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2013届九年级语文二轮复习课时方案 古诗词鉴赏(2)专题内容:第 二 课时(总第 10 课时)复习目标: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如对词的理解、句意的理解、文意的分析和概括等。2、能赏析其语言(从遗词、用句、修饰等方面揣摩、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3、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材料,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导学活动(以达成复习目标作为贯穿全课活动的一根“红线”,从助你补缺、给你定标、请你点击、引你运用、为你指点、推你提升等6个环节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知识梳理三、品味诗词的语言 (一)鉴赏诗歌,推敲字词是最基本的环节,也是理解诗句的意思、正确把握诗歌思想内涵的关键,推敲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1意象名词 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等几个意象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 2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韵味。如“夹岸桃花蘸水开”很传神。蘸(zhn),是沾着水面。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下垂,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传达出诗人超然物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适之情。3表示修饰的形容词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写出了春天来临,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景象;“浅”字写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一个“凄凉”,写尽了诗人无限辛酸的感情。“枯藤老树昏鸦”中的“枯”“老”“昏”等词语,渲染了深秋悲凉的气氛,蕴含着诗人悲苦的秋思。 4数词或量词 在古典诗词中,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常常使用数词,一般情况上都不是确数。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和“谁家”用的极其精妙。如“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中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因为是远景,“昏鸦数点”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具有水墨画的美感。 5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从视觉角度看,红绿映衬,色彩鲜明,春意盎然。(二)鉴赏句子 考查的句子往往是名句。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鉴赏这些名句,能够读懂作品,加强我们的文学修养,陶冶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赏析句子要从内容出发,鉴赏其寓意、情感等。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面对重重困难时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赏析句子还要从用词特点或者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或是表现手法等等。(三)语言风格或特色 常见的语言风格或特色的表达词语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四、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1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例题精讲(品味词句,鉴赏技法)浣溪沙 (宋)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浏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1词中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_答案“逐”字描写出了游人追逐画船的情景,表现出喧闹的场面。“出”描写出荡秋千时时隐时现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欢快热闹的气氛。(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字词的品评能力。解答时,注意分析这两句诗的意境,然后再体会诗人用这两个字赋予所描绘景物怎样的情趣。2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 _答案看到了作者乐而忘形、沉醉其间的情态。(意思相近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时注意结合诗境并展开想象来分析:白发老人神采奕奕,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情不自禁地戴上鲜花,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之中体现出无穷无尽的欢乐。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不禁发出感叹,人的一生有说不尽的坎坷烦恼,哪像今天这样,在一杯杯的醇酒面前无忧无虑啊。最后从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怀与民同乐。城 南 (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注释】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3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_答案雨量之大,雨势之猛。(2分,意思符合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过”表明雨来势之猛,“水满堤”“路东西”表明水量很大。防止以功用代特点。如看到最后一句“草色齐”青草长势旺盛,想到这是雨水滋润的功劳,而答成 “雨水来得及时,雨量充足,滋润万物”。这是没有把握住题目提问的重点词语“雨”怎样的特点。4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答案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白居易诗分析1分,曾巩诗分析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解析本题考查发散思维能力。这里谈“异曲同工”,重心在找相同点。两诗写草,均表现了青草旺盛的生命力。回答时要注意辅之以表现手法。防止重心偏误。对“异曲同工”的含义理解不清楚,只注意到“异”字,并与后面的“比较”联系起来,以为谈两诗写法上的不同点而导致答题失误。(综合探究整体感悟)雨过山村 (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1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山村怎样的特点? 答案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描写的意境的理解感悟能力。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宁静的山村风景。答题时,容易把优美宁静误解成冷清。这里没有注意要用审美的眼光来赏析诗的意境。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教学时间: 班2013年 月 日; 班 月 日 教导处评价: 答案好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离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赏析能力。联系前句来看,夏日雨中,“妇姑”仍要“浴蚕去”,可见农事的繁忙。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一“忙”一“闲”,两相对照,相得益彰。 防止出现赏析不当的现象。主要是不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误为:“栀子花”不管妇姑的忙,自己“闲着”。这样答,意境不美。村 晚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注释】陂(bi):水岸。漪:水波纺。腔:曲调。3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答案“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纯朴无邪等)。解析赏析古诗中重点字的表现力,就是赏析诗人炼字的妙处,从内容、手法、表达情感等方面联系全句乃至全诗进行分析。此题考查古诗鉴赏能力,难度稍大。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答案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从“横”“信口”可知牧童的悠然自在,推断乡村生活的宁静、安详,令人向往,流露出作者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此题考查写作意图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春 雪 (唐)韩愈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5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答案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解析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惊”字写出摆脱冬寒后的新奇、惊讶,更从草芽萌发看到了春的消息,自然流露出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6简要赏析三、四中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_答案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作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解析三、四句构思奇巧,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却嫌”“故穿”两词,赋予了春雪人的情感,那样的善解人意,饶富情趣,自然地运用了拟人修辞,在赏析时要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语意相近即可。实战演练旅 夜 书 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分析颔联中“垂”“涌”两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别董大 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4.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5.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古诗词鉴赏技法点拨一、理解诗词的形象(意境)【典型题】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典型题】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题思路】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二、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 【典型题】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解题思路】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三、品味诗词的语言【典型题】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解题思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典型题】品味字词或句子的妙处【解题思路】品味字词答题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反复朗读体会。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色。(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品味句子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意思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该句有什么表达技巧,指出其表达技巧及效果,或者是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典型题】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题思路】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四、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典型题】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题思路】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方法、修辞手法三大类。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巩固与提高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注释】澧(l)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枳(zh)壳花:枳树的花。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答案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分析时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犹未”是“还未”的意思,表达了太阳已经很高了,朋友的家却还未到,表现出心情的“急切”。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体会,表现了诗人的奔逐和焦急。诗人赶路时间之长,路程之远,连同他不辞劳顿地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情形,都体现出来了。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_答案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这首诗歌题目是“访城西友人别墅”,而诗歌中写了村野风光,这是运用烘托手法,借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衬托友人别墅幽雅和友人的风采。淮上渔者 (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注释】逐:跟随。浦:水边,岸边。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3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_、_。答案(各1分)逐移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比较简单,范围就在第二句中,“渔家生活”就是“家逐船移”,但是必须选择两个字,那只能是“逐”和“移”了。4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_答案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荻花丛中吹火煮鱼。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表述能力。先要把诗句所描述的场景概括一番,然后再具体描述,具体描述时,可以在原来诗句的基础上加以扩写。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o)歌:船歌。5.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_”一词启发 读者去想象的。答案镜中看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本诗内容的基础上,从诗歌的原文中找到答案。6“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_答案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难度较小。在理解“半夜鲤鱼来上滩”这句诗大意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进行描述即可。西归绝句 唐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注释】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7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_作用。(2分)答案反衬或衬托解析两句比照,对比鲜明。先写“五年”,再对“今日”;五年中“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结合注释,当指作者奉召还京。“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也指皇恩。8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_答案(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解析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表述时还要考虑描写、想象能力。根据注释中的背景知识和诗句中描写的“春风”“桃花”等,可看出此诗传达出作者奉召还京和收到友人书信的喜悦之情。描述能抓住景物特征,得1分;描述能表现喜悦之情,得1分。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9.诗中“_”“_”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答案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词语的把握。本诗写了二小松“小”的特点,诗歌中写了“小松”的叶子、高度和神韵,以表现其小,具体词语如“数粒、二尺、细韵”等。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_答案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这首诗写了“二小松”,写其小巧,神韵,表现出作者对二小松的怜爱和赞美之情。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注释】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_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答案11.“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2分,意思对即给分)1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2分,意思对即给分)解析第一题如果运用了修辞手法,要先指出来,然后简要指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如果运用的是精彩的词语,则可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它在诗歌表达情感上的作用,一是它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第2题要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来思考,同时注意分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通过析景来悟情。这首诗我们通过作者所写在村路上行走所见的儿童活泼的表现以及稻花等事物的情景,可以体会到作者所流露出的对乡村自然的热爱之情。落日怅望 (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医患沟通服务流程优化方案
- 舞台剧场活动策划与执行方案
- 团队建设提升员工凝聚力活动方案
- 工程预算编制与控制方案
- 电动葫芦安装合同范本及注意事项
- 快递企业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与实务
- 2025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及特殊人才1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芦溪县机关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调整岗位要求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申能集团校园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市璧山中医院非在编人员招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培训课件
- 幼儿园警察职业介绍课件
- GB/T 37642-2019聚己内酯(PCL)
- 国防科技大学介绍
- 校音乐厅设计方案
-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Unit1教案(含和译文)
- 机电一体化设计
-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单元全套课时练
- (中职中专)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 DB37T 5151-2019 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贝多芬F大调浪漫曲—小提琴谱(带钢伴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