到不安 第二种情况相 修饰头发 相类似 是教师对自身服饰打扮缺乏信心或过于自信所致 教师穿了新衣服上课时常出现类似动作 这种动作会把学生的视线吸引到教师的着装上 不利于组织课堂教学 应予避免 96 两脚轮换蹬墙 有的教室讲台与黑板之间的距离比较小 有些教师会一方面用两手撑在桌子上 一方面两只脚轮换蹬在后墙上 这一动作不仅会污染墙面 同时教师为了看到学生 就必须抬头 翻眼 既容易疲劳 还不雅观 97 两脚轮换蹬墙 有的教室讲台与黑板之间的距离比较小 有些教师会一方面用两手撑在桌子上 一方面两只脚轮换蹬在后墙上 这一动作不仅会污染墙面 同时教师为了看到学生 就必须抬头 翻眼 既容易疲劳 还不雅观 98 第五章教师适应性体态语言 举止大方 优雅得体 撑 99 第五章教师适应性体态语言 适应势是不容易下定义的非言语行为 有些研究者声称 适应势与对自己或对另一个人的消极感受相连 另一些研究者声称 适应势是我们为了自己一时方便或舒服而用 而后成了一种下意识习惯的行为 两种情况下 适应的行为都代表了不同的一类动作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 它正日益引起注意 保罗 埃克曼 100 观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身体的姿势 我们会发现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风格 有的教师喜欢后背双手 有的则常双臂交叉胸前 有的爱把手插到裤兜里 等等 教师的这些身体态势大多是为了适应某种心理上 生理上抑或客观环境的需要 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 这种适应有时是有意识的 有时是潜意识的 因此 我们将它们称之为适应性体态语 101 第五章教师适应性体态语言 一 教师适应性体态语言的特点1 稳定性教师适应性体态语的稳定性有两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是 教师一旦形成某种体态 便会经常性表现出来 较为稳定 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其次 这种稳定性大多表现为一种静止状态 一般没有很强的动作性 如倒背双手 双臂交叉胸前等 102 2 习惯性适应性动作并不是教师为配合教学而有意做出的 而是觉得做出某些动作或姿势对自己比较好适合 得体 也就是说是为了适应某种生理或心理的需要 久而久之 逐渐形成的习惯性体态 103 二 教师适应性体态语言解读1 背手 将双手放于身后 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 如图 这是一种权威显示信号 据有关研究者观察表明 有身份 有地位的人常常有此背手习惯 英国皇家的一些显要人物 走路时就有昂首挺胸 手背身后的习惯 并因此而著称于世 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便会发现 执勤的警察 在士兵面前的军官等都喜欢将手背于身后 104 不应出现背手的情况 教师在讲台上讲课时不能背手 因为这样一来便无法运用双手做出 些辅助言语行为的动作 影响讲课效果 同时也使教师显得呆板 缺少情趣 由此而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105 教师在与学生交谈时 不应将双手背于身后 教师这样做 会给学生以威严 高高在上 盛气凌人的感觉 从而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 妨碍师生问的情感交流 106 2 双臂交叉于胸前双臂交叉 护置于胸前 所传递出的是一种防御性信号 交叉的双臂好似一堵防护墙 保护住自己心脏等要害部 以免受到伤害 就像儿童在受到威胁时 会躲在父母身后或任何一种物体后面 以寻求保护一样 107 108 3 叠腿 持坐姿时 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 一般说来 它是一种暗合着防御意味的人体信号 具有一定的消极性 尤其是当它 109 110 4 别腿站立时双腿相别 这种姿势似乎有利于身体的放松和休息 但教师的工作特点要求他应始终以饱满的热情 充沛的精力影响学生 因此此体态不宜使用 一般说来 别腿总是伴有双臂交叉的动作 这样的姿势既松弛 又带有某种防御意味 因此更不宜使用 111 5 卡腰 双手卡在腰胯部位 这是一个富有进攻意味的体态 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教师训斥学生时常采用此体姿 因为这种体态对学生有威胁性 容易造成对其心理的伤害 因此教师一般不要使用 112 6 持手放在已袋里把一只手或双手插人口贷内 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来说这也是比较消极的适应性体态语 它的消极作用有两方面 一是捆绑了双手 影响他配合教学的动作 二是这一体态给人以随便 松懈的感觉 影响教师的形象 113 7 双手撑在讲桌上上身成向学生倾斜状 双手撑在讲桌上以承受身体的部分重量 减轻腿的压力 这种体姿在教学中十分常见 对长时间站立讲课的教师来说 这种姿态比较好服 但却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如捆绑双手 形象呆板 给人以高高在上之感 等等 因此教师应适当使用 一节课中出现的次数不应过多 可以说愈少愈好 114 第六章教师的空间语言 举止大方 优雅得体 115 一 教师的个人空间 在社会生活中 人的身体周围有一种虽然看不见但却实际存在着的界限 这种界限所包围的身体周围的区域就是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犹如一个 空气泡 保护着身体 成为身体的 缓冲区 虽然这个 泡 没有有形的屏障 但如果不应闯入的人闯入了我们的 空气泡 内 我们就会感到紧张与窘迫 例如 116 117 118 小朋友们是 听 得全神贯注 还是 看 得全神贯注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手势谈话效果是否会受影响呢 119 120 二 体态语言表达系统的结构 分析体态语言表达系统的结构 当然不能脱离人体的结构 人的身体一般可分为头部 包括颈 上肢 躯干 肩至臀 下肢 依据这种划分 我们可以为体态语言表达系统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身体本身的动作及态势 可分为面部系统 上肢系统 躯干系统 下肢系统 121 二 体态语言表达系统的结构 第二部分为副体态语表达系统 是指除去身体态势之外的服饰 发型发饰 字体等具备一定表达功能的手段 第三部分是空间语言表达系统 人体在空间的位置也能传递信息 研究人与人空间距离的学说 称为近体学或界域学 根据近体学的理论 人际距离是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尺码 人们之间的关系与人在空间保持的距离有着某种联系 空间语言表达系统正是建构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 122 123 美国的埃克曼和弗里森把体态语分为五大类 符号势 图解势 调节势 心情展示势和适应势 124 三 体态语言的特点 1 辅助性语言 指口头的 借助于字 词 句来传递信息 表情达意 体态语言则是以表情及身体其它有关部位的态势为手段来起到交流的作用 125 我们永远无法从印在纸上的演说词来认识一个演说家的何以成功 有时印在纸上的解说词可能是平淡无奇的 但当时确实搏到很大的成功 得到听众狂热的反应 这只有在当场亲耳听到他演说的人才能体会到 感受到他对听众的强大吸引力 除此之外 没有任何其它的办法使我们懂得他演说的魔力 他的魔力 并不全在他口中说出的语言 实在包括他出现在听众面前的整个体态 包括他说话时的声调 手势 面部表情 身体的动作 包括他的笑容 他的目光 他眉头一皱 他下巴的一抖 整个的他 在发散着一种强大的吸引人的力量 丘吉尔传 126 三 体态语言的特点 2 真实性体态语言较之口头语言却具有更大的真实性 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 127 三 体态语言的特点 3 独立性人类的体态语言在特定情境下可以脱离言语行为而独立存在 行使自己传递信息 交流感倩的功能 如聋哑人手语 128 4 跨文化性 129 4 跨文化性 130 5 先天性 卡罗尔 E 伊泽德等人的研究表明 在人生最早的9个月里 婴儿把兴趣 高兴 惊奇 生气 厌恶 害怕等感情反映在脸部 而母亲则能够辨别这些不同的表情 并籍此维系和婴儿间的感情交流以发展母子依恋关系 131 6 差异性 中国古代见面时的礼仪体态语是作揖 现在是握手 欧美人则除握手外更多的是拥抱和接吻 欧洲人用耸肩表示遗憾和惊奇 日本人以微笑表示抱歉 中国人以拍肩表示关心 再如翘大拇指手势 在中国及大多数国家里 它是一个积极的 肯定的信号 表示 称赞 佩服 等意思 而在英国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 这一手势有三种意思 希望搭车者用它做搭车信号 一般特大拇指指向搭车方向 是一种轻侮信号 如在希腊 急剧地翘起拇指 意思是要对方 滚蛋 132 五 体态语言与教育教学 133 第一章教师体态语言概论 一 教师体态语言的特点二 教师体态语言的作用三 教师体态语言的分类 134 一 教师体态语言的特点 1 有意性 135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个体自我效能形成的四个来源 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劝说 情绪唤醒自我效能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 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 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表现 136 第二节学习动机模式与理论 强化的种类 外部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评价贡献 结合联结派和认知派之长 拓展强化的含义 把人的需要 认知 情感有机结合起来 强调了人的认知因素和自我调节等中介因素在人类行为产生和改变中的重要作用 自始至终采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 结论有意义 局限 三元交互作用论的哲学思想有局限 其理论带有一定的循环论的色彩 137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五 强化论人物斯金纳观点一种行为发生的概率是该行为所受强化的函数 强化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 138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原理强化物种类物质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象征性强化物代币性强化物强化物选择观察法调查法 139 第二节学习动机模式与理论 强化物分配 变比率 固定比率 变动时距 固定时距评价纠正了本能论过分强调个体先天本能的不足 但把所有人类行为的原因归结于外部强化 否定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