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课程复习-参考题型4-18.doc_第1页
农业生产课程复习-参考题型4-18.doc_第2页
农业生产课程复习-参考题型4-18.doc_第3页
农业生产课程复习-参考题型4-18.doc_第4页
农业生产课程复习-参考题型4-1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判断题1近代农业产生的条件是农业的资本主义化。2. 现代西方所定义的农业概念具有明显的经济特征。3四川典型的旱三熟(小麦/玉米/甘薯)属于套作多熟种植模式。4.从系统观点看,农业概念可包括农业生产子系统、农业管理子系统、农业科教子系统。5. 作物氮营养临界期往往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6.农学(作物学)的性质主要包括应用性、综合性、生态性。7.凡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称长日作物,如麦类作物、油菜等。8.碳四作物的光合强度高,需水量低,这类作物有甘蔗、玉米、高粱等。9.在四川,小春作物(夏熟作物)是指秋冬季节播种,第二年春夏季节收获的作物,一般为耐寒作物。10对提供食物的作物而言,其品质主要包括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12.农业区划是指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域的划分及农业合理布局的研究。20. 碳三作物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的补偿点高,有较强的光呼吸,这类作物有稻、麦、大豆、棉花等。22. 在四川,大春作物(秋熟作物)是指在春夏季节播种,夏秋季节收获,一般为喜温作物。23.我国的种植业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 31个二级区。 24从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看,冬小麦属于低温长日照作物。从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看,水稻属于高温短日照作物。25对提供食物的作物而言,其品质主要包括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对经济作物而言,其品质主要包括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26生物因子通常分作植物因子、动物因子、微生物因子等。27田间作物大都是喜光的,充足的光照可使作物生长发育良好,而光照不足或太强,则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降低光合作用效果。28作物在生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作物的三基点温度。31大多数作物的磷营养临界期在幼苗期。33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常常出现在作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二、不定项选择题1、中国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最为复杂多样的、农村经济较贫困落后的地区是指(B )。A、黄淮海区 B、西南区 C、长江中下游区 D、黄土高原区2、以下属于喜温作物的是( )。A、小麦 B、玉米 C、大麦 D、油菜3、以下属于耐寒作物的是( )。A、小麦 B、甘薯 C、大豆 D、棉花4、以下不属于油料作物的是( )。A、花生 B、小麦 C、油菜 D、芝麻5、以下属于基本耕作措施的是(A)。A、翻耕 B、中耕 C、镇压 D、培土6、以下作物中,收获主产品为籽粒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油菜7、以下属于大量营养元素的是( )。A、氮 B、碳 C、磷 D、钾10、从历史发展序列来划分,世界农业类型可分为( ABC )。A、原始农业 B、传统农业 C、现代农业 D、旱作农业 11、衡量农业企业规模大小的指标通常包括( A C D)。A、产出量 B、能量 C、农用土地面积 D、非土地要素投入量 12、受光照、热量和降水三个因素的制约,农田作物的生产潜力可划分为( )。A、光合生产潜力 B、热量生产潜力 C、降水生产潜力 D、气候-土壤生产潜力15、作物育苗方式大致可分为( )。A、露地育苗 B、保温育苗 C、温室增温育苗 D、机械化育苗1、中国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C )。A、黄淮海区 B、西南区 C、长江中下游区 D、黄土高原区2、24节气中,表示一年中农事最繁忙时节的节气是(C)。A、立春 B、雨水 C、芒种 D、小满3、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属于( B )。A、粮食作物 B、经济作物 C、食用作物 D、嗜好作物4、耐寒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约在( B )左右,如小麦、豌豆等。A、1015 B、13 C、35 D、5107、以下不属于农田培肥途径的是(D)。A、生物途径 B、化学途径 C、物理途径 D、秸杆燃烧 E、防护途径1、可持续农业主要技术包括(ABCDE)。A、土壤管理技术 B、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C、农作制度 D、资源动态监测E、农业生态工程4、常用的种子预处理方法有(ABCDE)A、晒种 B、消毒 C、种子包衣 D、种子生物处理 E、浸种催芽5、作物病害的症状主要有(ABCDE )。A、变色 B、胀点 C、腐烂 D、萎蔫 E、)畸形1、二十四节气中,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的节气是指( ABCD )。A、立春 B、立夏 C、立秋 D、立冬 E、冬至3、在近中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模式有( ABC D )。A、农户+专业协会模式 B、农户+公司模式 C、农户+股份合作模式 D、农户+合作社模式 E、农户+政府部门模式4、由不同作物结构和种植熟制组合形成种植模式的基本类型包括( ABCD )。 A、单作一熟型 B、单作多熟型 C、多作一熟型 D、多作多熟型 E、一年三熟四、名词解释2现代农业是指工业化以来高资本、高能量、高技术投入及以商品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生产体系。3可持续农业是在对工业化农业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的变化方向,以便持续地满足当前和今后人们需要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4作物生产潜力是指某一地区的农田在特定农业资源组合条件下,人们种植作物应能实现的最大生产能力。8作物生育期,是指9、作物的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总量,即整个植株(一般不包括根系)的干物质全量。作物的经济产量10、作物的生长是指植物细胞的增大与增多,是植物体或某一器官体积或重量增加的量变过程。11作物品质是指作物收获的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12作物的生活因子,是指众多的生态因子中,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那些因子(日光、热量、水分、养分和空气),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作物就无法生存。13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对环境的要求与实际环境的吻合程度,就是每种作物具有的遗传、生理、生态等属性和环境相统一的特性。14积温(accumulated temperature)概念:指某一生育时期或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15作物的蒸腾系数是指每形成l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的克数。16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需水临界期。17种植制度的概念,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如农业企业)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18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作物结构是指作物种类、品种、面积及占有比例等,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块上的分布。19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20套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或预留的空带内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21复种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田地上顺序接茬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22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际之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类作物或轮换不同种植模式的种植方式。23连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连续使用同一种种植模式的种植方式。24作物生产上的种子概念是指所有可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25作物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而形成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6种子检验27、土壤耕作,是通过农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五、问答题1、简述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特点。现代农业是指工业化以来高资本、高能量、高技术投入及以商品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生产体系。从现代农业的发展来看,它包括工业化(或石油)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两个发展阶段。工业化(或石油)农业是应用现代工业成果,通过大量和集约化地投入资源(如商品能源、农机、化肥、农药),并通过大规模经营,获得高产的农业模式。可持续农业是在对工业化农业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的变化方向,以便持续地满足当前和今后人们需要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简述现代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多目标;产业化;标准化;安全化;生产者素质现代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重视可持续发展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1)严格的地域性;(2)明显的季节性;(3)生物性;(4)技术的实用性;(5)生产的连续性;(6)复杂性。列举3种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时期。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列举3种以上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简述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即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主要有:1、选育高光合效率的品种;2、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3、降低呼吸消耗;4、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简述评价作物品质的主要理化指标。包括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糖分、纤维素、矿物质)含量、各种有害物质(残留农药、有毒重金属)含量等简述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栽培技术;(4)病虫害的影响简述影响复种的主要条件。(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简述品种的特征。(1)品种的稳定性;(2)品种的地区性;(3)品种特征特性的一致性;(4)品种利用的时间性。简述育种即品种改良的目标。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简述育种的基本程序。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选种圃;鉴定圃;品系(种)比较试验圃;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 简述作物布局的原则:(1)社会需求是导向作物布局的前提,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与目的;(2)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基础;(3)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保障。简述作物生产发展的具体途径。良田、良制、良种、良法4个方面。(1)建设高产农田;(2)改革种植制度(开发晚秋及冬季农业,发展冬闲田种植业,在南方丘陵地区发展旱地多熟制种植及再生稻)(3)普及优良品种(应用高新技术育种,完善种子产业化工程)(4)发展先进适用技术(作物信息技术、高产优质高效技术、清洁生产技术)2、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1)作物生产的产品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基本食物。(2)作物生产是生物生产,其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性。(3)作物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和不可逆性特征。(5)作物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6)作物生产技术进步较缓慢。(7)作物生产受土地数量的制约严重。(8)作物生产具有难控制性。3、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存在较大差异,试述如何理解?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表示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是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率。不同作物其经济系数差异较大,这与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器官及其化学成分有关。一般说来,凡是以营养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如薯类、烟草等),形成主产品的过程比较简单,经济系数较高。凡是以生殖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如禾谷类、豆类、油菜籽等),其经济产量的形成要经历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直到结实成熟,同化产物要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因而经济系数较低。 主产品的化学成分不同,其经济系数也不一样。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少,而产品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多,因而大豆、油菜的经济系数都较禾谷类作物为低。4、从培养现代职业农民的角度,结合课程第三章的自学探讨阐述现代职业农民(种植大户或农场主)应具备哪些知识和理念才能更好地搞好农业生产的经营与管理?六、计算题1、某地区小麦大面积生产的平均产量(公斤/亩)计算2、亩种子用量计算。3、作物每亩肥料施用量的计算。丁颖等把栽培稻系统地分为籼、粳亚种,早、中季稻和晚季稻群,水稻和陆稻型,粘稻和糯稻变种,以及一般栽培品种共五级。籼稻比较适宜于高温、强光和多湿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粳稻比较适宜于气候温和的温带和热带高地。晚稻和早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日长反应的特性不同。水稻与陆稻的区别在于耐旱性的不同。粘稻和糯稻的区别主要在于胚乳淀粉性质的不同。水稻结实期从出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又可分为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水稻产量一般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4个因素构成。水稻品质形成过程除受品种遗传特性外,还受哪些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产地、气温、土壤、光照强度简述水稻生产的主要环节与技术。水稻品种选择与合理布局;水稻适宜播栽期的确定;基本苗确定及群体密度调控;土壤培肥与品质调优的施肥技术;水分灌溉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控污技术;适时收获与合理干燥技术根据最近的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水稻优势区域布局着力建设的3个优势区是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水稻生产投入分析中的生产成本一般包括哪些方面?种子费用、化肥费用、农药费用、机械租赁(耕地、机插、机收)、人工费用(手插秧、修理、施肥、打药)、其他如燃料、燃油、用电费用、农膜费用、秧盘、水费、租地等。小麦属于禾本科小麦族小麦属。我国小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着力建设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5个区。小麦的一生可分为出苗、三叶、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9个生育时期。经济产量=(光合面积光合生产率光合时间)消耗经济系数=生物产量经济系数一般认为,小麦籽粒品质可分为形态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三部分。小麦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高产小麦的整地要求、选用良种、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小麦灌排技术、防治病虫害、收获与贮藏世界上最适宜玉米种植的三大玉米带为美国中北部、中国、欧洲。我国玉米优势区域布局着力建设北方、黄淮海和西南3个区。玉米按籽粒形态与结构可分为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甜质型、爆粒型、粉质型、有桴型、甜粉型以下属于特用玉米的是()。优质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饲用与饲草玉米。玉米的一生可划分为以下六个时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期、成熟期。玉米根系属于须根系。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包括有效穗数;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玉米籽粒品质包括商品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卫生品质玉米栽培技术要点有:合理种植制度、选用良种、整地、施肥、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地膜覆盖栽培、中耕除草灌溉排水等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凡是栽培用于收籽榨油的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统称油菜。因此油菜不是单一种,而是包括芸薹属植物的许多个种。目前油菜主要栽培(品种)类型为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我国油菜生产上的品种90%以上为甘蓝型。简述或论述油菜的栽培利用特性。油菜为天然异交率很高的(常)异花授粉作物;油菜的收获指数(HI)很低,约20%-30% ;冬油菜苗期时间长,开花、结角时间集中在后期,根系在后期易早衰;油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