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导学案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1).doc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导学案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1).doc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导学案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1).doc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导学案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1).doc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导学案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导学案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筵席()斜晖()玉骢() 迍迍() 金钏() 笑靥() 揾泪() 余荫() 谂知() 罗帏() 口占() 谨赓() 痴情() 弃掷() 香衾()(2)给多音字注音 2辨形组词(1) (2)(3) (4)3词语释义(1)胸臆:_(2)劳燕分飞:_(3)凄凄惶惶:_(4)蜗角虚名:_(5)蝇头微利:_(6)举案齐眉:_4名句填空(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_。_?总是离人泪。(2)恨相见得迟,_。柳丝长玉骢难系,_。(3)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_。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_。(4)“_,_”,拆鸳鸯在两下里。(5)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夕阳古道无人语,_。(6)四围山色中,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一、整体感知1实词(1)通假字阁泪汪汪不敢垂通_, _归家若到罗帏里 通_, _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 通_, _ (2)古今异义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古义:_今义:_却告了相思回避古义:_今义:_(3)一词多义共系(4)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松了金钏:_年少呵轻远别:_弃掷今何在:_疏林不作美:_遍人间烦恼填胸臆:_ _2虚词将与3翻译下列句子(1)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译文:_ _(2)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译文:_ _(3)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译文:_ _(4)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译文:_ _二、深层探究4长亭送别节选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写崔莺莺与书生张珙分别的情景。你能根据内容的发展,分成几个环节,并用小标题概括出来吗?5品味下列曲词,说说它们表现了崔莺莺什么样的感情,反映了她什么样的性格。(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端正好)(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朝天子)(3)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五煞)(4)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二煞)6.端正好一曲所写的环境起何作用?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先前所写相同?7长亭送别的语言具有诗化的美,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三、技法迁移善用心理描写,展现人物性格文本回顾本文善用心理描写,表现“长亭送别”时矛盾复杂的心理,对爱人的依恋,对别离的悲戚,对功名的怨恨,对未来的忧虑,揭示了主人公为美好的爱情理想而冲破封建婚姻桎梏、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的叛逆者的光辉形象。技法点拨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能反映人物的性格。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跟肖像、语言等描写方法相比,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内心独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动作暗示。人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景物烘托,即绘景而显情。作品中出现的景物,往往是“人化的自然”,渗透了人物的特定心情。心理概述,又称心理剖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由于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评价,因此不但便于比较细腻地表现人物当时当地的思想活动,还可以有进展地概述人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感情变化、内心斗争,在行文中比较灵活方便。心理描写要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首先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成为多方面展现人物性格并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要兴之所至,信笔写去,游离了人物而空发议论、徒作感叹,使心理描写成为累赘。其次,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可主观臆造,不可无限制扩大。过于冗长繁琐的心理描写,非但达不到真切感人的目的,反而会令人生厌。只有当它和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写作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技法运用充分发挥想象,刻画人物心理,配以适当的景物,写一段离别场景。(200字左右)涟水一中高二语文导学案文本9 长亭送别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经忏(chn) 长吁短叹(x) 厮守 如拾草芥b呼吁(y) 白泠泠(ln) 挨靠 草菅人命c亲眷(jun) 携手(x) 筵席 不系之舟d依偎(wi) 蹙愁眉(q) 宴席 东施效颦2下列近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_高的人,他的生活优雅、精致,有情趣,有格调,有追求,有意义。陶渊明归隐田野,以“力耕”谋取“衣食”。这种情况与富贵绝无_,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真正的清高。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能_一点清福了。a品位姻缘享受 b品味 因缘 消受c品位 姻缘 消受 d品味 因缘 享受3下列各句使用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c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d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b白马将军杜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d莺莺对感情是执著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二、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5.叨叨令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3分)答:_ _ _ _6.脱布衫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2分)答:_ _ _ _7“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请再举出与其表意手法相同的一句诗。“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 _ _ _8.满庭芳和朝天子中用了哪些典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答:_ _ _ _答案解析基础梳理1(1)ynhucnzhnchuny wnynshnwizhn nchzhqn(2)chui/chui/chuizhn/zhnj/ ji zi/zis/xi/xish/sh2(1)谂知/熟稔/捻子(2)玉醅/一掊土/涪陵 (3)倩影/腈纶(4)今宵/云霄3(1)指心里的话或想法。(2)比喻人的离散(多用于夫妻)。 (3)形容忧伤而惶恐不安。(4)微不足道的名声。(5)指微不足道的利益。(6)形容夫妻间相互尊敬。4(1)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2)怨归去得疾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3)多半是相思泪恨塞满愁肠胃(4)蜗角虚名蝇头微利(5)淡烟暮霭相遮蔽禾黍秋风听马嘶(6)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文本互动1(1)搁存放,引申为“噙着”“含着”帷帐子 没辱没,使丢脸(2)古义:留意;今义:搀扶;帮助,支持古义:停止,结束;今义:躲避,避让(3)通“供”,供应,提供;连词,和拴;挂,关联;拘囚(4)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松动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轻,轻易,不看重弃掷:动词用作名词,指抛弃的人美: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好事烦恼: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让人烦闷苦恼的事2副词,将要;介词,拿,用,把;动词,拿介词,同,和;介词,给、替;动词,给,嫁给;语气助词,同“欤”3(1)秋风呼呼刮下来,枯黄的树叶纷纷飘飞落下,到处充满(染上)了寒气,衰黄的草儿也凄凉肃杀,迷茫一片。(2)(酒)还没喝,我的心就先迷醉了,眼里流出的哪里是泪水,应当是鲜血,我的心里各种想法都已经化为灰烬(或万念俱灰)。(3)你住宿的荒野里的村庄小店,(在这深秋里)晚上雨儿大露水多应该尽早安眠,早晨风儿冷冰霜重一定要晚点儿等到天暖和起来了再起床也不迟。(4)这一条请您一定要记住,如果要见到了他乡的美女,一定不要再像在我这里一样留恋不舍,迷恋不归。4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云”“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就此辞拜”):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夫妻分别。(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5这些句子表现了崔莺莺“长亭送别”时矛盾复杂的心理。有痛苦:“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有埋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有忧虑:“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最难调护,最要扶持”。更有不安:“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金榜无名誓不归”。这些忧虑、埋怨与不安,都是与莺莺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为这个冲破封建婚姻桎梏、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的叛逆者形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6.端正好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二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一煞中的环境描写与前者稍有不同,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是以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的。7长亭送别中十九支曲词构成完整的意境,具有意境美。作者选取暮秋时节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意象,与人物的离愁别恨融合在一起。景是离人眼中的秋景,仿佛带着浓浓的愁绪,情由于景的渲染烘托而表现得更突出。随着场面的转换,剧中人在如画的风景中漫游,进入诗化的境界;还运用典故、引用、对偶、重叠、儿化等手段,使感情表达含蓄而优雅。技法运用略答案解析1ab项“泠”音ln;c项“眷”音jun,“携”音xi;d项“偎”音wi,“蹙”音c。2d品味:动词,尝试滋味,品尝;仔细体会,玩味。名词,(物品的)品质和风味;格调和趣味。此处根据第项,选“品味”。品位:名词,指官吏的品级,官阶;矿石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含量的百分率;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因缘:佛教谓使事物生起、变化和坏灭的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泛指机会、缘分。姻缘:专指婚姻的缘分。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消受:享用,受用,多用于否定。3ca、b、d三项将抽象的“情”形象化,c项属直接抒情。4b“破镜重圆”指夫妻之间经离乱或变故后又团圆。这里使用对象有误。5排比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和叠词的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