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暗管排水设计中几个参数的确定方法暗管排水是一项有效的农田排水技术。xx灌区1989年在灌区内作了暗管排水试验,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适合灌区实际的排水模式。现就本项试验的有关暗管排水技术参数的确定方法作以介绍:试验区基本情况试验区地处xx灌区的xx村,分A、B两个试区,其中A试区排水控制2100亩。试验区地势平缓,基本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南北1/1500左右,东西向1/1000左右。地下水埋深较浅。其中A试区地下水埋深01.2m,B试区地下水埋深01.8m。地下水出流不畅。地下水矿化度大于3g/l以上,有的高达8g/l以上。土壤属粉质粘土,土壤不均匀系数Cu值大于5曲率系数Cc值基本在13之间,故属级配良好的土质;土壤渗透系数K均=2.16m/day。试验区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旱作物为主。几个排水参数的确定方法 (一) 排水暗管埋深的确定在同一排水深度条件下,排水间距越小,地下水下降速度越快。排水暗管的埋深与排水间距呈线性相关关系。即H=z+ h=z+tg这个关系式从图一可以看出来。由H=z+ h=z+tg不难看出暗管埋深及间距与土壤特性及作物种类有极密切的关系。根据资料:小麦要求地下水最小埋深平均不小于1.1米,玉米1.0米。暗管埋深W=h+z,(其中z为作物允许最小埋深,h为两排水暗管间作用水头)这是从防渍角度考虑的。从防盐碱方面考虑,以作物所要求的地下水临界深度作为依据,根据灌区观测试验资料:粉质粘土的临界深度为2.2米。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因素,从试验角度出发,决定埋深选用2.0米、2.3米、2.6米三种不同埋深进行观测试验。(二) 排水暗管间距的确定1、理论计算的间距范围 理论计算采用了霍赫浩特方程式。 方程式为:q=8kbdh+4kah2/L2式中q:排水率、由灌区排水模数M=0.05m3S/km2推导得q=0.0043m/dayKa:排水沟水位以上土层导水度Kb:排水沟水位以下土层导水度因试区土壤质地比较均匀,认为Ka=Kb。经测算Ka=Kb=2.16m/day L:排水间距 d:等效深度 h:地下水因排水沟作用的水头间距计算范围见下表暗管埋深W(m)KaKb(m/day)D(m)d(m)z(m)h(m)q(m/day)L(m)2.02.16106.451.2000.800.00431502.32.16106.831.2011.100.00431802.62.16107.091.2011.400.0043200注:不透水层D=10m是参考xx地区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确定。2、经验确定的间距范围根据灌区地形及田块设置,大致毛沟以300米间距布设一条较切合实际。综合论证分析,排水暗管的间距采用了50米、100米、150米、200米、300米五种间距布设。(三) 排水暗管比降的确定由下述五方面考虑1、 满足最小纵坡2结合地形的自然坡降3暗管毛沟尾端埋深大于60厘米。4暗管毛沟汇入暗管分沟的跌差大于20厘米。5暗管毛沟设计埋深是指0+250处由地面到暗管中心的深度。试区运行效果暗管排水试验区经多年的运行观测,达到了试验的目的,发挥了排水工程效益。(一) 土壤脱盐效果明显 未建排水暗管前,40厘米土层内平均土壤含盐量0.2%,排水暗管建成后多年观测,其含盐量降至0.1%,含盐量降低了40%。(二) 地下水迅速下降,矿化度明显降低。 试验区建成后,地下水由未建排水暗管前的01.8米下降至3.0米左右,近几年已稳定在2.5米左右。 地下水矿化度明显降低,由未建试验田前的38g/l降至15g/l,平均降低达30%左右。(三) 作物产量明显提高在相同的耕作条件下,试验区的作物长势优于对照区。试区建成后,通过调查,多年作物产量分别稳定在:冬小麦单产330公斤/亩,玉米350公斤/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研发与生产废弃物处理技术市场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零售行业私域流量运营2025年行业竞争格局演变报告
- 数字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2025年数字博物馆与虚拟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数字文化内容创新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2025年产业升级路径报告
- 2025年手术室护理查房记录【范本模板】
- 工地常见伤病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 数码销售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4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简约租车合同
- 《交通事故车辆及财物损失价格鉴证评估技术规范》
- 我和我的祖国混声四部合唱简谱
- LYT 2085-2013 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技术规范
- GB/T 26527-2024有机硅消泡剂
- 信息安全技术 电信领域数据安全指南
-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1全册导学案
- 青岛版科学 二年级《天气与动植物》
-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变应性鼻炎
- 《养老护理员》-课件:协助老年人穿脱简易矫形器
- 影视艺术欣赏课程(教案)
- 动物的行为发育与行为遗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