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感恩教案及PPT.docx_第1页
四年级感恩教案及PPT.docx_第2页
四年级感恩教案及PPT.docx_第3页
四年级感恩教案及PPT.docx_第4页
四年级感恩教案及PPT.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搭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品读语言,感悟优美语句中包蕴的美好心灵,美丽画面。学习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扫清生字障碍,正确认读7个生字,识记“暴、惰、衡”字形。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体会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总要作用。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障碍。1、生自由练习读文,读准生字词。2、生词学生认读。指导暴、惰、衡的写法。3、指名轮读课文,师随时正音。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搭石。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2、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扣住“脱鞋绾裤”反复朗读去感受。3指导感情读第一自然段。五、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说搭石。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什么是搭石。二、细读文本,品搭石。(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紧跟上去;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5、配乐美读这几句话。(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四、作业设计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2、写一写你发现的生活中的美。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2 ) 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过程与方法(1) 自主阅读,了解内容。(2) 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宽容与体谅。重难点、关键1.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辛苦,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她的习惯,也称了这个家里一道温馨而又美丽的风景。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暖的,流下了感动的泪。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深地烙在了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生:是啊,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课题将心比心。谁来读一读?齐读课题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又是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又是谁将心比心,怎样对待别人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同学互相帮助来解决。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3文中的“我”有什么感受?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词: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3、小结: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为老奶奶推门,然后想到自己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也有人会这样做。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首先自己要去关心、帮助别人,这就是将心比心。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只见果然成功了” (1)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 (2)引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1、过渡: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 温暖着我,于是我激动的想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2、再读激情:我们也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3、正因为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将心比心,歌唱家唱出了一曲爱的奉献请大家也来唱一唱吧,许多名人也写出了将心比心的名言,请大家也来读一读吧。4、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就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对人多一份(课件出示许多心套着心形里写着的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让学生读一读。)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师:明亮的眼睛能感受世界的五彩缤纷,明亮的眼睛能享受世间事物的美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多好啊!可是还有上千万的人因眼角膜受损而无法享受这份美好。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眼角膜。2、课件出示眼角膜的图片,认识眼角膜,讲解眼角膜的作用。师:眼角膜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眼球的最外层,如果受损或者病变了,就看不见美丽的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和眼睛有关的课文,师板书;永生的眼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有怎样的疑问呢?(学生质疑)2、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和老师的阅读提示,走进课文,我相信,你们读完课文后一定会对“永生”这个词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3、课件出示阅读提示。(指明生读)在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通过读课文,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课文中已经捐赠了眼角膜的是谁?4、检查生字。5、简要说说课文内容。(1)师:读完了课文,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认识琳达一家。(2)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赠眼睛角膜的动人事迹。)师板书:捐赠(3)课文中已经捐赠了眼睛角膜的是谁?第一次捐赠的是琳达的母亲,琳达感到非常伤心、难过、不理解;第二次捐赠的是琳达的父亲,琳达为他感到骄傲。三、深读课文,品读词句,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师:琳达的母亲捐赠眼角膜时她还小,她还不能理解捐赠的真正含义,那么我们先走进琳达的童年,走进她当时的内心世界。1、默读课文1-5段,并画出描写琳达当时心情的句子。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我被他们的对话惊呆了。我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要将母亲的角膜给予他人,更让我无法明白的是,爸爸居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她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2、谁能理解此时琳达的心情呢?(伤心、难过、悲伤)3、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读这段话。4、师:琳达的母亲去世了,14岁的琳达无法接受,她是如此的反对父亲捐赠母亲的眼睛角膜,然而,父亲却非常的平静,他对琳达说了怎样的话呢?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5、你从父亲的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引导: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6、师:是啊!母亲虽然离去了,但她的眼角膜给黑暗中的人带来了光明,她的死是有意义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善良。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段话。7、如果你是琳达的朋友,你会怎样安慰琳达呢?(生自由回答)(二)学习第二部分1、师:琳达渐渐长大,她也渐渐明白了“捐赠”的含义,她的父亲也老了,但是父亲一直有一个不变的心愿,是什么心愿?请同学们齐读68自然段。2、学生回答父亲的心愿,(捐赠眼睛角膜。)3、当琳达把这件事告诉给同样只有14岁的女儿温迪的时候,她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读读课文第9段。2、课件出示第9段。3、自由的大声朗读这一段,并在这一段中找到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4、理解含有“骄傲”的句子。(可不按照顺序出示)、课件出示句子: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令你骄傲吗?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师:老师常常提醒同学们,学习不能骄傲,在这里是这个意思吗?(引导:不是,是自豪的意思。)教师问各句式谁为谁骄傲?(引导说舍己为人)5、(课件出示“说一说”)说一说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6、学生汇报。师:谁愿意大声的把你的感受说出来?(设计意图:由整体到部分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与课堂学习的感受融为一体,既认识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重点词句,又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眼角膜的重要性,而且让他们体会到捐赠人体器官的重要意义。本环节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中学习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关注了学生,体现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四、小结。师:父亲留下的还有很多很多,最重要的是他留下了关爱他人、留下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关爱他人、无私奉献。五、拓展。1、师:课文到这里就结束了,然而这个感人的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让我们来看看原文的结尾。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段结尾。(课件出示)那天,我紧紧搂住温迪。没有想到,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