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卷第 2 期 2010 年 6 月 职教研究 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es 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 是 20 世纪 60 年代 末自法国兴盛起来的一股颇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 义思潮 解构主义发轫与对结构主义的 不满 失望 及至否定 反叛 1 朱立元 1997 其 核 心 代 表 人 物 是 法 国 的 德 里 达 Jacques Derrida 解构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逻各斯中心主 义 logocentrism 它认为语言表达之前先有明 确的内在意义 语言文字只是其外在形式 解构 主义者有一个超然决定符号的意义 成为意义的 根据或核心 并力求对这个结构做出客观描述 结构主义思想用于翻译研究形成了传统的翻译观 念 即 意义存在原文之先 语言只是表达意 义的工具 原文作者是原文的主体 译者的中 心任务是等值地再现原文 这些观点正是基于结 构主义一元中心和二元对立的思维下产生的 究 其根本也正是 逻各斯中心主义 的真实反映 德里达在 80 年代末期陆续在他的三本文集 论书 写 学 of Grammatology 书 写 与 差 异 Writing and Difference 和 言 语 与 现 象 Speech and Phenomena 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解构 主义哲学 他主张的核心就是 解构 要 突破 原有的系统 突破封闭的结构 排除中心和本原 然后让这些原有的因素与外在因素自由结合 是 他们交叉重叠从而产生无限可能的意义网络 2 在德里达看来 二元对立结构是僵化的 其 严格分界是人为的假设 是不存在的 概而言之 德里达结构的目标就是要颠覆以 逻各斯中心主 义 为别名的西方理性主义的读解传统 在一 个特定的时机 将这一等级秩序颠倒过来 通过 一种双重姿态 双重文字 来在实践中颠覆经典 的二元对立命题 全面转换这个系统 3 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引入翻译理论中给翻译研 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开拓了翻译研究的 新视野 解构学派的反传统观念 反结构主义 无疑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4 本文 尝试探讨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得与失 以期能够更 好地将这一理论用于翻译研究 并更好地认识译 事活动 一 解构主义翻译观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理论根基是以德里达为首 所倡导的西方解构主义理论 解构主义翻译观认 为 结构主义关照下的语言是一个静止与封闭的 作者简介 贾和平 1980 男 河南郑州人 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讲师 研究方向 翻译理 论与实践 试论解构主义翻译观 贾和平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450006 摘要 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从法国兴盛起来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 里达将这一思想引入翻译研究 强调消解传统的翻译忠实观 突出译者的中心地位 这对传统翻译中的 一些基本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给当代翻译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对翻译进行反思 笔者认为 对于解构主义翻译观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但不能过度追捧 我们在看到其进步性的同 时 也应该认识到其局限性 只有这样才能对我们的翻译研究有所帮助 关健词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翻译观 进步性 局限性 翻译研究 45 职教研究 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es Vol 2 NO 2 Jun 2010 系统 是机械式的符号规律 而在实际翻译中 人们接触和处理的却是活的语言 是言语 是有 不同的主体和不同的语境的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 独具一格之处在于 原文取决于译文 没有原文 就无法存在 文本本身的定义是由译文而不是由 原文所决定的 译者是创造的主体 译文语言是 新生的语言 一切文本都具有互文性 原文与译 文的关系是平等互补关系 翻译应尽量表现语言 之间的差异性 一篇译文的价值取决于它对语言 差异的反映程度 解构主义者提出了涉及翻译的一些根本问题 能否从理论上采取逆向思维 假定原作依赖于译 作 是否可以假定 没有译作 原作便不存在 原作的生命不在其自身的性质 而在于译作中所 包含的性质 如果文本的意义不是由原文决定 而是由译文决定呢 5 德里达在其 写作与差 异 一文中利用文字游戏创造出一系列术语和概 念 difference 异延 一词就是很值得推敲 的 异延 概念就是为了表明翻译过程中不可 捉摸的现象 表明了语言学 翻译学中所指与能 指 语言与言语等不确定性 上述的提问和假定 真是德里达 异延 内涵逻辑的反映 这也就决 定了翻译过程中译者角色必然转变 从模仿原文 到确保和延续原文的生命力 正如德里达所说 原文处于一种被需要的状态 即本身处于匮 乏或流放的状态 翻译对于原文来说处于一种先 在 原文的延续处于一种需要 一种被翻译的需 要 有些相似于巴别塔的需要 翻译我吧 6 由 此可见 源文根本不是原文而是对一个意念的详 细阐释 因此其实已是译文 译文与原文是平等 互补的 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翻译不存在固定的 同一意义 翻译时就是要保护这些差异 正如翻 译学者布朗绍所说 翻译是纯粹的差异游戏 翻译总得涉及差异 也掩饰差异 同时又偶尔显 露差异 甚至经常突出差异 这样 翻译本身就 是这差异的活命化身 7 二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进步性 解构主义翻译观是解构主义思想应用于翻译 研究的产物 它打破了原文意义的一元论和中心 论 对传统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为 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解构主义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翻译观中的二元 对立关系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看来 原作者和译者 原文和译文总处在等级和对立状态 前者总被认 为是第一性的 主导的 而后者则是第二性的 次要的 后者只能屈从于前者 这些观点显然是 基于西方哲学的传统 二元对立逻辑 这正是德 里达要反对和解构的 在他看来 在场与不在场 概念与现象 理智与情感 中心与边缘等等之间 的二元对立并非像传统哲学家认为的那样是确定 的 非此即彼的 而是不确定的 亦此亦彼的 解构主义翻译观否认原文与译文的对立区分 否 认了原作者与译者的等级凌驾 而认为两者之间 是一种平等互补关系 是一种 共生 symbiosis 的关系 正是凭着 亦此亦彼 的新逻辑 解构 主义翻译观将译文从屈从于原文的处境中解救了 出来 从崭新的阐释学角度 把译文当作独立的 文本阅读 从而消解了传统翻译理论中长期存在 的二元对立关系 解构主义文本理论认为 一切 文本都具有 互文性 互文性 这一概念彻底 推翻了作者的权威 提高了译者的主体地位与创 新性 另外 传统翻译观强调形式和内容二分法 并强调内容第一性 形式第二性 为了表达内容 的需要 形式应该作出某种必要的妥协 更有甚 者 有些人甚至要牺牲形式 甚至抹杀形式来换 取内容意义的表达 对此 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 不能厚此薄彼 并指出形式和内容作为语言的意 指方式 是有机同一体的组成部分 意指方式的 任何改变都会破坏同一体的完美 2 解构主义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语 言和意义同一性 确定性原则 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之上的传统翻译 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语言通过规律去预先设定 的 其意义是具有确定性的 任何人只要按照语 言规则去解读 都会获取同样的理解 翻译活动 则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 在此过程中无需过 多注意外部因素以及翻译活动的场所和文化语境 这种观点显然是没有认识到语言本身所蕴含的文 化层面的含义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作品的最终意义是不存 46 第 2 卷第 2 期 2010 年 6 月 职教研究 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es 在的 这是因为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不可能完全受 作品的符号和意义束缚 相反 他们会尽可能地 充分发挥想象力 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而在 译文中重新书写原文的意义 另外 翻译摆脱不 了权力话语的制约 正如福柯所说 翻译是双重 权利话语制约下的产物 译者对原文的阅读和阐 释多数情况下都会受自身意识形态 美学观念等 因素的制约 所以说翻译是不可能在 真空 里 进行的 作品的意义是多元的 解构主义翻译观这 种开放性的思维更加适合翻译活动 归根结底是由 于 翻译过程是由不同译者主体 不同文化传统 不同的译文对象 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不同的传播 方式和渠道等多种因素及其互动决定的 8 3 解构主义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 忠实 原则 古今中外 传统翻译理论追求 忠实 等 值 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意思 译文要力求与原 文结构保持一致 也即所谓的译文应完全复写原 文 无论从 案本而立 趣不乖体 到 信 达雅 再到 翻译的三原则 从等值论到忠实 论 无一不是以源语文本为依归 强调 忠实 通顺 的无条件性 强调 尽量不打扰作者而让 读者靠近作者 的原则 9 解构主义翻译观否认文本具有终极意义 强 调意义的不确定性 其中的一些术语和观点 如 异延 印迹 撒播 忠实综合症 和 信的乌托邦 等 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翻译理论 中的 忠实 原则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积极倡导 者韦努蒂在 重新思考翻译 的前言里指出 译文是永远不可能 忠实 于原文的 多少总有 点 自由 发挥 它的本体从来不确定 总是存 在对原文的增减 它也从来不可能是透明的表述 而只能是一种诠释的转化 把外语文本里的多义 与歧义显露出来 又代人同样多面 同样分歧的 意义 10 因此 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 忠实 只是人们的一种追求 一种渴望而不可及的幻想 总之 解构主义翻译观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翻 译理论 给翻译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 开创 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 三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局限性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一系列新术语和新思想对 传统翻译理论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让我们重新审 视翻译 本身具有进步意义 然而任何一种理论 都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不可能尽善尽美 因此 解构主义翻译观也并非是万能灵药 有其 片面性 首先 解构主义翻译观突显了译者的地位 使之与作者平起平坐 译者不再受原作意旨的限 制 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比起 传统翻译理论将原作视为主人 译文视为奴隶 主张译者要服从原作的意思 这在某种程度上显 然有一定的进步性 然而 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 在翻译过程中 作者已经死了 真正的 源文 已无处找到 译者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阐释权而 不必受到作者意义的束缚 这样以来 译者的翻 译无异于创作 这种观点否定了作者存在的价值 从这一点来说 它是不科学的 正如有些学者所 担心的那样 否定作者的权威性 把作者所处的 时代和他的经历与作品的联系完全切断 无疑将 会趋向一种极端的 文本本体论 11 其次 解构主义翻译观否定结构 否定意义 否定原文作者的权威 否定翻译的 忠实 原则 等等 从根本上说 它只能算是一种否定性的怀 疑理论 而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理论 因为它 没有提出任何真正指导翻译的理论 也没有提出 具体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它只是一种怀疑和反思 的思想方法 解构主义翻译观强调语言的不确定 性 消解语言的规律性 否定文本具有终极意义 这一切给各种漫无边际的曲解 误译提供了 充 分 的理由 导致了翻译活动的混乱 解构主义 翻译观中所提出的 纯语言 异延 撒播 等术语晦涩难懂 正如 Gentzler 所认为的那样 在 翻译研究中对解构主义的批评和支持都因其 晦 涩难懂 随意偶发和无休无止 随兴而至 毫无 章法 漫无目的 从而使得翻译活动变成了没有 意义的活动 最后 解构主义翻译观还面临着自身的自我 解构 西方解构主义理论是解构主义翻译观的立 论基础 德里达用 书写 异延 撒播 等原理描述了语言的构造 把世界视为无边无际 的文本 世间万物都文本化了 换句话说 文 本是具有差异性的踪迹串 是漂浮的能指序列 47 职教研究 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es Vol 2 NO 2 Jun 2010 是伴随着最终无法破译的互文因素 起起落落的 受到渗透的符号群 是语法 修辞以及所指意义 进行自由嬉戏的场地 12 德里达提出的能指与所 指之间存在着不稳定的异延关系 以及任何符号 的意义都永远无法确定 从根本上说他是抽去了 索绪尔所关注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约定俗成的关 系 他把语言看成是从能指到能指的能指之间的 指涉 他的这一理论根基脱离了语言符号存在和 发展的实际 申丹指出 德里达对索绪尔符号理 论的阐释 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理论阐释 13 事实上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语言符号的所 指并不像解构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无法确定 倘若 如此 我们日常生活中岂不是无法进行信息交流 了么 另外 依据解构主义翻译观过分强调文本 意义的不确定性和读者的个人意志 解构主义翻 译观本身存在被如何解读的问题 如果读者接受 了解构主义思想 很容易为自己的随意解读或者 带有偏见的解读找到合法的理据 如果任何解读 都是允许的话 那么任何解读都具有同等的合法 性 如果解构主义思想家坚持认为他们自己的解 读或解释是正确的 是真实的 是优于其它的可 供选择的解读 那么就等于他们承认有一个真理 的王国 这就将损坏解构主义的整体目标 14 四 结束语 解构主义翻译观拓展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视 野 从文化学 思维学 社会符号学等多元视角 探讨翻译活动 这无疑是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但 它否定作者的存在 夸大意义的不确定性 这必 然会导致阐释的多元论 使翻译活动陷入极端随 意的混乱境地 正如杨自检在论述解构主义对翻 译研究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时 强调指出 解构主义的不可取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怀疑理论 自身有矛盾 不能最终导致翻译学的建立 所以 在对待结构主义问题上要 扬长避短 建构新的 译学理论 15 因此 我们在认识到解构主义翻译 观进步性的同时 更应该关注其局限性 避免极 端化 找出其理论上的缺陷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使解构主义翻译观不再是一种否定 怀疑的理论 架子而最终使其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能够指导翻译 活动的翻译理论 责任编辑 王祥林 参考文献 1 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C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1997 2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3 卡勒 乔纳森 论解构 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与批评 M 1998 陆阳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刘军平 论解构主义翻译观 J 外国语 1997 2 51 54 5 Gentzler Edwin2001 2004 ContemporaryTranslation Theories M rev 2nd Clevedon MultilingualMatter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6 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22章 二次函数 单元测试(含答案)人教版(2024)数学九年级上 册
- 2025年中高端衡器合作协议书
- 校长招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外国语学校中考数学模拟试卷(3月份)(含答案)
- 工程造价信息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心理与健康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阜阳中考试卷及详细答案
- 2025年宁夏二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分类考试笔试题目及答案
- 慢性伤口概述
-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案
- 蒙台梭利教学法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4月份公路养护工作计划
- 中国书法史课件
-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 《古文观止 上下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 YC/T 210.2-2006烟叶代码第2部分:烟叶形态代码
- 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 GB/T 11944-2012中空玻璃
- GB/T 11376-1997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
- FZ/T 64012.2-2001水刺法非织造布第2部分:卫生用卷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