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谢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长征组歌》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仪征市谢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长征组歌》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仪征市谢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长征组歌》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中关键词句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 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 3、 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歌词中心句。 2、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学过程:一、 预习要求: 1、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方面的资料。 2、查字典,识记诗歌中出现的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四、 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五、 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1、 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 自由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为什么?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体会。 如“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六、 学法指导: 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结尾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心句在表达这首歌词的主旨方面的作用,中心句与长征组歌主旨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一系列战事(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红军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意在突出一个“奇”字,赞扬毛泽东出奇制胜的军事艺术,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 七、 学生当堂背诵课文。 八、小结诗歌: 1、中心意思: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学唱四渡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