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襄汾县0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可研报告备注:襄汾县为临汾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多年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全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襄汾县是这次作为全省上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之一。以下可研报告邀请了有关专家编制,现提供大家,仅供参考。希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一个新的提高,为现代农业打好基础。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1.1.1 襄汾县概况襄汾县位于山西省临汾盆地南部,介于东经11106381114055,北纬354005360320,南北相距39.3km,东西相距26.5km,总面积1034km2。东邻浮山、翼城,西傍乡宁,南毗曲沃、侯马、新降,北连尧都区。汾河纵贯县境中部。东西山麓逐渐向汾河谷地倾斜,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槽状形态。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区,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干燥。年平均气温12.5,日照时数2419小时左右,有效积温4700,年平均无霜期205天,年平均降水量528.8mm,年最大降水量874.1mm,年最小降水量329.1mm。全县境域总面积155.1万亩。其中,中低山区21.2万亩,占总面积13.7%,丘陵平川地区133.8万亩,占总面积86.3%;利用面积118.6万亩,占总面积76.45%,未利用面积36.5万亩,占总面积23.55%;耕地面积85.2万亩,辖13个乡(镇)348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历史上盛产粮棉,素有“金襄陵,银太平”之美称,是国家“七五”优质棉和省“七五”、“八五”商品粮基地、“九五”山西省优质小麦基地。曾有过棉花和小麦商品粮分别占到临汾市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的辉煌历史,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3.01亿公斤,名列全省第二。1.1.2项目背景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2009165号文件、山西省财政厅晋财农发200920号文件和山西省农发办关于2009年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申报工作会议精神,在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下,结合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将西贾乡的2个村确定为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项目区,并就项目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评估,对所需资金进行了概算,依据国农办2009163号“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文件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规定,编制了山西省襄汾县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襄汾县西贾乡上毛村和东毛村耕地集中连片,水土资源条件好,生产潜力巨大,灌溉水源有保障,地表水可利用量282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61.32万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528.8mm。县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地方财政配套能力。当地农民群众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高,立项前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90%以上的农户同意实施项目,愿意承担项目建设所需要的筹资投劳任务。县农发办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度。因此,选择西贾乡东毛村和上毛村作为进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区。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2.1 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襄汾县西南的西贾乡,距离县城15公里,七一水库南岸,赵永二级公路西侧,涉及西贾乡的上毛和东毛2个行政村。1.2.2 建设规模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开发面积1.05万亩。1.2.3 建设内容1.2.3.1水利措施(1)新建、改造电灌站各1座;(2)更新井3眼,修复配套旧井1眼;(3)架设高低压线路8.95公里,安装315KVA变压器2台,80KVA变压器3台;(4)衬砌渠道2.65公里;埋设管道31.15公里(塑料管道0.75公里,砼管道23.65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449处;(5)新建500m3蓄水池1座。1.2.3.2农业措施(1)改良土壤1万亩;(2)购良种9.9万公斤,其中小麦良种8.4万公斤(石麦15、临汾8050各4.2万公斤),玉米良种1.5万公斤(鲁单9002、大丰26各0.75万公斤);(3)新开整修机耕路13.8公里(砂石路7.6公里,砼硬化路6.2公里);(4)购置农业机械26台(套),其中福田4LZ-2(麦客)联合收割机1台,东方红950拖拉机5台,配套IJNB-220旋耕机5套,2BFJ-14A小麦播种机5套,2BYQFH-4玉米播种机5套,4Q-200秸杆还田机5套。1.2.3.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239亩(植树23868株)。1.2.3.4科技推广措施(1)技术培训4500人次(小高产栽培技术培训2550人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培训1950人次);(2)购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4台,土壤养分速测仪4台;(3)示范推广良星99优质小麦300亩,先玉335优质高产玉米300亩,测土配方施肥1.05万亩,新建小麦、玉米展示基地各100亩,扶持专业合作社2个。1.2.4 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一年。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428.39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40万元,占总投资的58.81;省财政配套资金336万元(含监理费10.0万元),占总投资的23.52;市县财政配套资金84万元,占总投资的5.88;自筹资金168.39万元(现金80万元,实物折资6.3万元,投劳折资82.09万元),占总投资的11.79。水利措施投资789.79万元,占总投资的55.29,其中:财政资金726.76万元(含监理费6.67万元),自筹63.03万元;农业措施投资431.11万元,占总投资的30.18,其中:财政资金328.12万元(含监理费2.33万元),自筹102.99万元;林业措施投资99.94万元,占总投资的7.0,其中:财政资金97.57万元(含监理费1.0万元),自筹2.37万元;科技推广措施70.55万元,占总投资的4.94;管理费用25万元,占总投资的1.75;工程管护费12万元,占总投资的0.84%。1.4效益1.4.1经济效益该项目工程兴建后,预计新增灌溉面积0.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9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5万亩,年节约水量63万方,增加农田防护林网面积0.75亩;年新增小麦生产能力177万公斤,玉米150.4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61.64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257.4万元。1.4.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通过对田、林、路、水、电的综合治理,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土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了产业结构,极大地调动农民从事种植业的积极性,确保了粮食稳定发展,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市场意识增强,促进项目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4.3生态效益项目区建成后,新增农田林网防护林面积0.75万亩,可改善农业区域性小气候,增强防风抗灾、保持水土的能力,减轻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危害,为农业生产建起一道绿色屏障。通过平田整地、秸杆还田等措施的运用,加大水分的入渗系数,改善土壤水肥和理化性状,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综上所述,该工程项目发挥效益后,经分析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8.71%,大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基准收益率8;项目财务净现值为4275万元,财务净现值应大于0;收益和成本比为1.17:1;投资回收期为5.12年,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6年。总体评价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1.5组织领导和管理1.5.1组织领导为了搞好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襄汾县调整充实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副县长王志宏担任组长,副组长由财政局局长赵楼生担任,成员由农发办、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项、规划评审、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等工作。1.5.2职责分工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具体分工如下:(1)农发办负责项目工程的招投标,承包合同的落实、质量检查、完工后的验收、报账。严格落实县级报账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负责制。(2)财政局负责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的筹措落实,保证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保证专款专用。(3)审计局负责对农发资金的流向、使用、效益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4)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畜牧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会同农发办搞好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襄汾县西南的西贾乡,距离县城15公里,七一水库南岸,赵永二级公路西侧,涉及西贾乡的上毛和东毛2个行政村。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多晴朗凉爽天气。(1)降水量:根据30年降水量统计资料作图2-1,由图2-1可知,多年平均降雨量528.8mm,降水量最多年份874.1mm,干旱年份只有329.1mm,年际之间幅差较大。全年降水约57.57%集中在79月份,冬春季节降水量偏少,年内分配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时段需求。(2)温度:根据30年气温统计资料作图2-2。由图2-2可知,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12.6,比县城高0.1(县城多年平均气温1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3,最高月(7月)平均为27.5。项目区多年平均月气温高于县城。(3)无霜期:项目区无霜期为205天,平均初霜日10月20日,终霜日4月1日,最早初霜日为10月8日,最晚终霜日为4月18日。(4)日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319.6KJ/m2,其中,6月为最大值为684 KJ/m2, 12月份最小,为257.4 KJ/m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37.2小时,最大值6月,为250.8小时,最小值2月,为160.0小时。(5)风速:项目区以正南风和西南风为主,春季风速平均为2.9m/s,夏季风速平均为2.5 m/s,秋季风速平均为1.9 m/s,冬季风速平均为2.1 m/s,6级以上大风多出现于春夏两季,春季多为西北风,夏季多为与雷雨相伴随的阵风。(6)蒸发量:项目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732.2mm,6月份最大,为298.9mm,12月份最小,为37.8mm。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分布在临汾盆地,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为482516米。项目区为平川灌溉型农业区,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熟化耕作层大于30厘米,多为壤土,土壤容重1.21.4克/立方厘米,PH值7.07.7,田间最大持水率7080%,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23%,全氮含量平均0.177%,全磷含量平均0.063%,速效磷含量平均16.3ppm,速效钾含量平均151.35 ppm,碳酸钙含量一般在1013%之间,适宜耕种。2.1.4水资源根据有关资料及调查分析,项目区水资源主要分为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指七一水库,设计库容55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500万立方米,项目区地表水可利用量282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61.32万立方米。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所在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1705亩,人均耕地2.62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066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4.7%,土壤宜耕作、宜灌溉,适种性好,盛产小麦、玉米。根据表2-1可以看出,项目区近4年小麦和玉米产量随年份的增加呈递增趋势,2008年两个村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均达到400公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小麦和玉米预计均突破500公斤,增产潜力巨大。表2-1 项目区内近4年小麦和玉米产量(公斤亩)村 别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玉米东 毛364384394415376396420430上 毛3473783703924024604104252.1.6自然灾害项目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干热风、冰雹、霜冻和虫害。其中干旱发生频率高,严重年份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季节性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危害也较大,减产幅度达40%左右。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区总户数1004户,农业人口4464人,劳力2317个。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4893亩,其中耕地面积1170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8.6%,林地和其它用地318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4%。2.2.3农业生产水平2008年襄汾县粮食总产量为3.01亿公斤,名列全省第二,项目区粮食产量为761.7万公斤,占全县粮食产量的2.6%。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投入及生产水平见表2-2。可以看出项目区水浇地的投入和产出较旱地均高,水浇地中,投入占产出18.3%,旱地中,投入占产出27.3%。说明大力发展水浇地,可提高产出,增加收入。表2-2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投入及产出情况(kg/亩、元/亩)作物水浇地旱地亩投入亩产出亩投入亩产出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元亩产元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元亩产元玉米2500504015320.55508251500403010208400600小麦1500404015232.54507651000403010168350595棉花1000404010175701540100040301016850800蔬菜2500504015320.526002600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08年项目区经济总收入2225万元,人均收入5102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194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县农口各局在项目区所在乡镇设的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土地的服务站和技术员。2.3基础设施状况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提灌站1座,机电井4眼(3眼井由于井壁管破裂无法上水),现有土渠12.1km,由于建设标准低,提灌站、机井、渠道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老化失修破坏严重。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田间道路主要为土路,宽窄不一,坑洼不平,农田林网覆盖率较低,作物种植布局不合理。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截至2008年底,项目区农机总动力达到0.35万千瓦。其中拖拉机30台,农用三、四轮车、低速载货汽车达到186辆。作物播种、收获、加工机械达37台(件);农产品加工机械达200台(件)。拖拉机配套机械达到28台(件),目前耕地、播种基本实现机械化。2.3.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紧邻赵永二级公路,通村硬化道路7.7公里,基本上形成了路相通的格局。由于新建、改造提灌站,电压负荷大,需增加10KVA高压输电线路。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1降水量分配不均作物吸收水份的多少直接影响其产量,降水量的多少是造成粮食产量不稳的主要原因,项目区降水量最多年份874.1mm,干旱年份只有329.1mm,全年降水约57.57%集中在79月份,冬春季节降水量偏少,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时段需求。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为载体,大力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田,尽快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3.1.2土壤肥力低下土壤肥力状况是影响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经测定,项目区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23%,全氮含量平均0.177%,全磷含量平均0.063%,速效磷含量平均16.3ppm,速效钾含量平均151.35 ppm,土壤有机质少,氮、磷不足,钾丰富,土壤养分不平衡,造成地力枯竭。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产量。3.1.3田间道路不畅项目区现有田间道路主要为自然形成的土路,宽窄不一,坑洼不平,全部为土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项目完成后,田间主干道路将与村相通,支干道路互相连接,为农业的正常生产提供保障。3.1.4水利设施不配套项目区现有水井4眼,提灌站2座。其中3眼由于井壁管破裂无法上水,另外的1眼井和提灌站由于水利工程不配套,设施不完善,大部分耕地依靠土渠灌溉,农民浇地基本上以大水漫灌为主,投工多、费用高。因此,在地区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示范项目,大力发展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3.1.5林带防护作用小项目区现有道路防护林带1.5公里,且破坏严重,起不到防护作用,致使作物受到干热风威胁的频次比较高。项目完成后,新增农田防护林网面积为0.75万亩,不仅改善了农田小气候,而且净化了空气,同时也降低了干热风危害的发生。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2.1 资源基础条件好,生产潜力大项目区位于山西临汾盆地,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光热资源充沛,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量为342.41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227.51万m3,地表水西贾乡七一水库,库容5580万m3,水面面积3500亩,可利用水量28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528.8mm。2008年东毛村、西毛村小麦和玉米产量均突破400公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小麦和玉米预计产量500公斤以上,增产潜力巨大。水、土、光等资源基础条件好,能满足项目实施和运行需要,具有可行性。3.2.2 领导重视,并在实施国家项目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县委、县政府历年都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大事来抓。县政府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做好协调服务和跟踪检查,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参与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为下一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2.3群众基础好、积极高以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给群众带来实惠,影响和辐射了周边乡村,群众 “我要干”的积极性十分高涨。项目区现有农业人口4464人,劳力2317个,占农业人口的52%。从劳力、地方经济和群众积极性分析,该地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运行具有可行性。3.2.4 政策支持,保证项目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2009年一号文件都将现代农业建设列入重点工作,中央及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现代农业建设氛围。2009年在南昌召开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用“两个聚焦”指明了农业综合开发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方向。还有,项目建设方向与国家建设现代农业、保证粮食安全的方向相一致,符合国家和省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符合襄汾县“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在该区域建设该项目,可以保证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3.2.5 配套资金充足县域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2008年县财政收入达到16.86亿元,用于配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46万元,并保证资金足额到位,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中能够满足对配套资金的需求,具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条件,具有可行性。综上所述,项目区地处山西临汾盆地,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光热资源充沛,水资源丰富,资源条件优越,生产潜力巨大,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政策支持,配套资金充足。因此,在该区进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可行性。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为汾河冲积平原孔隙地下水区和汾阳岭黄土层中孔隙地下水区,据2008年山西省襄汾县水文地质类型区划分报告,汾河冲积平原孔隙地下水区是指汾河的、级阶地,由洪积的黄土、卵砾石、粉砂、亚砂土组成。地下水的补给一是大气降水入渗,二是山前倾斜平原的侧向补给,三是山区洪水在冲积平原的入渗,四是灌溉入渗,五是渠道渗漏补给,六是水库渗漏补给。汾阳岭黄土层中孔隙地下水区大部分地区含水层为Q2红色土,水量不丰,在区内的一些现代沟谷中,有一定的潜水,但含水层较薄,其补给主要为降雨入渗,其次为深部基岩裂隙水越流补给浅部黄土层地下水。该区水资源分为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量80.63万立方米/年,可利用量61.32万立方米/年;地表水引七一水库,设计库容55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500万立方米,可利用量282万立方米。4.2项目区灌溉制度的确定4.2.1农业用水4.2.1.1井灌区井灌区主要种植三樱椒、西红柿等蔬菜。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的拟定采用以下公式:m=1000rsh(12)/T=(m/ Ea )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m3/hm2;T设计灌水周期,天;rs计划湿润层土壤干容重,取14.5KN/m3;h计划湿润层深度,大田作物取0.5米;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取田间持水率(26%)的(80-100%);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取田间持水率(26%)的(60-80%);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5;Ea作物最大日耗水强度,取6mm/d;经计算:m=598.8m3/hm2 ,即39.9 m3/亩。取40m3/亩;T=9天4.2.1.2泵站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该项目区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经济作物等,灌溉水源为七一水库水,属水资源紧缺地区,参照原水利水电部颁布的SDJ217-84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提出的标准进行选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作物耗水量:灌区作物种植比例为小麦70%、棉花20%、经济作物10%、复播50%,其中:小麦生长期为10月11日至次年6月15日,棉花生长期为4月11日至10月31日,复播生长期为6月16日至9月30日,作物单产与田间耗水量关系见表4-1。作物各月耗水量见表4-2。表4-1 作物单产与田间耗水量表名称单位小麦棉花经济作物复播产量Kg/亩40065400300田间耗水量M3/亩280330320250表4-2 作物各月耗水量表项目123456789101112合计小麦52033487236163416280棉花22375578704921332经济作物113390946230320复播37858840250降水量:采用柴庄水文站近30年的降水量资料进行频率计算,降水量频率分析成果见表4-3。表4-3 柴庄站降水量频率分析成果表均值线型CvCs/CvP%20507590486P-0.31.0606479390304作物播种前后及生长期内,日降水量大于5mm的降水量为有效降水量,作为生长期有效雨量采用降水利用系数分别为:小麦80%、棉花80%、经济作物85%、复播76%。灌溉需水量 作物各月耗水量减去该月有效降水量即为灌溉需水量,详见表4-4。表4-4 作物各月灌溉需水量表123456789101112合计小麦520203835193416187棉花14.826.529.314.540.118.9144.1经济作物3.421.862.726.620.6135.1玉米28.834.238101灌溉制度:根据灌溉定额及灌水次数即可确定该项目区75%保证率的灌溉制度。表4-5 灌溉制度表名称种植比例次数灌水定额生育阶段灌水时间灌水天数灌水率(升/秒/万亩)起至小麦70%150分蘖21/1120/1230162240拔节23/39/418216340抽穗12/429/418216430灌浆2/519/518162小计16084棉花5%145现蕾11/616/6652240开花盛6/812/8740335吐絮初28/82/9640小计12019经济作物17%160拔节20/524/55283250抽雄17/620/64295350灌浆11/714/74295小计16013玉米(复播)60%160拉大叶20/75/817294260抽雄12/828/817294小计12034综 合217.2150综合毛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包括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采用0.8,田间水利用系数采用0.92,故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36。M综毛=M毛净/水=217.2/0.736 =295.11方/亩灌溉需水流量:根据灌溉制度,统计出泵站需水流量见表4-6。表4-6 泵站需水流量表村名项目东毛上毛最大净灌水率(L/s/万亩)295295灌溉面积(万亩)0.5270.437灌溉水利用系数0.7360.736需水流量(m3/s)0.210.1754.2.2林业用水年总用水量计算:项目区农业用水量按75%保证率计算,灌溉用水量和项目区年总用水量计算结果如下表:表4-7 年总用水量保证率灌溉面积(万亩)灌溉毛定额(方/亩)灌溉用水量(万方)林业用水(万方)年总用水量(万方)井灌区85%0.11328031.60.78316.88泵站灌区75%0.964295.11284.54.3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1)项目区东毛村现有水井4眼(3眼井由于井壁管破裂无法上水),上毛村有提灌站1处。水库兴利库容4500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28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为61.3万立方米,灌溉用水量需316.88万立方米,可以满足作物用水的要求。(2)从项目区作物布局和作物的种植种类来看,经济作物灌水次数频繁,每次灌水量少,井灌设备小,提水方便,便于管理,能适时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根据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参考周边井的出水量,需重建井3眼才能满足作物的灌水要求。第五章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施设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体现党的惠民政策,结合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幅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着力加快基本农田改造,统筹规划,连片开发,努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提高项目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为襄汾县乃至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示范样板。5.2选项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年度计划,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对项目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投资。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优先开发优势农产品和农业主导产业。(2)坚持综合投入,立体开发原则坚持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管理措施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整体提升农业水平。坚持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力量,连片开发,合理投入”的治理措施。(3)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的原则依据项目区不同的环境条件、生态特点、肥力状况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协调发展。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聚集多方力量,将基本农田建设成典型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4)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5.3建设标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和临汾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及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执行。工程投资标准依据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亩投资按1360元计算。5.3.1综合标准(1)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突出解决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按区域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3)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基本实现园田化。5.3.2水利措施(1)灌溉系统设计科学,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灌溉水利用系数0.85,水质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节水措施。(2)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做到采补平衡;输水、配水渠系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基本农田规范标准。机井和泵站等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10kv以下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基本农田规范标准。机电井。井斜度小于千分之一,出砂量小于万分之一。输变电线路。高低压线路布置合理,高压线路选用10m砼杆,间距80m;低压线路采用地埋电缆,槽深1.5m,宽0.8m;变压器安装规范。管道。塑料管亩均管道6m以上,5080米布置1个给水栓。砼管道100米左右布置1个出水池。(3)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5.3.3农业措施(1)农田工程: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以有林道路和生产路基准形成格田,格田面积300400亩,方便浇灌和机械耕作。(2)机耕路:布局合理,满足机械耕作要求,顺直畅通。设主干路和田间路。路两边设排水沟,配套进地桥、涵,沟内植树。(3)土壤改良:通过施农家肥和农作物秸秆还田,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且使秸秆还田率达到90%。(4)良种推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5.3.4林业措施(1)农田防护林的林网方格面积300400亩,每条林带栽植两行。机耕路两测树沟内各栽植两行,品字型栽植。(2)造林苗木胸径达到5厘米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3)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90%以上。5.3.5科技措施(1)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农作物品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2)培训。对项目区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3次,每次培训1500人。加强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和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3)扶持农技服务组织。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为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的方式进行扶持。5.4建设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开发面积1.05万亩,建设内容如下:5.4.1水利措施新建、改造电灌站各1座,更新井3眼,修复配套旧井1眼;架设高低压线路8.95公里,安装315KVA变压器2台,80KVA变压器3台;衬砌渠道2.65公里,埋设管道31.15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449处;新建500m3蓄水池1座。5.4.2农业措施改良土壤1万亩;购良种9.9万公斤(小麦良种8.4万公斤,玉米良种1.5万公斤);新开整修机耕路13.8公里(砂石路7.6公里,砼硬化路6.2公里);购置农业机械26台(套)。5.4.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7500亩,投资99.94万元。5.4.4科技推广措施技术培训4500人次;购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和土壤养分速测仪各4台;示范推广良星99(国审品种)优质强筋小麦和先玉335(国审品种)优质高产玉米各300亩;测土配方施肥10500亩;新建小麦、玉米示范展示基地各100亩;扶持专业合作社2个。5.5规划布局在整个项目布局上,根据北高南低的自然优势,依托项目区北紧邻的七一水库,以河灌为主,井灌为辅;田间道路工程结合项目区原有的道路体系及实际需求新开道路。表5-1表示项目区东毛村和上毛村规划布局。表5-1 项目区东毛村和上毛村规划总体布局工程类别布局内容东毛村上毛村水利措施电灌站(个)11机电井(眼)31输变电线路(公里)5.653.3变压器(台)32衬砌渠道(公里)2.550.1埋设管道(公里)16.9514.2蓄水池(座)1农业措施改良土壤(万亩)0.550.45机耕路(公里)9.74.1林业措施农田防护林(万株)1.60.785.6方案选定5.6.1机耕路规划方案利用现有道路进行规划。即在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机耕路规划,其优点是不破坏现有道路系统,工程量小,节约投资,其缺点是田块大小不均匀。本着节约投资,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的原则,确定采用该方案进行道路规划,建设机耕路13.8公里。5.6.2灌溉方案项目区紧邻七一水库,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情况,以河灌为主,井灌为辅,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采用渠道和管道相结合的灌溉方式,渠道灌溉采用U型渠,管道均采用砼管和PVC管。5.6.3防护林方案依据本规划中格田面积和道路间距以及林带防护状况,考虑到防护林数量配置过少不利于获取防护效应,过多又可能造成遮阳,影响农作物产量等原因。按照防护林随路、随渠的布局,实地选择树种,其配置不分主副林带,按统一标准设计每条林带栽植杨树两行,株距3米,行距0.8米,树坑80厘米见方,品字型栽植。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开发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计划开发面积1.05万亩。6.2建设内容6.2.1水利措施新建、改造电灌站各1座;更新井3眼,修复配套旧井1眼,架设高低压线路8.95公里,安装315KVA变压器2台,80KVA变压器3台,衬砌渠道2.65公里,埋设管道31.15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449处,新建500m3蓄水池1座。6.2.2农业措施改良土壤0.229万亩,购良种9.9万公斤(小麦良种8.4万公斤,玉米良种1.5万公斤),新开整修机耕路13.8公里(砂石路7.6公里,砼硬化路6.2公里),购置农业机械26台(套)。6.2.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239亩(植树23868株)。6.2.4科技推广措施技术培训4500人次,购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和土壤养分速测仪各4台,示范推广良星99(国审品种)优质强筋小麦和先玉335(国审品种)优质高产玉米各300亩,测土配方施肥10500亩,新建小麦、玉米示范展示基地各100亩,扶持组建专业合作社2个。6.3工程设计6.3.1水利工程6.3.1.1泵站灌区工程(1)小型泵站项目区共设2处小型泵站,分别为东毛和上毛电灌站,以七一水库为水源分两级提水,零级站为适应水库水位变化要求,布置成浮船式,一级为固定式。东毛电灌站目前分为南站和北站,北站灌溉面积较大,由于资金紧张,本年暂不考虑建设南站。从长远考虑,浮船设计应考虑东毛南站发展的需要,留出东毛南站机组位置。两处泵站灌溉面积共为9640亩,其中,东毛泵站灌溉面积5270亩,上毛泵站灌溉面积4370亩。两处泵站均包括浮船、前池、进水池、泵房、出水池、压力管道。各泵站参数见表6-1。前池、进水池、出水池均为重力式挡土墙,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石,M10水泥砂浆勾缝,底板厚0.5米,底板进行10cm厚C15砼现浇防渗处理。泵房采用砖混结构,C20钢筋砼现浇梁板,门窗为外加防盗设施的铝合金门窗,外墙贴瓷砖装饰。两处泵站以上建筑物的设计参数见表6-2。表6-1 泵站设计参数表名称工程项目东毛泵站上毛泵站1级数222灌溉面积(亩)527043703设计流量(m3/s)0.210.175零级站净扬程(米)1515总扬程(米)16.316.8水库最高水位(m)464.0464.0水库最低水位(m)449.0449.0水泵型号10sh-13A12sh-19电机型号Y200L-4Y250M-4轴功率(kw)27.646.9配套功率(kw)3055一级站净扬程(米)3947总扬程(米)42.150.4水泵型号10SA -6J12SA -10电机型号Y315M-6Y315L1-4轴功率(kw)58.7132配套功率(kw)90160进水池水位(m)465.6467.2水泵安装高程(m)466.3467.95出水池水位(m)504.6514.2D80U型引水渠长(m)15015压力钢管直径(mm)300325压力钢管长(m)500130表6-2 泵站建筑物设计参数表名称工程项目东毛泵站上毛泵站前池进口宽(m)0.80.8出口宽(m)2.01.8池长(m)2.01.5进水池池宽(m)3.01.5池长(m)2.02.0池底高程(m)464.5466.0池顶高程(m)466.5468.0出水池池宽(m)2.01.5池长(m)2.52.0池底高程(m)503.4513.0池顶高程(m)504.9514.5泵房间数(间)53建筑面积(m2)72.8544.65(2)渠道a渠道布置及配水方式根据地形沿高地和分水岭布置渠线,尽可能做到渠线短,交叉建筑物少,工程量小,占用耕地少,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和险工险段,以求渠床稳固,施工方便,输水安全。泵站灌区渠道设计干、支、斗三级固定渠道,田面灌水采用畦灌,干渠对所属支渠进行分组轮灌。b渠道设计流量东毛泵站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270亩,上毛泵站设计灌溉面积4370亩,种植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玉米及经济作物,灌溉设计保证率75%时,综合灌水定额217.2m3/亩,设计万亩净灌水率0.295 m3/s。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干、支渠道水利用系数均选择典型渠,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TB50288-99)推荐的无实测资料公式计算。计算结果为:支渠水利用系数为0.89,干渠水利用系数为0.91,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36。则东毛泵站干渠设计流量为 0.21 m3/s,上毛泵站干渠设计流量为0.175m3/s。c防渗型式设计考虑砼U型渠和砼管两种方案。U型渠道和砼管的选择原则是地面坡度变化不大的布置为U型渠道,地面坡度变化大,渠道挖方和填方量大,为减少工程量和占地宜布置成砼管。干渠采用D600砼管,支渠采用D60型断面和D600砼管。水力计算参数见表6-3。表6-3 渠道水力要素表泵站名称渠段长度(m)纵坡流量(m3/s)断面渠深(m)东毛干渠0+000-1+40014001/5000.21D600砼管支渠一支3501/500.024D300砼管二支23001/1500.065D400砼管三支24001/1500.043D300砼管四支24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智爸爸妈妈课件
- 民航标准化建设课件
- DBJT15-179-2020 薄浆干砌及薄层抹灰自保温墙体技术规程
- 培智6的认识课件
- 难点详解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难点详解冀教版8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详解(培优B卷)
- 考点解析-四川峨眉第二中学7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 概率初步难点解析练习题(详解)
- 粮油食品检验人员综合提升测试卷(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
-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数学》试题附答案详解(巩固)
- 发动机概论课件
- 土地出租合同书电子版
- 《化妆品稳定性试验规范》
- 二氧化碳静态爆破施工方案样本
- 八年级年级主任工作计划
- 英汉互译单词练习打印纸
- 四川JS-004竣工验收报告
- 花卉栽植施工方案
- 水工闸门课件
-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产品技术要求深圳迈瑞
-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 《诺丁山》经典台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