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第一课时)课时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邓通过几次对海棠花的描述,来表达对周的深切思念。 2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对于周与邓的革命情操以及革命情怀的沉淀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查找周与邓的革命事迹以及伟大爱情的相关文章,并组织学生在课堂展开对这些文章的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要永远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基础;在当前,要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进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若脱离它们,则永远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学重点理解邓通过几次对海棠花的描述,来表达对周的深切思念。教学难点如何借用其他事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圈点批注法教学用具音频素材教学过程设计备注一、预习 二、导入 1作者简介。(学生介绍后,师补充。)2导语。 2004年2月4日是邓颖超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以表达对这位杰出女性的纪念和缅怀。 本文写于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天之际。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理解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见花思人,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6):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7-9):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四部分(10-11):再次抒发思念之情,结束全文。 五、探究 (1)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 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的心爱之物,在海棠树前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和身影,睹物思人,勾起对与周恩来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2、 海棠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邓颖超同志曾通过海棠花表达对远在日内瓦的周恩来的体贴、思念之情。 3、 海棠花给了作者莫大的精神慰藉,春风中盛开的海棠花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作者的丰富的联想,让她沉浸在对美好旧事的回忆中。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为作者的回忆创造出独特而美好的意境。 (2)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断?每个片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 第一个片断是:因为爱海棠花,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 这些词用得很精彩“偶尔”“就”“整整”,表明对海棠花的喜爱非常执着,也说明了两人的爱情非常的坚贞。 第二个片断是:细致描绘了周恩来生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抽几分钟有时独自驻足观赏,抬头看了又看,以此业得以稍稍休息,有时与邓颖超并肩赏花。 最精彩的句子是“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眼前。”“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因为深爱对方,所以过去的回忆仿佛就在眼前那么清晰,所以说“短暂”但爱人离去,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所以十二年又是漫长的 第三个片断是:邓颖超为远在日内瓦的周恩来剪了一枝海棠花,压在书本里,通过鸿雁传情,表达她的思念,体贴之心。 这段写得颇为真挚动人,这对革命的伴侣,他们爱得那么真,那么纯,令人动容。 第四个片断是:“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暧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周恩来的无限敬意,写出了周恩来并没有离开我们,他正为我们的国家,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继续工作着,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周恩来同志永远活在邓颖超的心里,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心里。 六、小结 课文前半部分回忆了自己与海棠花与周恩来之间的生活片断,表达了对周恩来无限的思念与崇敬之情。板书设计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邓颖超 赏花思人 海棠花相识觉悟社 我你传书明志 爱结婚广州 寄花传情教学反思课题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第二课时)课时7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还应使学生掌握利用事物来描述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以及用舒缓、朴素的语言从不同侧面表达事物发展(相识、相知、相爱)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师可建议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以及人生轨迹的探索,在不自觉中受到启迪与鼓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情感应该与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社会的发展、民族的需要统一起来,不能为了一时的享受而放纵自己的情感。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如何用朴素、平实的语言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相识、相知、相爱)。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利用事物来描述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师指引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备注一、齐读课文第三部分(7-9)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并归纳: 第7段:概述“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 第8段:详细写了在革命斗争中的相见,建立了纯正的友情,为了共同革命理想,从友谊发展到相爱,定约。 第9段:写在革命之花开时,我们爱情之花也开放了,1925年8月,结婚了。 二、探究 1找出文中邓颖超与周恩来在革命生涯中共同追求,共同奋斗的句子,体会其思想感情。 如: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7自然段 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7自然段 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7自然段 只是为着我们共同的斗争,发扬爱国主义,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8自然段 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8自然段 2、第8段中为什么用大段的文字写周恩来同志曾主张独身主义,而“我”也对婚姻抱悲观的想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为了革命事情无暇谈及个人问题,说明两人的交往全是为了革命事业,没有任何个人的目的,它使两人的抱定独身的两个青年走到了一起,从友谊发展到相爱。 3文中提到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进步学生组织的“觉悟”起到了什么作用? 说明两人相识的时代大背景,作为进步的热血青年,他们为了反帝,反封建、肥卖国贼,为了救亡图存他们走到了一起来,在那个年代注定了他们的爱情要与革命交织在一起,注定了他们要共同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 3、小结 文中多次出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及为理解共同理想奋斗的句子,这说明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志、战友、伴侣的关系,“我们”始终把革命放在首位。 4,那么,同学们邓颖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找出相关语句。 (教师用书47页第二大题) 三、自由朗读全文,体会人称变化对情感表达产生的不同效果。 (教师用书47页第三大题) 四、总结全文,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