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陈涉世家》(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陈涉世家》(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陈涉世家》(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陈涉世家》(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涉世家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陈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本文所选内容,叙述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表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和历史功绩。学情分析: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学生的学习可能有点难度,实际操作时,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二次备课充实时,可以在以下方面继续补充:如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教学目标: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材料处理详略得当。 4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大泽乡起义的原因和经过,了解人物对话的语气表达方式;2通过朗读、背诵,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对多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有关迷信活动的正确认识。 教学方式:1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和课文注释,并凭借工具书疏通字词句。在此基础上,于教学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释疑解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和背景。2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3研读课文第一段,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老师活动: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官逼民反的道理。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的速亡。那么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学成果展示1学生作答,教师可作如下补充。明确:背景及作者简介。(1)司马迁的父亲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的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搜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了基础。38岁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处以“宫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陈涉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实行严酷的刑法,又焚书坑儒;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2学生朗读课文,注意重要词语的读音,把握节奏、停顿、语气及重音。3字词阳夏(ji) 嗟乎(ji) 鸿鹄(h) 闾左(l) 適戍(zh) 皆次当行(hng)以数谏故(jin) 陈胜王(wng) 罾(zng) 间令(jin)忿恚尉(hu)尉果笞广(ch) 徇(xn) 身被坚执锐(p) 社稷(j)4停顿发 闾 左谪 戍 渔 阳九 百 人 今诚 以 吾 众诈 自 称公 子 扶 苏 项 燕又 间 令吴 广之 次 所 旁 丛 祠 中 扶 苏以 数 谏 故 ,上使 外 将 兵而 戍 死 者固 十六七 乃 令符 离 人 葛 婴将 兵徇 蕲 以 东老师活动:1.引导自学或检查课前预习情况。2.适时点拨精讲。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卡。2.学习成果展示。3.学生点评同学展示情况。三、教师朗读课文后指导学生理清叙事线索教师活动预设:提问:课文以陈涉、吴广的活动为线索,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分成几部分并概括内容。学生活动预设:明确: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第1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第2段写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谋划的经过;第3段写陈胜、吴广领导起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 四、研读第1段 (一)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意思。(二)小组内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回指导。(三)成果展示1掌握重点字词: (1)“之”的三种不同用法;(2)“也”“哉”所表达的语气;(3)词的含义。尝:曾经。辍:停止。怅:失望。苟:如果。若:你。太息:长叹。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2学生口头翻译并讲评翻译情况。 3.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陈胜、吴广的籍贯、姓名,这是传记文学的开头。)陈涉与佣人的对话,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志向,他安于现状吗? (陈胜与佣人的谈话,生动地说明了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命运一样的人,有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决心。) 本段对人物的刻画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 (本段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态。如:“怅恨久之”,“笑而应曰”,“太息”等词,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之志: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由此可以看出文章选材的精当。)五、总结、扩展 总结: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作者司马迁的经历及他的作品史记在历史上的地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我们知道大泽乡起义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分析第1段,了解陈胜这个起义领导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