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一、风景地貌 保护区境内地貌复杂,多姿多态,有低山、中山、丘陵、河谷和盆地等地貌。 勐养片中部的分水岭,部位起伏缓和,大部分山丘海拔为11001300 m。西部濒临澜沧江其干流和一级支流沿岸附近为深切、陡峻的山地。 勐仑片半数以上地区为海拔1000 m以下的低山岩溶地貌,东部因地下水的溶蚀和地一水的侵蚀作用,形成上部起伏缓和,林林青翠,上有峰丛。下部切割很深而陡峻,石骨林立,山环水绕,洞穴处处。其上雨林保持完整,形成上有森林,下有石林的奇观。 勐腊片西部南贡山是一列断块上 的高地,南贡山的雷公岩海拔2007 m,是保护区内最高点,险峰兀立,幽深莫测。二、风景水体 澜沧江干流流经勐养片西侧,最大流量在9月,为12800 m3/秒,最小流量在4月,为359 m3/秒,多年平均流量为1845 m3/秒,现可通行50140吨机船。沿岸风光绮丽,保护区内为热带森林自然景观,区外有不少优美的人工橡胶林。景洪电站建成后江水沿南木养河临近大河边寨,其淹设线高程603米,在保护区范围内形成730公顷的水体。其中从江边寨面段水本面积约100公顷,水体周围有茂密的森林环境。 罗棱江是澜沧江的重要支流。在勐仑盆地发生一个大转弯,形成葫芦状的半岛(称葫芦岛)。水体秀丽,与保护区珠联壁全,相映成趣。保护区境内有溪涧百条,流水淙淙,景色优美。三、旅游气候 保护区地处热带北缘,常年无冬。境内各地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异,大体上800米以下为北热带气候,8001500米为南亚热带气候,15002000米为中亚热带气候,海拔每增高100 m,气温平均递减0.51度。由于保护区处于海拔相对较高位置,又有良好的森林环境,因而具有比城镇优越的旅游气候资源。例如:勐养片的野象谷,最热月份的氚比景洪市平均约低4度,气候相对凉爽,不仅可以避寒,而且可以避署,开展旅游,四季皆宜。 保护区年降水量丰富,干湿季分明。6月至10月为雨季,约占年降水量的82%,11月至 年5月为旱季,只占年降水量15%至18%。冬春多雾,年雾日为115至145天,弥补了旱季水份的不足。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8%至88%,平均在82%以上。平均风速0.5至1.3M/秒。静风率为55%至72%,是中国著名的静风区。四、森林植被 西双版纳素有“植物王国之称,其主体当属保护区。据考察,保护区有高等植物4152种,占全国总数的14%,不同地质年代的植物种类和区系成分常常结合在一个植物群落里。镶巅交错,异彩纷呈。森林面积萑214859公顷,占保护区土地总面积的88.9%,其中:热带雨林13920公顷热带季雨林3041公顷;亚热带常纱阔叶林180301公顷;落时阔叶林155公顷;暖性针时林42公顷;竹林14316公顷;灌木林2724公顷。 保护区的热带森林,茂密而多层次,上层为高大乔林。林内常见附生、半附生植物和绞杀植物,木质滕本植物丰富,具有板根、支柱根和所生根。勐仑绿石林游览区的石灰山季雨林中有一株四数木,树同40余米,有大小不等的板根9片,最长的一片延展14.4米,板翼最高的这8.5米,板根占地面积约400m2是目前发现的最大板根。在罗梭江及其支流沿岸,有较完整的以四数木为标志的原始石灰山季雨季林,板根比比皆是,分布在补蚌一带的望天树林面积361公顷,一林层望天树高达60m,树干笔直挺拔,竟高出二林层20多米,构成林上林的景观。千果榄仁、绒毛番龙眼林,集中分布在勐养、勐仑、勐腊和尚勇片的沟谷地带,面积11220公顷,其中一株千果榄仁,树高52米,板根高9米,板翼宽2.5米,直立如屏。榕树常有许多支柱根,有的多达二、三十根,构成“独木成林”。热带林内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和超级大国茎生花植物很多,藤本植物在林层之间来回穿梭,高可过30余米。林中很多附生的花卉植物,天然组合成“空中花园”。此外,还有很多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如:望天树、桫椤;药用植物,如:砂仁、龙血树、萝芙木、美登木、嘉兰、;以及可供观赏的野生化卉,如:热带兰、刺芙蓉、大野牡丹、七叶一枝花和多种山牵牛等。五、野生动物 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2167种,是中国热带野生动物的荟萃地。哺乳动物有102种,占云南总数的37.2%。占全国总数的19.8%; 灵长类、灵猫类和树栖啮齿类特别丰富。亚洲象除云南省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外,西双版纳是中国仅有分布区。据考察,亚洲象约有180头左右,占全省总数的93%;印度野牛500余头,占全国总数的97.4%,印支虎约23头。此外,还有白颊长臂猿、鼷鹿、爪哇野牛、豚尾猴、大灵猫、小灵猫、大斑灵猫、小齿狸、哈氏彩蝙、鞘尾蝙、红颊长吻松鼠、大竹鼠、大绒鼠等。 两栖动物有38种,占云南总数42%,主要发布在勐养片和勐腊片。其中双带鱼螈在中国仅一种,只分布在保护区内。此外,还有黑蹼树蛙,滇南臭蛙、刘氏扁手蛙等。 爬行动物共计63种,占云南总数43%。分布勐养片为最多。其中扁壳地龟、裸耳飞晰,平胸龟是本保护区特有种、臣晰、大壁虎、金花蟒为保护种。此外,还有金环蛇、盲蛇、西双游蛇、眼镜王蛇等。 鸟类有427种,占全国鸟类20%,占云南省总数40%。珍贵鸟类有绿孔雀、孔雀雉、原鸡、白鹇、犀鸟、鹦鹉、黑颈长尾雉和多种鹰科鸟类。鱼类计100种,占全省鱼类总数60%。其中有5个特有种,特有率为全国之冠。除鲤科、鳅科等食用鱼十分丰富外,还有不少体态玲珑,色泽斑澜绚丽的观赏鱼类。 昆虫现已发现1437种,属中国昆虫类最多的地区。其中以古老的热带性白蚁种属组成最丰富。在森林中常可见到蚁 ,有的高达2.6米,底径达3.4米。蝶类种群繁多,计有172种。美丽的凤蝶、环蝶、斑蝶、蛱蝶均有分布。最大的金裳凤蝶展翅达150mm。人文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有傣、汉、哈尼、布朗、基诺、拉祜、瑶、佤、回、苗、壮、景颇等13个少数民族,其中傣族人口占34%。傣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傣族人民用本民族的文字写下了很多优美的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格言。单是保存下来的民间叙事长诗500种;民间口头文学更是绚丽多彩。傣族民歌优雅动听,节奏鲜明,可歌可舞。“赞哈”演唱,音色优美,歌词动人。尤其是男女“赞哈”赛歌,深受人们的喜爱。“依拉贺”热情奔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民族民间舞蹈极其精彩。人们想知道的有傣族的孔雀舞、象肢鼓舞;哈尼族的采茶舞、竹筒舞;布朗族的蜡条舞、园圈舞;拉祜族的芦笙舞和基诺族的大鼓舞。很多歌舞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民间体育内容丰富,具有群众性。武术在傣族群众中广为流传 ,各种流派的项目工有130余套。赛龙舟是傣族、布朗族拳年的一项重要的民间体育活动。基诺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跳牛皮鼓、摔跤、射击和荡秋千等。 民族节日是各族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傣族的泼水节气氛热烈,场面恢弘,蜚声海同外。还有哈尼族的十月节;拉祜族的春节;瑶族的盘王节;基诺族的过年;彝族的插花;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壮族的三月三。农事活动也有相应的节日,播种前有祭大 农忙有关门节、开门节。收获后有亲米节。还有火把节、分猪肉节让生节、干巴节、目莲节等。 傣族和布族普遍信奉小乘佛,遍布缅寺、佛塔。最著名的有曼阁佛寺、景真领八角亭和曼飞龙佛塔,这些宗教建筑堪称春乡的艺术珍品。 各民族都有造型各异的民居,风格独特的服饰。情调浓郁的婚恋和别具风味的餐饮。尤以傣族最为典型。傣寨傍水而居,环境幽静,干栏式的竹楼建筑,高脚两层。傣寨小井水罩美观奇特,富有民族情趣。傣族妇女服饰典雅优美,上穿汪色紧身短衫,下着筒裙,挽长发于项,上插小梳或扎花帕。楚楚动人。青年男女恋爱自由,以奇特的丢包、夜访等活动选择伴侣。在女方举行婚礼,实行“从妻居”三年。傣族以糯米为主,吃竹筒饭,习惯抓食,副食多为酸笋、鱼类、蛙类、竹蛆、蜂蛹。分为烤、蒸、剁、腌四大类。 民族民间手工艺品技艺精湛,色调鲜艳,有织锦、筒帕、腊花、银质槟榔盒、孔雀羽毛扇和竹编工艺品等。普洱茶与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地区由于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保留了大量而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就包括了各种茶树品种。1982年云南茶科发现的18个茶叶新种均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极其周围。举世公认,茶树的栽培与茶叶利用始于中国。在勐海县南糯山发现的树龄达800多年的人工栽培的茶树王;在勐海县巴达乡发现的树龄1700多年的野生茶树如今乃茂盛生长;而干粗叶茂的古茶树在西双版纳地区分布较多。有力的说明了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发源地,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之一。 西双版纳,西汉时属益州郡,东汉时改属永昌郡,唐宋时属南诏蒙氏和大理国段氏政权的“银生节度”。南宋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了西双版纳地区各部落,建立了“景陇王国”,可仍归属大理国。元朝时大理国被消亡,西双版纳进入土司统领时代。西双版纳最早种植茶树的先民是濮人(布朗族)。他们祖祖辈辈种植茶叶的最早记载始于唐朝,并有了关于古“六大茶山”的记述。到了清朝中叶,位于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茶叶生产达到了鼎盛时期。用马匹为交通运输工具,将茶叶产品运出,销售于国内外。当时,位于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均隶属思茅厅,思茅厅又隶属于普洱府,普洱就成了(现今西双版纳地区和思茅地区)茶叶集散贸易的中心。故外地人士就把这些茶概名为“普洱茶”。其实,当时普洱并不产茶,经集散于普洱销往国内外的思茅沿边十二版纳所产之茶,被盖以行政区域之名“普洱”而命名。清阮福的普洱茶记所言:“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思茅厅界地也,厅治有茶六,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撤,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这一记述的六茶山都位于当今西双版纳境内,充分说明了普洱茶原产于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故乡和主产区。由于茶叶品质优良、茶汁味美,还具有明显的保健效果而名誉天下。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清末及民国时期“六大茶山”逐渐走向衷落。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重新开发古“六大茶山”,逐渐建成了西双版纳茶叶产业体系,使普洱茶生产走出了低谷,重放光芒,生产出的普洱茶系列优质产品广销国内外。普洱茶与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地区由于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保留了大量而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就包括了各种茶树品种。1982年云南茶科发现的18个茶叶新种均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极其周围。举世公认,茶树的栽培与茶叶利用始于中国。在勐海县南糯山发现的树龄达800多年的人工栽培的茶树王;在勐海县巴达乡发现的树龄1700多年的野生茶树如今乃茂盛生长;而干粗叶茂的古茶树在西双版纳地区分布较多。有力的说明了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发源地,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之一。西双版纳,西汉时属益州郡,东汉时改属永昌郡,唐宋时属南诏蒙氏和大理国段氏政权的“银生节度”。南宋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了西双版纳地区各部落,建立了“景陇王国”,可仍归属大理国。元朝时大理国被消亡,西双版纳进入土司统领时代。西双版纳最早种植茶树的先民是濮人(布朗族)。他们祖祖辈辈种植茶叶的最早记载始于唐朝,并有了关于古“六大茶山”的记述。到了清朝中叶,位于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茶叶生产达到了鼎盛时期。用马匹为交通运输工具,将茶叶产品运出,销售于国内外。当时,位于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均隶属思茅厅,思茅厅又隶属于普洱府,普洱就成了(现今西双版纳地区和思茅地区)茶叶集散贸易的中心。故外地人士就把这些茶概名为“普洱茶”。其实,当时普洱并不产茶,经集散于普洱销往国内外的思茅沿边十二版纳所产之茶,被盖以行政区域之名“普洱”而命名。清阮福的普洱茶记所言:“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思茅厅界地也,厅治有茶六,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撤,周八百里入山作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工纸浆料纤维热处理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工闸门运行工测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小麦淀粉稳定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火工品管理工突发故障应对考核试卷及答案
- 通信网络管理员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控制燃烧第1节燃烧与灭火练习试题以及答案(适合鲁教版)
- 原画技术面试题及答案
- 服装加工协议
- 银行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 银行运营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全新劳动合同范本
- 2026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新闻考点+答题方法知识点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病房环境清洁与消毒PDCA课件
- 【《A公司电线电缆产品营销策略浅析》5800字(论文)】
- 公司注册登记培训课件
- 2025 年小升初上海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企业反恐怖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26个字母卡片大小写A4打印-版
- 博物馆反恐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儿科高危药品与急救药品管理指南
-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件(共十一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